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评师笔记

      按照每天的学习进度进行更新。。有兴趣一起学习的可以私信。。

第二章 软件开发生存周期中的测试

1、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模型

1、良好测试所具备的特点

  • 每个开发活动会有对应的测试活动;
  • 每个测试级别会有对应的特定的测试目标;
  • 相应的开发活动期间,对特定的测试级别进行测试分析和设计;
  • 测试员参与讨论,以明确改善需求和设计,并在初稿完成时立即参与工作产品的评审工作;

2、开发模型

2.1 顺序开发模型

      顺序发开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为线性的、顺序的活动流。指开发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应该在完成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

  • 瀑布模型
    特性:可向上追溯性
    特点:在瀑布模型中,软件测试被认为是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最后阶段进行的“一次性”的活动。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1张图片
  • V模型
    开发任务和测试任务是对应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每一阶段性成果都需要得到验证。
    与瀑布模型相似,但提升了测试效率。

      根据ISTQB术语定义:
         验证VER(Verification):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指定的需求是否已满足;
         确认VAL(Validation):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特定目的功能或应用已经实现;
        场景:已经完成需求中的每条需求,测试过程中发现了某些问题,问题没有在需求中描述;例如:没有提供翻页功能、密码被明文传递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2张图片

2.2 迭代-增量开发模型

由需求建立设计,构建和测试等一系列相对比较端的开发周期结构。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3张图片
常见的迭代增量模型:

  •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
    特点:时间长、增量大(开发量大)、软件开发由Use Case驱动、架构设计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4张图片
  • 迭代增量框架(Scrum)
    特点:时间短、增量小、敏捷开发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5张图片
  • 看板(Kanban)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6张图片

  • 螺旋式(Spiral (原型开发))
    特点:引入风险分析、兼顾快速原型的迭代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统化、增加了项目负担实验增量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7张图片

2 测试级别

  • 组件测试(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接口测试)
  • 系统测试
  • 验收测试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8张图片
    软件测评师笔记_第9张图片

3 测试类型

  • 功能测试
    评估功能质量特性
  • 非功能测试
    评估非功能质量特征
  • 白盒测试(结构类型与测试技术分开)
    评估组件或系统的结构或架构是否正确、完整并符合规定
  • 与变更相关的测试
    评估变更的影响
    1)确认测试
    2)回归测试

4 维护测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