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有部片子,太猛。
有多猛?
未播就先大火,只因阵容太仙儿。
有年纪轻轻就三提奥斯卡影后、一提奥斯卡最佳女配的西尔莎·罗南;
有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艾玛·沃森;
有传说中的二代黑寡妇弗洛伦丝·皮尤;
有新晋实力派演员伊莱扎·斯坎伦;
还有老戏骨劳拉·邓恩、梅丽尔·斯特里普坐镇,“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陪衬。
就这阵容,确实该火。
而上映后,它也的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烂番茄新鲜度一度冲上98%,至今还保持在95%,观众好评率也高达92%。
只是它的内地上映之路有些坎坷。
去年年底确认引进,年初定档情人节2月14日上映。
接着由于疫情原因,一拖便是半年。
如今,它终于来了——
《小妇人》
Little Women
2020.8.25
改编自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的同名长篇小说。
作为世界级名著,《小妇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由它改编的电影、剧集可以说不胜枚举。
而且,这其中也不乏经典。
比如94年薇诺娜主演的版本,质量就好得没话说。
不仅阵容非常能打,全是俊男靓女;
评价也不俗,豆瓣超四万人的评分,至今还保持在8.4的水准。
每每遇到这种片子,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
都被翻拍了这么多遍,还值得看吗?
当然值得呀!
不然导演拍它干嘛,咱又推它干嘛。
至于它值得在哪?
且听小探慢慢跟你讲。
>>>>故事有趣
首先,当然是故事足够吸引人。
要说这电影讲了啥,其实三两句话就能概括。
背景设定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聚焦一个小镇上的普通家庭——马奇家。
父亲在外打仗,留下妻子和四个女儿。
主要讲的,便是这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
乍一听,似乎也没啥特殊之处。
不就是家长里短、女性成长的抓马剧情吗,市面上一抓一大把,都被拍得烂大街了。
还有啥好看的?
的确。
讲女性成长的题材是不少。
但能讲得像它这样好的,却不多。
它有趣。
四个姐妹,性格各不相同。
老大梅格,端庄美丽,渴望爱情。
她喜欢舞会,喜欢上流社会,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
老二乔,坚强乐观,不拘小节,活像个假小子。
她热爱写作,享受自由,自立自强。
不仅是姐妹们的小领导,还帮忙分担着家里的开销。
老三贝丝,性格内敛,纯真无邪。
她喜欢弹钢琴,善良又细心。
和家人永远在一起,是她最大的愿望。
最小的艾米,时而骄纵任性,时而温柔体贴。
她性格活泼开朗,极其热爱艺术。
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便是她的梦想。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要是四个聚在一起……
嗯。绝对是场大戏。
平时,几个小姐妹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一片祥和。
但同在一个屋檐下,哪有舌头不碰牙的。
矛盾自然也少不了。
比如有一次,艾米就因为乔没带她一起去看话剧,偷偷烧了乔呕心沥血创作的小说。
对于乔来说,没什么比自己的作品再重要,那就是她的禁忌。
结果可想而知,矛盾瞬间爆发,两人打成一团。
随之而来的便是冷战。
但毕竟是亲姐妹,哪有隔夜仇,这俩人都是刀子嘴豆腐心。
一个声称要伤害对方,结果事后却疯狂认错;
另一个嘴上说着永远也不会原谅对方,但当对方掉进冰窟窿里,她比谁都着急。
你看,她们就是这样的一家人。
有欢乐,有矛盾,更有爱,好不热闹。
再加上公子哥劳利的加入,宛若马奇家的第五个女儿。
一切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它温馨。
冷战背景,父亲缺席,生活窘迫……
很难想象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几个姐妹们还会如此阳光善良。
但若看到她们的妈妈,一切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一个伟大且坚强的角色,是家庭的精神支柱。
她善良,即便自己家已经捉襟见肘了,但还是会帮助更加贫困的人。
圣诞节的早上,她会带着一大家子将早餐送给需要的人。
她积极乐观,虽然丈夫离家,将生活的重担交给她,但却从未见过她抱怨。
她懂得克制,从不会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从外面回来,都会先整理好情绪,再和孩子说话。
她教子有方,从不会责骂打罚,而是耐心教导。
艾米烧了乔的小说时,她会让艾米道歉,劝乔宽容。
艾米掉进冰窟窿后,她也没有责怪乔,反而安慰开导。
正是在她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几个孩子才得以健康、乐观地成长。
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份光芒,才让整个家被温暖笼罩。
它厚重。
作为一个发生在美国内战时期的故事,《小妇人》自带一种历史沉淀的厚重感。
它不矫情、不做作、不卖惨、不夸张……
而作为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家庭日记,它又深藏一种亲切的真实感。
琐碎、温柔、且有力量。
>>>>方式新颖
一部好的电影,不光要有好的故事,讲故事的方式也同样重要。
就比如正在热映的《1917》。
它的故事更简单,一句话便可概括——
一战期间,两个小兵要在8小时内横穿西部战线,传递一个拯救1600人的消息。
虽然故事简单,但其"伪一镜到底"的拍摄制作方式,却让这部电影彻底脱了胎、换了骨,变得惊险又震撼。
片中的很多画面,也犹如一幅幅光影艺术品。
尽显高级与质感。
而像《小妇人》这类被翻拍了很多遍的名著,就更加需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了。
同样的故事能不能再次吸引观众,就看导演能不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显然,导演格蕾塔·葛韦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首先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上,她就很大胆。
一改以往顺序叙事的方式,她这次采用的是非线性的叙事手法。
用过去与现在穿插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四姐妹的故事。
给观众带来更加复杂矛盾的情绪体验。
怎么个复杂矛盾法?
