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4.X版本配置教程

Webpack4.X版本使用教程

基本配置

  1. 首先创建一个项目根文件夹,然后根目录下再创建一个名为src子文件夹,然后在这个src子文件夹下再创建一个index.html文件和一个main.js入口文件。

    注意:

    • src文件夹是我们的工程文件夹,基本上我们所写的页面,组件之类的都会放在这个文件夹里。
    • 其实还有一个dist文件夹,是我们最后打包输出的文件夹。【不过这个文件夹不用创建,webpack会自动帮我们创建我们指定的打包文件目录】
  2. 在终端中运行命令npm init -y,进行文件夹的初始化,记得一定要是在项目根目录下,然后就会出现我们的package.json配置文件。

  3. 下载webpack,webpack-cli,把webpack进行一个局部的安装。【下载时使用cnpm,更快一点。】

    运行的命令:cnpm i webpack webpack-cli -D

  4. package.json文件的scripts对象里,添加"start":"webpack"

    • 如果直接在终端中使用命令npm start运行项目,会直接报错,大体是提示我们找不到入口文件,找不到一些模块啊之类的错误。
  5. 此时我们就需要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配置文件webpack.config.js,来告诉webpack我们的文件在哪里,应该怎么走。
    以下是我们第一步创建的内容。【文件一定是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和package.json平级】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 引用node包里的path工具
    
    module.exports = {
        mode:'development',// 设置打包方式为开发者模式,production为生产者模式
        entry:'./src/main.js',// 配置入口文件
        output:{ //配置出口文件
            filename:'bundle.js', //配置打包后的文件名,前面可加hash值:[hash:8]-bundle.js
            path:path.join(__dirname,'./dist')// 配置打包后文件的输出路径
        },
    }
    

    运行npm start,webpack就会为我们自动打包,并自动创建我们指定的dist文件夹,以及bundle.js

配置一些文件加载工具【loader】

一些后缀文件,例如.css样式文件,.jpg图片文件,.ttf字体文件等,是没有办法直接在我们的项目里使用的,需要配置相应的文件加载工具。
配置css-loader,加载样式文件

  1. 在html文件中写一个

    hello world
    【主要是为了看效果,写啥都行】

  2. 在src文件夹下,创建一个css文件夹,里面写上一个index.css,里面写上你喜欢的box的样式。

  3. mian.js入口文件中引入样式文件

    import './index.css' // 引入样式文件
    

    此时我们进行项目打包的话,会报错,因为webpack无法识别这个文件。

  4. 要想加载css文件,我们需要安装两个工具包,style-loader和css-loader

    运行的命令:cnpm i style-loader css-loader -D

  5. 然后在webpack.config.js文件中配置规则:

        module:{
            rules:[ //这里匹配的是规则
                {test:/\.css$/,use:['style-loader','css-loader']}, //这是一个正则表达式:匹配到以.css结尾的文件,以这两个loader来解析
            ]
        },
    

    注意:这个 module对象 和前面的 output配置出口文件 的对象是平级的。
    每次更改了配置文件,我们都需要重新打包一下,更新打包文件

  6. 运行npm start打包后,我们在html文件里,引入我们打包后的bundle.js文件,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就能在页面中看到效果。

  7. 如果使用了less或者scss,我们还需要另外下一个less-loader或者scss-loader去解析这两个以.less和以.scss结尾的文件。
    配置:

    // 这里只配置了less
    {test:/\.less$/,use:['style-loader','css-loader','less-loader']},
    

配置url-loader,加载图片

  1. 还是那种情况,如果我们在src文件夹下创建一个images文件夹,放入一张图片,然后我们在css文件里,通过background:url(),引入成背景图片,打包会直接报错,【当然,如果直接在html里通过img链入不会报错】。

  2. 所以我们需要工具来帮助我们解析图片文件。
    运行的命令:cnpm i url-loader -D

  3. webpack.config.js里的rules里配置规则:

    {test:/\.(png|svg|jpg|gif|webp)$/,use:'url-loader'},// 匹配到图片文件,以url-loader来解析。
    
  4. 此时,运行npm start打包,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html文件,即可发现图片显示出来了。

字体文件的配置和图片文件基本类似,配置好你要使用字体文件后缀,然后使用url-loader加载即可。

使用webpack-dev-server自动打包

  1. 首先下载这个包,运行命令:

    cnpm i webpack-dev-server -D 
    
  2. 然后在webpack.config.js文件里,创建一个devServer:{}对象。

    注意:这个对象,也是直属于module.exports = {}里,也是和output输出对象平级。

        devServer:{
            contentBase:'./src',// 自动打包显示的文件路径,会自动找到src文件夹下的index.html文件
            hot:true,// 启用热更新
            port:3000, // 启用的端口号
            open:true // 自动打开浏览器
        }
    
