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杜甫——图画or场景、静态or动态

静态的叙述会让人产生联想,而动态的演示则更能构成活生生的场景,生气盎然,使人感受清晰。不仅人物表情动作可以动态演示,景物也可以。还是用两首诗来做比较: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节)

                            [南北朝] 何逊

        露清晓风冷,天曙江晃爽。

        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长江南岸。《水经注·江水三》云:“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经其北,即黄石矶也。古代有几位诗人都描写过西塞形势的险峻和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作者也用前几句极力渲染西塞附近奇丽的山水景观。看到了天冷,江寒,薄云,初月,因为有个“晃”字,仿佛隐约感觉到江面的晃动,是微风吹过,还是寒风凛冽,不明显。而月仅仅是出现在江面上,完全没有动起来,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道具,这个月,没有情感。何诗尚在实处摹景。


再看杜甫的这首《宿江边阁》

            宿江边阁 (节)

                                唐代: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杜诗这两句实是借鉴何诗,何诗月上波中,是静,杜诗月翻浪中,是动。这一动,动出了杜甫的心境,要知道杜甫是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之抱负的人啊,如今面对颠沛流离却无能为力。可他是杜甫,对国家有着缠绵的爱!他就是那一轮孤月,翻滚于政治的浪中。杜诗之妙是将静态画面改成活动的影片,改换一二字,竟能“点睛欲飞”。

生活不易,谁都知道且行且珍惜,有人隐居田园,有人随波逐流,只有杜甫,至死都对这片土地爱的那么深沉。他是无可替代的。


看一首小诗《萤火》

              萤火 (节)

                                    唐 · 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这可不是对萤火的赞扬,是对处于腐草却还缠着太阳,将自己的迂腐之气弥漫于朝廷之间的萤火的鄙视。杜甫对小物的描写,也如此精彩,一个“出”,一个“飞”,一个“临”,一个“点”,仅仅几个字,将代表腐朽的宦官在当时朝廷无孔不入,令人讨厌的行为逼真的描绘出来。


罗隐取杜诗之意,改写为:

不思曾腐草,变拟倚孤光。


同样是萤火,气势上明显弱了许多,当然两位诗人的胸襟相差也是很多。你这出于腐朽的萤火还不自己掂量掂量,想想自己出身,却倚身这点点孤光。萤火不飞,仅靠在光旁,立马失去活力,体现不出宦官当道的飞扬跋扈,也就无法凸显当时朝廷的昏暗。在杜甫心中,朝廷,国家的命运永远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以至肃宗无法忍受杜甫连续不停地提出朝廷存在的问题时,想要将他贬回家,杜甫虽然思念妻儿,却依然不舍离开,在他心中国家就是太阳。而罗隐却将杜诗中的太阳却变为孤光,实在是不恰当。

无论老杜改他人之作,还是他人借鉴老杜之作,都只能衬托出“诗圣”的伟大。杜诗之好,在于其胸襟之博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杜甫——图画or场景、静态or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