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可变的;列表中的元素是有序的,即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位置;列表可以容纳Python中的任何对象。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list。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
列出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用一个list表示: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变量classmates
就是一个list。用len()
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记得索引是从0
开始的: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还可以用-1
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但是当列表为空时,这种访问最后一个元素的方式会导致错误:
>>> classmates[-1]
'Tracy'
以此类推,可以获取倒数第2个、倒数第3个:
>>> classmates[-2]
'Bob'
>>> classmates[-3]
'Michael'
>>> classmates[-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
的位置: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
方法: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
方法,其中i
是索引位置;删除指定元素用classmates.remove('Michael'):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比如: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要注意s
只有4个元素,其中s[2]
又是一个list,如果拆开写就更容易理解了:
>>> p = ['asp', 'php']
>>> s = ['python', 'java', p, 'scheme']
要拿到'php'
可以写p[1]
或者s[2][1]
,因此s
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数组,类似的还有三维、四维……数组,不过很少用到。
如果一个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的list,它的长度为0:
>>> L = []
>>> len(L)
0
合并list
list.extend(L)
>>> la
[1, 2, 3]
>>> lb
['qiwsir', 'python']
>>> la.extend(lb)
>>> la
[1, 2, 3, 'qiwsir', 'python']
>>> lb
['qiwsir', 'python']
如果extend(str)的时候,str被以字符为单位拆开,然后追加到la里面。如果extend的对象是数值型,则报错。extend的对象是一个list,如果是str,则python会先把它按照字符为单位转化为list再追加到已知list。
>>> la = [1,2,3]
>>> b = "abc"
>>> la.extend(b)
>>> la
[1, 2, 3, 'a', 'b', 'c']
>>> c = 5
>>> la.extend(c)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TypeError: 'int' object is not iterable
list函数list.append()与list.extend()有什么区别?append是整建制地追加,extend是个体化扩编
>>> lst = [1,2,3]
>>> lst.append(["qiwsir","github"])
>>> lst
[1, 2, 3, ['qiwsir', 'github']] #append的结果
>>> len(lst)
4
>>> lst2 = [1,2,3]
>>> lst2.extend(["qiwsir","github"])
>>> lst2
[1, 2, 3, 'qiwsir', 'github'] #extend的结果
>>> len(lst2)
5
list中某元素的个数
>>> la = [1,2,1,1,3]
>>> la.count(1)
3
>>> la.append('a')
>>> la.append('a')
>>> la
[1, 2, 1, 1, 3, 'a', 'a']
>>> la.count('a')
2
>>> la.count(5) #NOTE:la中没有5,但是如果用这种方法找,不报错,返回的是数字0
0
通过某个元素,找到它在list中的编号
>>> la
[1, 2, 3, 'a', 'b', 'c', 'qiwsir', 'python']
>>> la.index(3)
2
>>> la.index('a')
3
>>> la.index(1)
0
>>> la.index('qi') #如果不存在,就报错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ValueError: 'qi' is not in list
>>> la.index('qiwsir')
6
list的排序:
list.sort(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修改了列表元素的排列顺序,并呈现元素(永久修改)
sorted()保留列表元素原来的排列顺序,同时以特定的顺序呈现元素(临时修改)
>>> number = [1,4,6,2,9,7,3]
>>> number.sort()
>>> number
[1, 2, 3, 4, 6, 7, 9]
>>> number = [1,4,6,2,9,7,3]
>>> number
[1, 4, 6, 2, 9, 7, 3]
>>> sorted(number)
[1, 2, 3, 4, 6, 7, 9]
