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

二、僧衣的流变
1、早期印度僧衣的种类

《释氏要览》中说:“西天出家者衣,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按照律中所说,如法的僧衣,也就是法衣,有三衣和五衣,也就是世尊所规定的出家人所应该穿着的僧衣。梵文音译为支伐罗。

(1)三衣分别是:

僧伽梨,这是用九条到十五条的布料缝制而成的僧衣,所以又叫做九条衣。又因为早期的僧衣是由粪扫衣拼接而成,所以又称为杂碎衣。又意译为大衣、重衣、入王宫聚落衣等。它是在最隆重场合穿着的僧衣。

九条衣的制作方式是:先将布料割截成小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布片,然后再拼接而成,其中纵向缝合的称为竖条,横向的称为横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布片纵横交错缝合成田状。就是现在所称的福田衣。其中九条衣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的九条衣有二十一、二十三和二十五条三种,采用的是四长一短的连接方式;而中品九条衣分为十五、十七、十九条三种,采用的是三长一短的连接方式;下品九条衣则分为九、十一、十三条三种,采用的是二长一短的连接方式。


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_第1张图片

郁多罗僧,是用七条布料拼接而成,所以称为七条衣。一般是在礼忏、诵经、听法、布萨的时候穿着,所以又称为入众衣。在三衣之中居中位,所以它又被称为中价衣。它的缝制是采用二长一短的拼接方式。


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_第2张图片

安陀会,是指用五条布料缝制而成,所以称为五条衣。它是在一般日常的生活场合和就寝时穿着的,所以又称为中宿衣。它的缝制是采用一长一短的缝制方式。


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_第3张图片

有同学也许会吐槽说,好端端的衣服为啥要整得零零碎碎的?多浪费啊。但是要知道,在古代的印度,佛弟子的衣服多是粪扫衣,也就是佛弟子们捡起别人抛弃不要的破碎布片,经过洗涤和染色之后缝合而成的田状的衣服。所以也谈不上浪费。

至于粪扫衣的来源,《十诵律》中记载大致有四种:

一是冢间衣,也就是包裹死者、废弃在坟墓的衣服。

二是出来衣,也就是包裹完死者之后,施主主动施设给佛弟子的衣服。

三是无主衣,也就是别人抛弃不要的破旧衣服。

四是土衣,也就是别人抛弃在荒地土上的衣服碎片。

《四分律》中也列举了十种粪扫衣的来源,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大家只要了解,早期僧衣的布料来源大多是别人抛弃不要的碎布,这就是最早的百衲衣原型了。

而在律中说,世尊这样制作僧衣的用意是,一是依过去诸佛所制,二是为了防止盗贼见衣服光鲜而起盗心偷窃,三是为了让佛弟子们对衣服不产生执念。

那么穿粪扫衣有何功德呢?

根据《十住毗婆沙论》中说,穿着粪扫衣,有十种功德利益:

一是知惭愧;

二是能够抵挡寒暑煎熬和毒虫侵扰;

三是可以表法;

四是一切天人见到法衣都会恭敬尊重,就像对待佛塔一样;

五是穿着此衣,不会生起染著贪好之心;

六是随顺寂灭,追随世尊的教法,不会再被世间烦恼所烧炙;

七是如果做坏事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八是三衣随身就足够了,不需要多余的衣饰,更为庄严;

九是随顺八圣道;

十是精进行道,没有染污之心。

正是因为有这十种利益,所以穿着僧衣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2)五衣

五衣是比丘尼所穿着的僧衣,即是在三衣之外,再加上僧祇支和俱苏洛迦。

僧祇支是掩腋衣,也称为覆肩衣,是一块长方形的布,穿着的时候一边披在左肩上遮住左肩,另一边斜披挡住右腋。

为何世尊要制订僧祇支呢?

