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芝麻杆儿,顶花碗儿,花碗破,狗推磨,

鸡打水,猫烧锅,兔子上去捏饽饽,

你一个,我一个,一捏捏了一笸箩。

这是一首教孩子认识动物、生活用品和食物的老北京童谣,声韵悠扬,朗朗上口;并且,童谣内容生动形象,将常见动物如狗、鸡、猫、兔子拟人化,刻画了一个多种动物一起包饺子的类似童话故事一样的场景。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1张图片

通过这首童谣,孩子们不仅可以记牢各种动物,还对花碗、石磨、饭锅、笸箩等生活用品有了极深的印象。童谣中的饽饽,即满族人常说的饺子。听过这首童谣,再听过注释,我想您对这首童谣肯定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北京童谣可不仅仅是孩子们嘴里的儿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吸引了两位外国人韦大列和何德兰竞相收集并推出中英文双语书籍,还惊动了当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刘半农、沈尹默、刘复、顾颉刚、董作宾等现在说起来都是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他们都对北京童谣和中国歌谣着迷,不仅收集出刊,还做了细致的学术研究,将包含北京童谣的中国歌谣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手,甚至,引发建立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只可惜,现代人对这一段历史已经知之甚少,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次提起,让大家了解北京童谣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2张图片

1920年3月14日,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左起)合影


1998年,中唱总公司深圳公司曾经推出《北京童谣200首》首版盒带2002年又推出了4CD版本,近20年来,行销全球,享誉国内外,畅销20多万套。2008年,北京童谣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8月,在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再版《北京童谣200首》(5CD)专辑,新增加了30多首全新北京童谣录音作品。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3张图片


我们节目的制作人小强,也作为历史文化专家,对这套专辑中近40首歌谣,进行注释。




《北京童谣》序(节选)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4张图片

总策划、制作人

中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先生


1998年我策划录制了140多首《北京童谣》,出版了盒带专辑;2002年又补录了60余首,集成CD出版。这次再版,得益于“北京文化宣传引导基金”的支持,同时得到95岁高龄的北京民俗学家、画家李滨声先生及很多热爱老北京文化的朋友们的帮助,不仅将之前未出版的20余首收入,还对每首的注解做了完善。22年过去了,当年录制童谣的小朋友可能有的已经当了爸爸妈妈,我相信他们会把这些有趣、有益的童谣教给孩子的。

编辑中,当我看到意大利人韦大列(Guido Vitale)于1896年编撰了《北京歌谣》一书,不觉心生感动,本次出版中的好几首童谣都出自这本书。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竟如此热爱,我们更应为自己的文化出力、尽心。

百年童谣,铅华尽洗,它的真和纯,是人性中最重要的。我们每每感怀儿时的童谣,是因为它能拨动到人内心最深处的温暖,那里深埋的是故乡,家,母亲和爱。

侯钧2020年农历五月初五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5张图片


李滨声老人和《北京童谣》总策划、制作人

侯钧先生以及《北京童谣》注释者小强先生在探讨


专辑制作人侯钧对每张的编辑思路进行了调整,按动物、植物、风土智趣、历史传说、谜语、绕口令、地理风物、岁时节令、民俗风情分为5张CD,收录了金、元、明、清各朝代及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童谣。并由李滨声、徐进、赵华川、赵成伟、陈惠展配图作画,使得这张专辑图文并茂、极具收藏价值。


这些妇孺皆知的经典北京童谣以独特的视角见证着八百多年北京城的岁月沧桑,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文化、语言、民俗等有着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北京童谣的研究也涉及到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6张图片


北京童谣

珍品收藏

本节目全球独家首发

金秋限量特惠价:168元/套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7张图片


购书

请通过本节目微信号咨询付款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8张图片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9张图片

CD3目录 点击可看大图



北大歌谣运动始末




也许您很难想象到吧,北京大学的文化大家们也曾经因为北京童谣,而发起过影响全国的北大歌谣运动。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安徽师范大学方曙所做的《歌谣周刊与北大歌谣运动》一文中,对这件事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10张图片


北京大学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曾兴起一个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的以民间歌谣为主要对象的民间文化研究活动: 1918年2月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成立;1920年12 月北大歌谣研究会成立;1922年12 月《歌谣》周刊创刊,到1925年6月停刊。这场征集、刊载和研究流传于下层民众中间,向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歌谣、谚语、俚语等口碑文学的运动从兴到衰,大约经历7年的时间,其中就包含大量的北京童谣。有学者命名为"歌谣学运动",学界通常简称为"北大歌谣运动"。



01 缘起:歌谣征集处与歌谣研究会
歌谣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兴起密切相关。在现代中国,最先提出征集歌谣的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关系,他们的意见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首先付诸实施的是北大歌谣征集处。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1927年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这已是九年前的事了,那天正是大雪后,我和尹默在北河沿闲走着。我忽然说:“歌谣中也有很好的文章,我们何妨征集一下呢?”尹默说:“你这个意见很好,你去拟个办法,我们请蔡先生用北大的名义征集就是了。” 第二天,我将章程拟好,蔡先生看了一看,随即批交文牍处印刷5000份,分寄各省官厅学校,中国征集歌谣的事业,就从此开始了。”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11张图片

