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

中砥

在2016年以前,4月的小西天不仅属于电影,也属于夜晚马路边的烤串大哥。如果哪一天起得足够早,又足够幸运地排队买到了一张晚场电影票,那一整天,我可能就是整个四九城里最快乐的人。因为心里知道,夜晚九点半,当电影从资料馆「大放」落幕,门外,马路牙子上的烤串摊儿正在等待接纳我们这波散场的门徒。 那个时候,4月,不仅是来北京看全世界最好的电影,更是来小西天吃全北京最文艺的烧烤。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晚上,文慧园路本就昏黄的街灯透过烤肉的烟火投下来,每一张简易餐桌上都凑着五六个形态各异的青年男女,他们永远在小声争论一些什么,像极了《悲情城市》里的场景,而争论的话题是奥逊·威尔斯、胡金铨、塔可夫斯基。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张图片
串儿店老板上菜的时候,偶尔也会在他们永无答案的争论之中,发表几句观点。自从得知有一晚老板闭店是因为要去看那场一票难求的《美国往事》之后,我对整条街的串儿店老板都肃然起敬。
不,不只是串儿店老板,电影的魔法笼罩着整座城市,连路上遛狗的大爷大妈也仿佛都因为北影节的存在,而显得深不可测。
这,或许就是电影节的魅力吧。

1.



如果每个电影节的魔法都有名字,那对北影节来说,它的魔法大概就是藏在烟火气里的人情味儿。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但让更多人走到电影中,让电影在整座城中流动起来,尤其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当下,大约是电影节,以及电影节里那些让人着迷的电影,才能做到的事。 一转眼,北影节已经到了第十届,今年的北影节很特殊,当然不是因为它和前三年一样失去 了串儿店烟火的加持,而是因为今年发生在这个地球的一切都带着点儿匪夷所思,戛纳停办、威尼斯推迟,于是身处2020年的第十届北影节,跟往年相比,自然而然地就显得非常不同了。
但它,还是搞定了这一次史上最难电影节。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2张图片
电影行业在经历了长久的疫情停滞之后,今年延期到8月的北影节承担了某种让大家重回电影节生态的意义,甚至,对行业而言,它还被寄予着提振行业、整个电影市场信心的重望,在投融资峰会上发布了影视企业解决融资贷款的「影视宣发贷」,协助更多电影人渡过难关。
原本,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意味着一个圆点的结束,也意味着新起点的再出发。但没想到,第十届北京电影节刚一出发,就面临着这样巨大的考验电影节影响力的时刻。
幸而北影节的魔法在时间的累积中不曾失灵,它让观众与创作者之间葆有真诚的交流,让电影节对艺术电影投以更大的创意与善意,面对市场,它也用心用力寻找突围路径。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3张图片 和我们经历的疫情一样,电影行业也需要重新出发。在这样的节点上,今年的北影节不仅完成了这十年电影节的梳理,也站在了行业重启的开端上,开启了一次中国电影产业的回顾与整装。 第十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奋力而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型电影节展生态,科技共融、拥抱艺术、观照市场……今年的北影节用如此多样的视野和维度,撑起了中国电影的门面。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4张图片

2.




