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网名为“菲妥妥-穆修修”的女孩在微博上发布遗书,声称因为父亲生意失败,欠下高利贷牵扯到家人,身心疲惫厌倦生活后选择自杀,并称全家人“会一起去那个地方”。微博发出后,数万名网友转发,并向警方求助。
在微博网友、网警官微的接力关注下,这家三口人在海口被警方发现,并送往医院紧急抢救,且据媒体报道已经脱离危险。
但随即就来了大反转:
根据警方通报,该博主5月20号晚上发微博,一个小时内同学报警并报出女孩一家租住的房子的准确地址,警方上门,发现一家三口没有什么状况,十分正常。第二天,也就是21号早上八点多,同学再次报警,警方再次上门,发现三人昏迷;
有疑似抢救这家人的医务人员说提出,其父母并非吃药自杀,是注射胰岛素,健康人注射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陷入昏迷,而此博主在医院时坚持发微博而不洗胃;
网友又发现,博主所使用的的电子产品昂贵,在知道家里欠了巨额高利贷后,博主一家仍去泰国、日本等国家旅游,看起来并不像为债务所迫的样子......
随着这些信息的发掘,当时焦急万分转发微博的网友开始质疑反击,自杀是否只是噱头,实则为一家“老赖”?
当然,部分说法的真实性还存疑,无论是真自杀还是博同情,只要人最终没事,一切事情都还可以解决。
今天要说的,不是制裁真假自杀,而是十分常见,却频频酿成悲剧的“贷款”。
仅仅在将过一半的2018年,就有
19岁女儿陷入现金贷泥潭,母亲借遍认识的人,拆东墙补西墙还了10余万元后,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
廊坊城南医院院长张毅,因向有关涉黑势力借下巨额高利贷无法偿还,在其办公室坠楼身亡;
朝阳北四家子镇一名男子林某被同乡“换据”,在自己名下欠了79万贷款,服毒自杀;
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在校大学生因信用卡、网络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
贷款倒不是什么新鲜事,职场周围转一圈,百分之八十的职场人士都背着一身“债务”:房贷、车贷、信用卡贷......而他们都活得有滋有味。
这说明,贷款不是问题。
然而以上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存在的,这些校园贷、网贷、裸贷、高利贷等风险性极高的贷款行为,正在侵害着当代年轻人的经济生活,甚至是生命。
不是每一次,互联网和公众都能及时挽回每一条因此消逝的生命,也不是每一次,他们都会留下同情的泪水。
学会识别并拒绝这些不良贷款,才是问题。
案例解析:男子遭遇“套路贷”:借1000元一年后要还180多万
小赵(化名)因同学结婚随1000元,找“无抵押贷款QQ群”借,想着反正贷款又不多,而且发了工资就可以还。当确定“无抵押,零存款,凭身份证”可以贷款时,他心动了。
按照对方要求,小赵上传的身份证等一系列证件全部 “审核”过关,放款人告诉小赵,借款1000元,需要打2200元欠条,扣除周利息300元后,借1000元,还要押1000元(防止借钱逾期不还)。在他借款一周还没到期后,群主就跟他说“你要是现在有困难,我帮你推荐其他贷款公司,你可以先找他们借还我的,这个额度更高,利息也越低”,想着贷款时间可以延长,再找的贷款公司又好,小赵同意借第二笔款。
于是如滚雪球般,一年零两个月下来,他的欠款变成180多万,在诱导下,小赵的贷款逐步在加大,贷了又贷,还了又还,还不清的利息,还不清的贷款,慢慢地出现了“以贷款养着贷款”,小赵甚至算不清违了多少约,贷了多少款。
在小赵被逼抵押房车,生命健康安全也受威胁后,他和家人选择了报警,警方受理案件后认为利用网上贷款属于新型的犯罪,派人好好查,应该不会就这一件。
于是新郑市公安局成立了由副大队长王建牵头,网监、视频合成作战中心配合的调查小组,针对小赵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摸排调查。
一查吓一跳,在一周的调查中就初步落实类似小赵情况的警情有20余起。
例如:女大学生小文因看到同宿舍的女生都换了手机,也想和同学们一样把手机换一换,家里给的生活费每月也只有几百元。为攒钱买手机,她加盟“宜人贷”APP,拿到贷款1000元,买到了手机。离还款的日子越来越近,贷款公司客服提醒她可以先还利息,再续延期还款。无奈之下,小文只有按照客服的要求还了利息续了贷款。一周、两周,周而复始。
小文的贷款再也没有还清,半年多时间已经累计7.8万多元。贷款公司催要贷款的电话打给了她的家人、同学、朋友,甚至出现了小文衣不遮体的照片。
通过研判分析,警方确定这是一起新型的“套路贷”诈骗案件,民警在大数据梳理中发现,涉嫌设计套路的贷款几百件。“套路贷”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微信、QQ沟通联络,双方根本不知道对方的长相特征和基本情况,因此侦查也十分困难。
