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

0?wx_fmt=gif

数据分析入门与实战  公众号: weic2c

在全篇开始处介绍了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大抵可以分为三种:向用户出售商品或服务类、广告盈利类、直接收取费用类。这种“向用户出售商品或服务”类公司所涉及的分析,可以拆分为“用户、订单、商品/服务”这三个模块。

前面五篇,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数据的。那么用户都来了,该产生订单了吧,否则要“你(用户)”何用?

第一篇也提到了,我们分析数据,是要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价值?可以提高收入、可以降低成本、可以避免风险。分析订单相关数据,主要还是为了能够提高公司的收入的。那这一块的数据要怎样分析,才能够对提高收入有促进作用呢?这个问题,还要有点耐心,听我慢慢道来,因为平时比较忙,整理文章又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同时还要有点气度,看到不对的地方,不要砸电脑砸鼠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划算;最好还有点热心,可以与我交流,一起完善这样的话题,顺便还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指标分类的角度来看,相比于用户数据,订单数据更复杂一点,毕竟连接着用户和商品/服务两大模块。我们先用下面这句话来定义订单。

订单:谁 在什么时间、地点 把什么东西 以什么样的价格、方式 卖给了谁。

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解析出下面几个维度:

  • 谁:B端商家或者线下团队

  • 在什么时间:订单时间

  • 在什么地点:地点

  • 把什么东西:商品或者是服务

  • 以什么样的价格: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 什么样的方式:交易方式

  • 卖给了谁:最终用户

(上面的每个维度都可以进一步分解出更多、更细的信息,例如商品可以分为类型、品牌等,但大体上分为上面的几类,更细节的后面讨论。)

同时,订单也可以分成几个状态,例如:等待受理、发货订单、成功订单、取消订单、退货订单、投诉订单等等。这个状态也是根据业务不同而不同的,但是多一个少一个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分析思路都是一样的。

介绍了上面的内容,我(jiago王)整理出下图,这样看起来更加直观。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_第1张图片在知道以上内容后,我们聊聊怎样分析数据,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收入吧。先问个问题,在各公司中肯定都有对订单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分析报表,都产生价值了吗?相信有的公司做的比较好,但一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一部分、甚至好大一部分的分析报表,仅仅是满足了业务人员或者领导的好奇心,别的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我喜欢从目的出发,再进入到方法。

在订单这个层面上提高收入,无非是两条路,一是扩大订单量,二是提高客单价。要提高客单价,要么是降低折扣、提高件单价,要么是提升连带率。如下图所示: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_第2张图片此外,我整理了以下四个方法,辅助提升订单额的实现:

  1. 通过数据对比、数据追踪,形成压力和刺激

  2. 精准运营,在对的时间把对的商品/服务卖给对的人

  3. 调整商品/服务的结构和价位,优化布局,促进成单

  4. 少犯错误,减少问题的发生避免流单(提升体验在此范围)

(上面几种方法中,具体的分析场景与前面五篇文章中内容有很多交集,具体遇到的地方会加以说明)

本篇先介绍第一种方法,要怎样分析和展示数据。(我们终于进入了正文,我去倒杯水先)

通过数据对比、数据追踪,形成压力和刺激

这种方法最常见了,无论是传统企业或者是互联网公司,很多报表都是服务于这个方法的。为什么使用面这么广,因为又简单又好用啊~

对比,一般是以下几个维度的对比

  • 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

  • 地区之间的对比

  • 商品/服务类型之间的对比

  • 不同时间的对比

  • 不同交易方式的对比(交易平台、支付方式等)

数据追踪,也就是把数据按时间的维度拉开,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异常。

先按照上面思路来看几个栗子

1.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这个值可以是订单量,也可以是金额)

这种对比分析,常见到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了是不是?它太容易被想到了,定目标,然后进行监控,没完成就批评,完成就奖励,刺激任务的达标。但是较起真来,目标的设定也是有难度的,前面我列出了很多的维度,目标要细到每个维度都设值吗?时间维度,是细到日目标,还是月目标就够了呢?如果设置月目标,会不会有销售或运营团队产生月末刹车的情况呢?那改设置日目标,又要怎样设计呢?

以终为始,我们为何设置目标值,是为了通过目标值的设置,与实际值的对比,产生压力和刺激,以此来激励业绩的提高,也就是订单量的提高。那思路就清晰了,是否选定为目标维度,就看这个维度是否可被刺激。我们从上面的维度中逐一筛选一下:

B端商家或销售:如果是阿里巴巴或者饿了么那种平台应用,订单出售端是B端商家,这类B端商家肯定就不需要设定目标值了,那么多商家,怎么设置的过来,另外,你就算设定了目标值,人家也不甩你呀;如果有销售,也就是线下地推团队,比如家装类的、p2p类的,那这个值就有意义了。

时间:这个明显是有意义的,但问题在于时间粒度怎样选择。实际情况,也是根据业务场景来的,有的业务月目标就可以了,有的要设置日均目标,甚至有需要设置小时目标的。(我如果只写到这里,一定会挨骂的,上面抛出了那么多问题,这里该接上去了)

有些设置月目标有点大,员工可能会有月底刹车的行为,日均目标又不合适,周一和周日的订单量差距太大。可以这样设置,取出前面3个月或者半年的数据,以周为周期,算出周一到周日的订单量的系数比例,例如:1.1,1,1.3,1.2,1.5,1.6,1.4。可以看出周二的订单量最小,给这个最小的目标设置一个值,比如2000单,那么从周一到周日的目标订单量分布就是,2200,2000,2600,2400,3000,3200,2800。然后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就按照这样的分布走,相对就要合理一些了。