>>> number = [1,4,6,2,9,7,3]
>>> number
[1, 4, 6, 2, 9, 7, 3]
>>> number.sort(reverse=True) #开始实现倒序
reverse() 反转列表元素的排列顺序,永久性修改列表元素的排列顺序,但可以随时恢复到原来的排列顺序,对列表再次调用reverse():
>>>cars = ['bmw', 'audi', 'toyota', 'subaru']
>>>print(cars)
['bmw', 'audi', 'toyota', 'subaru']
>>>cars.reverse()
>>>print(cars)
['subaru', 'toyota', 'audi', 'bmw']
2.1for循环遍历列表
编写for循环时,对于用于存储列表中每个值的临时变量,可指定任何名称。然而,选择描述单个列表元素的有意义的名称大有帮助。例如,对于小猫列表、小狗列表和一般性列表,像下面这样编写for 循环的第一行代码是不错的选择
for cat in cats:
for dog in dogs:
for item in list_of_items:
使用单数和复数式名称,可帮助你判断代码段处理的是单个列表元素还是整个列表。
注:避免缩进错误及冒号遗漏
2.2创建数值列表,使用函数range()
range(start,stop,step)的含义:
start:开始数值,默认为0,也就是如果不写这项,就是认为start=0
stop:结束的数值,必须要写的。
step:变化的步长,默认是1,也就是不写,就是认为步长为1。步数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的,坚决不能为0
>>> range(0,9,2) #step=2,每个元素等于start+i*step,
[0, 2, 4, 6, 8]
>>> range(9) #stop=9,别的都没有写,含义就是range(0,9,1)
[0, 1, 2, 3, 4, 5, 6, 7, 8] #从0开始,步长为1,增加,直到小于9的那个数
>>> range(0,9)
[0, 1, 2, 3, 4, 5, 6, 7, 8]
>>> range(0,-9,-1)
[0, -1, -2, -3, -4, -5, -6, -7, -8]
要创建数字列表,可使用函数list() 将range() 的结果直接转换为列表。如果将range() 作为list() 的参数,输出将为一个数字列表
>>>numbers = list(range(1,6))
>>>print(numbers)
[1, 2, 3, 4, 5]
对数字列表执行简单的统计计算(适用于包含数百万个数字的列表)
>>> digits = [1, 2, 3, 4, 5, 6, 7, 8, 9, 0]
>>> min(digits)
0
>>> max(digits)
9
>>> sum(digits)
45
2.3列表解析/列表生成式/推导式
list = [ item1 for item2 in itreable ]
列表推导式的结构是:想要放在列表中的元素itme1+for循环表达式
squares = [i**2 for i in range(1,10)]
c = [j+1 for j in range(1,10)]
k = [n for n in range(1,10) if n % 2 ==0]
z = [letter.lower() for letter in 'ABCDEFGHIGKLMN']
首先指定一个描述性的列表名,如squares;然后,指定一个左方括号,并定义一个表达式,用于生成你要存储到列表中的值。在这个示例中,表达式为value**2 ,它计算平方值。接下来,编写一个for 循环,用于给表达式提供值,再加上右方括号。在这个示例中,for 循环为for value in range(1,11) ,它将值1~10提供给表达式value**2 。请注意,这里的for 语句末尾没有冒号。
2.4列表中嵌套元组
values=[('Bart', 62), ('Lisa', 78), ('Adam', 95)]
for j in values:
print(j[0])
for j in values:
print(j[1])
for j in values:
print(j)
输出:
Bart
Lisa
Adam
62
78
95
('Bart', 62)
('Lisa', 78)
('Adam', 95)
字典中数据必须以键值对形式出现;逻辑上讲,键是不能重复的,而值可以重复;字典中的键(key)是不可变的,即无法修改的;值(value)是可变的,可修改的,可以是任何对象。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举个例子,假设要根据同学的名字查找对应的成绩,如果用list实现,需要两个list:
names = ['Michael', 'Bob', 'Tracy']
scores = [95, 75, 85]
给定一个名字,要查找对应的成绩,就先要在names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再从scores取出对应的成绩,list越长,耗时越长。
如果用dict实现,只需要一个“名字”-“成绩”的对照表,直接根据名字查找成绩,无论这个表有多大,查找速度都不会变慢。用Python写一个dict如下: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 d['Michael']
95
为什么dict查找速度这么快?因为dict的实现原理和查字典是一样的。假设字典包含了1万个汉字,我们要查某一个字,一个办法是把字典从第一页往后翻,直到找到我们想要的字为止,这种方法就是在list中查找元素的方法,list越大,查找越慢。
第二种方法是先在字典的索引表里(比如部首表)查这个字对应的页码,然后直接翻到该页,找到这个字。无论找哪个字,这种查找速度都非常快,不会随着字典大小的增加而变慢。
dict就是第二种实现方式,给定一个名字,比如'Michael'
,dict在内部就可以直接计算出Michael
对应的存放成绩的“页码”,也就是95
这个数字存放的内存地址,直接取出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你可以猜到,这种key-value存储方式,在放进去的时候,必须根据key算出value的存放位置,这样,取的时候才能根据key直接拿到value。
把数据放入dict的方法,除了初始化时指定外,还可以通过key放入:
>>> d['Adam'] = 67
