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行业利润下降12%,后续仍将让利6000亿,货币政策保持三个不变

8月-12月,金融部门还将为市场主体减负大约6000多亿元,货币政策将保持三个“不变” 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同时监管采取一系列前瞻性的措施来对冲金融业的风险 央行:银行业利润下降12%,后续仍将让利6000亿,货币政策保持三个不变_第1张图片
文 |《财经》记者 杨柳晗 编辑 | 袁满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有关情况。 此前,在8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工作部署,8月-12月,金融部门还将继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大约6000多亿元,货币政策将保持三个“不变” 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同时采取一系列前瞻性的措施来对冲金融业的风险。

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


据央行测算,2020年以来,金融部门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经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8月-12月,金融部门还将继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大约6000多亿元,全年合计减负1.5万亿元。 刘国强分析称, 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的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不是说减负1.5万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就相应减少。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后会增加贷款的需求,会导致贷款数量的扩大,即薄利多销。 刘国强指出, 商业银行的利润还取决于资金成本以及不良贷款处置等诸多因素。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并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这也对商业银行利润减少起着抵消作用。 刘国强还强调, 下阶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三是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引导银行通过主动减免服务费用、规范和限制小微企业贷款收费,向实体经济让利。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银行业加大拨备应对不良贷款上升


刘国强指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4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2%,主要是由于银行为实体经济减负,以及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前瞻性应对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就资本充足率而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银行业资本充足率14.21%,较年初下降了0.43个百分点,但是远高于10.5%的监管要求。 刘国强表示,目前没有必要下调监管要求。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保持资本充足是很重要的,未来即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过下调监管要求来满足,那样做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丰富的补充资本的手段。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健全银行资本补充的体制机制,支持银行利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创新型的资本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推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机制。 肖远企认为:“疫情暴发以后,确实对金融行业产生了一些挑战,风险有所上升,但是整体来看,目前风险水平还是完全可控的。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有很多都是前瞻性的措施来对冲这些风险。” 一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服务实体经济好了,实体经济发展了,那金融风险自然就下降。 二是督促这些机构做好压力测试,并且做好应急预案。 所有的银行保险机构在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必须针对这个做专项的压力测试。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分别做好不同情景下的应急方案、应急措施。 三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今年上半年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比去年同比多处置了1600多亿元。下半年还要把力度加大,争取不良处置到3万多亿元。 四是要化解存量风险。 主要是针对已经形成的比较突出的风险点,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一起,一对一地制定化解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督促落实目前都在有序开展,很多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坚决遏制增量风险。 防止新增风险快速集聚,主要是强化公司治理,特别是要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这两项是公司治理的着力点。同时,也要督促机构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机构对内部的风险管理做到全覆盖,同时也加强问责。 最后是要做好资本和拨备工作,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虽然今年降低了拨备覆盖率的要求,但是对于金融机构,还是要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来计提拨备,把风险防范做在前面,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预防,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货币政策三个“不变”应对不确定性


央行数据显示,7月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新增1.02万亿元,同比多增2135亿元;7月M2和社会融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M1增速6.9%,是2018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同时,贷款结构优化,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4%,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情绪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那就是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我们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这样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在数字货币方面,2017年末,经过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即DC/EP。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对于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的时间,孙国峰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大幅放宽外资机构准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先后宣布并推动了超过50余条具体的开放措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是明显加快的。 如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 彻底取消了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资产规模、经营年限以及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
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方面,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 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者本外币汇出比例限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允许外资机构开展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和评级业务,给予外资机构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格,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指数,吸引了更多增量配置资金。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等。
不仅如此,人民币国际化也呈现良好势头。 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的45%。今年一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超过了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时增长了将近1倍。 刘国强指出,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自己的需要,是利益所在,是理性选择,对外开放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高兴或者为了让别人不高兴。中国金融不会因为有外界逼着我们就开放,也不会因为有外界逼着我们就不开放。

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本”


对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指出,今年前7个月的情况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本”多点发力、同步推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到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3万亿,同比增长28.4%。有贷款的户数2363.3万户,比年初增加了251.4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5.94%,比2019年全年水平下降了0.76个百分点。 此外,截至7月末, 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3.57万亿,较上年末增加9651亿元,增速37.1%。 李均锋还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家大银行今年增速要在40%以上,完全有信心来超额完成这个任务。 孙国峰指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降准、降息,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安排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信贷支持、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全力保障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促进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
点击图片查看TOP10热文精选


责编 |刘思言siyanliu@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央行:银行业利润下降12%,后续仍将让利6000亿,货币政策保持三个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