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在解决历史给这一代人的问题。”
好文9856字 | 16分钟阅读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演讲:梁宁,著名产品人,“得到”课程《产品思维30讲》《增长思维30讲》主理人。责任编辑:君莫笑
内容来源:2020年8月20日,得到学习中心主办的“梁宁·商业研究所”线下分享。
时代的挑战是什么?
2020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太多了。
以至于一个朋友套用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句式,问我: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2020年苦?
不少朋友听过我讲“点-线-面-体”的理论。
我们是个人附着于公司,公司附着于产业,产业附着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附着于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背后是整个世界的协同方式。
从目前来看,几个大经济体的国家战略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导致整个世界的协同方式、国际分工发生变化。附着于其上的产业、企业都随之动摇,调整。
“点-线-面-体”,现在从体到面都在摇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作为一个个人,一个微小的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安放自己?
好像我们这么一听,确实足够吓人,足够令人浮想联翩,让人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焦虑。
我们想想那些面对自然现象的古人吧?
古人们会看到苹果掉到地上,会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是不需要他们去思考的。
看到电闪雷鸣,他们会感受到恐惧,然后用脑子里的各种自己拥有的知识去解释它。
接着,他们得到了一堆“结论”:这是上帝的怒火,这是龙王、雷公、雷婆在工作的神话。
然后他们将这种神话作为认知的一部分,再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请道士、天师,登坛作法,呼风唤雨。
以上,是科学启蒙以前的世界。
直到牛顿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发问:苹果为什么会落下?
我们对当前世界现有的东西的态度是努力去适应,而牛顿则问了一个看上去天经地义的问题。
从这一点开始,我们就永远赶不上牛顿了。
这并非历史机会的问题,而是思考模式的问题。
1687年,牛顿发表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从此人类进入了科学、理性的时代,开启了西方近代社会的新纪元。
牛顿是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用这几条简洁而优美的定律让人们相信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认识世界万物的规律,才可以使用它。就好像我们的祖先认识到“一年有四季”的规律,就种庄稼一样。
从此,人们摆脱了在大自然面前被动的状态,我们可以使用自然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处境,改变一切。
我的教练和我说:练跑步要对得起牛顿。
为什么?
因为你倾斜一点,重力会牵引你向前跑,地球会“帮”你跑步,这是牛顿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练跑步要对得起牛顿。
第一个自觉地应用牛顿力学原理,并做出重大发明的就是瓦特,他成功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传统产业+蒸汽机=新产业”。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传统产业+电=新产业”。
什么是互联网革命?就是“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产业”。
我们当下的时代是什么?是智能革命:“传统产业+智能=新产业”。
历史的公式从来没有变过,科技的变革可以改变全人类的命运。上一个时代的新产业,在下一个时代会成为传统产业,成为历史的地基。
而演进中的另外一个公式也从来没有变过。就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社会增量,都会产生以前没有的东西。
社会的发展来自这些增量,来自上个时代没有出现过的新东西。而每个时代,它们都被视为“新物种”。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机械和工业制品是那个时代的新物种;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供电服务商和各种电器是那个时代的新物种。
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是亲历者。
大家应该还记得十几、二十年前,网站是多么另类的新物种,网民是一个多么酷的小群体。
如今,中国十几亿网民,而网民即国民。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治网既是治国,治国必须治网。
所以,我们不要再怀念以前互联网宽松的日子,那是互联网的草莽时代,那个时代已经永远地结束了。
可能有人会说,等等,我们在聊什么?怎么扯这么远?
