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


《加零姐(jialingjie6)原创内容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转载及合作请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欢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2012年《桃姐》声势最火的时候,《锵锵三人行》把许鞍华请了过去。梁文道当着本尊的面点评说,跟总是强调苦难经验的内地导演相比,许鞍华拍的底层生活,更打动人的是他们的生活感,从来没有“俯视苍生”的姿态。


这种平等、直观的视角,有时会被解读成文艺,《明月几时有》抗战题材,有人看完就说很文艺,似乎这两个字是许鞍华专用。


其实就像许鞍华说的,拍电影的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什么“生活感”什么“俯视苍生”都是外界品味,她就是想拍自己有感觉的故事、细节。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张图片

今年70岁的许鞍华,想拍的东西还很多。


《明月几时有》时间背景是抗战的香港,那会还没有许鞍华。1947年生于辽宁鞍山的她,5岁到的香港,已经是解放后了。


住在北角的小姑娘,和祖父母共同生活,读的是港岛著名的英文女校,课外阅读却是中国经典小说如《西游记》。


还有另一个趣味,就是看电影。七八岁开始,许鞍华每周都往电影院跑,痴迷自不必说。长大后她在香港大学念完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硕士之后,又马上在伦敦电影学校攻读电影课程,只是为了早早实现梦想。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2张图片

左边这位少女,就是现在的名气女导演啦。隔壁是许鞍华的妹妹。


1975年回港之后,她一边给大导演胡金铨做助手,一边在TVB工作,拍摄专题片和电视剧等等。那时候电视台的很多人都已经出来拍电影了,比如徐克,《蝶变》已经投拍了,所以许鞍华心急地不得了。


她当时跟陈韵文(编剧)是好朋友也是好搭档,两人一起去找胡树儒(电影公司老板)毛遂自荐。胡树儒表示因为目前正在拍胡金铨的《空山灵雨》,还投了很大一部分钱给麦当雄,所以资金周转不开,但很欣赏她,愿意跟她们聊聊故事。


许鞍华就在聊故事的过程中入了行。《疯劫》故事桥段,大部分都是许鞍华想出来的。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3张图片


《疯劫》改编自1970的龙虎山双尸案,刚好就是许鞍华在港大念书的那段时间,于是她从同学那里搜刮到了很多真真假假的案件细节和吓人的闹鬼事件。很多都被她塞进了电影里。


再加上大胆的跳剪手法,让我第一次看《疯劫》的时候,后背发凉,一点都没想到这竟然是许鞍华的处女作。尤其是最后一幕,从死亡孕妇肚子里取出孩子的情节,打死我都想不到这是许鞍华拍的。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4张图片

许鞍华(右)在《疯劫》片场,换现在这种图可以做表情包了。


《疯劫》被誉为香港新浪潮的开篇之作,获得了第十七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票房也很成功,达到了210多万港币,在当年的华语电影中排第十六。


而许鞍华为这部处女作费心到什么程度呢,在拍摄时她曾经叫《疯劫》的整班工作人员都到自己家里睡,就为了一大早能及时开工。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5张图片


接下来的《撞到正》是许鞍华还在拍《疯劫》的时候,萧芳芳就打电话来要合作的戏。


萧芳芳说:我们来拍一套粤剧的鬼片……

许鞍华一听粤剧就答应了,因为《疯劫》拍得阴森惨淡,所以她很想拍五颜六色热热闹闹的粤剧缓解下,所以鬼片什么的倒成了其次。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6张图片


不过那时候也正流行闹腾的鬼片,所以《撞到正》票房359万多,排香港电影票房第六,成绩非常好。


接下来许鞍华的两部作品《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都是越南题材,口碑、票房都不俗。而且巧的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在1982年才刚刚成立,《胡越的故事》赶上了第一届,得到了最佳编剧奖。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7张图片


《投奔怒海》则拿到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演员、最佳美术指导奖,并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提名。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8张图片


《投奔怒海》虽然只让刘德华拿到了新人奖提名,但却实打实地让他得到了注意,接下来就直接在TVB的《猎鹰》里做了男主角,然后一炮而红。


虽然作品拿了很多奖,但许鞍华却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按她的话来说就是,四部作品“不停的drop,即《疯劫》很正,《撞到正》也不错,《胡越的故事》已经差些,等到《投奔怒海》大多已是经营,自己觉得很差。”


但那时的许鞍华不过三十多岁,这里拍得不好,就拍那里。两部越南题材之后,她转而开始筹备《倾城之恋》。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9张图片