这话还得说回马奇姐妹的成长故事。
虽然她们的生活快乐又温馨,但却并不是始终一帆风顺,她们也都经历过低谷和苦难。
由于以往版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讲故事,所以不看到后面观众就很难体会到她们的艰难。
观感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单一。
但在这次的改编中,导演一开篇就交代了四个姐妹的现状。
曾经向往贵族生活的梅格,如今婚后过着贫苦的生活;
曾经热爱写作的乔,如今孤身在纽约写作养家;
曾经希望和家人永远在一起的贝丝,如今成了唯一留在家里的女儿,并且还身患重病;
曾经开朗活泼、热爱艺术的艾米,如今虽然在巴黎学着画画,但却并不快乐。
紧接着,画面闪回到七年前,来到了一个四姐妹还聚在一起打闹的温馨夜晚。
眼前的温馨,与前面的境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也使得电影从一开篇就奠定了一层悲伤的底色。
即使快乐的画面,也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而后面现实与回忆间的来回穿梭,更是让观众在一次次闪回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怅然若失。
除此之外,这次导演对结尾的处理也很暧昧。
在以往版本中,乔最后都是很明确地和弗里·德里克在一起了。
但在这版中,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确实在一起了;
但也可以理解为这只是出版商老板对小说的改动,现实中的乔并没有和任何人在一起。
就像原著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一样,终生未嫁,精神富足,独自美下去。
不过无论是哪种版本,其实都不重要。
因为电影的结尾,重点并不是乔单身与否,而是她出版了自己的书、办了学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这,本身就是对那个妥协的结局最大的反抗,也让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寓意。
>>>>影响深远
说到电影的寓意,离不开对女性的探讨。
事实上,原著《小妇人》就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
从过去到现在,关于女权的话题就没停过。
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权,如今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或者说,越来越不对味了。
“女拳出击”显现,刻意抹黑男性,宣扬男女对立;
还有“刻板教条”,宣扬女性就该怎样怎样。
总结起来,有点过了。
而《小妇人》好就好在——适度。
它不会为了替女性说话,就去抹黑男性。
反而它里面的男性角色都被刻画得善良且绅士。
它更不会去对女性说一些教条。
豆瓣上有条热评让小探印象颇深——
“当一个女性不再通过抗拒婚姻来表达独立和自由的时候,这样的社会才算达到基本的公平吧”。
这便是《小妇人》的可人之处。
它提倡女性自立自强,拥有自己的事业和选择,可以选择不结婚。
但同时它也提倡女性追求的多元化。
比如梅格,她的梦想就是嫁给心爱的人,这也没什么不可。
就如梅格所说——
“虽然我的梦想和你不同,但这不代表它们就不重要”。
女性真正的独立,应该是多方面的。
它没有唯一的正解,只要自己热爱便是正解。
只要努力活得有想法、有目标、有灵魂,这便足够了。
而除了关于女性的探讨,这部电影其实还探讨了很多其他问题。
比如当时的社会、阶级、贫富差距、原生家庭……
不过比起这些深层意义,它更加打动我的还是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那种在经历战乱、家庭、爱情的剧变后,仍能在互相理解和支持下勇于追求人生真谛的勇气。
反观我们如今的生活,不禁令人感概:
我们的时代没有战争,生活水平提高,但流行的居然是充满焦虑的丧文化。
很多人都陷入心灵的战争,最大的恐慌便是自己。
而想要克服这场心灵之战,靠的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影片开头,露易莎·梅·奥尔科特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经历过不少困境,所以我常写令人愉悦的故事”。
我想,如果没有她这份乐观的心态,可能也就不会有这部流传后世的《小妇人》吧。
她的人生,可能也很难如此精彩。
亦如片中主角们,正是因为她们始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最终才重新生活在暖阳之下。
美剧《我们这一天》中有句台词直击人心——
“将生活带给你柠檬般的酸楚,酿成犹如柠檬汽水般的甘甜”
我始终相信——
只要你够甜,那再酸楚的柠檬也终会变成甘甜的柠檬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