图论期末复习_0817_2345


title: 图论期末考试复习
date: 2020-08-17 09:01:09
tags:

第四章 欧拉图与Hamilton图

欧拉图及其性质

  • 基本概念
    • 定义一(欧拉图与欧拉回路) 对于连通图G,如果G中存在经过每条边的闭迹,则称G为欧拉图,简称G为E图。欧拉闭迹又称为欧拉环游,或欧拉回路

欧拉图的性质

定理一 下列陈述对于非平凡连通图G是等价的

  1. G是欧拉图
  2. G的顶点度数为偶数
  3. G的边集合能划分为圈
  • 定理一 证明:
    • 1 >> 2: 一进一出
    • 2 >> 2: 减圈法
    • 3 >> 1: 拼圈法

推论1 连通图G是欧拉图当且仅当G的顶点度数为偶。

推论2 连通非欧拉图G存在欧拉迹当且仅当G中只有两个顶点度数为奇数

例题

  • 例题1 证明: 欧拉图 G G G与欧拉图 H H H乘积 G × H G \times H G×H仍然是欧拉图.
    • 先证明d((u,v)) = d(u) + d(v) [邻点 ( u , w ) (u,w) (u,w) w w w d ( u ) d(u) d(u)种,邻点 u ( x , v ) u(x,v) u(x,v), x x x d ( v ) d(v) d(v)种]
    • 证明 G × H G\times H G×H是连通的 (u1,v1)与(u2,v2) 连通
      ( u 1 , v 1 ) > > ( u 1 , v 2 ) > > ( u 2 , v 2 ) (u1,v1)>> (u1,v2) >> (u2,v2) u1,v1>>(u1,v2)>>(u2,v2)
  • 一笔画问题: 欧拉迹存在问题
  • 几笔画问题: 添加几笔成为欧拉图

其他性质:

  • 欧拉图不存在割边
  • 欧拉图举例
    • 完全图 K n K_n Kn,n为奇时为欧拉图
    • n立方体 Q n Q_n Qn,n为偶数为欧拉图
    • 完全二部图 K a , b K_{a,b} Ka,b, a , b a,b a,b 均为偶数时为欧拉图
  • 例题2若G是非平凡的欧拉图,则G的每个块也是欧拉图
    • 证明: 对于任一块,欧拉回路跨越两个块,必然经过割点,按割点分割的欧拉回路,是每个块的欧拉回路。

例题3 **(未弄懂)

  • 设G是非平凡的欧拉图,且v∈V(G)。证明:G的每条以v为起点的迹都能扩展成G的欧拉回路** 当且仅当 G‒v是森林
    • 必要性: 非B >> 非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充分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leury(夫勒里)算法 (求一条具体欧拉环游的方法)

  • 基本思想:尽可能避割边行走
  • 算法:
    • 任意选择一个顶点 v 0 v_0 v0,置 w 0 = v 0 w_0 = v_0 w0=v0
    • 假设迹 w i = v 0 e 1 v 1 . . . e i v i w_i = v_0e_1v_1...e_iv_i wi=v0e1v1...eivi 已经选定,按一下要求从剩余边集合种选取下一条边 e i + 1 e_i+1 ei+1:
      • e i + 1 e_i+1 ei+1 v i v_i vi 相关联
      • 除非没有的边可选择,否则 e i + 1 e_i+1 ei+1 不能是 G i = G − e 1 , . . . , e i G_i = G - {e_1,...,e_i} Gi=Ge1,...,ei 的割边
    • 迭代第二步,直至无边可选
  • 例题4 证明 G G G 2 k > 0 2k>0 2k>0个奇数顶点,则存在k条边不重的迹 Q 1 , Q 2 , … , Q k Q1,Q2,…,Qk Q1,Q2,,Qk,使得: E ( G ) = E ( Q 1 ) ∪ E ( Q 2 ) ∪ . . . ∪ E ( Q k ) E(G) = E(Q_1) \cup E(Q_2) \cup ... \cup E(Q_k) E(G)=E(Q1)E(Q2)...E(Qk)
    • 证明: ( v i , v i + k v_i,v_i+k vi,vi+k间)加边 >> 欧拉图 >> 圈的集合 >> 去边 >> 迹的集合

中国邮路问题

  • 问题:每条街道至少走一次,如何用最少路程,回到邮局。

  • 求最优环游

    • 欧拉图, 最优环游为欧拉回路
    • 对一般图,解法: 添加重复边 以使得 G 成为欧拉图 G*,并使得添加的重复边的边权之和为最小,再求G* 的欧拉回路:
      • 用每条边最多添一次的方法任意添一些重复边使图G成为一个欧拉多重图G′。
      • 考查G′的圈,若存在圈C,其中重复边的总权值大于该圈权值的一半,则在圈C上交换重复边和不重复边得到一个新的欧拉多重图。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得到一个图G*,使得图G*中每个圈上重复边的总权值不大于该圈权值的一半。
      • 用Fleury算法求G*的Euler回路。
  • 定理2(管梅谷) 若W是包含图G的每条边至少一次的闭途径,则W具有最小权值当且仅当下列两个条件被满足:

    • (1) G的每条边在W中最多重复一次;
    • (2) 对于G的每个圈上的边来说,在W中重复的边的总权值不超过该圈非重复边总权值。
  • 定理2 证明

    • 必要性:(奇度点对之间的路上的边改为2重边) >> 欧拉图G1 >> 删去重数>2的边 >> 欧拉图G2 >> 假定不满足(1)(2) 可得更优 w。(没看太懂)
    • 充分性:略
  • 非欧拉图,求最优环游

