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品人物情

     

读《西游记》,品人物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猪八戒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看似无足净重的角色。大多给我们的印象嗜吃、嗜睡……但他又给我留下哪些印象呢?

向师如八戒: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本章回中写到悟空与八戒的较量和对话有内容如下: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钯,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教我等他,这几年不闻消息。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只倚凶强,上门打我?”行者道:“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果然是要保护唐僧,略无虚假,你可朝天发誓,我才带你去见我师父。”那怪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行者见他赌咒发愿,道:“既然如此,你点把火来烧了你这住处,我方带你去。”那怪真个搬些芦苇荆棘,点着一把火,将那云栈洞烧得象个破瓦窑,对行者道:我今已无挂碍了,你却引我去罢。”行者道:“你把钉钯与我拿着。”那怪就把钯递与行者。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条三股麻绳,走过来,把手背绑剪了。那怪真个倒背着手,凭他怎么绑缚。

        八戒等唐僧师傅若干年依然不忘自己的初衷,直到遇到悟空。从悟空和八戒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 他为等师傅的决心:烧了云栈洞,把兵器递于悟空,束手就擒,去见自己日等夜等的师傅。就像我们,一路行走,有时不曾回望,忽略一些风景。一路行走,心中有景皆处处风景,不忘自己的初衷!

貌丑如八戒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唐僧把悟空赶走之后,他们一行三人来到宝象国,遇到国王,谈起八戒,师傅三藏道:“不敢说。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那国王见他丑陋,已是心惊,及听得那呆子说出话来,越发胆颤,就坐不稳,跌下龙床,幸有近侍官员扶起。

      猪八戒的外貌丑陋是通过唐僧的语言展现出来的。吴承恩先生描写时抓住他的“嘴”“牙”“耳”等细致刻画出他的丑貌;又从国王的“心惊”“跌下”等表现凸显他的外貌特点。整段话没有直接对八戒的外貌进行描写,但通过别人的语言、动作衬托出人物特点,笔法是让我们借鉴的!

向智如八戒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也可以用在八戒身上。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八戒道: “师父在马上正行,叫声徒弟,我不曾听见,沙僧又推耳聋。师父就想起你来, 说我们不济,说你还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常时声叫声应,问一答十。因这般想你, 专专教我来请你的,万望你去走走。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 意。”

      当师傅遇难,听白龙马的意见,去找大师兄求救。知道唐僧师傅一纸贬书驱逐大师兄,悟空肯定心有不快。于是就扯谎师傅说想他,夸师傅心中的悟空聪明极了——问一答十。从八戒的“不孤他仰望之心,不负我远来之 意。”是多么渴望悟空前往救师,非常含蓄的语言显露出他的心理。

      这其实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物表现,拿自己的这幅嘴脸说和师兄做兄弟几年,用师傅的想念来恳请师兄前往,这是师徒情、师兄弟情的自然流露……

      通读《西游记》,让我又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向师、向智、向善……才有他的功德圆满修正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西游记》,品人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