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中性入手畅通国内大循环

文钊/文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这个话题被所有人关注是自然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些采访调研,问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你们怎么理解这个大循环,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

回答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对统一大市场的关注。当我们谈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时,我们首先在谈论的是什么概念?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当我们说中国具有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已经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谈某个局部或区域市场,不是谈北京的市场,山东的市场,云南的市场。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具有广阔的腹地,人口结构、消费偏好和购买力水平差异很大的市场,但这些差异的存在,也给国内外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都带来众多机会和想象空间。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

这样一个市场要激发出最大的潜力,首先它应该遵循相同的规则体系。不论是内资外资,国企民企,不论是在哪个省区,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标准等方面,它们遵循的是一个规则体系,是统一的“度量衡”。但是很显然,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会看到很多短板,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比如说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对本地企业的各种补贴,对其他省区的商品和服务还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限制,特别是在招投标过程中。这种补贴或者限制,过去可能被看作地方竞争力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一个统一大市场的角度去观察,就可能会发现,这些补贴和限制将一个原本完整的市场,分割成了高低不平的条条块块。这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成本。

也许最值得关注的梗阻或者堵点在民间投资方面,我们还依然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顽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比过去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打通国内市场的梗阻。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各个方面,保障要素有序自由流动。3月3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 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下一步要素市场改革的路线图。

如果给出一个正面的例子,也许可以举出的就是互联网经济。一些行业人士的观察是,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初是很多来自硅谷的想法,一些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获得了成功。原因是中国市场够大。经济学家将其归纳为3S优势,就是范围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和速度经济优势。如果这个市场是割裂的,区域封锁或垄断的,我们就绝不可能看到今天中国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的成功。当然,我们也能够看到,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勃兴,也在客观上打破了过去的地区垄断,畅通了商品在全国市场的流通。过去一个县设卡就可能将外地商品隔绝于本地之外,现在网络打破了物理的隔断,一个统一市场是互联网经济能够扩散的基本条件。

就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来说,竞争中性的原则是一个突破口,或者说竞争中性应该是打破各种阻碍和藩篱的利器。最早提出竞争中性的省部级官员是央行行长易纲。他在2018年的一个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说,中国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准备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他的提法得到了其他政府部门的呼应。竞争中性随后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平等对待。

不过现实地看,竞争中性还需要建立更多的共识。比如说,如何定义中国语境中的竞争中性,它包括哪些方面,具体标准如何,如何与现行各种与竞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对接。这样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告诉市场,哪些做法是违背竞争中性的。如果没有能够落地的明晰的规则,竞争中性就可能停留于理念层面。

去年年底,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文,要求对2019年12月31日前,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国务院部门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理重点是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包括各类市场主体的依法平等进入和退出,商品和要素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违法违规的区别性、歧视性优惠政策、不当干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等等。

我们非常期待这项工作取得积极的成果。我们觉得,公平竞争审查的核心理念应该就是建立和维护竞争中性的原则。就公平竞争审查而言,我们想说,这不完全是各级政策制定者的自我审查,也不该是各级政府部门自己说了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和市场一起确定基本的竞争中性原则,并接受市场的拷问。这应该是政府部门和市场的对话,市场有权了解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政府部门的审查也应该接受第三方监督和评估。公平竞争政策应该对市场负责,而不是对市长负责。

这又提醒我们,当我们说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大循环的时候,绝不是说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越是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被各种利益牵绊甚至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打开大门,以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深化。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开放与改革互相促进的过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更是通过全面的对外开放,倒逼国内开放与改革的过程,特别是要求对外资开放的领域率先对内资开放,推动了国内市场准入等各方面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市场的开放水平。

就畅通国内大循环来说,我们当前的任务是怎样落实竞争中性原则,让公平竞争审查成为一项有约束力的制度,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服务业的开放一直滞后于制造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业的开放就更是如此。这种滞后,不仅体现于对外开放,也体现在对国内民间资本的开放上。北京正在致力于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这也是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国内改革与开放,在新时代的又一次尝试。我们相信在更高水平的开放进程中,中国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得到更快的提升。

(本文基于作者在9月8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高级别圆桌会上的发言,经作者本人增补与修订)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竞争中性入手畅通国内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