    • 奇度点配对
    • 奇度间找条路 路上添加重复边
    • 按照定理2修改 修改到最优:
      • 考查G′的圈,若存在圈C,其中重复边的总权值大于该圈权值的一半,则在圈C上交换重复边和不重复边得到一个新的欧拉多重图。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得到一个图G*,使得图G*中每个圈上重复边的总权值不大于该圈权值的一半。
    • G ∗ G^* G 的欧拉环游
  • 例题5 求最优欧拉环游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6 如果一个非负权的边赋权图G中只有两个奇度顶点u与v,设计一个求其最优欧拉环游的算法。

    • 算法设计:
      • (1)、 在u与v间求出一条最短路P; (最短路算法)
      • (2)、 在最短路P上,给每条边添加一条平行边得G的欧拉母图G*;
      • (3)、 在G的欧拉母图G* 中用Fleury算法求出一条欧拉环游。
    • 证明:重复边的权值和 ≥ 任意路 ≥ 最短路

Hamilton图

哈密尔顿图的概念

  • 定义
    • 经过图中每个点的路称为Hamilton路,简称H路。
    • 经过图中每个点的圈称为Hamilton圈,简称H圈。
    • 存在Hamilton圈的图称为Hamilton图,简称H图。
  • 思考
    • Hamilton图举例
      • 正十二面体图
      • n > = 3 n>=3 n>=3的完全图 K n K_n Kn
      • n > = 2 n>=2 n>=2,n立方体 Q n Q_n Qn
      • 完全二部图 K a , b K_{a,b} Ka,b a = b > = 2 a=b>=2 a=b>=2
    • 是否存在一个具有奇数个顶点的连通图既是二部图,又是Hamilton图
      • 不存在,否则二部图种出现了奇圈
    • 二部图G是Hamilton图(二部划分为X,Y) 须满足 |X|=|Y|(必要条件)
    • 例题1 若G1和G2是H图,则G1×G2是H图。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性质与判定

定理1(必要条件) 若G是H图,则对于V的每个非空真子集S,均有 ω ( G − S ) ≤ ∣ S ∣ ω(G-S)≤|S| ω(GS)S

  • 证明: ω ( G − S ) ≤ ω ( C − S ) ≤ ∣ S ∣ ω(G-S)≤ω(C-S)≤|S| ω(GS)ω(CS)S 其中 C C C G G G G G G

  • 例题2 **(未看)**彼得森图不是H图,但满足定理中的条件

  • 例题3 证明:若连通图不是2-连通的,则G不是Hamilton图

    • 存在割点, ω ( G − v ) ≥ 2 > 1 = ∣ v ∣ ω(G-v)≥2>1=|{v}| ω(Gv)2>1=v 不满足必要条件
    • 推论 Hamilton图一定不存在割点

定理2 若图G包含哈密尔顿路,则对V(G)的每个真子集S, ω ( G − S ) ≤ ∣ S ∣ + 1 。 ω(G-S) ≤ |S|+1。 ω(GS)S+1

  • 证明: ω ( G − S ) ≤ ω ( P − S ) ≤ ∣ S ∣ + 1 。 ω(G-S) ≤ ω(P-S) ≤ |S|+1。 ω(GS)ω(PS)S+1
  • 例题4 若图G是哈密尔顿图且不是圈,则G至少包含2个度数不小于3的顶点。
  • 证明:反证 : 若只有一个度不小于3的顶点,则该点为割点
  • 几个判定定理

定理3(充分条件) (Dirac 1952) 对于n≥3的简单图G,如果G中有: δ ( G ) ≤ n / 2 \delta (G) \le n/2 δ(G)n/2 则G是H图

  • 证明:(反证法)
    • 极大非H简单图 G ′ G' G:任意添加边uv都成为H图
    • G ′ G' G 的H路 P = v 1 v 2 . . . v n P = v_1v_2...v_n P=v1v2...vn
    • S = { v i ∣ v 1 v i + 1 ∈ E ( G ) } S=\{v_i|v1v_{i+1}\in E(G)\} S={viv1vi+1E(G)} T = { v i ∣ v n v i ∈ E ( G ) } T=\{v_i|v_nv_i\in E(G)\} T={vivnviE(G)}
    • S ∩ T = ∅ S\cap T = \empty ST= 否则存在Hamilton圈
    • $d(v_1)+d(v_n) = |S| +|T| < n 则 与 则与 \delta (G) \le n/2$ 矛盾

定理4(充分条件) (Ore 1962) 对于n≥3的简单图G,如果G中的任意两个不相邻顶点u与v,有: d ( u ) + d ( v ) ≥ n d(u)+d(v)\geq n d(u)+d(v)n 则G是H图

