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在写一本杂文集

今天开始假装写《等马文集》的第一篇,敬请围观。

假装在写一本杂文集_第1张图片

最近很想成为一名专栏作者。

这份朦胧的理想除了支持我下班后读三小时书之外,还焦灼着我,让我感到不安。

所以我要像童年时用钳子、锤子拆解干电池一样,把这份“朦胧感觉”拆成可以逻辑通过的条款。

所以现在进到:“我想做一名专栏作者”现象的起因分析时间。

起因1:从“砖”想到“字”

那天我在实习的教培机构的办公室看门,看见对面房东在盖房子,几位穿着迷彩服的工人兄弟姐妹走过去,推着码砖的车。我呆呆地看:他们可以通过码砖来挣钱,什么时候我要是能通过码文字来挣钱就好了。这就是我想要成为专栏作者的最初动机。

如果让思绪再飞一会儿:将来有天,我能够用每天爬格子挣来的钱养活自己,成了职业专栏作者,不用再杂以别的工作,那我就更幸福大发了。因为我现在打的是短工,深知只有在干了很长时间后,才有门路有能力做专职。

起因2:专栏文章的次文体,有待开发

今天我在读李欧梵《狐狸洞呓语》的时候,忽然感觉自己的灵性像被唤醒,专栏文章可能带来的精神愉悦,让我甘愿步其后尘。特别是在了解现在的专栏文章的文体单一,有待开发之后,我更想加入其中。

详见以下读书笔记。【温馨提示:我的读书笔记开了弹幕哦。】

假装在写一本杂文集_第2张图片
假装在写一本杂文集_第3张图片

看到李欧梵对人文类报纸专栏如此动情的介绍,我天生耳根子软,难免深受鼓舞,热血沸腾。

何况,正如弹友所说:报纸专栏的文章从1930年代开始,花样并不多,绝大部分是杂文的形式,在“次文体”上有很大的开创空间。这些对我们晚生后辈而言,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虽然他这篇文章写于1994年。22年的时间在我这里静止了。也就是说:我根据李欧梵的这篇文章做判断跟1936年的红军根据1934年的报纸发现陕北有根据地,决定向陕北进军一样虚妄。

但是,whatever!

最后一块拼图:“朦胧”来自不现实

之所以是“朦胧”的希望,其中必然含有不现实的成分。这就是我不愿面对的一点:如果你天天写,但还是成不了专栏作者怎么办?

诚然,想象狂经常以为自己漫不经心、放任自流就能平步青云,但这不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则。

我在读了很多简友的经验后终于明白:每天坚持写,只能预备好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多不让我们因为“能力不足”而被淘汰。

至于机遇、平台,那绝对是另外一件非常复杂严肃的事情了。

那时,我再怎么像卡尔维诺笔下的康拉丁娜一样在女红绣品上绣大炮,并画出各种从炮口射出的炮弹轨迹,可能还是无法走上真正的战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装在写一本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