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理性精神——《网络改变世界》教后记

培育理性精神——《网络改变世界》教后记_第1张图片

所谓理性精神,指的是一种主体性的概念结构、逻辑模式,是实现公共利益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思维、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是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表现出目的性、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等自觉、自为的特征。理性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体性要求,也是培养有思想、有理智中国公民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既然以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理性精神的培育就应是其应有之义。它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是学生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表现出综合运用特定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的品性。

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时,教材将其分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是把双刃剑三个部分,内容上是一种并列关系。每个部分都涉及明理与践行,在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方式上是一致的,如果每个问题都如此教学必然导致环节的重复。为此,选用“正确对待网络”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环节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首先展示对比互联网前后的生活图片,从信息、交往和生活三个方面解读。再想一想,互联网的出现还给哪些领域、行业带来了改变?有什么影响?

环节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从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方面解读。情境话题探讨:政府开拓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再推出物联网,概念及物联网在智能家居和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等。

环节三:网络是把双刃剑。展示网络谣言的危害材料,请学生交流: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怎样防范网络谣言?请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加以分析。再出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突出关键词:信息、沉迷、个人隐私。

三个环节的问题设计以网络应用为焦点,以点带面,逐渐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基本的道德思维结构。教学中,教师预设、截取人生所要面对的困惑、困境,提炼真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层层分析。问题设计直指人心、直面社会、直达行为,学生在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道德困惑与疑难时,在内心积极的道德碰撞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模式自主、自如地判断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育理性精神——《网络改变世界》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