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升级打怪魔法修炼之旅

从开营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将近20天,每天早上5:30起来在群里练声打卡,已经成为习惯,跟刚开始凭着兴趣一头扎进来的懵懂相比,真是一路升级打怪,慢慢修炼声音魔法。现在的我对于声音虽说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有这么多的魔法师和小精灵们相伴,这条路上必定是欢声笑语相随。

很感谢莘茹老师这么精心的课程安排,让我们一路循序渐进,对我来说更是渐渐清晰了对声音的认知。从开始的声音基础,到后半程的精进提高,我觉得这是一个能让我取之不竭的宝藏。


《深入人心,做独具一格的朗读者》——文艺作品演播的准备

演播者的风格受制于作品的风格,但二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曾经的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声音爱好者,对于朗读的作品,仅仅停留在别把字读错了,至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完全靠自己的猜测,也不会去考究它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自身的创作心路,仅凭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导致对作品的演绎停留在表面。通过学习知道,连自己都不能理解到的情感,怎么能期望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呢?那不是痴人说梦嘛。声音的表达应该是有温度的,是增加了一种传递情感的维度,让文字变得更立体,更加全方位。所以做好播读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基础,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


《玩转配音的正确姿势》

声音工作者是感性的,欣赏生活,观察生活,懂得品味生活。


小时候看译制片《佐罗》《罗马假日》《虎口脱险》等等,幼稚的我一直以为外国人说的就是中国话,还奇怪呢,怎么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跟我说的是一样的话,但是我就不会说外国话呢?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都是配音演员的功劳,他们的二度创作赋予了剧中人物神韵,在听了老师这堂课之后,仔细想想,更加明白了老师说的那些要点。

这不正是那些配音演员把那些要点做到了极致的结果么。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里,而忘记了他们是外国人,本应该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而经过他们的演绎,无论从面部表情,还是开口闭口的时间点都十分贴合,这就是配音演员的功力了。

从那时起,就深深地被乔榛、丁建华等等老一辈配音演员圈粉,当时还没有这个网络名词,就是很崇拜,还幻想着自己也能替电影里的人说话。经过学习我感觉,配音其实除了不展现配音演员本身的形体,其他跟演一部剧是没有区别的。也需要投入感情,跟着演员一起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声音跟那个人脱节,才能让观众觉得那个声音就是那个人发出来的。

其实我还是有困惑的,配音是不是就要找跟自己音色差不多的人物去配,那样用自己真实的音色才能运用好情感。但又想尝试不同的音色不同的人物,但是往往就会只顾着变化音色,而忽略了情感表达。不知道改如何权衡。

总之,过去是觉得配音是一个可以释放自己的事情,但是不善于肢体语言的表达,就想用声音去演绎戏剧人生。经过学习好像有一点开窍,但是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一段路。


《往期优秀学员娇娇的分享》

确定了方向就一直坚持下去,多听多看多思考,摸索模仿临摹找感觉,放开自己,用好玩的心态去完成。


每一次往期优秀学员的分享都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都是他们的亲身体验,有的是我正在经历的,有的是被我忽视的,果然是过来人的体验最真实。

坚持,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尤其当坚持了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成效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如果这件事是自己喜欢的,就先别管结果,做下去就是了,我相信蝴蝶效应,你所做的一切会在日后产生连锁反应,向着期望的样子努力,这个过程就是值得的。


《如何通过声音获得最大收益》

声音变现方向,九大方向,20余种渠道,让我们的声音体现我们的价值。


过去只把对声音的喜爱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老师的课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仔细回想自己能在哪些方向实现声音变现呢?

我想先在喜马拉雅、荔枝这些个人电台多去录制作品,多多参加这些平台的评选活动,增加自己的曝光率,然后多去关注公众号、各大平台,主动去寻找做主播的机会,情感类的文章朗读,影视剧的配音,广告宣传片的配音都可以去尝试。

课程即将结束,回想这10几天的收获,从对声音本身的修炼,到对所要诠释作品的理解,以及心态的建设,还有让声音创造价值,感觉是一个以声音为中心点旋转开来万花筒,随着它的转动,给我带来了缤纷多彩的世界。现在声音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兴趣,它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我的声音,喜欢我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的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升级打怪魔法修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