>>> d['Adam']
67
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所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 d['Jack'] = 90
>>> d['Jack']
90
>>> d['Jack'] = 88
>>> d['Jack']
88
如果key不存在,dict就会报错:
>>> d['Thoma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KeyError: 'Thomas'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
判断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
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
,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
-1
注意:返回None
的时候Python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
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
请务必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和list比较,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而list相反:
所以,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dict可以用在需要高速查找的很多地方,在Python代码中几乎无处不在,正确使用dict非常重要,需要牢记的第一条就是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这是因为dict根据key来计算value的存储位置,如果每次计算相同的key得出的结果不同,那dict内部就完全混乱了。这个通过key计算位置的算法称为哈希算法(Hash)。
要保证hash的正确性,作为key的对象就不能变。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为key。而list是可变的,就不能作为key:
>>> key = [1, 2, 3]
>>> d[key] = 'a 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1遍历字典(遍历键,值,键-值)
#遍历字典, 分别打印key, value, key:value
emp = {'name':'Tom', 'age':20, 'salary' : 8800.00}
for k in emp.keys():
print('key = {}'.format(k))
for v in emp.values():#有些时候需要考虑是否有重复值
print('values = {}'.format(v))
for v,k in emp.items():
print('{v}:{k}'.format(v = v, k = k))
注意,即便遍历字典时,键—值对的返回顺序也与存储顺序不同。Python不关心键—值对的存储顺序,而只跟踪键和值之间的关联关系。
字典总是明确地记录键和值之间的关联关系,但获取字典的元素时,获取顺序是不可预测的。要以特定的顺序返回元素,一种办法是在for 循环中对返回的键进行排序。为此,可使用函数sorted() 来获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键列表的副本
favorite_languages = {
'jen': 'python',
'sarah': 'c',
'edward': 'ruby',
'phil': 'python',
}
for name in sorted(favorite_languages.keys()):
print(name.title() + ",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poll.")
提取字典中所有的值时没有考虑是否重复。涉及的值很少时,这也许不是问题,但如果被调查者很多,最终的列表可能包含大量的重复项。为剔除重复项,可使用集合(set)。集合 类似于列表,但每个元素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favorite_languages = {
'jen': 'python',
'sarah': 'c',
'edward': 'ruby',
'phil': 'python',
}
print("The following languages have been mentioned:")
for language in set(favorite_languages.values()):
print(language.title())
2嵌套
有时候,需要将一系列字典存储在列表中,或将列表作为值存储在字典中,这称为嵌套 。你可以在列表中嵌套字典、在字典中嵌套列表甚至在字典中嵌套字典。
2.1字典列表(列表元素是字典)
alien_0 = {'color': 'green', 'points': 5}
alien_1 = {'color': 'yellow', 'points': 10}
alien_2 = {'color': 'red', 'points': 15}
aliens = [alien_0, alien_1, alien_2]
for alien in aliens:
print(alien)
更符合现实的情形是,外星人不止三个,且每个外星人都是使用代码自动生成的。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range() 生成了30个外星人:
# 创建一个用于存储外星人的空列表
aliens = []
# 创建30个绿色的外星人
❶ for alien_number in range(30):
❷ new_alien = {'color': 'green', 'points': 5, 'speed': 'slow'}
❸ aliens.append(new_alien)
# 显示前五个外星人
❹ for alien in aliens[:5]:
print(alien)
print("...")
