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速递|“玩儿”的就是温度

【“工匠汾酒”系列之·酿酒篇】

“玩儿”的就是温度

十几年前,一部名为《大染坊》的电视剧红遍了大江南北。印染界奇才陈寿亭,在为红军染“八爷灰”时,为了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将布运回根据地,先把布染成了绿色。面对众人的不解,陈寿亭将布样放到了热水中,之后又换到了凉水中,令人惊讶的事出现了,绿色竟然变成了灰色!陈寿亭笑道:“咱玩儿的就是温度。”

“玩儿的就是温度”,自从听到这句举重若轻的话之后,我便一直念兹在兹。后来,听闻山西杏花村的汾酒酿造技艺已将温度“玩儿”到了炉火纯青之境,我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到达杏花村的时候,天刚刚下了一场雨,气温降低了不少。

我被寒风裹挟着进入到酿酒车间,一幅火热的劳动场景映入了眼帘,瞬间觉得不再那么冷。

干货速递|“玩儿”的就是温度_第1张图片

接待我的任师傅,正蹲在地缸旁边盖“保温被”。我走上前去,问道:“任师傅,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不好意思,没在外面等你。”任师傅转过头来跟我点点头,“气温突然下降了,我得抓紧给地缸保温,不能让冷风吹进去。”

我眼前不由一亮,上来就是“重头戏”啊。

“这属于温度掌控吧?”我迫不及待地问。

“嗯,算是,但也不全是。”任师傅压好最后一个区域的保温被站了起来。

“听说很多传统技艺中,温度属于不传之秘。”我问道。

任师傅开始“巡视”地缸,并示意我跟上。“温度掌控是一门学问,要跟天斗、跟地斗,还要跟微生物斗。大多数情况下,靠的是从多年经验与揣摩中得出的一种感觉。”

干货速递|“玩儿”的就是温度_第2张图片

任师傅边走边继续讲解:“汾酒的温度控制和微生物的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微生物有生长、平衡和衰落的周期,我们进行温度控制,就是要延长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和平衡周期,使衰落周期的下降过程尽可能地缓慢。这都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多年揣摩、总结,考虑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再结合自己的感觉才能做到。”

“那操作起来岂不是很复杂?”

“确实有点复杂,”任师傅点点头,“我们实行的是‘倒推式’管控,根据微生物生长释放的热量来进行倒推,结合当前的气候、节气,给它们一个合适的生长、繁殖的温度。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判定入缸后四天、七天、十五天的品温应该达到多少,检查时便有据可循。”

同样是制造产品,任师傅用了一个对比,让我这个外行茅塞顿开,感受到了酿酒的博大精深。他拿现代流水作业“造杯子”,来对比清香汾酒酿酒过程中的生态性、复杂性和不可复制性。他解释说:“只要有一个标准参数,就能在流水线上复制出千千万万个杯子。但酿酒行业不行,尤其是清香型酒更为复杂,我今天入温是15度,水分是55%,经过28天发酵,流酒出来一看是好酒。但下次再复制这个数据进行操作,流出的酒就不一定是同样质量的酒了,因为外部环境温度可能变了,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温度的变化。但地缸发酵总体上要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要求。”

干货速递|“玩儿”的就是温度_第3张图片

据悉,“前缓中挺后缓落”是汾酿几代人总结出的酿酒秘诀和宝贵经验,这个“控制过程”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即通过“前置控制”,制造出最适合汾酒酿造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尽可能地维持其平衡期的跨度,抑制杂菌的生长。“前置控制”难点在于,在入温之前要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因为酿酒师傅不知道未来的气温变化如何,只能根据节气进行预判,基本上就是凭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判定方法,有的是靠闻味儿、有的是靠手感、有的是靠眼力。

任师傅边讲解边“巡视”,看到地缸上的保温被都压紧之后,舒了一口气,走到窗户边上,伸手在关闭的窗户缝隙处感受了一下,才完全放下心来。

对于他的这一习惯性动作,他解释说,“发酵温度能够决定酒质,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控。而这个温度是由气温、地温和室温决定的,所以我们说‘三温定一温’。今天刚刚下了一场雨,气温下降了很多,为了保证发酵温度不被影响,我就得把窗户关好,压紧保温被,让二氧化碳在发酵缸的表面形成一个附着层,形成一个小的温室效应,发酵温度就不会骤升骤降,仍然适合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

听着任师傅的侃侃而谈,我的脑海中又浮现起了“玩儿的就是温度”这句话,说话者不是陈寿亭,是任师傅,是一个又一个将温度“玩儿”到极致的汾酒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货速递|“玩儿”的就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