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知识之--描述性统计

数据统计之描述性统计:

变量类型

包括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如果细分分类变量又可以分为名义变量和等级变量,名义变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男女性别,等级变量存在等级之间的划分,如成绩的优良、中等、及格等:

度量标准

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使用频次和百分比(行汇总、列汇总呢、总计百分比)来进行度量,至于频次就可以使用列联表来进行展示,百分比可以用柱形图等。
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的度量就比较复杂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具体可见下图所示,图片来源于dmer老师,当然了有些时候为了方便看变量的分布会把连续变量分组,变成离散变量,然后看各个区间的数据分布。
统计分析知识之--描述性统计_第1张图片
统计分析知识之--描述性统计_第2张图片

----------------------集中趋势-----------------------

均值:
就是平均数,在这里不多讲,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求平均值的时候一般是剔除掉缺失值的。均值比较容易被大众理解,但是很容易被极值带偏,想起一个笑话: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所以说我们一般在变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时候,才使用均值来对变量进行描述。
中位数:
就是对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序,如果样本数量为奇数个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样本数量是偶数个,就是最中间2个数的均值。中位数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在样本左右偏的时候可以用中位数来进行度量。
众数:
就是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这个一般在样本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比如有些时候你拿到数据,没太注意,人家用了9999来代替缺失值和异常值,这个时候一统计,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需要用到异众比率来衡量众数的代表性。
异众比率越大,说明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越大,众数的代表性就越差;异众比率越小,说明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越小,众数的代表性越好。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一般变量是对称分布的时候使用均值来度量,左偏和右偏使用中位数来进行度量。如果牵涉到建模,发现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左右偏的时候,一般取log将其转化成正态分布。
统计分析知识之--描述性统计_第3张图片

--------------------离散程度-----------------------

衡量一个变量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平均绝对偏差、四分位差、离散系数等指标来进行度量。
极差
极差 = 样本最大值 - 样本的最小值
方差
方差也没啥可讲的,只是分母下面是n-1,需要注意一下,因为牵涉到一个无偏估计的问题,如果样本量很少,特别是那种生物医学实验,一般对照样本量很少(50个以内),这个1就很重要了,对于现在上千上万的数据量而言,这个1其实基本上就没什么影响了,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下面的博文,关于为什么分母是N-1的问题:
https://blog.csdn.net/aaronmorgan/article/details/8752139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准差
没什么可说的哈,就是方差开根号。
平均绝对偏差
统计分析知识之--描述性统计_第4张图片
四分位差
四分位差 = 上四分位数 - 下四分位数,描述的是50%样本的离散程度,上四分位数的位置是3(n+1)/4,下四分位数的位置是(n+1)/4。那么四分位数怎么求呢?以下四分位数为例,假设有10个样本,先对它进行排序,然后下四分位数的位置(10+1)/4=2.75,那么下四分位数=第2个位置的值 + (第三个位置的值 - 第二个位置的值) * 0.75。
一般用箱线图来表达。

离散系数
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离散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均值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离散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布形状-----------------------

统计分析知识之--描述性统计_第5张图片
偏态系数
数据偏斜程度的测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K表示偏斜系数:偏态系数小于0,因为平均数在众数之左,是一种左偏的分布,又称为负偏。偏态系数大于0,因为均值在众数之右,是一种右偏的分布,又称为正偏;当SK=0时,数据完全对称分布。在建模的时候一般认为|SK|<1,便认为他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一般说来,右边的变量取个log之后就能转化成正态分布,方便建模。
峰态系数
数据扁平程度的测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K=3时,扁平程度适中;当K>3时为尖峰分布;当K<3时为扁平分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