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 解构公共选择过程

公共选择学派,原先叫“非市场决策理论”。图洛克、布坎南认为: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不仅在市场的范围内适用,也适用于非市场领域。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人们在政府体制、宗教、家庭、爱情、婚姻等领域的行为方式。


1. 人们选择的理由往往由立场决定

制度和理由之间的关系:

  • 理由可能不是事情的原因,而是事情的结果。
  • 不同制度下,人们会偏向喜欢不同的理由。

2. 管制的结果与管制的愿望会有偏差(蓝法)

  • 管制的结果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的赢家、输家是谁,与原来预想的不一样。

图洛克《暂时收益陷阱(The Transitional Gains Trap)》(1975年)

  • 美国早期实施“蓝法(Blue laws)”,规定:因宗教理由,商家周末不能营业。
  • 有人提议改革:让商家周末也能营业,却引起很多商家反对。
  • 因为当所有商店都在周末不营业时,顾客做出预期,提前购买所需商品,商家营业额并未下降。工作5天,获得7天的销售量,节省了营业成本。
  • 实施蓝法的地区,商家的利润率就比别处高,引来越来越多商家在这些地区开店,分薄了蓝法带来的利润。
  • 时间久了,实施蓝法和不实施蓝法的地区,利润率慢慢接近。
  • 如果废除蓝法,商家必须付出周末营业成本,利润会下降。
  • 这是商家反对废除蓝法的原因。

3. 时间越长远,结果与愿望的偏差越大(纽约出租车)

纽约的出租车必须有牌才能营业,数量严格控制,一块小铁牌值50万-100万美元。


184 - 解构公共选择过程_第1张图片
  • 有人提议:废除纽约出租车牌管制,遭到出租车牌主强烈反对。
  • 现在的出租车牌主并未赚到大钱
  • 真正赚钱的是早前获得牌照的人
  • 一项管制在刚开始执行时,确实产生了赢家和输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输赢格局在竞争下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 到底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变得模糊不清。
  • 管制带来的收益是暂时的,但要废除不良管制所遇到的抵抗却是顽固的。
    图洛克建议,最好一开始就不要实施那些不良的管制,这显然有点一厢情愿。

4. 选民偏好决定候选人的竞选政纲

候选人的政纲和大众利益之间的错位

  • 人们过去总以为:候选人总是会追求大众真正的利益
  • 实际上,一个政纲要获得支持,一定是根据选民的偏好分布来投其所好地制定
  • 理想化的政纲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5. 对“大多数人的意愿”的三次批评

永远要仔细分辨什么叫大多数人的意愿

(1)第一次批评:讲渔村的故事

  • 船上的人的平均收益最大化?
  • 整个渔村的收益最大化?
  • 每一个人的愿望最大化?
  • 谁都可以上船?
  • 多重含义,互相矛盾

(2)第二次批评:阿罗不可能定律

在一个多人的社会里,投票结果存在着循环的可能,它只取决于选举投票是如何组织、讨论的程序是什么。

(3)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存在逻辑悖论

英国哲学家、早期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

我们改造社会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184 - 解构公共选择过程_第2张图片

甲、乙、丙的原始幸福程度分别是:2、3、4

  • 第一种变革: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幸福人数减少,幸福总量增加。不符合边沁原则
  • 第二种变革:劫富济贫的社会变革,幸福总量减少,幸福人数增加。不符合边沁原则
  • 第三种变革:排斥外人进入一个城市或国家,幸福总量和幸福人数都增加了,但其中一部分人被忽略不计。不符合边沁原则
  • 第四种变革:全部翻番,不公平,不符合边沁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追求一个指标的最大化,不能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的最大化。

例如:

  • 以最快的速度从天津赶到北京:租一架直升机;
  • 以最便宜的方式从天津赶到北京:坐城际铁路;
  • 以最快且最便宜的方式从天津赶到北京:无所适从。

“多、快、好、省”不可能:要多就不可能快,要快就不可能好,要好就不可能省。


课堂小结

分析问题的几个维度:

  • 单人的维度
  • 多人的维度
  • 时间的维度
  • 信息不对称的维度
  • 从市场活动到非市场决策的维度

公共选择的几个重大启示

  • 选择的理由由市场决定
  • 管制造成的赢家和输家的格局变化
  • 政治候选人按照选民偏好剪裁定制政纲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从逻辑上看不可能实现

课后思考

请你谈谈这三个礼拜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这三周,感触最深的是:
1、“经济学帝国主义”果然有其道理。经济学原理不仅仅适用于市场领域,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政治领域。
2、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事与愿违”的学科。公共选择学派撕开了“政治”和“政客”的理想主义、温情脉脉的面纱,骨子里仍然是“利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184 - 解构公共选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