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点速览
医技信息系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但对企业而言,由于产品定位、功能趋同,各个厂商的产品也趋于同质化。
医改驱动带来场景和需求变化,采用传统作业方式的医技业务及信息化解决方案遇到诸如精细化运营管理、软实力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跨机构业务协同等挑战。
云、大、物、移、智为医技信息化领域带来了创新可能。在连续诊疗记录CCD、检查知识库和智能化应用、医技科室效率效益分析和智能化应用、医技患者服务等方面颇有成效。
作者信息
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傅海
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完成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化的转变,产生的客观数据极大丰富了信息化所覆盖的数据范围,成为临床诊疗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之一,医技信息系统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价值,这些系统包括大家熟知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超声科系统(UIS)、内镜室系统、检验系统(LIS)、心电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
医技信息系统的功能,一是将设备输出的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形成人类可读的信息;二是辅助人员完成相关的业务流程,比如开单、缴费、确费、登记、候检、报告、审核,此外还派生出质控、绩效管理等应用。无论哪一种系统,目前所做的只是对设备运转和人员活动进行电子化、数字化,减少和取代人工和纸质环节,提高效率、减少差错。多年来,这样的产品定位和功能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各个厂商的产品也趋于同质化。
医改驱动下的场景和需求变化
医技信息化是否能做得更多呢?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医疗服务体制在变,医院内部管理要求也在变,医护之间、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院外服务提供者、参与者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关系也在经历巨大的变化。采用传统作业方式的医技业务,以及配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遇到新的挑战。
1
精细化运营管理
“大检查”造成过度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服务收入结构不合理,因此被广为诟病、严加限制。过去,高端设备检查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的“印钞机”。在定价受限、检查开立受限的情况下,不少医院的医技收入增长骤停,过去不太考虑成本因素的粗放型增长显得“不合时宜”,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来压成本、抠利润成为新需求。新一轮医改措施力推按疾病诊疗组(DRGs)付费方式,监督控费、压缩成本,付费由”支付方操心”变成了”服务方操心”。因此,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率,使用更少的成本产生更高的收入,成为医院和医技科室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医技科室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设备和人员。大型影像设备是医院投资采购大项,如果能够准确地将设备折旧摊销计算到单台设备、单次检查,结合耗材成本、人员成本摊销,就能算清楚单件检查任务的成本和利润,更加合理地部署设备资源,在检查开立、设备选用上采用更加经济合理的策略。此外,如果能够更精确地采集设备待机时间、维护宕机时间,合理预测和动态调整设备资源,在检查预约环节进行动态配置,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设备运转效率,挤压空置资源、“铲平”波峰波谷。在人员成本上,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政策和激励手段,也可以起到提高效率的效果。设备和人员时段的不匹配,也是造成设备或人员闲置的一个原因,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设备人员匹配策略,提高产出。
2
软实力增强、技术水平提升
在医改形势下,除个别顶级医院外,许多医院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提高软实力和技术水平,是医院和科室发展的长久之计,是树立品牌、吸引病源的终极要务。设备资源运转效益是容易量化、可以较快扭转的,难的是软性的人力资源的量化和提升。可以预见,将任务难度分类,与人员水平做匹配,在分工上让经验资深的专家处理复杂业务和疑难诊断,就可以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产出;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示教等手段,提高初级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3
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
医疗服务中的患者感受,一直是被忽略的要素。
“不愁客”的大医院存在重技术、轻服务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屡有发生,行业政策监管更加强调“便民惠民”,同时面对来自民营、私立高端医院的竞争,医院自身也有动力关注人性化服务,并在便民惠民方面进行创新。医技检查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环节多、排队长、缺乏引导反馈等,都是造成患者感受差、满意度低的因素,有很大改进空间。
4
跨机构业务协同