# 显示创建了多少个外星人
❺ print("Total number of aliens: " + str(len(aliens)))
随着游戏的进行,有些外星人会变色且移动速度会加快。必要时,我们可以使用for 循环和if 语句来修改某些外星人的颜色。例如,要将前三个外星人修改为黄色的、速度为中等且值10个点,可以这样做:
for alien in aliens[0:3]:
if alien['color'] == 'green':
alien['color'] = 'yellow'
alien['speed'] = 'medium'
alien['points'] = 10
进一步扩展这个循环,在其中添加一个elif 代码块,将黄色外星人改为移动速度快且值15个点的红色外星人,如下所示(这里只列出了循环,而没有列出整个程序):
for alien in aliens[0:3]:
if alien['color'] == 'green':
alien['color'] = 'yellow'
alien['speed'] = 'medium'
alien['points'] = 10
elif alien['color'] == 'yellow':
alien['color'] = 'red'
alien['speed'] = 'fast'
alien['points'] = 15
2.2在字典中存储列表
每当需要在字典中将一个键关联到多个值时,都可以在字典中嵌套一个列表
有关喜欢的编程语言的示例中,如果将每个人的回答都存储在一个列表中,被调查者就可选择多种喜欢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遍历字典时,与每个被调查者相关联的都是一个语言列表,而不是一种语言;因此,在遍历该字典的for 循环中,我们需要再使用一个for 循环来遍历与被调查者相关联的语言列表:
favorite_languages = {
'jen': ['python', 'ruby'],
'sarah': ['c'],
'edward': ['ruby', 'go'],
'phil': ['python', 'haskell'],
'zwb':[]
}
for name, languages in favorite_languages.items():
if len(languages)==0:
print("\n" + name.title()+" doesn't have favorite language.")
elif len(languages)==1:
print("\n" + name.title() +
"'s favorite language is:"+languages[0])
elif len(languages)>1:
print("\n" + name.title() + "'s favorite languages are:")
for language in languages:
print("\t" + language.title())
2.3在字典中存储字典
users = {
'aeinstein': {
'first': 'albert',
'last': 'einstein',
'location': 'princeton',
},
'mcurie': {
'first': 'marie',
'last': 'curie',
'location': 'paris',
},
}
for username, user_info in users.items():
print("\nUsername: " + username)
full_name = user_info['first'] + " " + user_info['last']
location = user_info['location']
print("\tFull name: " + full_name.title())
print("\tLocation: " + location.title())
请注意,表示每位用户的字典的结构都相同,虽然Python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这使得嵌套的字典处理起来更容易。倘若表示每位用户的字典都包含不同的键,for 循环内部的代码将更复杂。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Python将不能修改的值称为不可变的,不可变的列表被称为元组,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现在,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
,classmates[-1]
,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不可变的tuple有什么意义?因为tuple不可变,所以代码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尽量用tuple。
tuple的陷阱:当你定义一个tuple时,在定义的时候,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比如:
>>> t = (1, 2)
>>> t
(1, 2)
如果要定义一个空的tuple,可以写成()
:
>>> t = ()
>>> t
()
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
,来消除歧义:
>>> t = (1,)
>>> t
(1,)
最后来看一个“可变的”tuple: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表面上看,tuple的元素确实变了,但其实变的不是tuple的元素,而是list的元素。tuple一开始指向的list并没有改成别的list,所以,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
不能给元组的 元素赋值, dimensions = (200, 50)
❶ dimensions[0] = 250 #报错
但可以给
存储元组的变量赋值
dimensions = (200, 50)
print(dimensions)
dimensions = (400, 100)
print(dimensions)
元组的不可变指的是元组元素不能被修改,而不是元组变量本身不能被修改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或者直接用{},如果用s1=([1,2,3]) 则s1为list,用s2={ [1,2,3] } 则报错因为set是不可变的:
>>> s = set([1, 2, 3]) #type(s) 为set
>>> s
{1, 2, 3}
>>> s = {1,2,3} #set类型
>>> s
{1, 2, 3}
注意,传入的参数[1, 2, 3]
是一个list,而显示的{1, 2, 3}
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2,3这3个元素,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
通过add(key)
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 s.add(4)
>>> s
{1, 2, 3, 4}
>>> s.add(4)
>>> s
{1, 2, 3, 4}
通过remove(key)
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
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试试把list放入set,看看是否会报错。
上面我们讲了,str是不变对象,而list是可变对象。对于可变对象,比如list,对list进行操作,list内部的内容是会变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对str进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
虽然字符串有个replace()
方法,也确实变出了'Abc'
,但变量a
最后仍是'abc'