  • 注:证明与定理3一致,该定理的条件是紧的。

闭图与闭包基本概念

  • 闭图定义 在n阶简单图G中,若对d(u)+d(v)≥n的任何一对点u和v都是相邻的,则称G是闭图
  • **定理 ** 若G1和G2是同一个点集V的两个闭图,则 G = G 1 ∩ G 2 G=G1∩G2 G=G1G2是闭图。
    • 证明: d G ( u ) + d G ( v ) > = n d_{G}(u)+d_{G}(v)>=n dG(u)+dG(v)>=n d G 1 ( u ) + d G 1 ( v ) > = n d_{G_1}(u)+d_{G_1}(v)>=n dG1(u)+dG1(v)>=n + d G 2 ( u ) + d G 2 ( v ) > = n d_{G_2}(u)+d_{G_2}(v)>=n dG2(u)+dG2(v)>=n ,容易知道u,v在G1,G2邻接所以在G中也邻接
  • 闭包定义 若一个与G 有相同点集的闭图 Ĝ,使 G ⊂ G ^ G \subset Ĝ GG^,且对异于Ĝ的任何图H,若有 G ⊂ H ⊂ G ^ G \subset H \subset Ĝ GHG^,则H不是闭图,则称Ĝ是G的闭包。(G的闭包是包含G的极小闭图
    • 图G的闭包唯一
    • 对于单图G,如果G中有两个不相邻顶点u与v,满足: d ( u ) + d ( v ) ≥ n d(u)+d(v)≥n d(u)+d(v)n,那么G是H图当且仅当G + u v是H图 。
  • 闭包的构造: 如果G本身是闭图,则其闭包是它本身;如果G不是闭图,则由定义可以通过在度和大于等于n的不相邻顶点对间加边来构造G的闭图。

邦迪——闭包定理(充要条件) 图G是H图当且仅当它的闭包是H图。

  • 推论1: 设G是n≧3的单图,若G的闭包是完全图,则G是H图。
  • 推论2: 设G是n≧3的单图。若δ(G)≧n/2,则G是H图 (Dirac定理)。
  • 推论3: 若对于G中任意不相邻顶点u与v,都有d(u)+d(v)≧n,则G是H图.(Ore定理)

定理5(Chvátal——度序列判定法) 设简单图G的度序列是(d1,d2,…,dn), 这里,d1≦d2≦…≦dn,并且n≧3.若对任意的mm,或有dn-m ≧ n-m,则G是H图。【可以证明,满足条件的图的闭包是完全图】(另一种表述: 存在m

非哈密尔顿图与TSP问题

非Hamilton图特征

  • 定义1 图G称为度极大非H图,如果它的度不弱于其它非H图。
  • 定义2 对于 1 ≦ m < n / 2 1≦ m 1m<n/2, C m , n C_{m,n} Cm,n图定义为: C m , n = K m ∨ ( K ‾ m + K n − 2 m ) C_{m,n} = K_m \vee (\overline K_m + K_{n-2m}) Cm,n=Km(Km+Kn2m)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理1 对于1≦m C m , n C_{m,n} Cm,n是非H图。

  • 证明: 取 S = K m S = {K_m} S=Km , w ( G − S ) = m + 1 > m = ∣ S ∣ w(G-S)=m+1>m=|S| w(GS)=m+1>m=S(不符合H图的必要条件)

定理1 (Chvátal,1972) 若G是n≧3的非H单图,则G度弱于某个 C m , n C_{m,n} Cm,n图。

  • 证明: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推论1 n(≥3)阶单图若度优于 C m , n C_{m,n} Cm,n 图族中所有图,则G是H图。

  • 推论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1(证明题) 设G是度序列为(d1,d2,…,dn)的非平凡单图,且d1≦d2≦…≦dn。证明:若G不存在小于(n+1)/2的正整数m,使得:dm
  • 证明:( G 1 = G ∪ v G1 = G \cup v G1=Gv) >> 度序列判定G1为H图 >> $ G = G1 - v$ 存在H路
  • 例2(应用题) 一只老鼠吃333立方体乳酪。其方法是借助于打洞通过所有的27个111 的子立方体。如果它从一角上开始,然后依次走向未吃的立方体,问吃完时是否可以到达中心点?
  • 解:H路存在性问题:
    • 图建模 >> 偶图 划分为13:14
    • |X| != |Y| (加边(起点-中心点)后)不能存在圈( w ( G 1 − Y ) = 14 > ∣ Y ∣ = 13 w(G1-Y)=14>|Y|=13 w(G1Y)=14>Y=13) >> 原图不能存在H路
  • TSP问题(旅行售货员问题)

    边交换技术[有权完全图]

    • 在赋权完全图中取一个初始H圈 C = v 1 v 2 , … , v n v 1 C = v1v2,…,vnv1 C=v1v2,,vnv1
    • 如果存在下图中红色边,且 w ( v i v i + 1 ) + w ( v j v j + 1 ) ≧ w ( v i v j ) + w ( v i + 1 v j + 1 ) w(vivi+1)+ w(vjvj+1)≧w(vivj)+ w(vi+1vj+1) w(vivi+1)+w(vjvj+1)w(vivj)+w(vi+1vj+1),则把C修改为:$ C1=v1v2,…,vivj…vi+1vj+1…,vnv1$;
    • 反复修改,直到不能修改为止。最后圈为近似最优哈密尔顿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3 采用边交换技术求赋权完全图的一个近似最优H圈。

    赋权完全图中最优H圈下界估计

    • (1) 在G中删掉一点v(任意的)得图G1;
    • (2) 在图G1中求出一棵最小生成树T;
    • (3) 在v的关联边中选出两条权值最小者e1与e2.
    • 若H是G的最优圈,则: W ( H ) ≥ W ( T ) + W ( e 1 ) + W ( e 2 ) W(H)\geq W(T)+W(e_1)+W(e_2) W(H)W(T)+W(e1)+W(e2)

