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中國歷史上的南方與北方

我們知道,可以稱為純中國人的漢族在古代的根據地只在黃河流域的北方,也就是以今天河南省為中心,大致包括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等地,漢族自稱夏或華。春秋戰國時代出現的文武兩方的大人物,全部出自北方。然而,到了公元四世紀初,匈奴、羯、鮮卑、氐、羌五胡佔領北方,晉室被逐出舊都洛陽和長安,移都長江南岸的建康,史稱五胡亂華(永嘉之亂)。此時北方在胡人蠻族的統治下,日益瀰漫著朔北蠻風,用有“漢”字的辭語(懶漢、負心漢、惡漢)去罵人的習慣,正來自於此時。南方以此相反,在東晉、宋、齊、梁、陳的三百年間,始終奉戴漢族天子。而且不少漢族士民,特別是中國的顯貴、大官、名族大多離開塞外民族統治,到南方定居,他們傳播了漢族特有的文化,對南方的開發有極大意義。晉室南渡后至隋唐統一的三百年間,中國南北在文藝、學術方面顯示大不同,南方的文化與人物可以與北方對抗甚至凌駕之。這可以說是南方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初露頭角的開始。

隋唐統一后,南方的風氣更加開發。晉室南渡后約八百年,發生了靖康之難,宋室南遷。公元1127年,宋都汴京陷於塞外民族女真,宋高宗南移杭州,亦即南宋,與宋室同時南渡的,有不少北方名族。南宋時代福建的地方開發,令人刮目相看,福建成為當時宋學的中心。    如果總觀南宋以後中國的文運大勢,顯然北方難與南方相比。由朱子(福建人)開始,劃時代的大思想家大都出自南方。

中國文運不斷南進,也可以說是漢文化不斷南移的歷程。魏晉以前,中國文化的中心在北方;南宋以後,中國文化的中心在南方。東晉以後至北宋末期約八百年間,是中國文化中心的過渡時期。縱觀五胡以來的歷史,除了隋唐的三百二三十年,北宋的一百六十年和明的二百八十年,其餘時間北方都是在所謂夷狄統治之下的。所以,魏晉以來直至清朝,北方野蠻夷狄的不斷入侵和南方優秀漢族的移住,形成了南北盛衰的局面。南方的興盛不僅表現在知識文化的進步上,其經濟、人口亦逐漸超越北方,在明清之際形成中國的發達地區。

你可能感兴趣的:(12/70中國歷史上的南方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