  3. 然后配置package.json文件,在这个文件的scripts对象里写上一行"dev":"webpack-dev-server"

    至此,我们使用npm start打包就暂时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直接运行npm run dev启动webpack-dev-server。
    npm start由于直接是webpack打包,所以在我们的项目完全写完结束时,直接运行此命令,就可以把整个项目打包出来。

    •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直接去运行npm run dev启动项目了,但是启动成功后,【浏览器会自动启动然后访问http://localhost:3000端口】但是你会发现没有效果,连样式都没了,报错了。

    一般会报两个错误,一个favicon.ico的错误,不用管,另一个才是重要的,一般是提示你Failed to load resource: the server responded with a status of 404 (Not Found) bundle.js:1

  4. 其实问题就出在引用bundle.js的路径上。

    验证方法:

    此时我们即便把本地dist里的bundle.js删除,你会发现页面还是会显示,还是报的一样的错误。

    所以,我们要更改引入的bundle.js的路径,webpack-dev-server在帮助我们运行项目的时候,其实帮我们自动打包,并把生成的bundle.js托管到了内存里,所以我们运行的时候,直接引入即可。

    在此使用npm run dev就会发现样式回来了。

    测试自动打包: 不用停止我们的项目,直接去更改样式,保存之后在浏览器里刷新,你就会发现页面变了,这就证明我们的自动打包成功了。

  5. 顺带提一句,要想停止webpack-dev-server,使用ctrl+c,然后输入Y即可。

使用html-webpack-plugin插件,自动引入打包文件,实现页面的自动刷新

  1. 要使用html-webpack-plugin插件,首先要先下载插件。

    运行命令:cnpm i html-webpack-plugin -D

  2. 接着在webpack.config.js里进行插件的配置。

    • 首先要引入插件: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就像开头引入的path那样

    • 接着,配置插件信息:

          plugins:[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index.html',// 插件打包后输出的文件名
                  template:'./src/index.html' // 插件打包文件的路径
              })
          ]
      

      注意:plugins插件配置也是直属于module.exports = {},也是和output输出对象平级。

    • 这样我们在运行npm run dev时,就可以看到效果。其实这个插件是把我们的html页面也托管到了内存里,实现页面的自动实时刷新。

    • 如果我们右键查看网页源代码,你就会发现,它帮我们自动引入了bundle.js文件。

    webpack4.X版本配置教程_第1张图片

    此时我们在引入bundle.js就显得多余了,直接在html文件里删除即可。

这里插一个小插叙:
在visual studio code里,其实是有代码自动保存这个功能的,不知道的可以去我的博客可看一下,提供链接:vscode自动保存代码。
自动保存代码,配上自动刷新,如果能再开一个分屏,简直爽歪歪。

使用babel转换高级的ES6语法

  1. 要使用babel,首先要下载三个包,分别是babel-loader,@babel/core,@babel/preset-env

    运行命令:cnpm i babel-loader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D

    提示:

    命令中,千万不要写成babel-core,babel-preset-env

    这样的写法,是babel6.X的版本,这跟我们默认下载的webpack4.X版本和babel-loader8.X版本不符。

  2. 下载完成之后,配置我们的webpack-config.js文件:

    在我们的rules规则配置里添加:

    {
        test: /\.js$/, 
        exclude: /node_modules/, //由于babel转换比较消耗性能,并且node_modules的文件比较多,也并不需要转换,所以要排除
        use: [{
            loader: 'babel-loader',
            options: {
                presets:['@babel/preset-env'] //可以根据配置的目标浏览器或者运行环境来自动将ES2015+的代码转换为es5。
            }
        }]// 这里配置的是babel转换ES6语法的规则
    }
    
  3. 配置完成之后,我们测试一下:

    • html文件里写上一个按钮:

    • 在我们的main.js文件里,用一下箭头函数【直接写即可,如果另创建了js文件,只需要写好后在main.js里引入即可】:

      var i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pt');
      ipt.onclick = () => alert(123);
      

    npm run dev运行之后,打包成功,点击按钮,弹窗正常显示。

小结

  1. 到这里,我们的webpack4.x基本配置就算结束了,但是这样,你有可能也是只知道,webpack怎么做成可以让页面自动刷新,自动帮我们打包,解析ES6语法等等。
  2.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在读完这篇博客后,找一个自己写的小项目,比如一个简单的登录注册,去实地的测试一下webpack打包。
  3. 当然webpack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地方,大家可以去看看webpack官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S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