    超Hamilton图与超可迹图

    超H图与超可迹图

    • 定义1 若图G是非H图,但对于G中任意点v,都有G-v是H图,则称G是超H图。
      • 举例: 彼德森图
        • 证明: 1. 证G为非H图 2. 证G-v为H图
    • 定义2 若G中没有H路,但是对G中任意点v,G-v存在H路,则称G是超可迹的。
      • 定理2 Thomassen图是超可迹图。
        • 证明: 1. 证明G中不存在H路。
    • 一些研究
      • 普鲁默猜想:每个2连通图的平方是H图。
        • 图的平方 原图 G G G中距离小于等于2的点 在 G 2 G^2 G2中邻接

    定理:每个3正则H图至少有3个生成圈。

    E图与H图的关系

    线图

    • 定义3 设G是图,G的线图L(G)定义为: V ( L ( G ) ) = E ( G ) , ( e 1 , e 2 ∈ E ( L ( G ) ) ) ↔ 在 G 中 有 : e 1 , e 2 邻 接 V(L(G))=E(G),(e_1,e_2\in E(L(G))) \leftrightarrow在G中有:e_1,e_2邻接 V(L(G))=E(G),(e1,e2E(L(G)))Ge1,e2
    • 特别地,定义G的n次迭线图Ln(G) 为: L n ( G ) = L ( L n − 1 ( G ) ) L^n(G) = L(L^{n-1}(G)) Ln(G)=L(Ln1(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线图的性质
      • (1) 线图L(G)顶点数等于G的边数;若e=u v是G的边,则e作为L(G)的顶点度数为: d ( e ) = d ( u ) + d ( v ) − 2 d(e)=d(u)+d(v)-2 d(e)=d(u)+d(v)2.
      • (2) 若G=(n, m), 则线图L(G) 边数为:$m(E(L(G)) = - m + \frac{1}{2}\sum\limits_{v \in V(G)}^{} {{d^2}(v)} $
      • (3) 一个图同构于它的线图,当且仅当它是圈。
      • (4) 若图G和G1有同构的线图,则除了一个是K3而另一个是K1,3外,G和G1同构。(证明比较复杂)
    • 从线图考察E图与H图
      • 定义4 称Sn是图G的n次细分图,是指将G的每条边中都插入n个2度顶点。
        • L n ( G ) = L ( S n − 1 ( G ) ) {L_n}(G) = L({S_{n - 1}}(G)) Ln(G)=L(Sn1(G))

    定理3 (1)若G是E图,则L(G) 既是E图又是H图。 (2)若G是H图,则L(G)是H图。

    定理4 一个图G 是E图的充要条件是L3(G)为H图

    定理5(Chartarand)若G 是n个点的非平凡连通图,且不是一条路,则对所有m≥n-3,Lm(G) 是H图。


    习题4 : 1, 2, 3, 7, 8, 9

    • 习题4 : 1, 3, 4, 7,8, 11, 15.
    • 4.1 一笔画问题: 是否存在欧拉迹,即 最多只能有两个奇度顶点
    • 4.2 几笔画问题:奇点数除以二便可算出此图需几笔画成
    • 4.3 画图举例 —— Hamilton圈与Euler闭迹:
    • 4.4 设n阶无向简单图G有m条边。证明:若m≥(n-1 2) +2,则G是哈密尔顿图。
      • 证明:同第二次作业3
        • 托兰定理
    • 4.7 证明:若G没有奇点,则存在边不重的圈C1, C2,…, Cm,使得,E(G) = E(C1)∪E(C2)∪…∪E(Cm)。
    • 去圈法
    • 4.8 证明:若G有2k>0个奇点,则存在k条边不重的迹Q1, Q2,…, Qk,使得,E(G) = E(Q1)∪E(Q2)∪…∪E(Qk)。:
    • 加边 >> 欧拉图 >> 圈集合 >> 去边 >> 迹集合
    • 4.9 同例题3
    • 4.11 证明 定理2 若图G包含哈密尔顿路,则对V(G)的每个真子集S, ω ( G − S ) ≤ ∣ S ∣ + 1 。 ω(G-S) ≤ |S|+1。 ω(GS)S+1
    • 4.15 同第二次作业题9

    第五章

    偶图的匹配问题

    图的匹配与贝尔热定理

    偶图

    • 定义:所谓具有二分类(X, Y)的偶图(或二部图)是指一个图,它的点集可以分解为两个(非空)子集X和Y,使得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X中,另一个端点在Y中.
    • 性质
      • 偶图不能有环,偶图可以有重边;
      • 【判定定理】 图G是偶图当且仅当G不含奇圈。
    • k-正则偶图
      • k-正则偶图的两个顶点子集包含顶点个数相等。
    • 对称差运算

    图的匹配

    • 匹配 M— 如果M是图G的边子集(不含环),且M中的任意两条边没有共同顶点,则称M是G的一个匹配或对集或边独立集
    • 饱和点 如果G中顶点v是G的匹配 M中某条边的端点,称它为M饱和点,否则为M非饱和点。
    • 最大匹配M — 如果M是图G的包含边数最多的匹配,称M是G的一个最大匹配。特别是,若最大匹配饱和了G的所有顶点,称它为G的一个完美匹配。
    • 区分
      • 一个图G不一定存在完美匹配;
      • 一个图G的完美匹配若存在,不一定唯一;
      • 一个图G的最大匹配不一定唯一。
    • M交错路与M可扩路— 如果M是图G的匹配,G中一条由M中的边和非M中的边交错形成的路,称为G中的一条M交错路。特别地,若M交错路的起点与终点是M非饱和点称这种M交错路为M可扩路

    贝尔热定理

    • 定理1 (贝尔热,1957) G的匹配M是最大匹配,当且仅当G不包含M可扩路。
      • 证明:
        • 必要性:非B >> 非A , 若存在M可扩路,可得更多边的匹配

    - 充分性: (没看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偶图的匹配与覆盖

    • 问题引出: 两个集合,如何匹配?

