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我2019年看完的第一本书。2018年暑假里有一段时间很喜欢余华老师的书,一口气看完了《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还有《许三观卖血记》。都是余华老师很出名的书。《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是余华老师十年来首部杂文集。

读这本书,到一半我突然翻看版权页仔细瞅了又瞅,作者真的是余华?和我前几部看到的作品大相径庭。这一本书更像是余华老师零星的随笔。不仅有他读过的书,见过的人,走过的路。他更是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

当上海、北京、杭州和广州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摩天大厦此起彼伏,商店、超市和饭店里人声鼎沸时,在西部的贫穷落后地区仍然是一片萧条景象。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沿海地区城市里的人普遍在喝可口可乐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湖南山区外出打工的人,在回家过年时,给乡亲带去的礼物是可口可乐,因为他们的乡亲还没有见过可口可乐。社会生活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心理诉求的不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不是玩具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是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两个同龄的中国孩子,就是梦想都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这是令人震惊的。对这个西北女孩来说,她想得到一双普通的白球鞋,也许和那个北京男孩想得到的波音飞机一样遥远。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生活。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够卷土重来。可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年的动荡万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的时代里去了,就像前面说到的北京男孩和西北女孩,这两个生活在同样时代里的孩子,他们梦想之间的差距,让人恍惚觉得一个生活在今天的欧洲,另一个生活在四百年前的欧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异里》

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余华在《兄弟》后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这是历史的嬗变给亲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人造成的恍惚之感,但是即使是今天,现实也同样给我们造成相似的恍惚之感,贫富的极大悬殊,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人心的守旧和革新,农村与城市的割裂,中国人面临的现实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巨大差距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