从1月到7月,从4月到8月,离别——等待——重逢,和电影短暂的别离,造就了更文明、更渴望、更挑剔的观众。环境变了,但观众的热情还在。开票十分钟,72%的线下票一抢而空,经过长期压抑后的观影热情爆发起来,竟然会如此动人,从线下烧到云端。
今年的北影节,一切皆可云。抱着观望的态度去看,没想到,有好几场「云映后」氛围毫不逊于现场交流。 时隔一年,还是在电影资料馆的大放映厅,大鹏导演的新片《吉祥如意》完成了《吉祥》与《如意》的合体。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5张图片
这部电影太特别了,一年前,大鹏带着《吉祥如意》的前半部分《吉祥》在资料馆交流放映,一年后,当完整的《吉祥如意》再次呈现在资料馆的大银幕上时,看过上一次放映的人会惊奇地发现,当年放映短片的一幕甚至也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看与被看的边界被打破。凝视者受到了银幕的凝视。 不仅如此,《吉祥如意》作为北影节新增「镜界」单元唯一的一部国片,在虚构与纪实的交叠中,确实打破了虚实边界,在层层的互文中凸显出重构影像叙事的野心。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6张图片 沙丹在映后交流中,用「神奇」来形容《吉祥如意》。其实某种程度上,这种神奇,也是电影的实验性与节展单元设置的先锋性合谋的结果。
从柏林新设的「奇遇」单元,到今年北影节的「镜界」单元,寻找能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电影,是全世界优秀策展人的小目标。不论这种「全新」来自纯粹的技术还是创意。 映后,大鹏视频连线在云端交流,「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规划的,当时我们分为两个剧组,一组人拍《吉祥》,一组人拍我怎么拍《吉祥》,也就是《如意》的部分。」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7张图片 与以往问候式的「云交流」不同,这一次的「云交流」是倾吐式的。观众的发问和创作者的回应你来我往之间,是从容和真诚。大鹏从创意聊到创作,各种摄制中的突发情况、顺势而为的解决方案等,他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回溯了整个影片的成片过程。这种近乎倾囊相授的交流,在其他场合是很难见到的,更别提还以「云交流」的形式。 在北影节的语境下,创作者和观众的心都被打开了,大家像是邻居、同事、同学、朋友,一来一往地用言语抵达电影背后的光源。

3.




十年一觉电影梦。今年十岁的北影节第一次增设了「大师班」。而且很巧妙地,它选择了三个方向,把电影的梦想、路径和潮流全都融汇其中。
在李安、关锦鹏、杰茜卡·豪丝娜以及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安德鲁·摩根的带领下,看到了电影的初心和未来。 李安的大师班是我在四场大师班中看得最有兴味的一场。他在大洋彼岸「云端」讲授电影的东方表达与数字技术,巧的是,刚讲了几句,现场由于技术原因,云端连线卡住了,拉升数字技术的必要性被当场用现实佐证。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8张图片
面对热切的青年影人和现场观众,李安一贯坦诚而谦逊,对大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尽可能详细的回复,也毫不掩饰他对未来的担忧。 「我跟大家一样困惑,现在影院都非常困难,要回去也非常困难,过去我们几百个人到处拍片,现在也很困难了。大家也习惯了在家看电影,习惯以后戏院会怎么样很难讲。可能最高端的,或者有特别体验的影院会有生意,其他影院就很难了,电视、手机都可以看,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所以大家必须想新的方法拍片,做一个革命性的改革。」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9张图片

大师也会困惑,这真是个值得窃喜的消息。但大师不会止于困惑。李安的前进方式是求新求变,从内容表达和技术实现双重角度为观众提供更独特的观影体验。

路,就在这儿了。至于怎么走,好莱坞大师班给了更多实操方式。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0张图片

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今年的好莱坞大师班带有些许「难兄难弟、同舟共济」的意味。在探讨构建一个更能够良性产出、抵御风险的高工业化体系,在寻求更多的合作与可能。

其实,不管有没有疫情,北影节总是像一个乐于合作的少年,在全球范围内结朋交友,共享发展;也会用探寻的眼光,敏锐捕捉世界电影的潮流。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1张图片


在杰茜卡·豪丝娜的大师班上,《小小乔》在戛纳引发的关注一路来到北京。女性视角与科幻的结合无疑是今年全球电影的一大潮流。踩准了节拍,一小时的「云分享」让北京看到了国际女性影人的脉动。


与今年新开设的大师班相呼应的,是两场由青年影人为主角的行业对话与路演。


大师与青年,经典和创新,在新老交融之中,北影节缝合了影人之间的代际缝隙,让行业看到了电影的高峰和未来。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2张图片

青年导演行业对话


4.