为什么我会扯这么远?起因是我们开头说到了2020年大家都很痛苦。
其实,2020年我们面对种种状况和古人面对电闪雷鸣的时候差不多。
我们不知道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本能地感到恐惧。感到自己的弱小,觉得自己缺乏保护,然后我们开始猜测,无限脑补,越想越怕。
既然公司的业务,产业的命运,国际的分工,国家的战略,没有一样我们能做主。
我们索性再看得大一点,看看所有的、一切的大背景,我们是在一块什么样的历史画布上上演着这一切。
我是70后,在场的各位中应该有80后,90后,包括00后。站在历史角度,我们是一代人。
因为我们要共同解答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
历史一直在出题,首先是粮食不足的问题,几代人的大航海“发现”了美洲,我们改变了物种传播,解决粮食问题;
接着是肌肉和力量的不足的问题,工业革命的各种机械和电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让人类拥有了无限力量;
接着是信息不足,又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解决了信息同步的问题。
每一代人,都在解决历史给这一代人的问题。
每解决一个历史的大问题,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富足就向前一大步。
那么,什么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
是进入智能时代,我们要去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协同。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课题。
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历史会继续前进。如果我们没能处理好,我们整个一代人一起掉进坑里,成为“被消耗掉的”一代。
历史给人类的提问将留给下一代人,由他们继续解决。
我再把历史的提问说一遍:进入智能时代,如何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协同?
可能生活场景好像容易理解,那么,工作协同什么意思?
农业社会,世界不需要协同。大家各自守着自己的土地,靠着当地物产生存就好。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分工和协同开始建立,主要逻辑就是甩包袱——把没油水的事甩给最弱的人。
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把“廉价劳动的包袱”甩给全球的殖民地。
接着,美国崛起,把“廉价劳动的包袱”甩给发展中国家。
而勤劳、守秩序的中国人,就这样接过了甩来的包袱,努力工作,从劳动力输出起步。
在未来,我们会世世代代一直遵循当下的分工和协作模式吗?
就好像中国某些地方的恶劣风俗一样,当地人说起来理直气壮,认为没有什么不能接受。
是的,中国人就“应该”在全球产业分工里做低端产业。
以上问题,好像与我们无关,也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只是一介草民,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它,再者,改变对我们来说有好处吗?我们有必要去改变吗?
我们只能说,不知道。
但是,我还是会困惑,还是想要知道,这是否就是终局。
我依然想要找一些朋友,一起思考,讨论类似的问题。
并不是具体的一事一议,用技巧和社会工程处理这些问题。而是探究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探讨它们的本质和规律。
为什么我想做这件事情?我可以说,不为什么,就是我想思考。我也可以说,我希望建设自己的思考框架,去洞察、理解新时代和新物种,摆脱经验主义。
不要在伟大的时代,当个傻X。
说到经验主义,我们当然都知道经验很宝贵。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靠的就是经验传递。
我们尊重长者,尊重经验,这是嵌到我们这个民族血骨里的东西。
比如,中国人的核心品格中有一个“孝”,孝顺的“孝”。这个字的本身代表着秩序,“老在上,子在下”,这就是孝。中国有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对经验的尊重。
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依靠经验,是无法识别和应对新物种的。
比如,新冠病毒就是一个新物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和美国都很被动。
为什么?
因为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按照处理流行感冒的经验来处理。然后我们发现不行,这是新物种。
之后,依据科学框架重新来观察这个新物种的特性,依据数学模型来确定应对的方法。
如果说这次疫情能给我们留下什么,我希望是“尊敬科学”这笔精神财富。
过去30年,我们学会了尊敬钱。这次疫情,我希望我们能学会尊敬科学,懂得科学思考框架的价值,至少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因为新时代开启了,全世界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大人物,都在面对新形势,新物种的挑战。
我今年特别想提醒所有朋友的是,警惕经验主义,用科学思考框架来协助判断。
比如,百度主动放弃了外卖业务。可是,百度是最早做外卖的企业,有地图的优势,有充沛的现金和技术人才,起步条件比谁都好。事实上,百度外卖的用户体验也是早期最好的。
美团几乎是用百度的工程师搭起了美团外卖技术部门的核心框架。而短短5年后的今天,美团的市值是百度的3倍。
另一个战场,百度还在纠结要不要做信息流的时候,字节跳动已经决定All in短视频了。
不管是外卖,还是短视频,百度放弃的是一个业务吗?