    偶图匹配存在性判定——Hall定理

    • 定理2 (Hall定理)设G=(X, Y)是偶图,则G存在饱和X每个顶点的匹配(存在由X到Y的匹配(X选Y))的充要条件是: ∀ S ⊆ X , ∣ N ( S ) ∣ ≥ ∣ S ∣ ⋯ ( ∗ ) \forall S \subseteq X,\left| {N(S)} \right| \ge \left| S \right| \cdots (*) SX,N(S)S()
      • N(S)为S的邻接顶点的集合
      • 证明:
        • 必要性:X的每个顶点,在Y中至少有一个邻接点(A>>B)
        • 充分性:(反证)假设B下有非A,然后退出非B 矛盾: 存在不饱和X的顶点u,设Z为关联u的M交错路, S = X ∩ Z , T = Z ∩ Y S=X∩Z , T=Z∩Y S=XZ,T=ZY, S-{u}中点与T中点在M*下配对,$|N(S)| = |T| = |S| -1< |S| $
      • Hall定理也可表述为:设G=(X,Y)是偶图,如果存在X的一个子集S,使得|N(S)| < |S| ,那么G中不存在由X到Y的匹配。
      • 又称“婚姻定理” :在一个由r个女人和s个男人构成的人群中,1≦r≦s。在熟识的男女之间可能出现r对婚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每个整数k(1≦k≦r),任意k个女人共认识至少k个男人。(女挑选男)
    • 推论 若G是k (k>0)正则偶图,则G存在完美匹配
      • 证明: k ∣ X ∣ = k ∣ Y ∣ → ∣ X ∣ = ∣ Y ∣ ; k|X|=k|Y| \rightarrow |X| = |Y|; kX=kYX=Y 对于X的任一非空子集S, 设E1与E2分别是与S和N(S)关联的边集,显然有 E 1 ⊆ E 2 {E_1} \subseteq {E_2} E1E2 ∣ E 1 ∣ = k ∣ S ∣ ≤ ∣ E 2 ∣ = k ∣ N ( S ) ∣ \left| {{E_1}} \right| = k\left| S \right| \le \left| {{E_2}} \right| = k\left| {N(S)} \right| E1=kSE2=kN(S)
    • 例题2
      • (1) 证明:每个k方体都有完美匹配(k大于等于2)
        • 证法一:按坐标之和 的 奇 和 偶 两部分 [k方体有 2 k 2^k 2k个顶点,每个顶点可以用长度为k的二进制码来表示,两个顶点连线当且仅当代表两个顶点的二进制码只有一位坐标不同。] >> k正则偶图 >> 存在完美匹配
        • 证法二:构造法(举例法):
        • 一些结论: k方体是k正则偶图。
      • (2) 求 K 2 n K_{2n} K2n K n , n K_{n,n} Kn,n中不同的完美匹配的个数。
        • K 2 n = ( 2 n − 1 ) K 2 n − 2 K_{2n} = (2n-1)K_{2n-2} K2n=(2n1)K2n2 >> ( 2 n − 1 ) ! ! (2n-1)!! (2n1)!!
        • K n , n = K n − 1 , n − 1 K_{n,n} = K_{n-1,n-1} Kn,n=Kn1,n1 >> n ! n! n!
    • 例3 证明树至多存在一个完美匹配。
      • (反证+对称差)假设存在连个匹配 M 1 , M 2 M1,M2 M1,M2, M 1 Δ M 2 ≠ Φ M1ΔM2≠Φ M1ΔM2=Φ T [ M 1 Δ M 2 ] T[M1ΔM2] T[M1ΔM2]每个非空部分顶点度数为2( ∣ M 1 ∣ = ∣ M 2 ∣ |M1|=|M2| M1=M2),即它存在圈,矛盾。

    点覆盖与哥尼定理

    • 点覆盖的概念与性质
      • 定义1 图的点覆盖 G的一个顶点子集K称为G的一个点覆盖,如果G的每条边都至少有一个端点在K中。G的一个包含点数最少的点覆盖称为G的最小点覆盖,其包含的点数称为G的覆盖数,记为α(G).
      • 定理2(点覆盖与边匹配互为上下界) 设M是G的匹配,K是G的覆盖,若|M|=|K|,则M是最大匹配,而G是最小覆盖。
        • 证明:由匹配和覆盖定义有:|M*|≦|K*|。(M每条边取点,得到的点集 不一定能点覆盖(少于最小点覆盖))
      • 哥尼定理(哥尼,1931) 在偶图中,最大匹配的边数等于最小覆盖的顶点数。
        • 证明:反证法
          最小点覆盖 K ∗ = ( X − S ) ∪ T K* =(X-S)∪T K=(XS)T 最大边覆盖 M ∗ 为 红 边 集 合 M*为红边集合 M 可证[ K ∗ = M ∗ K*= M* K=M](M上的每条边选一个不饱和顶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4 矩阵的一行或一列称为矩阵的一条线。证明:布尔矩阵中,包含了所有“1”的线的最少数目,等于具有性质“任意两个1都不在同一条线上的1的最大数目”。
    • 分析: 布尔矩阵 >> 行,列分为两部分(X表示行点集合,Y表示列点集合) (0/1表示是否有边)>> 偶图 >> 哥尼定理 >> 证之