在合成作战指挥中心、网监、经侦、视频合成作战中心等多警种多部门的配合下,一个以马某、丁某表兄弟为首的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刑侦队在安徽省青阳县,对该犯罪团伙的窝点进行摸排调查,经过多次化装侦查得知,马某、丁某二人为“同鑫微贷”公司老板,该团伙设立审核、财务、催收等工作部门,不同部门之间严密分工、各司其职对“入网”的受害人反复敲诈勒索。
——该团伙先由审核部在网上利用“甩单群”等中介微信群寻找作案目标,按照公司制定的审核标准与审核流程, 该团伙挑选有一定房、车等固定资产的“优质客户”(借款人)为作案目标。
——通过审核后,审核部将自己筛选的优质客户推送至财务部,由财务部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客户的资料进行最终审核并放贷。
据介绍,团伙成员之间扮演不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放款人,骗取受害人信任后,精心布局,虚高债务后以借条为要挟,不断向受害人推荐向下一手财务继续签订同样虚高一倍且高额度、高利息、短周期的借条,用于偿还上一个高息借款,使受害人进入提前设置好的周而复始的“套路贷”圈套,直至受害人的钱财被榨取一空后,又以房、车为抵押,通过民事追偿的方式迫使受害人偿还贷款,赚取年息高达1000%的巨额收益。
——当受害人被压榨一空无力还款时,将这些“死账”交给公司催收部,催收部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给受害人及其亲属朋友进行轰炸、辱骂、编辑发送黄色图片,给受害人施加精神压迫,迫使受害人只得以房、车等抵债。
在警方掌握的银行交易流水、手机电脑电子物证中可以看到该团伙在2017年6月到2018年3月,10个月时间里,受害人已有1000余人,涉及新疆、内蒙古、广东、广西、青海、甘肃、河南、安徽等30个地市。
不难发现,上述案件中的贷款,遵循以下“套路”:
第一步:制造民间借贷假象
嫌疑人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与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 然后以砍头息、保证金等各种名目,逾期费等各种借口与被害人签订双倍的借款合同,最后再以车辆房产作为抵押。
第二步: 制造假银行流水
嫌疑人通过平台把相应的款项打给受害人,受害人再通过线下把相应款项又转给嫌疑人,形成虚假的银行流水,实际上到受害人手里的金额根本没那么多。
第三步: 恶意垒高债务
当受害人还款日期临近,嫌疑人就以续息费等各种费用,让受害人交不同的款项,使得受害人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少、越来越紧张,之后,嫌疑人再把受害人推荐给其他假冒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与受害人签订新的“虚高借款合同”予以“平账”,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
第四步:恶意造成无法正常还款
受害人还款到期了,嫌疑人以手机没信号、不在公司、没法提供账户金额等各种理由造成受害人没法按时还款,此后,他们再继续索要逾期费、押金等各种费用。
第五步:虚假诉讼
受害人实在无力返还,嫌疑人就以之前提供的虚假合同、银行流水、车辆房产抵押到相应的法院提起诉讼,以达到占有受害人各种财产的目的。
而这样的“套路”贷,和网络上酿成悲剧的种种不良贷款流程基本“师承一脉”,都是不断的垒高债台或设置高利息,令欠债人偿还能力跟不上债务的增长速度;
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选择有抵押保证的对象,一方选择无自主还款能力的对象。
前者的病态之处在于非法恶意垒高债台。
当事人在面对这类情况时,也不应“被”当软柿子,及时发现并提出,寻求法律的帮助;
后者的问题不在普遍指责的高利率,而是偿还能力的有无。
在美国,工资日贷款的贷款利率非常高,年化平均在500%到1000%之间。工资日贷款主打的是小额、快速和高息。一般贷款额度为几百美元,贷款期限多数都在两周左右。因为美国人一般是每两周发一次工资,这种贷款是为了满足一般工薪阶层发薪之间的短期消费需要。
所以,利率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问题是欠债人没有收入——给没有收入的群体提供高息短期贷款,带来问题就几乎是必然的。
由于没有收入,而借贷基本都是基于消费需求,这种贷款就必然导致坏账率非常高,自然也就带来各种灰色催账,以及非常高的贷款利息。
这是一条因果链。
这些因不良借贷而被影响的生命,不应该由互联网和公众来“营救”,互联网和公众能救得了他们一次,救不了第二次。
当事人赌徒心理、信贷公司不规范、政府机构监管三方在这之中的责任都不可推卸;而三方之中任何一环的改变,都会斩断这条“恶”的因果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并关注“律头条”“领络”微信公众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