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

告别.png

关于本书

《最好的告别》这本书里没有讲什么高深的医学知识,但是触及了医学最深入的话题---医学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衰老和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正视它们能让我们消除恐惧,从容面对,并且在这个过程里保持生命的尊严。事实上,这也是在反思医学的目的,究竟是无休止地延长寿命,还是始终保持对于生命的尊重,在适当的时候,让患者有权决定如果度过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

几千年来,医学所追求的一直都是延长人的生命,但近年来医学发展迅速,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足够长,长到了有几十年的老年阶段。当一个人的身体已经衰老到不可逆转的时候,当一个人已经度过了充实的一生以后,当所有的治疗都在增加患者痛苦的时候,医生还在想尽办法尝试延长生命,但这样的治疗真的有价值么?这本书所要告诉读者的是,这样的治疗恰恰是剥夺了患者对于自己生命的决策权,尤其是那些昏迷的患者。我们更应该给予的,是让这些老年患者自己决定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这或许才是医学所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那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观点一、如何认识衰老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已经300万年,而开始种植粮食,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仅仅一万多年,至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区区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个常人能够活到老年其实是非常奢侈一件事。在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时间里,长寿的人是凤毛麟角的。截至2016年,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其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在人类历史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多的老年人,人类社会也正在以飞快速度进入老年化社会。

而人的衰老就像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磨损,人的身体也会随着时间而出现功能的退化。文明开始的时间太短,加上医学发展的速度太快,产生了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整个社会还没有学会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做好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准备。

观点二、传统到现代化社会,养老模式的变化

第一,子女的经济相对独立,使之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与父母的冲突变得更加明显;
第二,现代社会里信息和知识传播的快速传播,老年人对于知识和经验的垄断地位逐渐消失,对老年人知识的崇拜也渐渐淡化;
第三,现代社会里,老人衣食无忧,预期寿命在不断增长。
以上这些原因,共同造就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老年人群体。

观点三、对于养老院的反思

1954年建立养老院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医院腾出床位。但是,这些新建的养老院存在重大问题。许多养老院对老人不是照顾,而是疏忽和虐待,老年人在这里并没有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新形式的养老院开始出现,叫做“辅助生活中心”。在这里,老人不被看成是病人,而是房客,老人是这里的主人。当老人需要护理服务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意识到他们进入的是别人的家。这是对养老院权力关系的根本性的改变。
这样的模式跟养老院不同,不再紧盯着关于健康的各种数值,那么这里的老人健康情况又如何呢?研究结果显示,在这里,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提高了,重症抑郁症的发病率下降了,政府支出也减少了20%。这样的改进大获全胜。

观点四、如何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一直到这里才引出本书中最重要的观点,如何面对死亡。
阿图医生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医生,对于疾病有着客观的认识。当他发现得了脊椎肿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但是,癌症之所以被叫做恶性疾病,正是因为在现在它依然没法根治。
经过了漫长的治疗之后,阿图医生的父亲还是难以避免地成为了癌症晚期患者。此时阿图医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和身为病人的父亲进行了一场谈话,谈话的主题,是关于一个临终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这场谈话之中,阿图医生和他的父亲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善终并不是关于如何好好接受死亡的话题,而是关于如何好好走完生命的全程。
阿图医生的父亲在经过思考之后,最终也选择了这种“有尊严的死亡”。在那天下午,他细致地看了孙子孙女的照片,笑得很开心,然后便陷入了昏迷。几个小时之后,他停止了呼吸,他的儿子陪在身边,他的妻子紧握着他的手。
阿图医生的祖父,在传统社会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以及对生命的掌控。阿图医生的父亲则在现代社会中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的情况并不是当前美国社会的常态。医学界看到了目前的养老院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正在尝试着改进。而做出这所有努力的动力,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与这个世界最好的告别。

后记

很早以前就听过这本书,关于最后的告别和最好的告别之中的区别,早先的自己其实是有抵触的。看书之前先看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书+电影,算是为后来看这本书做了软铺垫,不至于大生大死的话题摆在面前时自己显得手足无措。事实是还是手足无措了,翻笔记觉得一片乱,想整理,心觉算了。
对于书中关于医学最高目标的终级探讨,于目前的自己来说,也只是遥遥远望的一个观点而已,或许只有某天,当自己成为需要决策生死的「执行人」时,内心才会有答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