    图的因子分解

    托特定理(图的完美匹配存在定理)

    • 托特定理 (托特定理,1947) 图G有完美匹配当且仅当对V的任意非空真子集S, 有: o ( G − S ) ≤ ∣ S ∣ o(G - S) \le \left| S \right| o(GS)S
      • 注: o ( G − S ) ≤ ∣ S ∣ o(G - S) \le \left| S \right| o(GS)S 表示奇分支数目.(奇分支:顶点数为奇数)
      • 例1 证明:一棵树G有完美匹配当且仅当对所有顶点v ∈V(G),有:o (G - v)=1。
        • 证明:
          • 必要性:(A >> B) 完美匹配 >> 托特定理 >> o(G - v)≤1;完美匹配 >> G 为偶阶树 >> o(G-v)≥1
          • 充分性: (B>>A) 对所有顶点v ∈V(G),有:o (G - v)=1 >> 与奇分支关联的边选为匹配边(M={e(v):它是由v连到G-v的奇分支的边,v ∈V(G) })
    • 推论 (彼得森定理) 没有割边的3正则图存在完美匹配。
      • 证明:
        • 假设设S为任意分支,mi为S与第i个奇分支连接的边数目(0
        • (mi = Gi在G中总度数 - Gi总度数) m i = 3 ∣ V ( G i ) ∣ − 2 ∣ E ( G i ) ∣ {m_i} = 3\left| {V({G_i})} \right| - 2\left| {E({G_i})} \right| mi=3V(Gi)2E(Gi) >> m i m_i mi为奇数
        • 无割边 >> m i ≥ 3 m_i \geq 3 mi3 则 $k \le {1 \over 3}\sum\limits_{i = 1}^k {{m_i}} $
        • 对于S有, ${1 \over 3}\sum\limits_{i = 1}^k {{m_i}} \le {1 \over 3}\sum\limits_{v \in S}^{} {d(v)} $
        • 于是 o ( G − S ) = k ≤ 1 3 ∑ i = 1 k m i ≤ 1 3 ∑ v ∈ S d ( v ) ≤ 1 3 ⋅ 3 ∣ S ∣ = ∣ S ∣ o(G - S) = k \le {1 \over 3}\sum\limits_{i = 1}^k {{m_i}} \le {1 \over 3}\sum\limits_{v \in S}^{} {d(v)} \le {1 \over 3} \cdot 3\left| S \right| = \left| S \right| o(GS)=k31i=1kmi31vSd(v)313S=S
        • 利用托特定理得证

    图的一因子分解

    基本概念

    • 所谓一个图G的因子Gi,是指至少包含G的一条边的生成子图
    • 所谓一个图G的因子分解,是指把图G分解为若干个边不重的因子之并
    • 所谓一个图G的n因子,是指图G的n度正则因子
    • 如果一个图G能够分解为若干n因子之并,称G是可n因子分解的
    • 问题:
    • 能否分解 如何分解
    • 图的一因子分解
    • 一因子实际上就是图的一个完美匹配的导出子图。一个图能够作一因子分解,也就是它能够分解为若干边不重的完美匹配的导出子图之并。

    定理1 K 2 n K_{2n} K2n可一因子分解

    • 证明:(给出分解方法) 轮换法 2n-1个边不重的一因子(每个拥有n条边)
    • 例2 证明:每个k (k>0)正则偶图G是一可因子分解的。
      • 证明: G存在完美匹配 >> G存在至少一个一因子 >> 设Q为G的一个一因子,G-Q仍位正则偶图 >> 递推

    定理2 具有H圈的三正则图可一因子分解。

    • 证明: 抽取H圈,剩下的边构成一个一因子 >> 三正则图(奇度点数目为偶数(握手定理)),H圈为偶圈,可分解为两个一因子。

    定理3 若三正则图有割边,则它不能一因子分解。

    • 反证 假设能分解,有三个一因子,任意减去一个一因子,剩下的必然为圈之并(均为偶点,存在欧拉回路),即不能有割边

    图的二因子分解

    • 如果一个图可以分解为若干2度正则因子之并,称G可以2因子分解
      • 注意:G的一个H圈肯定是G的一个2因子,但是G的一个2因子不一定是G的H圈。2因子可以不连通。

    定理4 K 2 n + 1 K_{2n+1} K2n+1可2因子分解

    • 证明:(给出分解方法)
    • 顶点集 V ( K 2 n + 1 ) = { v 1 , v 2 , ⋯   , v 2 n + 1 } V({K_{2n + 1}}) = \left\{ {{v_1},{v_2}, \cdots ,{v_{2n + 1}}} \right\} V(K2n+1)={v1,v2,,v2n+1}
    • 作路(0 P 1 = v 1 v 6 v 2 v 5 v 3 v 4 {P_1} = {v_1}{v_6}{v_2}{v_5}{v_3}{v_4} P1=v1v6v2v5v3v4) P i = v i v i − 1 v i + 1 v i − 2 v i + 2 v i − 3 ⋯ v i − n v i + n {P_i} = {v_i}{v_{i - 1}}{v_{i + 1}}{v_{i - 2}}{v_{i + 2}}{v_{i - 3}} \cdots {v_{i - n}}{v_{i + n}} Pi=vivi1vi+1vi2vi+2vi3vinvi+n
    • 生成圈Hi为v2n+1与Pi的两个端点连线。

