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原理是在体内刺激产生抗体。抗体消失、患者康复后仍存感染风险,是否意味着即便打了疫苗也无法阻止被感染?正在研发的疫苗还有意义吗?
抗体维持时间虽短 但不代表免疫力消失
疫苗研发的前提是了解病毒入侵人体的机制——主要是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中ACE2受体结合,进入人体细胞开始复制。
作为一个RNA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4个结构蛋白,1个非结构蛋白组成。这些蛋白均会在人体产生抗体,但并不是所有抗体都具有保护作用——只有与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的抗体,才能发挥保护作用。S蛋白抗体也被称为中和抗体。目前的疫苗研发,主要是诱导人体产生S蛋白抗体,替代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提前与S蛋白结合,阻止病毒进入机体。
此外,人体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体内会出现不同的抗体亚型:最早出现IgM抗体,随后出现IgG抗体。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侵入后,IgM抗体产生大约需要5-7天,IgG抗体在10-15天时产生。目前的疫苗研发,也主要是诱导人体产生S蛋白抗体,激发出IgG亚型。
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显示,新冠抗体持续时间十分有限。
据英国一项对90多名患者的追踪性研究显示,新冠中和抗体水平在出现症状后5周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衰减;中和抗体不同亚型(IgM/IgG)衰减速度略有差异,但整体在5-7周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衰减。而在感染新冠3个月后,抗体水平急剧衰减,甚至归零。
而重庆医科大学相关研究同样证明,新冠病毒感染后康复的个体,有很大比例的IgG和中和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3个月内下降:在8周时间里,81%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抗体会减少,而有症状人群中抗体减少的比例为62%;不到60天的时间里,有40%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抗体会降低到无法检测的水平,而有症状的确诊者中,12.9%的抗体下降到无法检测。
这意味着,新冠抗体会很快消失,保护周期很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香港患者康复后,还能二次感染。
据媒体报道,一名33岁的男子,3月份确诊,4月份康复出院,8月份前往英国、西班牙旅行,入境香港时核酸检测呈阳性,再次确诊。研究人员称,该患者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与第一次相比,有24个不同之处,而第二次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
抗体消失了,是否个体就像没感染过一样,对新冠病毒完全陌生?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抗体虽然消失了,但不代表免疫力也没了。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Akiko Iwasaki博士曾向媒体表示,虽然新冠抗体滴度显著降低,但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中的记忆T细胞和B细胞能够迅速识别入侵病毒,并且更快速有效地激发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而此次香港患者二次感染后,也出现了症状变轻以及IgG抗体产生更快等积极现象,或许也说明“认识”了新冠病毒的免疫系统,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目前由于只出现了一例二次感染事件,具体谜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再感染消息属实且未来陆续发展,对疫苗的保护及接种间歇时间将有重大影响。”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微博中写道,而后续若没有再出现类似情况,这种情况便只停留在新闻级别,而非学术级别。
多条研发路径增大成功概率
目前,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极快,并且技术路线全,研发品种多。大概来说,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经典技术(灭活疫苗);二是基因重组技术,主要是重组蛋白疫苗(亚单位、病毒颗粒);三是新技术,包括病毒载体疫苗(复制型、非复制型)、核酸疫苗(DNA\mRNA)等。
其中,灭活疫苗技术最为经典,进展也最为迅速,尤其是中国有三个团队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但这类疫苗在体内除了产生中和抗体以外,还可能会产生非中和性抗体,由此产生疫苗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效应——即接种疫苗后,如果再感染该疾病,反而会促进病毒感染。该问题也是目前研发最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5个文件,其中《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对疫苗上市的安全性、有效性、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等均给出了具体评价标准。
疫苗安全性方面,就涉及上文提到的ADE现象,要求对相关状况进行系统检测,及时发现、追踪可能出现的加重感染等情况。
而有效性方面,则要求最低的保护率为50%,保护时间上要求疫苗最好能提供1年及以上的保护,至少提供6个月的保护。
其中,对疫苗有效性的评价必定绕不开新冠抗体消失这一难题。上文提到,新冠抗体消失,不代表免疫力消失,对新冠疫苗有效性的评价或许还应纳入记忆T细胞和B细胞等变化情况。“过去都是以抗体来评价疫苗的效果,新冠疫苗是否还会利用这一经典路线,还需深入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华庆指出。
“目前多个候选疫苗已经进入临床三期,估计结果出来后,保护率应该会在60-70%左右。”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向明向健康界表示。
一个新发传染病,其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疫苗学等都在认识中。最终,哪种技术路线会被采纳,谁会走到终点目前都是未知数。“而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并行,让我们应对疫情时,有更多选择、更大的胜算。”王华庆说。
小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进入公众号,查看以往的文章列表; 如果有一天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那可能因为微信改变了推荐方式,不是我们没有更新哟; 你可以在搜索框搜索“健康界”,进入公众号,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