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意大利|意式咖啡馆

意大利的咖啡馆不叫cafe,那是个法语词。我们吃早餐的地方,叫做bar。夜店则是叫pub。因此误以为bar是酒吧的“吧”则与其意大利语原意相去甚远。

意大利的咖啡馆,说实话,是卖咖啡的小店铺,有一些还兼卖口香糖和公交车票。与星巴克的小资情调有别。

因此当米兰开起第一家星巴克烘焙工厂时,大多数意大利人的心情也是复杂的,“那是个喝饮料,比如说frappuccino星冰乐的地方。咖啡……算了吧。”他们边说边做着不置可否的手势。

但咖啡店里的东西却好吃,咖啡也好喝。家里用摩卡壶煮出来的浓缩咖啡和店里的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咖啡店里的浓缩咖啡油脂比较丰厚,有质感。家煮浓缩咖啡,液体则较为单薄。

还有一点,咖啡店提供的杯子都是预热过的,拿在手上有温度。有个店主曾为我解惑,意式浓缩的分量很少,用冷杯会使咖啡液很快变冷,影响了咖啡的风味,而且也会使泡沫迅速消失,口感上就会大打折扣。

原来这看似简单的一个环节,里面还大有讲究。

难怪许多人愿意来咖啡店站着喝一杯品质优良的浓缩咖啡,而不是坐在家里舒适端坐享用家用摩卡壶煮出来的寡淡的咖啡。

在咖啡馆买到的不只是笑容可掬的服务,更是咖啡的品质。意大利的大多数咖啡粉末都适合做浓缩咖啡或者意式摩卡,有些广告商打广告,也仅仅以优质的阿拉比卡豆作为噱头,比如illy,lavazza……这些知名的咖啡品牌,但不太区分产地,单品咖啡那一套在意大利并不流行。意大利人的咖啡美学,专注于如何做咖啡上,因此就诞生了独特风格的浓缩咖啡。那一滴滴浓郁的黑褐色液体滴落在杯子里,简直像化学实验一样精准,又像作画一样优雅,简洁,美丽。

咖啡是这样,咖啡机是这样,杯子和餐具也是这样。这些生活之物无一不包含着意式设计美学的灵感与融会,巧思与智慧。

大多数咖啡店的浓缩咖啡价格亲民,0.9欧元一杯,1欧元一杯,折合成人民币八块钱不到。很多人都对意式浓缩咖啡一两口就能喝完的分量颇为惊叹,可是如果小看了这分量,那是要吃大苦头的。笔者曾经有多次不小心一日喝了三杯以上的咖啡,副作用可不仅是晚上失眠那么简单。过量饮用咖啡,其作用如同醉酒,保持绝对的清醒,精神亢奋,但往往空有一腔热情,记忆力衰退,反应能力迟钝。因此笔者曾经笑称,自己要严格控制一天喝咖啡的杯数,否则会有身在地狱,生不如死的颓唐感。

这绝不是夸张。

在意大利,人们喝咖啡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其作用在于振奋精神,而不在于驱散睡意。因此在中国普遍认为的,熬夜之后来一杯咖啡提神,笔者认为这是有悖于意式咖啡真意的。前者是作为生活必需品,后者却是“救急药”。

在意大利,喝咖啡,几乎是所有成年人的生活一部分。他们喝得豪爽,绝不扭捏地在咖啡馆里消磨一个上午,而是迈着匆匆的步履前来。即使是逗留,也是与老板,或者邻居聊天所致。

意大利人爱说话,会聊天。与国内星巴克聚集许多商业人士商谈合作不同,意大利人的聊天内容广泛,而且几乎不聊工作,所说的无不是共同好友的近况,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乃至超市的商品价格涨价,汽油涨价,足球比赛等等。家长里短,内容琐碎,气氛却轻松欢快。

我常想念巴勒莫大学学校对面的咖啡馆。

那里的羊角面包的美味程度,是星巴克里法式的起酥羊角无法与之相比的。

每天我都花2.5欧元吃一顿早餐,所含内容便是1.5欧元的卡布奇诺咖啡和1欧元的羊角面包,有原味,蜂蜜,黄桃,蓝莓,巧克力榛子酱以及开心果口味,玲琅满目。柜台还会用塑料小杯给我接我一杯水。有时我甚至觉得驱散浓缩咖啡苦味的,既不是加白糖或者黄糖,也不是来一块甜面包。而是一杯恰到好处的凉水。

在意大利呆过以后,渐渐的,那些从小被告诫不要喝冷水的训诫,也随着在意大利呆的日子长了,怠惰了,离我远去了。

有时候照照镜子,似乎和前几年没有变化,可是定睛一看,又觉得身体上,内心里那些变化是如此显而易见。大概一面生活,一面在看这个无限辽阔,文化缤纷的世界,总会给我的心灵和外在投下那些街角的味道,那些时光的剪影,那些语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此地与彼地人民思想欣欣向荣的无限活力。

意式咖啡馆不是精致高雅的场所,但却是每个人候鸟般奔波的生活里的暂时停歇的一个小港湾。它是如此日常,但在我深情凝视的回忆里,又是那么亲切,迷人,充满了我欢乐,温馨的回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在意大利|意式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