,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把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要始终牢记的是,a
是变量,而'abc'
才是字符串对象!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说,对象a
的内容是'abc'
,但其实是指,a
本身是一个变量,它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才是'abc'
:
┌───┐ ┌───────┐
│ a │─────────────────>│ 'abc' │
└───┘ └───────┘
当我们调用a.replace('a', 'A')
时,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
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abc'
上的,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
,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abc'
的内容。相反,replace
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Abc'
并返回,如果我们用变量b
指向该新字符串,就容易理解了,变量a
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abc'
,但变量b
却指向新字符串'Abc'
了:
┌───┐ ┌───────┐
│ a │─────────────────>│ 'abc' │
└───┘ └───────┘
┌───┐ ┌───────┐
│ b │─────────────────>│ 'Abc' │
└───┘ └───────┘
所以,对于不变对象来说,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相反,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这样,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
使用key-value存储结构的dict在Python中非常有用,选择不可变对象作为key很重要,最常用的key是字符串。
tuple虽然是不变对象,但试试把(1, 2, 3)
和(1, [2, 3])
放入dict或set中,并解释结果。
切片
取一个list或tuple的部分元素是非常常见的操作。比如,一个list如下:
>>> L = ['Michael', 'Sarah', 'Tracy', 'Bob', 'Jack']
Python提供了切片(Slice)操作符,能大大简化这种操作。
对应上面的问题,取前3个元素,用一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切片:
>>> L[0:3]
['Michael', 'Sarah', 'Tracy']
L[0:3]
表示,从索引0
开始取,直到索引3
为止,但不包括索引3
。即索引0
,1
,2
,正好是3个元素。
如果第一个索引是0
,还可以省略:
>>> L[:3]
['Michael', 'Sarah', 'Tracy']
也可以从索引1开始,取出2个元素出来:
>>> L[1:3]
['Sarah', 'Tracy']
既然Python支持
L[-1]
取倒数第一个元素,那么它同样支持倒数切片,试试:
>>> L[-2:]
['Bob', 'Jack']
>>> L[-2:-1]
['Bob']
记住倒数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1
。
切片操作十分有用。我们先创建一个0-99的数列:
>>> L = list(range(100))
>>> L
[0, 1, 2, 3, ..., 99]
可以通过切片轻松取出某一段数列。比如前10个数:
>>> L[:10]
[0, 1, 2, 3, 4, 5, 6, 7, 8, 9]
后10个数:
>>> L[-1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前11-20个数:
>>> L[10:2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前10个数,每两个取一个:
>>> L[:10:2]
[0, 2, 4, 6, 8]
所有数,每5个取一个:
>>> L[::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什么都不写,只写
[:]
就可以原样复制一个list:(复制列表)
>>> L[:]
[0, 1, 2, 3, ..., 99]
在不使用切片的情况下复制列表的情况:
my_foods = ['pizza', 'falafel', 'carrot cake']
#这行不通
❶ friend_foods = my_foods
my_foods.append('cannoli')
friend_foods.append('ice cream')
print("My favorite foods are:")
print(my_foods)
print("\nMy friend's favorite foods are:")
print(friend_foods)
这里将my_foods 赋给friend_foods ,而不是将my_foods 的副本存储到friend_foods (见❶)。这种语法实际上是让Python将新变量friend_foods 关联到包含在my_foods 中的列表,因此这两个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列表,鉴于此,当我们将'cannoli' 添加到my_foods 中时,它也将出现在friend_foods 中;同样,虽然'ice cream' 好像只被加入到了friend_foods 中,但它也将出现在这两个列表中。
My favorite foods are:
['pizza', 'falafel', 'carrot cake', 'cannoli', 'ice cream']
My friend's favorite foods are:
['pizza', 'falafel', 'carrot cake', 'cannoli', 'ice cream']
tuple也是一种list,唯一区别是tuple不可变。因此,tuple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的结果仍是tuple:
>>> (0, 1, 2, 3, 4, 5)[:3]
(0, 1, 2)
字符串
'xxx'
也可以看成是一种list,每个元素就是一个字符。因此,字符串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结果仍是字符串:
>>> 'ABCDEFG'[:3]
'ABC'
>>> 'ABCDEFG'[::2]
'ACEG'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针对字符串提供了很多各种截取函数(例如,substring),其实目的就是对字符串切片。Python没有针对字符串的截取函数,只需要切片一个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
def trim(s):
if(len(s)==0 or (s[0]!=' ' and s[-1] != ' ')):
return s
elif s[0]==' ':
return trim(s[1:])
else:
return trim(s[:-2])
在很多情况下,切片都很有用。例如,编写游戏时,你可以在玩家退出游戏时将其最终得分加入到一个列表中。然后,为获取该玩家的三个最高得分,你可以将该列表按降序排列,再创建一个只包含前三个得分的切片。处理数据时,可使用切片来进行批量处理;编写Web应用程序时,可使用切片来分页显示信息,并在每页显示数量合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