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


据说诺兰阔别三年又带着新片回归了,就在今天,《信条》在内地正式上映。


我当然是第一时间去看了首映,你还别说,我第一反应是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别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独这片子竟然是用的热力学竟然有朝一日混出头来了,真是可喜可贺可歌可泣……


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太硬核,其实并没有,而且科幻电影本身也不需要观众了解概念。


不过,诺兰塞的这些科学点,其实是相当用心的,我先帮大家简单梳理一下。


本文有一点点剧透,但真的、绝对不会影响你观影,而且反而会让你看的更爽。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1张图片


这片子的时间是怎么回事?


估计大家都看过预告片了吧?对里面的时间机制有个大概的概念了。《信条》的信息量很大,看到中间的时候可能有点反应不过来。


《信条》使用了大量的时间旅行。但是,这个时间旅行和其他科幻题材里常见旅行不太一样。普通的旅行,是你瞬间或者超高速跳跃到时间线上另外一个点,一旦跳跃完成,之后的事情就和往常一样。但信条里特别强调了自己不是普通的时间旅行,而是“时间逆转”,不存在跳跃,所有人都是全程维持每秒一秒的速度,只不过有些人的方向和别人是反的。


画成图,就是这样: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2张图片

于是,这就成了电影在拍摄和理解上的最大难点。普通的时间旅行电影,如果不是无限循环,那通常也就跳上四五次,只要在这些跳跃点动一下脑子,就能想明白。信条呢,动不动就是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剧情是反的,每一段反向剧情都看得我紧张得要命,生怕漏看了什么关键点。


还好诺兰厚道,几段最关键的剧情都正向反向各给你放一遍,加深理解。而那些只出现一遍的段落,等于是留给铁杆粉丝的彩蛋,三五刷必能更加畅爽。


反向时间有那么难吗?另一部著名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里也用了反向时间的名头,但其实反的方式截然不同。本杰明巴顿的情况,只是生物学上和常规相反,出生的时候是老人,死的时候是婴儿。除此之外,他的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异常。现实中确实有一种水母可以实现基本原理类似的发育逆转,所以制造出本杰明巴顿的场景,还算相对容易。


《信条》就不同了。这里面的反向,是物理上的真正反向。子弹回到枪口里面,被打碎的石头复原,仰面朝天的汽车跳跃两下翻过身来回到高速公路上飞驰着倒退,这个级别的反向——但与此同时,世界的其他部分还在正向前行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3张图片


以我个人来说,光是正反交错的这个视觉奇观,也值回票钱了。


不过,诺兰的片子也不能光看着爽,琢磨琢磨还有真东西。虽说拿科学名词砸脸什么的咱早就习惯了,但这些名词到底是在干啥的?


熵怎么就能让时间倒流了?


是一个著名的物理概念,但能真正讲明白的人不多。准确说,对熵的不懂分成两种。一种人是不懂但自以为懂,另一种人是不懂并知道自己不懂。前者可能会说熵是一个东西的“混乱程度”,后者会说熵是“符合系统宏观状态的所有可能微观状态总数的函数”。我个人最喜欢的定义是“能量不关着就会到处乱跑四散开来,熵讲的就是能量散得有多开”。但都很令人迷惑。


好吧以上不重要。此刻你只需要知道两件事情:

1、如果你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熵会增加。

2、如果有人以熵的名义卖你东西,千万别买。


重要的是,物理学里,熵是仅有的几个在乎时间方向的概念。诺兰挑这个点来搞时间游戏,是真的没有挑错。


什么意思呢?物理学里绝大部分东西和时间有关,但不在乎时间的方向。一个真空中的球形鸡向前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时间倒流,它就只是变成向后匀速直线运动而已。如果你给它录个视频,不管正放还是倒放,看起来都是完全自然的,也不违反任何物理定律。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4张图片


假如所有的物理学都是这样,那时间的前后就没有区别。也许在某个那样的宇宙里,我们可以一会儿往未来走,一会儿往过去走,随心所欲,就像我们可以一会儿往南走一会儿往北走一样。


怎奈我们这个宇宙里,有那么几个物理概念,是在乎时间的方向的。熵就是一个。有一条著名的定律说,如果没有外来干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熵可以增加,也可以不变,但不应该减少。杯子可以自己摔碎,却不可能自己从碎片聚拢起来。如果你观看一段杯子摔碎的视频,可以轻而易举分辨出它是正放还是倒放。


那你说,如果我们强行造出了一种熵会自动减少的东西,是不是就能逼着它时间倒流了呢


霍金老人家当年就琢磨过这事儿。他曾经设想,你看我们的宇宙现在是在膨胀吧,那如果膨胀到头了没准就会开始收缩。膨胀的时候,熵增加,时间指向未来。那么收缩的时候,是不是熵就会减少,而时间指向过去呢?生活在收缩宇宙里的人,是不是会越活越年轻?如果嫌宇宙收缩太远,那黑洞也能制造出类似的场景,进入黑洞的人在被撕碎之前,是不是也能体验短暂的时间倒流?


