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代在进步,结婚组曲也在不断变奏。
各个年代的结婚必需品都不断变迁,而结婚“三大件”在变迁中演绎了各个年代的时尚风潮。
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有自己一个小家就已经知足。.
8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为:冰箱、彩电、洗衣机。在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向电气化迈进。
9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为:空调、音响、录像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庭建设又向现代化迈进。
到如今的21世纪,结婚三大件得数房子、车子、票子了。结婚三大件的转变反映消费越来越超前了。
如今人们为自己的子女相亲时,首先问的就是你有房吗?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房子是最明智的选择,可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当时的大人们没有像样的房子,一样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大人们总认为自己的子女如温室里的花朵,受不了风吹雨打,因而房子是最主要的保障。
有房子就一定能幸福吗?我可不这么认为。
02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太信任自己的老公,甘愿在家当家庭主妇,相夫教子。
大家都特别羡慕她有房,有好男人能依靠,可是由于她老公一年都没回来两三次,她们分隔两地导致她并不快乐。
有房可是两个人不能相聚,这样的生活其实一点保障都没有。留得房屋,却留不住对方与你共同面对生活。有房和没房区别不大,如果是这样,我宁愿没房,只要我们好好过日子,这样的一生显得蛮充实的。
就好像张智霖袁咏仪夫妇,他们当演员是一定有条件买房的,可是他们并没有,只是在外面租了个房子。张智霖觉得他们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有房无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身边的人是否还是最开始的她,两人相濡以沫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我们终究不是和房子相守一生,而是和对方共度一世。
因此,看对方有没有房其实是很滑稽的一件事情。一般情况下,我们找到对方都是看是否门当户对的,既然别人有能力买房,那凭你自己的本事也可以买,何必要看重对方是否买了房。
03
现在的年轻人始终认为有房就是能够找到一张长期饭票,不管对对方是否有感情,赖着别人总会幸福的。
我觉得这种想法显得迂腐,也显得特别物质。
有没有想过或许你现在已经拥有了房,天有不测风云,在将来的某一天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去了,这是否意味着你即将离开对方,去寻求其他“饭票”呢?
其实不然,有这样一种情况:你会选择认命,接受这个现实,继续生活下去,与对方共同面对困难。
如果最终是这样的结果,那就和一开始没有房也已经没什么区别了,那何必执着于有没有房,执着于对方是否有能力去创造,去改变才是重中之重。
对方是否成为终生伴侣,一般看的是自己是否是一个“讲心不讲金”的人。
一切都是以“心”为主,而不是以“房”为主。
04
时代不断改变,制度日新月异。人们现在似乎比较着重于房屋是因为房价的升降,房价的升值能为双方带来很多利益。
因此这也是人们为子女相亲时所问的一个问题。未来将会如何变化,没人知道。
当你失去的时候,或许你会懊悔选择的终生伴侣是一个错误。或许你嫁给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的房;或许这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来寻找的安全感。
为什么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不执着于房,而到21世纪,就偏偏因为房而惹出那么多事故出现呢?这应该归结于人的思维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我真希望能回到以前,在有瓦遮头的地方无忧无虑,快乐的成长,即使不富裕,也能够与家人一起承担所有的困难。
我们的对方终究不是房,而是伴侣,而且是终生伴侣,想要相守一生,就不应该把房屋当作前提条件,把房屋当作物质基础这必定造成场面混乱。
以“有没房”之名作为导火线,终有一天双方分离的几率会直线上升。
有房才能定终生?这不是认定双方的标志,而是压坏引起事故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让这个时代物质化,让这个时代别再因为“房”而阻碍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