不是,百度放弃的是一张进入新世界的门票。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过去的20年有多少张可以让我们进入新世界的门票被我们扔了,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认识。
如果百度决策层的思考框架里有“高频”和“密度”这两个测量维度,对外卖和短视频这两个业务的潜在规模和潜在价值的评估,也许结果会不同。
建立思考框架,警惕经验主义。我们应该以这样的姿势,进入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未知。
智能闭环的“四化”
针对智能商业,我想分享两个思考框架。
2017年,曾鸣教授做了一堂公开课,叫《看十年》。我要讲述的两个框架,基本上都是公开课里曾鸣教授分享的思考。
过去的3年,我一直在用这两个框架,我认为真的很有用。所以,我接个棒,把这两个框架再讲一遍。
第一框架,我管它叫“智能闭环”。
我将智能闭环总结为四化:动态数据化、场景系统化、商业逻辑算法化以及交付服务化。完成这四化,就是一个智能闭环。
第一,动态数据化。
比如,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练习跑步的经验,很多朋友可能和我一样,对自己下一个简单的结论:我跑不了步,顶多跑400米,再多就难受得要死。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从去年4月开始和张展晖教练练习跑步,刚开始我连400米都跑不了。而8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12月,我跑下了台北的半马。
我是如何做到的?
张展晖让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块运动手表,在手表的界面上,可以实时看到心率、速度、公里。
这是什么?
这就是动态数据化。
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
在没有数据化之前,我只知道自己很难受,自己做不到。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卡在哪里——是心肺功能不行,还是腿部力量不行。
在我看到心率的时候我知道了原因:是我的心肺功能不行。那就放慢速度,对着表,看着自己的心率跑,把心率控制住,也就没那么难受了不那么恐惧了,随着训练的累加,腿部力量也自然提升了。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数据化的手段,就把原来束缚我的一个自我认知“我跑不了步”,变成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数字化的意义。
第二,场景系统化。
我在《增长思维30讲》专门用几堂课讲过系统。系统有三要素,目标、要素和关系。
那什么是场景系统化?
首先,场景一定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场景,只是背景,是无法系统化和算法化的。
比如,我当时的目标是8个月后参加台北半马。就是我要在8个月的时间,从只能跑400米,到以8分钟的配速跑21公里。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设置之后的算法。
如果另外一个人的目标是减脂,那算法肯定不一样。
接下来的服务化交付,都是通过张展晖教练完成的。
他以健身教练的专业知识作为算法,给我制定了一份周训练计划,偶尔还亲自带我跑一圈,矫正我的跑姿,教我几招拉伸方法,这就是服务化的交付。
这个闭环的结果之一,就是我执行了展晖教练的算法,完成了我的目标。
结果之二,就是我像今天一样到处为展晖做宣传,展晖就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他的算法就又增强了,之后,他的服务还能接着优化。
这其实就是张展晖教练的“人肉智能闭环”。
智能手表提供的数据化,当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没有这些动态的数字,就没有之后的算法和由数据驱动的目标达成。
但是,比起智能手表,我更感谢的是帮我完成目标的张展晖教练,具体而言是他的算法和服务。
没有目标和算法,我看到的数字毫无意义。
所以,现在大量所谓的智能硬件、IOT(物联网),其实都和这块智能手表一样,只做到了动态的数据化。没有形成智能闭环的服务。
所以,这些企业还是工业企业,不是智能企业。
没有形成智能闭环,就不是智能企业,不是智能时代的新物种。
特斯拉的智能闭环
那么谁是智能企业?
特斯拉。
今年3月,我应腾讯青腾邀请,做了一堂公开课《站在2025看今天》。
当时,正好是美股世纪大熔断,特斯拉的股价跌到了300多美元。在那场公开课上,我说:现在的股价,好像一下回到了2016年。我们好像有了一次时光穿梭的体验,看到2020的今天,然后回到2016年的股市重新入场。
你会买谁?工业之王波音,还是智能时代的新物种特斯拉?