    定理5 K 2 n K_{2n} K2n可分解为一个1因子和n-1个2因子之和。

    • 证明:给出分解方法:作n-1条路 P i = v i v i − 1 v i + 1 v i − 2 v i + 2 v i − 3 ⋯ v i − n − 1 v i + n − 1 {P_i} = {v_i}{v_{i - 1}}{v_{i + 1}}{v_{i - 2}}{v_{i + 2}}{v_{i - 3}} \cdots {v_{i - n - 1}}{v_{i + n - 1}} Pi=vivi1vi+1vi2vi+2vi3vin1vi+n1
      • 下表按模2n-1计算,然后把v2n和Pi的两个端点连接,可以得到n-1个2因子,剩余为一因子。

    定理6 每个没有割边的3正则图是一个1因子和1个2因子之和。

    • 证明:没有割边的三正则图 存在完美匹配M, 显然G-M为2-因子

    **定理7 ** 一个连通图可2因子分解当且仅当它是偶数度正则图。

    图的森林因子分解

    • 把一个图分解为若干边不重的森林因子的和,称为图的森林因子分解
    • 荫度 图G分解为边不重的森林因子的最少数目问题,称这个最少数目为G的荫度,记为σ(G)
    • 定理8 图G的荫度为:$\sigma (G) = \mathop {\max }\limits_s \left\lceil {{{{m_s}} \over {s - 1}}} \right\rceil $ 其中s是G的子图Hs的顶点数,而: m s = max ⁡ s { E ( H s ) } {m_s} = \mathop {\max }\limits_s \left\{ {E({H_s})} \right\} ms=smax{E(Hs)}
    • 定理9 完全图的荫度 σ ( K n ) = ⌈ n 2 ⌉ \sigma ({K_n}) = \left\lceil {{n \over 2}} \right\rceil σ(Kn)=2n 完全偶图的荫度 σ ( K r , s ) = ⌈ r s r + s − 1 ⌉ \sigma ({K_{r,s}}) = \left\lceil {{{rs} \over {r + s - 1}}} \right\rceil σ(Kr,s)=r+s1rs

    完全图的森林因子分解

    • 对于K2n,将其分解为n条路Pi = vivi-1vi+1vi-2vi+2…vi-nvi+n,脚标按模2n计算。
    • 对于K2n+1,先作n条路Pi = vivi-1vi+1vi-2vi+2…vi-nvi+n,脚标按模2n计算。在每条路外添上点v2n+1的n个森林因子;然后,v2n+1与v1,v2,…,v2n分别相连接得一星图,这是G的最后一个森林因子。(n条路 + 星图)
    • 例8 证明:若n为偶数,且δ(G)≥n/2+1 ,则n阶单图G有3因子。
      • 证明: 存在H圈 >> n为偶数,H圈可分解出一个一因子Q >> G-Q 满足δ(G)≥n/2 >> G-Q仍
        存在H圈C >> C ∪ Q C \cup Q CQ为一个三因子

    作业题

    P117—118 习题4 : 3, 4, 5,6,7,8,9
    P97—99 习题4 : 1, 3, 4, 7,8, 11, 15.
    P117—118 习题5 : 1, 2, 3, 4,10, 11, 12, 19.

    匈牙利算法与最优匹配算法

    匈牙利算法(偶图中寻找完美匹配)

    • 基本问题:偶图中寻找完美匹配 (|X|=|Y|)
    • 基本思想:从任一初始匹配 M 0 M_0 M0出发,通过寻求一条 M 0 M_0 M0可扩路P,令 M 1 = M 0 Δ E ( P ) M_1=M_0ΔE(P) M1=M0ΔE(P), 得到比 M 0 M_0 M0更大的匹配 M 1 M_1 M1(近似于迭代思想)。
    • M可扩路寻找方法—交错树方法
      • Edmonds首先提出: 用扎根于M非饱和点u的M交错树的生长来求M可扩路。
      • 定义1 设G=(X, Y), M是G的匹配,u是M非饱和点。称树H是G的扎根于点u的M交错树,如果:
          1. u ∈V(H); 2) 对任意v ∈V(H), (u, v)路是M交错路。
      • H是G的扎根于点u的M交错树的情形分类讨论

    匈牙利算法流程【寻找完美匹配】

    • 初始设置:设M是初始匹配。H是扎根于M非饱和点u的交错树。令:S=V(H)∩X, T=V(H)∩Y。
    • (a) 、若M饱和X所有顶点,停止。否则,设u为X中M非饱和顶点,置S={u},T=Φ;
    • (b) 、若N(S)=T, 则G中不存在完美匹配。否则设 y ∈N(S) – T.
    • © 若y为M饱和点,且y z ∈M, 置S=S∪{z}, T=T∪{y},转(b)。否则,设P为M可扩路(u, y),置M1=MΔE§,转(a).
    • 匈牙利算法复杂度 O ( ∣ X ∣ 3 ) O(|X|^3) O(X3)
        1. 、最多循环|X|次可以找到完美匹配;
        1. 、初始匹配最多扩张|X|次可以找到完美匹配;
        1. 、每次生长树的生长至多2|X|-1次。

    寻找偶图最大匹配

    • 设M是G=(X, Y)的初始匹配。
    • (1) 置S=Φ, T=Φ;
    • (2) 若X-S已经M饱和,停止;否则,设u是X-S中的一非饱和顶点,置S=S∪{u}。
    • (3) 若N(S)=T,转(5);否则,设y ∈N(S)-T。
    • (4) 若y是M饱和的,设yz ∈ M,置S=S∪{z}, T=T∪{y},转(3);否则,存在(u, y)交错路是M可扩路P,置M=MΔE§,转(1).
    • (5) 若X-S=Φ,停止;否则转(2).

