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韧性,给孩子的未来买一份抗压险

087|韧性,给孩子的未来买一份抗压险

Dr. 魏

2017-09-27

087|韧性,给孩子的未来买一份抗压险

Dr. 魏亲述

Dr. 魏

如何让孩子,面对压力更从容?

我最近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各个年龄的学生面对压力自杀的新闻,有因为不让玩手机游戏的、有因为早恋的、有因为考试压力大的,每次看到这些,我心里都很难受。

键盘侠们,也没闲着,也会在评论区跟风讨论,“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会自杀?”有人说现代人压力太大,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一点抗压力都没有。

其实,压力、混乱和危险,的确有可能让任何人失去理智。不过,咱们可以借着这个问题想想,为什么面对压力时,有些人会轻易放弃,有些人却能克服困难?面对创伤时,为什么有些人能恢复,有些人却终生走不出阴影?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Shonkoff发现,那些能在困境中“逆袭”的孩子,他们的韧性,英文叫resilience,也就是抗压力比较强。韧性就是当孩子的健康和发展倾向于积极的方向时,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难、压力,他们积极的人生经验可以击败消极的经验,让自己更好地恢复过来。

|韧性强度自测

研究发现,韧性强的孩子有下面这四个共同的特点,你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有没有?你自己,有没有?

第一,至少与一个成人之间有一个稳定、关爱和支持的关系,比如说,对于大人来讲,至少有一个好朋友,对于孩子来讲,如果不是爸爸妈妈,至少是爷爷奶奶。

第二,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掌握感,也就是生活环境比较和谐、稳定。

第三,有强大的自律和执行能力。

第四,有信仰或文化传统的支持。

当然,这四点你对不上,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任何年纪把这种韧性培养起来,但是,越早越好。

|培养韧性,要从小开始

我们时刻在学习和适应新的挑战,但是,这种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最强大。你想想,小宝宝连爬一爬、拿个筷子都得学习,他每天要应对的挑战是不是比你多多了?

提高孩子的韧性,也就是抗压力,和父母的支持、互动密切相关。

你想想,孩子面对的困难比较多,他们需要的帮助也更多。这里的关键是:孩子至少与一个成人有稳定牢固的支持关系。许多研究发现,发展中的大脑依赖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稳定的关系,孩子大脑的架构就无法得到最好的发展。

你可能想,这跟大脑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

人类是社会动物,学习是内嵌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的,我们大脑发育也是由社会或者家庭的微环境支撑的。如果没有支持,就会产生压力,这对大脑发育有负面影响。

当人受到压力时,他的心率会增加、血压升高、压力激素也会升高。如果一个孩子遭受一些重大的苦难,比如被虐待、被忽视,孩子身体和大脑中应激反应系统被过度激活。

这时候,如果孩子缺乏与大人的关系作为保护缓冲,孩子的压力反应系统会保持长期的高度警惕的状态,就像汽车发动机一样,一直转,持续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压力被研究者们称为毒性压力。它们可能会削弱孩子的生理系统和大脑架构,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比如执行功能、对威胁的快速反应和控制冲动的能力。总之,就是有毒压力会使孩子产生学习障碍。

行为问题,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1.与孩子建立稳定牢固的支持关系

如果孩子是在一种有成年人支持关系的环境中,孩子的压力反应系统被激活后,这些心率、血压、压力激素等生理效应能得到缓冲,又回到正常的基准线。

举个例子,当一个小宝宝大哭的时候,如果你及时给他适当的反应,比如用目光接触、说话安慰他,或者抱抱他,会刺激孩子体内的催产素。这种激素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在他的大脑中建立一种正向的神经联系。所以说,跟孩子的积极互动可以塑造大脑神经构造。

其实,孩子大哭大闹,有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他感受到压力,又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哭是因为他们想要平复情绪、安静下来。所以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不管我们内心有多烦躁,我们也要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始终是以追求一个正面结果为主导,而不是纠结于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才能始终感觉到父母的爱。

还有一点,现在有很多大人为了锻炼小孩的抗压能力,刻意去打压一下孩子,甚至刻意去挑战小孩极限,比如体能的极限。我觉得倒是没有必要,孩子成长过程中充斥了挑战,不需要刻意营造。家长的主要作用还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持的环境给他们。

2.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掌握感

想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掌握感,首先要一步步帮助孩子学习适应压力。你得明白一点,不是所有压力都有害。

每个孩子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压力,绝大多数压力是可以承受并克服的。并且,在大人的支持和帮助下,这种压力可以转化成积极有益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都开始认识到,压力越来越容易管理,自己其实能够更好地应对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

