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扫墓”,是创新还是噱头?

“代客扫墓”,是创新还是噱头?

作者:齐谐

《荀子·礼记》有言: “丧礼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其大意便是告诫人们侍奉死者应当如同其活着的时候一样,这才是“孝”的体现。然而,突如其来的“代客扫墓”之举,瞬时间裹挟走了千年间清明文化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积淀。

清明节本是国人寄托哀思,追忆祖辈的悼亡日,却被科技的大潮赤裸裸地刷上了一层创意漆。让原本应立在亲人碑前的子嗣拿起了液晶屏,被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利益的架接下上了位,不得不说,这样的清明祭祖失去了老祖宗最初赋予它的意义。

清明祭扫本是我们凭吊亲人、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其目的在于对散落宗族的凝聚,对先人美好品质的传承。但是, “代客扫墓”的出现,却不得不使得先人的坟前出现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上演一幕幕“代哭”、“代跪拜”的闹剧。同时,也冲散了远赴他乡创业打拼的兄弟姊妹的团聚机会,更加褪去了祖辈精神在新一代价值观中本应留下的浓墨重笔。

然而,也确有人认为“代客扫墓”解决掉了部分群体未能亲临祖坟凭吊的遗憾,弥补了空间距离于人心上留下的缺口,也更使得孝心屈之以金钱的渠道可以表达,遗憾得以替代的方式可以抚慰。

可事实上,纵然时空上的跨度拉开了你与逝者间的距离,让原本几近可得的清明祭扫成为要不可及的“奢侈品”,但也不能借此使清明沦为明码标价的孝意衍生,由此被披上商品交易的外壳。

反观当下,大城市下的车水马龙混合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曾为清明返乡的“刚需”早已在资本的大潮中落为了奢侈之举。即便如此,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无人强调清明这一天便是祭扫的专属,是孝心的标签。相反,只要心意在,无需择时,也无需亲临,你闲暇时的回忆与对子女的讲述,便是对在天之灵最好的怀念。

尊祖敬宗,无需用“代客扫墓”的方式来进行渲染。

你可能感兴趣的:(“代客扫墓”,是创新还是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