    最优匹配算法

    • 问题定义: G=(X, Y)是边赋权完全偶图,求G一个具有最大权值的完美匹配

    可行顶点标号与相等子图

    • 可行顶点标号: 设G=(X, Y), 若对任意的x ∈X, y ∈Y,有: l ( x ) + l ( y ) ≥ w ( x y ) l(x) + l(y) \ge w(xy) l(x)+l(y)w(xy)
      则称 l 是赋权完全偶图G的可行顶点标号
      • 初始标号:对于任意的赋权完全偶图G,均存在G的可行顶点标号。事实上,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则 l 是G的一个可行顶点标号。
    • 定义3 相等子图: 设 l 是赋权完全偶图G=(X, Y)的可行顶点标号,令: E l = { x y ∈ E ( G ) ∣ l ( x ) + l ( y ) = w ( x y ) } {E_l} = \left\{ {xy \in E(G)\left| {l(x) + l(y) = w(xy)} \right.} \right\} El={xyE(G)l(x)+l(y)=w(xy)} G l = G [ E l ] G_l = G [E_l] Gl=G[El]为G的对应于l 的相等子图。
    • 举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匹配

    • 定理 设 l 是**赋权完全偶图G=(X, Y)*的可行顶点标号,若相等子图Gl有完美匹配M,则M*是G的最优匹配。
      • 证明: 设M*是Gl的完美匹配,则:
        w ( M ∗ ) = ∑ e ∈ M ∗ w ( e ) = ∑ v ∈ V ( G ) l ( v ) w(M*) = \sum\limits_{e \in M*} {w(e)} = \sum\limits_{v \in V(G)} {l(v)} w(M)=eMw(e)=vV(G)l(v)
      • 又设M是G的任一完美匹配,则:
        w ( M ) = ∑ e ∈ M w ( e ) ≤ ∑ v ∈ V ( G ) l ( v ) w(M) = \sum\limits_{e \in M} {w(e)} \le \sum\limits_{v \in V(G)} {l(v)} w(M)=eMw(e)vV(G)l(v)
      • 所以,w (M*)≥w (M)。即M*是G的最优匹配。
    Kuhn最优匹配算法(第二步 重新开始是指??)
    • 给一初始顶点标号l ,在Gl中任选一个匹配M。
    • (1) 若X是M饱和的,则M是最优匹配。否则,令u是一个M非饱和点,置:S={u},T=Φ。
    • (2) 若 N G l ( S ) ⊃ T {N_{{G_l}}}(S) \supset T NGl(S)T,转(3)。否则,计算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给出新的可行顶点标号,在新标号下重新开始。(算新的相等子图)
    • (3) 在 N G l ( S ) − T N_{Gl}(S)-T NGl(S)T中选择点y。若y是M饱和的,yz ∈M,则置S=S∪{z},T=T∪{y}转(2)。否则,设P是Gl中M可扩路,置M=MΔE§,转(1).

    匹配在矩阵中的应用

    • 矩阵与偶图
    • detA和GA=(X, Y)之间关系 (不做要求)
    • 例2 证明: K 6 n − 2 K_{6n-2} K6n2有一个3因子分解。
      • 证明:可以分解为6n-3个边不重的一因子之和,一因子三三组对,得到2n-1个3因子

    习题(第二次作业)

    P97---99    习题4 : 1,  3, 4,  7,8, 11, 15.
    P117---118    习题5 : 1,  2, 3,  4,10, 11, 12, 19.
    P117---118    习题4 : 13
    

    习题5:

      1. 证:k立方体都有完美匹配: k正则偶图
      1. 求K2n, kn,n的完美匹配个数 : 递推
      1. k>1 举例没有完美匹配的k正则图距离: 三角形 (k=2,n为奇数(奇圈))

    4(未解决)证明: k4有唯一的一个一因子分解,并给出K8的一个一因子分解

      1. 求K3,3 和 K6的一因子分解的数目
      1. 证K2n 一因子分解的数目 ( ( 2 n ) ! ) / ( 2 n ∗ n ! ) ((2n)!)/(2^n*n!) ((2n)!)/(2nn!)
      1. 若n是偶数,且 σ ( G ) ≥ n 2 + 1 \sigma (G) \ge {n \over 2} + 1 σ(G)2n+1,则n阶图G有3-因子。: H圈
      1. 证明 K>0
      • 每个k正则偶图是1-可因子分解: 正则偶图存在完美匹配 递推
      • 每个2k正则偶图是2-可因子分解:参考解法: 证存在H圈,不断减H圈
    • 12 一棵树G有完美匹配当且仅当对所有顶点v ∈V(G),有:o (G - v)=1。
    • 19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整理,算法,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