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你需要了解的认知偏差及沟通陷阱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误解是常态,理解是幸运。

在生活中,有过多少次曾让我们后悔的关键对话?在我们求职面试的时候,在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在我们与恋人交谈的时候,在我们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有多少的矛盾与误会是因为我们“不会沟通”?有多少的悲伤与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不会沟通”?

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语言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而思维才是深层的根源。

要想有效地沟通,并不只是学会一些说话和倾听的技巧就可以,还要了解无效沟通背后的原因,如由认知偏差导致的沟通陷阱。

沟通的重要性

1、良好的的沟通可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

2、可以提高我们管理工作的效率;

3、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受欢迎,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4、沟通是团队协作的桥梁更是润滑剂;

5、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和鼓舞大家的士气

三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陈凯歌导演、高圆圆主演的一部电影《搜索》。影片的整个故事由一场让座事件展开,女主角叶蓝秋刚刚查出绝症,还被保险公司拒绝了理赔申请,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愿给公交车上的一位老人让座,引起了车上乘客的争议。

争执的视频被偷拍传上网络,成为了一次新闻事件,网友纷纷围攻叶蓝秋没有素质。在人肉搜索的威力下,叶蓝秋个人信息被悉数曝光。同时,有匿名帖子控诉叶蓝秋是第三者,网上顿时群情激愤,诅咒和谩骂如潮水般涌来。

你可能会觉得电影里的乘客和网友武断又偏激,但其实,是认知偏差影响了他们的想法。认知这个词涵盖范围广,其中会对沟通产生特别大影响的,是归因偏差。

“归因”指的是我们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找出原因,作出解释。比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隔壁邻居那么有钱?为什么新闻里,绝望的产妇会痛到跳楼?一般来说,我们的解释可能是理性和准确的,但是心理学家发现,有三种常见的偏差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

1.基本归因错误

比如愤怒的网民批判叶蓝秋,是认为她年纪轻轻,没有理由拒绝一位老人让座的请求,而她这样做了,一定是她人品有问题;但其实,一位身陷绝望的女孩子没有让座,实在称不上是素质低下。

我们往往将行为归因于人的性格和态度,而忽视、或者不去了解外部的环境因素。

2.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举个例子,你上班迟到是因为懒,我上班迟到是因为压力大;你忘了订机票是因为不负责任,我忘了订机票是工作太忙。典型的双重标准。

如果我们是行动者,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如果我们是观察者,则会将其他人(行动者)的行为归因于性格和态度。

3.自利偏差

以和朋友打羽毛球为例,如果你赢了,你会觉得是自己水平比较高;如果你输了,你会觉得是状态不好或者运气不佳。

在进行归因时,人们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环境。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三种偏差呢?

首先,对比外部的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和情境压力,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最容易被观察到,所以我们很容易把事情的原因归于个人的性格、动机和态度上。

其次,我们十分了解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所以减少了把自己的行为归为性格、态度的可能性。

最后,自利偏差其实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也维持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也就是说,这些归因偏差是人之常情,但在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认知偏差对我们造成负面影响。

-该理论来自于《社会性动物》,较原书内容有改动(Elliot Aronso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认知偏差的三种沟通陷阱

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产生三种心理误区,它们就像沟通中的陷阱,一不小心就让我们摔了跟头。首先我们得足够了解它们。沟通陷阱常常以三种方式出现,分别为:“无辜者”,“无助者”和“受害者”心理。

无辜者心理:“这可不是我的错!”

无助者心理:“这事我也没办法!”

受害者心理:“这都是你造成的!”

当你理解了认知偏差,你就会更容易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学习沟通的本质其实是"在减少认知偏差的影响下,用语言去达成目的。"

1.无辜者——“这可不是我的错!”

当小张被领导撤去项目负责人的职位时,他觉得很不公平,自己付出很多,天天加班,却没有回报。其实,他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自己对领导隐瞒工期延误的事实,差点酿成了很大的危机。当然,小张自己会说,工期延误都是为了追求完美。无辜者往往会忽略掉自己的责任,把一件事的过失全部归咎于对方。带着这样的态度,在沟通中能尊重和信任对方吗?

2.无助者——“这事我也没办法!”

茜茜不想和公婆同住,但是她一直不跟老公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忍着。因为茜茜觉得跟老公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会伤害和家人的感情,所以只能不说,压抑自己的需求。但因为心中不满,她也总是对老公和公婆没好气。无助者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任何选择的境地,在沟通中,她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自己的沟通,把气撒到对方身上,或者是用沉默让自己和家人越走越远。

3.受害者——“这都是你造成的!”

前面我们提到的梅梅因为没收到七夕礼物,而和李雷吵架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往坏的方向假设他人的动机和意图,忽略了他们也是正常的人,忘记了他们做出这些行为也是有原因的,于是在对话中,变得不尊重和不信任对方。

Ps:该理论来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关键对话》

作者:Kerry Patterson,Joseph Grenny,Ron McMillan,Al Switzler

三个锦囊避免沟通陷阱

作为表达者,在受这些想法驱使,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就算我们没有说出难听的话,但对方也能感受到我们不尊重他们。

所以,对方要么因这些错误或极端的表述而愤怒,要么因我们的态度而不满,以至于把这这一切都归因为我们的刻意挑衅。

如果作为倾听者,下次听到对方说出类似的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Ta只是“认知偏差”的受害者罢了,我们没必要生气。

下面来看看,如何利用这三个锦囊避免沟通陷阱:

锦囊一

当我们在想:“这可不是我们的错!”

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是否忽略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策略:无辜者转变为参与者

锦囊二

当我们在想:“这事我也没办法!”

我们应该识到:我是否忽略了我们的共同目的?

策略:无助者转变为行动者

锦囊三

当我们在想:“这都是你造成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他/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策略:受害者转变为行动者

想要构筑良好的沟通关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只要充分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沟通关系就一定能向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了。

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几种认知偏差,我们也知道了避免沟通陷阱的三个锦囊,当我们让自己成为无辜者、无助者、受害者的时候,别忘了我们其实可以停下来稍作思考,让自己变成参与者和行动者,让沟通良好地进行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沟通|你需要了解的认知偏差及沟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