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总结。

1.以太网传输使用曼彻斯特编码,一个比特由两个波形组成(感觉还是两个码元)。

2.CSMA/CD的要点:多点接入(总线型网络),载波监听(检测信道),碰撞检测。它是半双工交替发。

3.k=min(重传次数,10),每次从0到2^k-1选择一个数记为R,等R倍的争用期。

4.CSMA/CD的过程:

     先把从上层接受的数据封装成以太网帧,然后检测信道准备发送。忙了就一直检测信道,如果不忙了就等一个帧间最小间隔还不忙了就发送这个帧。发送过程中也不断检测信道,网络适配器的功能,如果发生碰撞,停止发送,发送人为干扰信号(持续一定时间),然后执行指数退避算法,等完后又开始检测信道那一步。

5.以太网帧,单播帧(mac与目的同),广播帧(全1),多播帧(发给一部分)。

6.扩展以太网,在物理层使用光纤和集线器,数据链路层使用交换机,转发和过滤,可以避免碰撞。以太网会自学习,要会画mac地址表。用交换机可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

7.数据链路层不使用帧的编号原因是帧的编号是为了出错了重传,但这是不可靠传输。ppp适用于通信质量不会太差的链路。

8.

曼彻斯特优点(百度)

         由于曼彻斯特编码每一个码元的正中间时刻出现一次电平的转换。这对接收端的提取位同步信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可从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图看出其它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的基带信号增加了一倍。曼彻斯特码需要较复杂的技术,但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总结即有利于同步,一个码元变成了两个,跳变有利于同步。

9.从10M以太网到100M以太网,帧见最小间隔还有t都变成了原来的十分之一,但是争用期仍然都是512比特时间,其实除一下就变了。这个里面有这个的讲解,主要是维护α不变.

https://blog.csdn.net/u010657489/article/details/82220166#commentsedit

本章总结:

重点在于CSMA/CD协议的碰撞那块,也要理解曼彻斯特编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