一说特斯拉,很多朋友的第一概念是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是新能源,更是智能时代的新物种,因为它有完整的智能闭环。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还有很多造车新势力企业都在谈的一个词“自动驾驶”。
很多朋友觉得自动驾驶不现实。
当然,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讲,完全的公路无人驾驶应该不被允许,大家都是人驾驶着汽车上路,出现一台没有人驾驶的钢铁在路上跑,是对其他人类的不公平。
那么,自动驾驶的意义何在?自动驾驶,是特斯拉在建设它的智能闭环。
目标又是什么?让用户上瘾,让用户无法离开它。
第一步,一辆特斯拉上路,它每分每秒都在收集数据,做动态数据化的事情。
什么数据?精细的路况数据,车主的动作习惯数据,车自身配件的协同数据。
第二步,场景系统化。特斯拉驾车的场景的目标是让用户上瘾。达成这个目标至少有1项指标,让开车的人更省力。
那么,这个目标达成了吗?问问那些买了特斯拉的人,是不是就回不到传统汽车了。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台学习了驾驶者驾车习惯的车,驾驶者省力,是因为它在适应你,这是会上瘾的。
第三步,逻辑算法化。这么多车主上瘾了,算法当然是Work(有效)的。
第四步,交付服务化。
特斯拉自动驾驶一个升级包4万多人民币。购买之后,车主就在特斯拉的服务系统里面了,车主不需要知道特斯拉每分每秒都在收集和处理什么数据,也不用知道特斯拉用什么逻辑,什么算法让它的3万个零部件协同起来,车主只知道自己开得省劲了,这就是服务。
买一块智能手表,得到的是数据;买一台特斯拉,得到的是服务。闭环和不闭环的用户体验,差别就在于此。
可能有人会问:梁宁把特斯拉说得很强大,但是,街上开特斯拉的人还是很少。
这就是我们用思维框架来识别新物种的价值所在。
我们看一组数据:2020年6月,北京深圳上海汽车销量数据。
2020年6月,北京汽车销售第一名,特斯拉Model3,卖了1876台。第二名是奔驰GLC级,卖了910台,差一倍。
深圳汽车销售第一名,特斯拉Model3,卖了1717台。第二名是卡罗拉,卖了813台,差一倍多。
上海汽车销售第一名,特斯拉Model3,卖了3171台。第二名是科沃兹,卖了1274台,差将近两倍。
这就是新物种的威力。
4
以精准为核心的协同演化
如果有人问,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为什么要识别特斯拉这样的新物种?
举个例子。
2014年,我的一个朋友张栋,是一个机器学习的专家,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你是一个有10万块钱的普通人,可以考虑此时用2万块钱买比特币。
如果你输了,你就成了一个有8万块的普通人。但如果你赢了,你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识别新物种的意义。
成熟市场,拼的是资源和体量,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戏。没有天敌的新物种,我们这种普通人才可能有机会。
而一个爆炸发展的新物种,一定会引发生态改变和生态机会。
这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框架的第二个词“协同演化”。完整的表述是:以精准为核心的协同演化。
我会思考这个词,来自今年初的一次产业讨论。
一位大佬提问:拼多多的天价补贴能否改变拼多多的客群?把买贵的东西的人拉上来,让卖贵的东西的商家也开始在上面卖东西。
我说,如果看半年,这是一个双边博弈。商业肯定是先有卖,才有买,先有供给,才有交易。
但是,如果我们以3-5年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就应该是一个演化的思路。在这样的一条演化的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就不是此时的百亿补贴,而是谁更精准。
因为商业本质就是变现,谁更精准意味着变现效率高,资源一定会向着变现效率高的方向倾斜。
所以未来的商业生态,一定是以精准为核心的协同演化。
5
京东、淘宝和拼多多,谁更精准?
那么,京东、淘宝和拼多多哪一家更精准呢?
京东就没法比,打开京东的推荐,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什么东西我已经买完了,不需要了,京东就给我推荐那件商品”,让人无语。
淘宝的推荐比京东好很多,但还是不如拼多多。
举个例子,各位可以自己在淘宝搜索“无锡排骨”,淘宝的关联推荐还是”无锡排骨、三凤桥”,这些关键词的匹配。我在拼多多上搜索“无锡排骨”,拼多多除了关联“无锡排骨、三凤桥”,还会给我推荐“四喜丸子”。
这说明了淘宝在做关键词关联,而拼多多在做用户理解,拼多多试图理解用户的搜索动机和偏好。
如果回到“智能闭环”,我们发现淘宝和拼多多的智能闭环是不一样的。
淘宝和拼多多看上去都是购物平台,但在它们各自的内部运作的智能闭环里,它们的场景目标不一样。
淘宝的目标是让用户淘到宝,拼多多的目标是让用户上瘾。这意味着拼多多要收集并处理比淘宝更多的用户数据,产生比淘宝更强的用户理解。
所以,我在拼多多上搜索“鸡胸肉”,之后拼多多会给我推荐运动文胸。这不是传统的关键词匹配,这是拼多多对我的用户模型的理解,做的智能推荐。
今天的淘宝,核心还是头部效应,爆品,头部的商品、品牌、营销投放、直播网红拿到了平台最大的红利。
6
视频网站,谁是精准之王?