很可惜,那一次他被无情地打了脸。同事和学生证明他算错了,就算是宇宙开始收缩,就算是黑洞里面,熵该增加还是增加,时间也不会倒流。好吧,美梦破裂。


但,如果我们就是用未来超科技做出来了自动熵减的东西,会怎样?


得到的就是诺兰这个电影了。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5张图片

电影花絮


局部时间倒流意味着什么?


时间倒流作为电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视觉上吃力不讨好。正反交错要想不出bug,道具组和特效组都会头疼到炸。可是逆流看不到爆炸看不到火花,没有子弹时间那样悬停360度大回转,去不了遥远过去和遥远未来,连最烂大街的时空隧道七彩炫光都没地方塞。科幻迷对这些估计会看到嗨,不过对于普罗大众可能会需要反应一下,不过也不影响整体感受,电影也巧妙的设置了许多大场面,能够极其直观的感受这种正反交错的奇观。


我想诺兰多半是琢磨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用增改设定的方式来加视觉奇观。所以,接受逆转操作的人,就背上了种种奇怪的限制。


道理上,逆熵体和正熵体如果接触,所有奇怪的事情都会发生在两者交界处。我没进行详细计算,但很可能可以用这个机制做出永动机,或者至少是几辈子用不完的能量吧。看来未来的科学被军工复合体垄断了,净想着造大杀器却没人琢磨清洁能源。


《信条》里对于进入逆世界的人有个设定:就是氧气无法进入反向的肺。所以逆流状态的人要么带呼吸面具,要么呆在专门的呼吸室里。这成了一个很有效的视觉标记,提醒观众主角此刻是正还是逆。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6张图片


另一个增添的设定是同一个人的正版和盗版……哦对不起,是正版和逆版不能相遇。这个设定也挺有趣的。时间旅行故事经常会告诫说不要回去见过去的自己,有的是怕对自己一见钟情,但更多的会说是产生悖论。好在传统的时间旅行可以跳去遥远过去或者未来,避开这个问题。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7张图片


信条里的时间逆转因为没有跳跃,必须是接上的,所以必然会和过去的自己共存在同一时间。对此电影的设定是,可以相见,但绝对不能身体接触,一碰就正反湮灭boom。所以如果有和过去自己相遇的风险,必须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


这个设定多半是挪用了正物质和反物质那个概念。反物质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和正物质其他特征相同,只有电荷相反,一旦相遇就会湮灭变成能量,导致大爆炸


某些层面上讲这挪用出乎意料的合理,因为时间旅行还真的和反物质有个谜之联系……理论物理上有个定律说,如果你把一个物体从正物质翻成反物质,左手翻成右手,并且过去翻成未来,那物理定律保持不变。所以电影里设想的这个时间旅行方式,说不定还真的和反物质有什么关系。很可惜我刷的时候没想到这个点,所以没有注意到主角逆过去的时候左右手有没有改变。你刷的时候可以留言告诉我一下。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8张图片


最奇怪的一个设定,那就是(轻微剧透)有一场追车戏里主人公翻车了,漏的油被反派点着了,眼看就要全车烧起来烤死。结果当然是没有死,但主角却是在严重冻伤的情况下被抢救出来的,因为他时间是反的,所以冷热也是反的。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用火烤反而会降温的东西,那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会喜极而泣了,就算不能搞永动机,什么散热啊超导啊超流啊玻爱凝聚态啊之类的问题都会变得手到擒来。所以说这个世界不行,拜托大家别倒卖军火了给基础科学投点钱好不好啦。


但这个设定虽然奇葩,其实却是唯一一个堪称不忘初心的设定。因为熵这个概念,最初诞生的时候就是关乎热量的,衡量的是一个系统里有多少热是“用不上”的,所以翻译过来造新字用了火字旁。这多半是某个编剧在说,放心,虽然我这里一切科学名词都为了剧情服务,但这些名词本来啥意思我还没忘干净呢。


甭说别的了,

就告诉我这片子能不能看懂吧


《信条》这个片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确实难懂,比盗梦空间更难。但是我的感觉是,它的主线还是非常清晰的,并且关键情节都会正反播两遍,所以“基本看懂”并没有那么难。


当然,实际观影的时候银幕上同时发生的事情太多,容易感觉想要追逐支线剧情而心慌,或者被细节的奇怪之处吸引而走神。


所以这也就是我这篇文的根本目的:把基本的时间机制讲清楚,并且把那些无关主线的设定都给剧透掉。而剩下没讲的,就是真的传统意义上的主剧情,盯准它就至少不会看完还黑人问号。当然残留的问题必然是有的,如果你看完还有二十个小问题不想清楚不罢休,恭喜你,你已经是个合格的科幻迷了。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9张图片


作者:Ent


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_第10张图片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懂《信条》不用懂科学,读完这篇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