过去的医疗模式中,多由单一医院提供全部诊疗。医院由各自利益驱动,将病源和业务尽量笼在自己机构内,很少跨机构协同作业,由此造成检查重复进行、设备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过度医疗也给患者带来风险和伤害。这种资源垄断还造成大医院、名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缺少病源、资源闲置的不合理局面。为此,当前医改重点推动医联体形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打通检查结果的互认。在新形势下,第三方影像、检验中心等模式重新热起来,医院自己的医技科室和检查检验资源也释放出来,以托管和对外服务等新模式经营。这些新做法都势必要求信息化手段辅助支撑。
新技术带来新可能
近年来IT技术和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云计算、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实践,催生了许多产品、架构、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上述医技信息化领域,这些技术也在助力创造新的可能。
1
云技术
更多的应用采用SaaS模式,云端提供更加复杂、功能强大的服务,而客户端轻量级软硬件部署,即可获得更优质的使用体验。维护、升级、快速部署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对于影像数据,采用支持分布式存储架构的交互规范如XDS-I建立影像中心,在应用层充分利用了云资源和既有本地资源,解决了影像实时互通调阅问题,使得存储扩容更加灵活。
2
移动化
移动通讯已在各行业产生大量创新应用。医疗领域中,患者服务、医护办公等也逐渐搬到了手机、平板上,线上线下采用的二维码身份识别应用,可以在在医技信息化中应用,实现人员、设备、事件身份的快速认证、自动采集、功能触发(小程序)等。
3
物联网
随着移动通讯基础设施愈发强大,物联网技术可以更方便、更大量地自动采集和提供设备、物资的实时状态和位置信息,在业务流程闭环管理、药品物流配送、设备状态监控等多个领域产生新的创新。
4
人工智能
在影像特征识别、语音解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面对浩如烟海地医技客观数据、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更大数量级的数据,势必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从中提取出信息和知识。过去医技信息系统只起到采集、传输、呈现、存储的低水平应用,还是要靠人去读数据,理解、关联,产生知识,进行决策。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步将适合的应用由系统承担。
创新应用及效果
1
连续诊疗记录CCD
医疗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医技数据与临床数据需要全面打通,形成实时互操作的CDR,已是国际国内业界的共识。HIMSS-EMRAM电子病历应用成熟度7级这样描述:包括影像和其他医技数据,能够采用标准方式形成连续诊疗记录(CCD)。
这类标准方式即指包括XDS-I交互框架,由一个数据共享平台来进行医技数据的注册和管理,为跨机构、跨系统提供调阅服务。
2
检查知识库和智能化应用
过去医技系统仅起到采集和呈现作用,各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只要使用者(如放射科医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到这些信息即可,因此系统之间的互联多集中在流程环节串接(比如HIS开立电子申请单)、界面嵌入(比如电子病历调阅PACS影像)方式即可。打通数据之后,在数据层可形成检查知识库,服务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并基于动态知识库提供智能化的功能。
例如:检查知识库可以对其检查申请进行指导建议,如50岁以上患者进行无痛内镜检查前,必须先进行心电图检查;严重鼾症及过度肥胖者不可做无痛胃镜检查。对于医技医生来说,可通过检查判断与手术治疗等结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于患者来说,可获取相关检查前后注意事项,可管理自身放射剂量摄入,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3
医技科室效率效益分析和智能化应用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仅通过工作量与收入核算分析医技科室的效率与效益。对于是否需要增加人员、增加设备、还是调整检查时段等往往凭经验模糊决策。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状态和工作量进行客观数据采集,可以从时间、成本、收益、人员、设备等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智能指引,为采购选型、人员配备等决策进行支持。
例如,智能化的医技预约系统能够实时动态地根据当前、甚至预测的设备资源状态,安排预约资源,保障预约精准度,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设备运营效率。
4
医技患者服务
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已普遍实现了挂号、支付、检查检验结果调阅查询等患者服务,但在院内诊中过程中的服务内容比较有限,主要是因为App需要与多个医技系统做流程衔接和数据推送。在已搭建了医技数据共享平台和串接各医技系统的全院预约系统的基础上,患者服务App能够实现更多围绕医技的精细化功能。
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基于多年医学影像经验、互操作性平台在医技领域的实践,已将上述部分新技术和新应用,在重点项目中以医技平台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END-
推荐阅读
关于最新发布的三份“互联网+医疗健康”文件,执政者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数据共享+影像云”双平台设计,为区域影像建设中的不同角色提供服务
到2020年电子病历要建到什么程度?医政医管局提出具体要求!
深化医改下半年重点任务发布,医疗信息化攻坚战将从七方面展开!
国家卫健委首次批复7个科技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力
更细化的建设意见来了!国家卫健委发布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重点工作通知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