还是用“精准”这个框架,我们再看一组公司:迪士尼、奈飞、爱奇艺、B站和抖音。
年初,我在一个讨论会对这组公司做过分析,当时大家讨论了两点:
第一,爱奇艺是不是线上迪士尼;第二,B站市值能否超过100亿。
我的判断是,爱奇艺和迪士尼是两回事,B站市值肯定超过爱奇艺,抖音是10倍B站。
首先,迪士尼和奈飞的生意本质是版权,是IP。
他们每做一个项目,都是在积累版权资产。然后,随着社会的基础设施进步,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版权资产进行更高效的变现——电影变现,服装变现,全球化变现。
爱奇艺、B站和抖音投资的项目,包括综艺,长视频,短视频,不是版权资产,只是一些荷尔蒙的快消品。
所以,小鲜肉很重要,少女感很重要,因为这些激发荷尔蒙。各位今天还会看5年前的小鲜肉演的网剧吗?我们的小鲜肉,美少女的作品,可以在全世界变现吗?
所以,上述公司的生意的本质不一样。
国内的公司就是在做荷尔蒙的快消生意。为年轻的用户找到一个可以激发他们荷尔蒙的对象,年轻用户为了自己的荷尔蒙付钱,仅此而已。
所以B站一定会超过爱奇艺——反正是荷尔蒙的生意,B站年轻人更多,荷尔蒙也更多。
为什么抖音是10倍B站?
因为抖音比B站精准。精准是通过机器学习,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理解和资源理解,然后匹配。
因为我说抖音更强,同时得罪了我爸和我家小朋友——我爸热爱网易新闻,我家小朋友热爱B站;因为我说拼多多更强,还让我妈鄙视了——我妈喜欢的是小红书。
7
什么是诚实的数据?
我今天的第二个核心观点是今天世界的一个很大的矛盾,是“理念的世界”与“诚实的数据”之间的矛盾。
什么是诚实的数据?
王小波曾经称呼他们为“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是接过包袱的那群人,他们可能没有表达的渠道,也没有表达的技能,也没有表达的习惯。
所以,过去他们在公共视野里呈现的是沉默。
但是,在互联网已经完成连接,全民都是网民的大数据时代,这些一直“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以数据的方式呈现了。
在2018年的一个会上我和周航、赖奕龙聊过这个矛盾。
当时,快手和拼多多刚刚冒头就已经把我们这些生活在自己的理念世界里的人,震得眼珠子都掉出来了——“这么无聊的东西,居然有这么多人看?这个全无美感,却还有很多人欣赏?这么low的商品,居然卖出了这么多?”
这些不符合我们一直以来相信和赖以成功的理念,可这些却是“诚实的数据”。
中美贸易存在摩擦,这是一个理念。
我的一个朋友刚刚拿到宁波1.8万个外贸工厂的数据,绝大部分工厂依然在满负荷运转。
因为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还能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还能执行如期交付,这些订单就是“诚实的数据”。
没有数据的时代,我们靠理念。
一跑步就难受,怎么办?靠理念,用坚强意志力,克服肉体的痛苦,坚持下去。
有了智能手表,我们就能够分清楚,到底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通过调整方案,让自己不要那么痛苦,跑步明明可以很愉快。
我的另一个朋友,戴上智能手表和我们一起跑步,一开始跑他的心跳就到了197。他能不难受吗?这时,应该用理念吗?应该用坚强意志力,克服肉体的痛苦,扛着197的心率坚持下去吗?
