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端午节陪家人去了厦门,厦门称为中国最小资的城市之一,缓慢的生活节奏,慵懒的生活气息,这个海岛城市到处都充满浪漫因子。
姐姐跟我说,你这样的状态是极好的。
其实我没有跟她讲,上段时间我去做体检的时候,检查出来身体有个小肿块。
检查结果出来后,初步鉴定是纤维腺瘤。我问医生,病变的几率是多大?他想了想说,很小。
我还是把这几率很小的事杜绝在了手术床上。
内心强大到像个混蛋,说的就是我本人。哈哈……
在这份侥幸重生的信念里,我并没有想到貌美如花,名满天下。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上帝用虚惊一场,让我看清了自己要什么。
(二)
我每天依然怀揣着丧丧的心情积极向上的活着。努力工作,创造价值。
然而,这种“怀揣着丧丧的心情积极向上的活着”大概是每个现代人都有过的状态吧。
一方面,我们感到压力恐惧,生无可恋,只想随波逐流自我放弃。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为衣食住行房租水电去打拼,一刻都不敢怠慢。
特别是创业者,今天不努力,就不知道明天的晚餐在哪里。以前是担心老板克扣你工资,现在是担心自己发不出员工的工资。
开公司驾宝马背爱马仕的女人成为梦想主流时,我们这群被遗忘了的群体才是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努力,辛苦,并且焦虑着。
我们大多焦虑着的年轻人都来自相似的背景,家境普通,自小被全家寄予众望,相信读书即可改变命运,因而从小就自尊心极强,事事不甘于人后,长大后更是上进的完美主义,大多白手起家。
然而世间未必是公平的,这点成绩远远不够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无论付出多少努力,一直无法释放与生俱来的紧迫感。
(三)
上次燕子问我,要怎样我们才能不焦虑未来。
她是一个收入过万的都市白领的真实写照,但是房子,孩子,工作……焦虑无处不在,毕业四五年的工薪族,生活中的一切都步步惊心,需谨慎安排,不然极易走出直笔笔的下滑线。
我说,适当的焦虑并无坏处,恰好是我们进步的动力,能让我们踏出开始的第一步。不焦虑的人,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安于现状,毫无作为。
我刚开始做进口电动机的时候,也会经常穿着高跟鞋和职业套装在40°的太阳下提着宣传册满大街跑。
说实话我的吃苦能力非常一般。
我一焦虑,我就开始自我催眠,给自己洗脑:“这半年你要演一个角色,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打工妹。你一定要好好揣摩角色心理,力求演出彩。半年后就可以名利双收”
大家不要笑话我,这个办法真的很管用!!!
后来从外跑业务进入网络营销,我虽然有些技术底子,但从未经受过市场实战的检验。当时就一个简单的想法,一边学一边实践,硬碰硬闯出一条路出来。
那段经历,我是吃了很多亏。可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也了解了整个行业的状况,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发展出一套自己独有的网络营销方法。最重要的是,我把公司带上了盈利的轨道,实现了初步目标。
(四)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上蹿下跳的焦虑中。
大马路上走一遭,最显而易见的快乐,来自于市井小市民。他们拥有的不多,要解决的都是近忧:今天吃什么,明天喜酒包多少钱,后天菜价怎样。
所以未来多得都是意外运气。
而城市精英中产、高知年轻人,是城市综合症,抑郁焦虑的病患主力军。容易为未来付出远虑,因为怕已拥有的丢失或腐坏。
但是我们细想下,我能控制汇率吗?不能。我能控制房价吗?不能。我能控制学区房吗?不能。
为什么要为天命的部分而焦灼?而不去尽人事,抚人心呢?
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远虑和近忧,有各自的阶层属性。
工作和生活中,别人给你这边的任务,那边的任务,全都装在框子里,一个都不拉下。但是时间有限,当这边增加一个,另一边就必须减少一些。然后你就有负疚感。
平衡的焦虑往往来自于我们希望时时刻刻平衡。
如果拉长到某一个阶段,比如说,我们的生命之花是一个月一做,在其中,平衡就变得可以实现的,在某个封闭会议的下午出去喝咖啡的确不可能,但是每周专门给自己留出1个小时的宁静咖啡时间,却很有可能。
上次在日本,vincent跟我说,他更喜欢活在当下。
深以为然。
我们为未来而焦灼,但当下丢失掉地快乐、信念、信任、灵性、会把未来架空。
当我们到达未来,未来成了现在,你又开始为现在的未来而惯性焦虑。
那我们拥有过现在吗?
越努力越感觉到自己的局限,越努力越知道自己应该更努力,越努力越清楚,未来永远充满变数。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焦虑公式那里标记上一个除号。
而结果,就是我们和幸福的距离。
不执念过去,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