《倾城之恋》工作照,许鞍华(最右立)、关锦鹏(最左立),关锦鹏说许鞍华:她心地善良,总力求做到待人友善


许鞍华是文学硕士,也是张迷,按说应该得心应手,但却反而因为太熟太近束缚住了手脚,电影里大段大段直接引用原书的台词着实让人尴尬。


结果《倾城之恋》也一般般,不过可喜的是,不管作品好坏,许鞍华始终都是许鞍华。


后来的香港著名经纪人陈善之,当时还在片场当副导演兼制片。拍摄前一部戏《奸人鬼》时,邵氏不付工作人员加班费,陈善之出头谈妥,接着就进入了许鞍华的《倾城之恋》。


但邵氏接着就反悔,说不可能付加班费,陈善之立马就回复,那我不干了。当时接近年尾,陈善之不仅要吃饭,还要给妈妈家用零花,他在家大哭了好几天,后来许鞍华约他见面,交给他一张五万块的支票。


去年1月份,陈善之在《明周》的专栏里写到这件事,标题直言“许鞍华是我一世感恩的人”。


她重情重义,更重电影,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0张图片


当时台湾当局有规定,在内地拍的电影不能公映,制作人员也都要上黑名单。但是许鞍华不管,她一去内地去三年,《书剑恩仇录》里的有名场面如钱塘江观潮、黄河夜战、六和塔囚乾隆、大漠迷城和长城上劝香香牺牲等,全都是实地取景。


其实这么辛苦地奔波本来不必要,但许鞍华当时憋着一股劲,前几部作品都挺成功,这一部也不能输。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1张图片


后来她总结,因为自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打斗场面上,文戏就拍得很粗糙,所以顾此失彼了。


因此拍完《书剑恩仇录》、《香香公主》、《笑傲江湖》几部武侠片之后她打算“不再为竞争而拍戏,一切随心。”


感谢她的随心,如此才有了如今的许鞍华,和许鞍华独一无二的电影。


1990年4月,她最具自传性的《客途秋恨》上映,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2张图片


许鞍华就像片中张曼玉扮演的晓恩,母亲是日本人,在她小时候因为言语不通而闷闷不乐。她怨恨母亲,因为母亲的闷闷不乐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她的童年。长大之后,又因为诸多的性格差异而与母亲产生了诸多隔阂。


片中日本之旅消除了晓恩和母亲的隔阂,片外,母亲看完《客途秋恨》之后,也开始与许鞍华相处融洽,母女俩相伴至今。


我觉得许鞍华细腻的女性视角,也就是从这部片渐渐开始形成的。比如片尾离开日本之前,晓恩和母亲祭拜完外祖父母,看着母亲离开的背影这场戏。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3张图片


许鞍华以晓恩的视角理解的母亲,也为她之后镜头里许许多多的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客途秋恨》凝结了许鞍华非常多的心血和感情,因此听到王晶说“谁会爱看胖胖的老女人的故事呢”这句话时,她非常生气,直言王晶“拍戏态度不端正”。这件事让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本港媒体煽风点火,最后就成了"许鞍华放话要揍王晶"。


不过许鞍华这人并不记仇,后来她看到一个采访,听到王晶说许鞍华是自己最佩服的导演之一时,就不好意思再生气了。《天水围的夜与雾》找不到投资,也是王晶救了急,两人也成了朋友。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女人四十》。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4张图片


1995年,港片还没没落,年轻貌美的女演员遍地都是,但偏偏,许鞍华坚持拍一个四十岁的女人。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5张图片


开场萧芳芳“买死鱼”一段,充满了市侩味道的幽默,既油滑,又不让人讨厌。


故事再往深处走,对婆婆的怀念,对公公的哭笑不得,家庭事业之间的奋力平衡等等,在幽默之外,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酸楚和智慧。


我想,这样的女人,也只有许鞍华才能拍出来。许鞍华也说,《女人四十》是她自己最爱的作品。


对她来说,电影不是那些有炫目特效的大片,而是有人、有笑声哭声、有烟火气的扎实故事。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6张图片


这一点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表现地最明显。故事淡的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贵姐上班下班、买菜做饭,儿子在家中这片弹丸之地来来去去。


但就是这种简单,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反正我投入到看着他们饭桌上的菜都是香的。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7张图片


这部片虽然小成本,但调查和取材的工作却一点都不小,光许鞍华自己跑天水围就跑了五十多次。


而我觉得,她对电影的智慧也正体现在这里,从生活细节里生产出来,在日复一日中理出脉络,再用摄影机拍出纹理,如此,才能成为她电影里那一个个令人唏嘘感动的人物。


许鞍华今年已过70岁,但几年前她采访时还说,“我想拍文艺片,但又想加入科幻的元素,如果有机械人就最好,可以有更强烈的时代感……”如数家珍,对电影仍有满溢的创作热情。

所以别再一提到许鞍华,就她“没买房”了,人家一心只想搞电影,才不care那一亩三分地呢。



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_第1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俯视苍生,从来都不是许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