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峰丨重新定义学习,找到自己的路

来自专栏鉴峰笔记

鉴峰自我管理

[连续签到第546天] 2019-7-8 周一开门红

学习,

重新定义常识。

所谓的常识,

它指的是大多数人所普遍具备的基本认知。


也许你会疑问,

既然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

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拿来学习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个世界,

有一半的常识正在被重新定义!

今天的常识,

是来自于过去人类总结出的经验,

可遗憾的是,

其中很多东西,

已经不适用于明天的逻辑。

比如,

很多人认为拼多多又土又low,

但事实上它,

却凭借着对需求端和供给侧的改造,

真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是大多数人知道的常识

2.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常识

[第1种常识]

知道的人很多,

做到的人未必。

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读书的价值,

也明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道理。

经常听到有人和我抱怨:“这本书好厚,

这篇文章太长,读起来很费劲呢...”。

仔细想想,

究竟是书本难读,

还是你我太浮躁呢?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延迟满足”,

它的对立面是“即时满足”。

比起那些半衰期长的事情(例如读书),

多数人更喜欢做那些收益感高的事情

(比如刷抖音)。

太多人急功近利,

往往不自觉地掉进“管窥效应”的陷阱。

正如迷茫的人会越来越迷茫,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源、不懂道理,而是他们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迷茫本身,而忽律了努力坚持的原本价值。

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

其所阐述的道理很简单,

就是你要将普通人所都知道的常识,

化解为自己实际的行动。

因为它秉承了一个极笨的原则:

“别人一天能学会的,自己就学十天;别人一遍能搞定的,自己花十遍也得搞定。”

[第2种常识]

能够被践行,

但很难被描述。

如果你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越是那些成功人士,

越喜欢反复提到一些抽象的概念。

所谓概念、法则,

其实是人们对于,

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的感性归纳。

好比“创新”这个词,市面上有很多的提法,例如颠覆式创新、微创新、跨界创新、开放式创新、边缘式创新...

所谓的创新,

本质上是一场抢夺用户心智的革命。

创新的意义,

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那学习了解概念有啥用呢?

当你我对一个概念,

有了更本质的认知时,

它便会成为,

你我判断所有事情时的有效决策工具。

例如Amazon创始人贝索斯,当他在谈到对创新的理解时,始终坚持“3个不变”:

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快的配送、更低的价格”。

并且认为所有的创新都会始终围绕这三点。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自以为了解了别人嘴中的概念,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其深层的真正含义。

在个人看来,

学习的本质是不断刷新自己的常识,

通过“延时满足”和“深度思考”,

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

早安。

文章选自网络。

鉴峰丨重新定义学习,找到自己的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鉴峰丨重新定义学习,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