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2 关键词:周总结

先列下本周的记录:

2019-02-25 关键词:不畏惧,不胆怯

2019-02-26 关键词:怎样才算成长?

2019-02-27 关键词:人与机器

2019-02-28 关键词:决策与未来

2019-03-01 关键词:新的一月


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周:埋没在问题的海洋中,疲劳像海水浸透了整个身体。


静静的望着窗外,看着白色带灰的天空,朦胧的太阳,无忧无虑的鸟儿,一幅混沌的景象。大脑像看电影似的,努力去回忆过去的一周,这7*24小时都干什么了?

好记性,真不如烂笔头,但是也不能光靠笔头,还得靠逻辑推理。正如某位高手所说:人光靠记忆力是不行的,只能靠逻辑推理才能不会忘记。我现在连自己的年龄都忘记了,25?26?27?,有些时候,填年龄竟然会填写24,哈哈。我也很佩服自己。


我结合工作记录、本周的日志和脑海的记忆,这周主要的内容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1.问题的高效处理

2.职业规划

3.当下与远方

4.决策与未来

5.健康与幸福

6.温故知新与创新


1.问题的高效处理:

总觉得自己处理问题的速度比不上别人,差那么一丢丢。自我反思后觉得,自己处理问题的步骤上得调整下。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处理问题这么快?

通过对身边几位处理问题的高手对比后,发现有一下几点是需要自己改进的:

第一点:善用信息,学会找线索,线索才能快速定位。这个听起来感觉很简单,其实绝大数是做不到的,就我们接到一个问题,首要的工作是澄清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这是需要刻意训练,在工作中有一定经验才能办到的。所以平时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多总结,调整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点是:善用工具。欲善其事,必先工其器。在当今,数据量如此庞大的情况,工具能给我们提高好几倍的效率。利用工具就是把体力活转换成脑力活。利用好工具就是把重复的脑力活转换成巧活。

2.职业规划

这两天又重新调整了下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了管理自己的精力,剪删了很多不必要的分支。梳理了好几张A8纸,重新认识了下自己。抱负显于外,野心藏于内。这是我的行动风格。

2019-03-02 关键词:周总结_第1张图片
个人规划&计划

3.当下与远方

埋头干活的同时,要时常的抬头看看路。也许是自己回家经常走铁路轨道,养成了这种习惯。其实我以前很喜欢遥望远方的,看看头上的蓝天白云,飞翔的鸟儿。

回家的路

4.决策与未来

       人的每一步决策,都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好坏。越早做出选择看结果,就能越早的对后续行动做出调整。这个应该作为一条原则,写入到个人的行为准则中,以避免后续乱来的情况。本来这个月该有一次月总结,把这个月形成的原则,都归到自己的原则小册子中,由于时间问题,这里得安排一个时间做一下,绝不能超过三次拖延。

5.健康与幸福

       这周周五去中日友好医院,看了大夫。遇到这个医生,还算比较年轻。我以为要去拍一个片,没想到说完我的不适后,让我回去用棉布热敷。我突然感觉到不适应了,这是不是有点不妥,不拍一个片,再精准确认下吗?之前不管什么病,医生都让过下机器,今天是怎么了,遇上一个不爱拍片的人?看完后,给我开一剂药,我也只好先试试。总感觉嘘嘘的,万一判断失误,错过最佳治疗咋办,哈哈。

        看到医院的那些病人,人的生老病死,没人能够打破,只有好好的珍惜。谁也不喜欢去医院,毕竟贵,而且自己还受罪。有些时候,人活得太狂妄了,也可以去医院走走,就会顿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世间的过客,一只会思考的蝼蚁罢了,活着即可,欲望、妄想通通都归零。

6.温故知新与创新

       JVM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三遍了,每次都能吸收跟多的细节,把握住书的脉络,更加清新的了解作者的排版意图和挑选写的内容。

        一本书,看一次,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吸收能力特别强的人。如果是一本经典、大部头的书,要读几次,才能掌握其书传达的信息,作者的写作意图。

        好书,要多温习,这个也可以作为一条阅读原则。就像我们以前读书时代,一本书,一学期要重复几遍,来回的看一样。那个时期的很多知识,我现在还记得,并且从中受益。

读书也需要注重方法。知乎、百度、微信公众号一大堆介绍读书方法的。适合自己的其实也就那么几种,里面有几个比较通用、读书效益比较高的方法。

        第一,读经典。其实一类书籍里面,也遵循2/8原则,好书只占20%,这20%的书籍已经可以概括80%的这类书籍的知识了。看书,永远要选择看头部书籍,比较畅销的、口碑好的,经典的。

       第二,系统化。我们要了解某一个体系的知识时,不能只看一两本书籍就完事,应该是找到这一体系的书籍,一般也就二十本左右,就能把整个体系的初步轮廓讲解完。这里,我打一个比方:

一个体系的书籍可能有1w本,这里我们选取20%能够代表性讲解这个体系的书籍,即200本书籍,然后我们再跟进评价、畅销、经典著作,选取总整体中选取20%的书籍,即40本,那这40本能囊括整个体系。这样既保证了系统化、也精简了阅读材料,还保证了高质量。

        第三,多次读。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新鲜东西,触碰一次后,就再无兴趣了。阅读了一本书后,就再不会去翻阅了,除非这本书是能够时常帮助它,否则书上只有一次翻阅的痕迹。这种坏习惯,第一浪费时间和精力,达不到阅读的效果。第二,饲养了自己的阅读坏习惯,让坏习惯越来越强大,没有强大外力,无法改变这坏习惯的惯性。第三,缺少多次阅读,带来的反复思考。反复思考存在于一次阅读,也存在于多次阅读中。如果你不是那种一次阅读能反复思考的人,多次阅读能提高你的思考次数。通过阅读频次来提升自己的思考频次。只有阅读的次数越多,才能发现更多的细节。只有思考的次数越多,才能吸收得更多。第四,违背人的记忆原理、记忆曲线: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既然阅读杀死了这么多脑细胞,为什么不让这次伤害铭记于脑。

        第四,一口气读,保证阅读的连贯性。这也是为了保证人的记忆的连贯性,让大脑内的影像是连贯的、系统的。如果一片连续的内容,穿插了其他的内容,那么势必会造成大脑内的内容混乱,逻辑的混乱。

读书有方,方能获取更多。

       说完温故,那谈谈知新。新事物、创新……“新”这个不是一次阅读能出来的,一次阅读是收获就东西,通过多次阅读,思考后,才能产生新东西。所以创新的基础就是深刻了解旧事物后的打破。凭空的创新是压根不存在的。这是违背宇宙法则的,即:既然存在,那为什么不存在。存在即合理,不存在也合理。我们不能说没有宇宙创造了宇宙,而是宇宙创造了宇宙。只是有时序之分,空间状态之分。这里可能有点绕,我们不谈这些,那创新必须满足因果律吧。


来一段清唱很好听的歌词:

Baby 当妮走了 我发誓不会堕落

即使当妮走后 也关注你的微博

这次 真的走了 生命最美的过客

那还在等什么 谢谢你给的沉默

……


今日推荐书籍:《圣经》。人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好的需要人去美化,去感恩。坏的,需要人去净化,去过滤。圣经正有此功效。

《圣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02 关键词: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