在这里,我分享一位咱们专栏家长的留言,她说:

“孩子四岁了,今天提出来要去游泳,于是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带他去了。结果到了地方,下了水又哭着喊着要出来。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先是好言相劝,然后是玩具诱惑,后来直接就是强迫,都以失败告终,对孩子的教育我现在有点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里,孩子可能是有恐惧感,害怕溺水。这时候可以用“搭脚手架”的方式,给孩子的“心智大楼”进行支架式的教学,也就是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教他们如何克服困难。比如可以先让孩子在水池旁边看一会儿,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游泳的,看看其他孩子是如何自己游玩的,然后一步步引导他下水。

不怕大家笑话,其实我女儿前几次下深水池,一直都是吊在我脖子上的。但是没关系,我很有耐心地抱着她来回走。这样循序渐进,即使她当天没有学会游泳也没关系,她会开始熟悉水下的新环境,不会对水,产生那么大的恐惧了。

同时,我会给她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让她自己扒在泳池边上,试着划水,我继续在后面抱着。做任务会让她的大脑分泌快乐因子,多巴胺,这时候孩子更有主动性,他对于陌生泳池的恐惧也渐渐有了掌控感。

还有一些游泳教练,第一堂课会教孩子,当他们实在游不动的时候,以什么姿势能最快最省力地浮起来,脚抽筋了可以怎么做,往哪里去找救生员。这样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即使是危险也是可控的,他就更有勇气觉得“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

3.有强大的自律和执行能力

除了我上面跟你提到的牢固的支持关系和稳定的环境外,孩子是不是拥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很重要。因为韧性其实跟孩子能不能够为了长期计划,忍住冲动、克服困难有关。

不过,发展自律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难的,他们的认知发展往往还没有到位,所以你不需要急于求成。首先还是注意,保证你跟孩子之间是一种稳定、支持的关系。在家里也尽量保持一种秩序感,比如建立清晰稳定的家庭时间表,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每晚几点一起读书,孩子知道到了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这种规律的作息习惯首先会让他们感到安心。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让孩子参与进来,跟他一起制定计划,比如每日计划、购物清单、出去吃饭要遵守的规则清单,在耳濡目染中教会孩子规划能力。

我知道专栏的家长里有些爸爸妈妈跟孩子两地分居,我收到过你们的留言。你们其实更要给孩子制定明确和可预测的日常生活规范。就算没有跟孩子住在一起,也要建立问候的惯例日程,比如我去美国出差的时候,会提前告诉孩子,我每天几点会给她打电话。

同时,我也会跟孩子周围的人了解她的情况,这样在跟她聊天的时候,她会发现,虽然我离得远,但她的事我也知道,我一直在关心她。这种安全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是一种缓冲和保护。

我觉得这里要多叨叨一句:有时候我们大人会忽视小孩的挫折感,很多事情我们看来无足轻重,其实对孩子来说重于泰山。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度敏感的孩子,他们在紧张、有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加脆弱。

这个时候指责他们肯定是火上浇油,但是如果你反而温柔而积极地回应他们,可以让整件事情产生戏剧性转机,这类孩子最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

今日得到

总结一下,今天我跟你分享了如何让孩子更有抗压力,在这里引入一个词:韧性。

韧性,就是增加你的内在力量,它源于孩子内部能力和外部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源于家庭环境的支持性关系、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经验。发展韧性就像给孩子的未来买保险,可以帮助他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压力。

第30期思考题

Dr. 魏

回想一下,在你的人生中,当你身处逆境时,有没有因为一两个关键人物的支持,帮助你从逆境中走出来?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老师、朋友,希望你可以在今天的留言区分享给大家。

第29期金牌家长:内心强大的开小迪

上期思考题是想一想,当你希望孩子情商高的时候,是期待他有哪些具体表现?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第29期金牌家长我颁给 @内心强大的开小迪。

这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心中的情商高的表现,具体来讲,当孩子周围出现对一些人的偏见时,他希望孩子具备的能力和品质。他一共写了六点:

逻辑清晰的客观表达能力。

表达情绪,阐述观点的能力。

换位思考的共情力。

以正义感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不对他人品头论足,光明磊落,坦荡而为的品质。

博爱、包容和求同存异的品质。

你看,当我要求你详细写出“情商”的表现的时候,是帮你把这个概念的颗粒度磨小,这样你才会更了解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087|韧性,给孩子的未来买一份抗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