刘半农先生


刘半农拟定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以及支持此事的蔡元培拟写的《校长启事》同时发表在1918 年2月1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就此,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由沈尹默主持所有具体事务,并编辑"选粹";刘半农担任来稿的初审,并编辑"汇编";钱玄同、沈谦士考订方言。简章和启事刊出后,迅速就在京沪及全国各地引起反响。刘半农从收到的来稿中选其最佳者,略加注释,自5 月20日起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开辟“歌谣选”专栏登载,每天刊登一首。到1919月22日,共发表四川、江西、黑龙江、安徽、广东、湖北、江苏、直隶、北平、河南、陕西等省市流传的148 首歌谣。不久,周作人也加入征集处的工作。至1920 年底,共征集歌谣1400多首。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12张图片


北大在全国范围征集歌谣的活动,对当时社会舆论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半农、顾颉刚、李大钊等人都曾加入搜集歌谣的行列。刘半农、周作人、常惠、罗家伦、沈兼士等人还就歌谣的异文、方言等问题展开研讨。到1920年,北大征集歌谣的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成立一个学术性团体的建议水到渠成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实现组织的提升与当时尚是青年学生的常惠有关,他在2O世纪6O 年代回忆道:“1918年北京大学开始征集歌谣。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象潮涌般的起来,校外的报章杂志常常登载一些歌谣,有时也登讨论歌谣的文章,很引起一般青年注意和爱好,民间文学逐渐的活跃起来。这时北大校中征集歌谣反而消沉,我可着了急,给学校国文教授会写信。”他的意见得到重视和采纳,随之成立学术团体,并定名为“歌谣研究会”。1920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发起歌谣研究会征求委员》的启事,四天后的12月19日,"歌谣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由沈谦士、周作人主持。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沈兼士任主任,“歌谣研究会”是隶属于国学门的学术团体之一,由周作人一人主持。


北大歌谣研究会最突出的成绩就是它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性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刊物--《歌谣周刊》。”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13张图片



02 概述:五四时期的《歌谣周刊》


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歌谣周刊》在“歌谣研究会”成立两年后的1922年12 月17 日,也就是北京大学建校24 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才得以刊行。周作人、常惠担任主编,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先后参与了编辑工作。从1922 年12 月17 日至1925年6月28日,共出刊97 期,另有《歌谣周年纪念增刊》一本。起步阶段的《歌谣周刊》,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张免费赠送。沈兼士撰写了《歌谣周刊缘起》,沈尹默题了刊名。周作人为周刊撰写《发刊词》,它对自1918年2月由北大发起的歌谣征集活动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搜集歌谣的目的,表示了北大歌谣会同人的决心和希望,可以说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运动的一篇宣言书。


《发刊词》明确挺出了歌谣征集活动的学术和文艺两个目的,并把这一活动称之为重要的民俗学事业。《歌谣周刊》为十六开本,八版,出版以后受到了热烈欢迎。“本是一校的刊物,而竞引起全国各地爱好者,以至受到了原苏联、英、美、法、德、日的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纷纷购买《歌谣周刊》并通信访问,作文的也不只本校教授同学,甚至印刷工人、学校工友,都投稿写文章讨论。那时真想不到的热闹。也真有爱好者入了迷,每逢星期一一早就跑到北大一院号房等着周刊,据主编常惠先生《回忆〈歌谣〉周刊》一文中记载,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校内外的读者越来越多,《歌谣周刊》就在1923年9月23日第二十五期发表启事:“因外界各方面的要求,自本期起改为零售,不再与‘日刊’附送了。”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_第14张图片


古铜钱儿,挂门帘儿。门帘儿高,买铡刀。 铡刀快,切青菜。青菜青,买张弓。 弓没弦,买条船。船没头,买只牛。 牛没爪,买匹马。马没鞍,上西天。 西天路,买匹布。布儿新,买只鸡。


这是一首可以练习孩子口齿的绕口令的童谣

这首童谣到底唱的是什么意思?
它有着什么样的传承和脉络?
请您点击下面的音频
就可以听到本节目制作人,也是《北京童谣》注释者小强老师
为大家解读的这首北京的童谣《古铜钱》



北京童谣

珍品收藏

本节目全球独家首发

金秋限量特惠价:168元/套


购书

请通过本节目微信号咨询付款




参考资料:

注释参考书目文章: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雷群明王龙娣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燕赵文化丛书第二辑:燕赵童谣文化》吴珹、吴玲编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明、清、民国时期珍惜老北京话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童谣》主编:周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孺子歌图》荷兰籍美国传教士何德兰(Isaac Headland)编纂 1900年出品

《当代北京歌谣史话》董梦知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余音回响》冯蒸编著 商务印书馆

《俚语言情》刘建斌著 文物出版社

《踏歌寻典》 赵书著 文物出版社

《民国歌谣集(北京大学《歌谣》刊载)》葛恒刚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老北京的出行》齐鸿浩、袁树森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老北京养鸽子有什么讲究?从明代起就成了一门学问》载2019年11月07日《 北京晚报·五色土》版作者: 宗春启





FM1039:周一至周日

早6:00-6:30

徐徐道来话北京

[email protected]

扫描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当年为何都力推北京歌谣?︱北大歌谣运动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