那会出大事的。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社会现在也处在痛苦之中——黑人大游行,这也是“沉默的大数据”突然呈现了,而“理念的世界“中多种理念也在彼此碰撞中。
那么是理念错了,还是数据错了?
解决方案,是理念压倒数据,还是数据压倒理念?
这就是历史出给我们的问题。
互联网把所有人连接起来,然后,让更多的东西呈现了,原来的理念好像难以统领全部的现实了。
但是,今天我们的数字能力和算法能力还不够,还不能判断和形成共识,去确认问题真正卡在哪里。
所以,我们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探索、试错、确认、共识。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
所以,为什么2020年我们所有人都这么痛苦,中国人痛苦,美国人也痛苦。
在我们无法回答历史提问的之前,放心好了,我们会一直痛苦的。
我再讲一遍,历史的提问是:进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协同?
这个问题很大,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问题。
但是,我们每创建一个智能闭环,就是一个微小的生活场景。基于一个完整的智能闭环,新物种效应就会产生,协同演化就会发生,这是历史的必然。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留给我们的问题,也知道了历史的大逻辑。
下一步,就是在我们自己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如何放置自己生活的小答案。
举一个小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叫戴志康,他做了一个SAAS产品,叫“伙伴云”。一个企业可以用伙伴云记录和整理内部任意部门的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可以一个部门使用,也可以几个部门使用,还可以全公司共用。
用伙伴云做什么?
就是让这个部门的数据,在线上“跑起来”,可以被实时看到,就好像给部门装了一块智能手表。
如果把整个公司的、每个部门的数据都用伙伴云“跑起来”,然后把所有的数据连接在一起看一遍,可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知。
比如,一家做整体家装的老企业,用了伙伴云,把全公司的数据拉出来,老板就会发现整个公司的运作是卡在生产部门。
因为整体家装,都是定制生产,生产环节效率会很低。然后,因为生产跟不上,所以,也没必要做推广。一环拖一环,整个公司就快不起来。
老板的时间,其实都是在处理琐事,老板反正只知道这几年公司的增长不如意,给自己下了一个“增长慢”定义。
但是,只要把所有数据连在一起看一遍,就会知道被卡在哪个环节。就好像总是有人对自己的体能不满意,其实一块运动手表就能识别问题。如果真的决定要改变,那就有针对性地训练就好。
为什么我要讲伙伴云的例子?
因为这个例子里有双重的成功。老板看到了“自己”被卡在哪里,针对性地改善,释放了公司的潜力,也是我在《增长思维30讲》中说的“打破界限,就是增长”。
这位老板突破了自己的关卡,当然是成功。
另一个成功,是一个小伙子,很普通的95后,本来是一名区域的销售经理。
伙伴云有一条政策是“20人以内使用免费”。
所以这名销售经理就先使用了免费的版本,把他的部门“业务数字化”了——“我改变不了产业,改变不了公司,我用个免费的系统,让自己所在部门的数据更清楚一点行不行呢?”
等到了工作汇报的时候,领导就发现这个小伙子的数据报表做的特别完整。
然后就说:你是怎么做的,你教一下另外两个部门。
于是,就因为先行一步,这位做销售的小伙子成为了这家公司内部的数字化专家。
也是因为他的培训和服务,最后整个公司全用上了数字化管理。然后整个公司的数据都打通了,最后老板看到了问题所在。
而这个小伙子,在10个月的时间里连升几级,现在成了总经理助理。
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成功路径呢?
如果各位是一个有雄心的人,掌握更多信息一定是正确的。我在《增长思维30讲》里说过,信息就是权力!
所以,“数字化、智能闭环”这件事是历史的大趋势,是新物种的大杀器,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可以改变命运的小工具。
结 语
总结一下,为什么2020这么痛苦?
因为这是历史的转型期。我们可能要用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来回答和消化历史的问题。
但是未来数字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协同,一定是基于一个又一个小而具体的智能闭环,协同演化,最后促成整个社会的升级。
数字化,智能闭环这件事,是历史的大趋势,是新物种的大杀器,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可以改变命运的小工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