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写道: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苦乐自尝。
前两天,微博上的一条新闻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
45岁的陈勇军,是成都的一位出租车司机。
凌晨时分,他跳河营救一位轻生的女子。
最后女子获救,但他却被河水冲走,不见踪影。
本来是一个英雄见义勇为的故事,但一些网友却将矛头指向了被救起的女子:
“最讨厌救轻生的人,活得像个婴儿那么脆弱!救了这次,下次谁救?自己轻生,害死救你的人。”
“要死的人,尽量去无人区,千万别连累无辜的好人,毁了人家。”
要知道,没有哪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伤,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痛。
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是人。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选择了,如果不是实在承受不住了,谁又会选择自杀呢?
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多的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事。
不知他人苦,不要劝人大度
无论是谁,这辈子总会遇上几个特别“宽容”的人。
明明不懂你,却要对你说三道四;明明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却要劝你大度一点。
听过这样一段话:
“在没真切地经历过别人的伤痛之前,请不要随意对一个人指手划脚,说不定你自己经历的时候,未必能做到别人的豁达。”
那些天天把宽容挂在嘴上的人,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事情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记得《中国梦想秀》有一期,来了一位贵州的女孩,她的梦想是让被送养的妹妹来认亲,大家可以一起拍一张全家福。
正好妹妹也在录制现场,她原以为自己只是来参观姐姐上节目,没想到主角却是自己。
妹妹感觉很尴尬,但还是配合主持人站到了台上,知道姐姐的来意后,妹妹表示接受不了,拒绝了认亲的请求。
这时候台上的嘉宾开始劝说妹妹:“你要想办法去理解,去原谅,去接受。”
但是妹妹还是坚持拒绝认亲,她说自己和亲生父母没有相处过,也没有培养过感情,就像陌生人一样,如果贸然认亲的话,自己会尴尬。
听到这里,主持人周立波突然表示自己很愤怒,并对妹妹说:“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敢认的人,你让你的孩子怎么面对你?你想让儿子看到妈妈的大爱,妈妈的宽容,还是妈妈的纠结和妈妈的狭隘呢?”
女孩无言以对。
现场响起掌声,一旁的嘉宾也动容地落了泪,台上的女孩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长大》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
“不是所有错误都能被原谅,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原谅你。”
原不原谅本就是一种选择,强行让受伤的人选择原谅,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没有人想过这个女孩被送养时是怎样的绝望,也没有人想过这些年女孩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们只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展示着他们自以为是的慈悲和善良。
殊不知,这根本不叫善良,而是伪善;这也不是慈悲,而是慷他人之慨。
韩寒说过:
“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
如果你不曾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就请保持沉默。
不劝他人原谅,才是最大的慈悲。
曾经和钱锺书夫妇做过邻居的一位女士分享过一件往事。
她有个弟弟,智力有点问题,常常突然在家里大声唱歌,家人想管也管不住。
她家的前窗正对着钱锺书家的后窗,因为当时条件不好,没有空调和电扇,所以每到夏天炎热时,钱锺书家就会打开窗户通风降温。
钱锺书夫妇是做学问的,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每次她的弟弟开始唱歌的时候,钱锺书家就会把窗户关了。
她心中非常愧疚,感觉打扰到了别人,但又无可奈何。
她以为总有一天钱锺书夫妇会找上门来,但是过了很久,她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有一天,这位女士在外出的路上正好碰上钱锺书夫妇。
她感到非常忐忑不安,刚想开口道歉,哪知钱锺书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主动和她打招呼,笑容可掬地说:“令弟的歌喉不错!”
听了这话,这位女士既意外又感动,原先脸上的尴尬之色消失了,心里觉得舒服了许多,对钱锺书夫妇自然更多了一份敬重。
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张爱玲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立刻看出对方的苦衷,不苦苦相逼,这是一种体贴。”
“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