地点:如果是有销售团队,那么只需要细化到地区负责人就可以了,地区可以不再单独设置。总之,人才可以被刺激,设置地区,也是为了挂到某个责任人身上。

商品或服务:如果有人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订单数量,或者比例健康度负责,那么可以对该维度设置目标,否则我也认为没有意义。

价格:想不到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这个维度设置目标。

交易方式:如果为了避免交易数据垄断,控制交易平台占比,可以对该维度进行设定目标,否则不需要。

最终用户:你如果觉得他是可控的,那就设置吧。

如下图:目标粒度为‘销售团队’、‘日期’、‘交易’方式三个维度。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_第3张图片上图中,分别列出了完成任务的团队、未完成任务的团队。通过这样的对比,配合以激励政策,对销售团队形成压力,促进销售团队订单的推广。

为避免形成交易数据垄断,选择多个平台进行交易,可能希望达成一定的平衡比例,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情况下,通过其他平台的交易比例过低,如有必要需要采取些激励手段来实现平衡。

下面的组合图是每天的目标与实际的完成订单量,同时与团队的条形图形成联动,可用来追踪具体某团队的每日完成情况。

追踪可以更加彻底,点击组合图中某一天进入到明细表,可以展示出团队的具体某个销售员、某天的实际完成情况。这样既能够总览完成情况,实现监督,同时可对数据进行追踪,对个人形成压力。

对比分析,如果深入研究,还是一种具有历史悠久的、有着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本文只拿来分析订单而已,所以我们只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是分析的维度,二是分析的标准。

所谓的分析维度,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

  • 时间维度:同比、环比等时间上的对比。

  • 空间维度:地区对比、团队对比、商品/服务对比、不同方法对比等不同实际类别间的对比。

  • 设计维度:计划与实际的对比、理论值与实际的对比、评价值与实际的对比等认为设计的对比值。

上篇中说道,我们可以只关心以下维度的对比:

  1. 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

  2. 地区之间的对比

  3. 商品/服务类型之间的对比

  4. 不同时间的对比

  5. 不同交易方式的对比(交易平台、支付方式等)

分析的标准,一般可分为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

  • 绝对数比较,就是直接的数值比较,例如地区间订单额、订单量的对比。

  • 相对数比较,有联系的指标进行一定计算之后,所得值的比较,例如商品销售额占比的对比、不同地区的计划完成率对比、客单价的对比等。

这些东西虽然很重要,但是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一般也没必要过于理论化,根据实际的场景自然的选取就可以了,不要华而不实。下面就举几个实际的分析案例,以供参考。

分析目标: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数据的追踪,来侧面提高订单额

分析角度:

  1. 从地区维度出发,从多个角度对比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数据来给相关的团队以无形的压力;提醒各团队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 从商品维度出发,对比不同商品的价值贡献度,给到品牌负责人压力,以及为调整商品策略提供参考。

分析方法:

1.从地区维度出发,从多个角度对比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数据来给相关的团队以无形的压力;提醒各团队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_第4张图片上图中,通过地图对各地区的销售情况进行直观的展示,可以选择不同的对比标准来展示。而右侧两个图表与地图形成联动,分别展示该地区的目标完成情况、同比环比情况。

例如:通过上图中可以看出,2月份之前实际销售情况是优于计划值,而在2月份之后有些疲软,5月份的累积完成额已经落后于计划额。需要进一步分析销售情况不佳的原因。这时选择计划完成率对比指标,如果所有地区的完成率都偏低,那或许是大环境的问题,如果是大部分仅少部分地区的完成率偏低,那或许更多的是地区团队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布局,可以对地区的销售情况进行较全面的展示,不能通过单一标准的好坏来展示团队的业绩。

2.从商品维度出发,对比不同商品的价值贡献度,给到品牌负责人压力,以及为调整商品策略提供参考。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_第5张图片上图中,核心为左上角的商品利润分布图,通过该图对各商品的价值进行体现,这种图表适合商品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很直观的显示出各商品的份量。

右侧两个折线图可与该气泡图实现联动,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权重曲线图:显示商品的权重分布情况,权重值=销售额/周权重系数,周权重系数在上一篇已经介绍过,是根据一周中每天的销售情况,对每天进行权重比例分配,例如周一到周日分布为:1.1,1,1.3,1.2,1.5,1.6,1.4。这样计算后得到的值应该是一个较为平缓的曲线,但是我们从图中看出,6月18日的销售额明显高于正常值,我们可以推断这一天是活动日,通过下面的图中我们可以发现6月18日的单价较低,也可以侧面证明该商品在6月18日属于活动促销期间。

同时,在6月17日的销售情况比正常值要低,很可能是因为第二天活动造成的。而月初偏低、月末偏高,则有可能是营运团队在月初有一定的懈怠,月末有追赶业绩的情况。

当然,上面的结论都是根据数据推测出的,若要对结论进行验证,还需其它方法,比如进行ab测试等。

单价分布,显示该商品的单价分布情况,通过监控商品的单价分布,可以看出商品销售的健康程度。

销售占比排名,可以对不同品牌的负责人进行考核,形成压力,来侧面提高品牌负责人的销售力度。

上图中的图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换,例如商品利润分布,可以切换成下面的气泡图,从多个角度来展示商品的价值。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_第6张图片当然,上面的两个图表都是针对一些情况所举的例子,在具体的场景中还须调整,才能适配特有的业务场景。

相信对比分析在各公司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不仅仅是要对比、要分析,更要实现追踪,将分析结果落地(将分析结果联系到对应的责任人,找出异常活着失利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够让数据产生价值、让分析产生价值。

0?wx_fmt=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6): 订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