对艺术影片和艺术电影创作者而言,今年的北影节显得更加亲和友善,甚至,还带着超乎意料的惊喜大礼包。


在今年的片单中,艺术类影片和艺术电影创作者无论是在放映还是在论坛中都受到了更高的礼遇,当然,艺术片影迷的福利待遇也明显飞升,甚至还出现了《工作与时日》这样总放映时长近10小时的生活流长片。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3张图片

《工作与时日》


敢放一部520分钟的电影,这意味着北影节在艺术片选片和放映上的底气和自信。


其实,这更是一种双向的信心。《工作与时日》是今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奇遇」单元最佳影片奖,从艺术角度而言,影片本身的品质不会产生太大偏差。这当然给了策展人选片的勇气,但这还不够,对观众的信任,是选片底气的另一重来源。

电影节需要服务观众,观众在被服务的同时,更需要被了解——被引导——被提升。去年上影节用450分钟的《撒旦探戈》完成了一次自检。今年,北影节则用这部520分钟的「考卷」来完成一次对十年艺术电影观众培育工作的检验。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4张图片

《工作与时日》


票价320元/张,300张票,刚一上架就瞬间抢空。作为没抢到的那个人,我想诚恳地向北影节提出一个小建议——别怕,让排片来得更猛烈些吧!

说到抢票,这可真是费了老劲。每年4月,当然,今年是8月,你总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求票广告,今年最难抢的电影,一定要算上能给你带来全面沉浸体验的交互电影《夜班》。


怎么说呢,是真很前所未有很独特了。观影过程,全程都很忙。要忙着看片,忙着刷手机选定剧情走向。满影院的观众一起理直气壮地数次玩手机,还真是独一无二。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5张图片

《夜班》


电影节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我们不仅能重温经典,也能从中看到《夜班》这样拓展观众观影体验的影片,更需要像VR单元中《5x1》这样打破媒介边界的作品,因为电影最初的魅力就在于突破既定认知,葆有这一点,也是葆有了电影本体的某种初心。


这些新锐的影像,会在一次次与观众的触碰中更新观众的观影经验,也拓展电影节的放映边界。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6张图片

VR单元现场


当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艺术类的创作者收获更大的空间。


刚刚说过了抢票的艰难,今年的北影节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算是你没有求到票,因为「线上云展映」的存在,今年的北影节你也不会错过太多内容,花12块钱在爱奇艺点播顾晓刚导演的《春江水暖》,虽然没有在大银幕上看到富春江徐徐展开,你也可以先睹为快。


其实今年的「云上北影节」比单纯的电影云点播要有意义得多。它完全打通了北影节的线上线下,与爱奇艺的全方位深度合作也完全打破了国外流媒体与各大电影节水火不容的对立态势。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北影节既有种接受新事物的开放,也有种走得更远、突破自我也突破电影边界的勇气。


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_第17张图片

《春江水暖》

以「云上北影节」为一个焦点发散出去,你会发现,今年的北影节已经为下一个十年划定了一条新的起跑线。


沿着这条线,我们会看到未来北影节不同于其他国际电影节展的新型生态样貌——电影节与流媒体、互联网的良性互动,更有电影节在创作者、观众、市场和电影产业之间建立起来的,多向度、多维度互动。


这种互动如电影一般,建立起自己的时空维度,让我们和这座城市一起,享受影像的狂欢,也更新看电影的方式。


电影可以正襟危坐,端目而视;也可以携亲带友,云端露天;更可以立体互动,打破媒介的限制,全身心沉入光影世界。


这,或许正是北影节在全球电影节展合围下的破局之路。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盗梦空间》98分,《信条》99分

看完《我和我的家乡》邓超这部分,想家了

昆汀用这部电影,完成了他长达三小时的辩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搞定了史上最难的一次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