在《摩诃僧祇律》中记载:

佛住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尼年轻貌美,相当庄严。有一次,她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因为风太大,吹动僧衣,现出了她的身体。有年轻的轻浮男子在一旁调笑不已。这事让其他的比丘尼见到,觉得影响不好,就将事情告知了大爱道比丘尼。

于是,大爱道比丘尼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世尊。世尊从此制订:从今往后,比丘尼应该要穿着僧祇支以遮蔽身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分律》中记载:有比丘没有穿僧祇支就进入村落,被风吹开僧衣,被村里的女人看见调笑。后来被其他比丘知道此事告知了佛陀,佛说:从此以后比丘进入村落,要穿着僧祇支。所以比丘们有时也会穿着僧祇支。

俱苏洛迦,旧译作厥修罗,意为下裙,也是为了遮蔽身体而设。《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道:“梵云俱苏洛迦,译为篅衣。以其两头缝合,形如小篅也。长四肘,宽二肘。上可盖脐,下至踝上四指。”


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_第4张图片

(3)缦衣

在早期的法服之中,还有一种,叫做缦衣,音译为钵吒。它是由两幅完整的布料拼接而成的,因为它没有田相,所以又被称为幔条衣。

它原本是专门为出家二众以外的佛弟子准备的法服。

因为在《四分律》中记载,世尊听许比丘和比丘尼穿着不割截的安陀会,所以在这里顺带说一下。

在我国,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在参与诵经、礼忏等法事时必须穿着缦衣。而优婆塞、优婆夷在参加法会和受持八关斋戒时,也必须穿着。

这个大家大致了解一下就好。

2、早期僧衣的颜色

关于僧衣的颜色,据《五分律》中记载:曾经有比丘对佛说:希望世尊同意比丘们穿着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和纯黑色的僧衣。佛陀回答说:这五种纯色的衣服都不能穿着。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说:“若先得五大色衣,后更改作如法色,则成受持。”也就是说,如果得到了上述五种颜色的衣服,要先改为如法的颜色,才能作为僧衣穿着。

那什么颜色才是如法的颜色呢?

三衣的颜色,据律文中所说,以三种坏色为主。而《翻译名义集》中解释:“有三种坏色:青、黑、木兰。青谓铜青,黑谓杂泥,木兰即树皮也。”也就是说三种坏色分别是指不纯正的铜青色、杂泥色和赤黑色。

木兰色,天竺人称为乾陀(赤多黑少的颜色)色。根据《摩诃僧祇律》中说,木兰色与青、黑两色合称三种坏色。如果在生铁上研磨呵梨勒、芗醯勒、阿摩勒等果实,然后取汁作“点净”,就成为木兰色。《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中说道:木兰树的皮像桂树的皮,稍稍有香气,颜色赤黑而鲜明。


那到底佛陀在世时的僧衣是什么颜色的呢?

据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如来僧伽胝袈裟……其色黄赤,置宝函中,岁月既远,微有损坏。”也就是说世尊所穿的九条衣是黄赤色的。


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_第5张图片

那世尊示现入灭之后,佛弟子的僧衣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据《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商诺迦缚娑九条僧伽胝衣,绛赤色”,这是说阿难尊者的弟子商那和修尊者所留下的九条衣则是绛赤色的。

可见,世尊示现入灭之后,僧衣的颜色也发生了改变。

那如果僧衣旧了、褪色了,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据《毗尼母经》中所说:如果比丘们的僧衣褪色了,佛陀听许用十种颜色染衣,这十种颜色是:“一泥、二陀婆树皮、三婆陀树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果、八佉陀树皮、九施设婆树皮、十种种杂和用染。如是等所应染者,此十种色。”

此外,如果得到了不如法颜色的衣服,就此抛弃又很可惜,那该怎么办呢?

世尊慈悲,还为后世弟子开了后门,设有“三点作净法”,简称“点净法”。

据《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说:“除三衣,余一切衣但作三点净,着无过。”

《毗尼母经》中说:“是衣三点作净法,一用泥、二用青、三用不均色,用此三种三点净衣。”

也就是用泥色、青色、不均匀色三种色点染衣服以作净之后,这些衣服就可以穿着了。

以上就是关于早期僧衣颜色的大致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