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这本书的火爆,自然是不用说的,特别是从这本书中流传出来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但其实一个人的成就,单纯靠一万小时的积累肯定是不够的。卖油翁肯定有一万小时的经验值,可也是手熟尔。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有一个经典的公式,B=f(p,e),表达的意思就是个体行为B是在函数f的存在下由p个体和E情景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书中提到的先发优势的积累,并用了一系列的人物来举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现实生活中,可以在家庭中,职场上,布局一个积极赋能的环境,让环境中的个体,在先发优势到来之前,有足够的能量去抓住。
成就来源于异常的勤奋和时代中的机遇。
书中有大家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并通过时代的机遇告诉我们,光勤奋是不行的,还要抓住风口。
内容中以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人的出生为例,讲述了他们的20几岁与第一台电脑的关系,
对于这点,我想从乔帮主展开做点阐述。
对于乔帮主,大家知道的是,他养父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东方禅宗,以及他在大学时候的书法课等给他带来的影响。
还有两点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点是他养父母经济并非富足,但在他的教育上倾尽可能去满足他,特别是他的父亲发现他对电子产品有浓厚的兴趣时,给予的是充分的支持。第二点是,他居住的地方,让他亲眼目睹了硅谷的从无到有。也因此让他在中学时期获得了进入IBM兼职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就,与时代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人身上,同样还体验在我们所熟悉的腾讯帝国和阿里帝国上,早或者晚十年,我们都未必能看到如今的这两大帝国。
作为普通人,面对我们当下的生活,看到这些内容,最为困惑的,差不多是,如何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里,还有什么样的机会在萌芽阶段?我们又能如何抓住?
风来了并不是所有的猪都能飞得起了,所有的时空机遇,都是给那些已经有着一万小时历练的人的。
有行动力的智商
书中提到的两个智商同样的人,一个是奥本海默,他的故事我在这本书之前就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而且那个故事里说到另一个智商高超的人是在给人看场子靠拳头吃饭。
这就是今天阅读里所强调的,智商要达到够用水平,在够用水平之后,能否有所成就,就要看个人的行动力了。因为世界的大小,和认知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认知和行动又密切相关。
今年情人节,有幸和我的朋友一起,为她的朋友张宁先生——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加创建者做的一场线上分享的跟进直播和转播,不仅有幸全程听到了这场高含金量的直播,也更加印证了大咖永远是行动多于想法和顾忌。
在这场分享中,张宁先生提到了湖畔大学的一次作业,是每个小组用两天时间做一个木琴。在场没有人懂乐器,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做木琴。但所有小组都在11个小时内完成制作,最快的9小时。其中一个细节是,张宁先生表示木琴某个部位,他觉得用墨汁染一染会更有古朴的感觉,说完后小组内一个ceo立马出门就去买了。我在听张宁先生述说这段内容的时候,想到了另一个人——扎克伯克。
当年扎克伯克弄摊校园网的那个社交网站,从他有想法,到去宿舍写代码,到代码写完,再到上线,全部只用了六个小时,什么商业价值,运营模式,统统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结合阅读的内容,不难看出,认知影响行动力。一个人的认知里有太多能不能可不可以行不行,就很难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即使有高智商,也会一直停留在舒适区里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