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外包卖身感受

做了两个月的外包,也算是我的工作经历的多样性补完了一些。其实有关做外包这事儿,外包个中的酸甜苦辣,都要看你怎么看待了。

当年大学毕业在即,大家都在毕业典礼举行前就纷纷逃出校门,奔赴工作岗位,生怕在到公司报到的时候稍有懈怠就会丢掉这宝贵的人生第一次。我也在其中,以致于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就匆匆的在我的第一家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正式成为一个职业人。不过,不是开发人员,只是一个小小的小网管。那一段为期1年半的工作经历中,让我经历和见识了好多事情。作为一个被我称为乙方的乙方的半开发半维护的小网管,也可能是我太过敏感了吧,总之,融入感不强。但,还好,毕竟是正式员工,该有的福利待遇什么的基本上也都差不多都有。这也使得在工作闲暇之余顾影自怜的时候带来一丝慰籍。

那个时候在京的一大帮子混在开发本行的同学基本上都在给日企或欧洲企业做外包。那个时候也没有觉得他们作外包如何如何,反而有的时候觉得有些羡慕他们。毕竟人家做的是我所谓的主流工作,在公司地位应该比我高。但现在经历过这两个月短暂的外包工作经历后,我对于外包感受更深了一层,把这两个月的感受汇成一句话就是我不适合做外包。当然凡事有例外,如果做的是外包的经理或更高职位的话,我可能还是会比较乐意的。

有不少朋友说我这个人看起不像是做技术的。因为我更感性,更敏感,说通俗一些就是有些事儿事儿的。这可能是我的劣势,但我觉得他更是我的优势。记得就职的第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年会上说得一句话我比其他的记者更懂公关,我比其他的公关更懂新闻。他的成功,有其幸运的一面,但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因为他从事的正是他的优势所在。因为公关业本身就是一个行业的交叉点。以此类推,我应该在不远的将来找到我的交叉点。我比传统的IT从业者更感性,我比感性的人更懂IT业。

现在的IT行业公司,尤其是外包公司,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大家心知肚明却秘而不宣的事实。那就是即使我在贵公司刚安下脚不久,但我的简历却不会因为我的新工作而关闭。他永远在线,永远开放,永远是最新更新的。更有甚者,已经有部分职业咨询人员或猎头们都在宣传把简历当成自己的工作总结。这就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副作用:人员流动。

我不想在这儿高谈阔论什么公司弊端,制度漏洞。毕竟我还只是一介布衣。我只想说说我这两个月来的感受。

首先,因为我做的是驻场外包,工作环境还是很满意的,足够的国际化。这是从我工作的第一家合资的PR公司开始我就打算一直坚持的路线。早上不考勤,只要不过份,不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你的迟到。一切凭自觉,自律。另外,离家很近,每天只要骑车上下班就可以了。这在北京这座大都市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同事关系也都很融洽,可以一起讨论很多事情,从房价房贷到车的性价比,从周末去哪儿FB了到目前热议的金融危机。这不像有的公司,尤其是一些国内的小公司,感觉大家没有共同语言。像我这样的话匣子一说多了,就好像在显摆什么似的。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身边的同事有三分之一是真正隶属于我工作地的公司的。这让我这样的事儿妈容易产生二等公民的感觉。

每周的例会是开的,但真正跟高层接触的会议是不会让外包人员参与的。各组负责人都是正式员工。外包人员做的只是具体的实施工作。这种情况让我很难对东软刘积仁先生的

人们对外包的理解一般来讲,意思是客户把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给外包企业来做,事实上从今天的情形来看,更多的是客户把自己干不了,或者不擅长的事情交给外包企业来做。 其实外包代表的一种含义是,把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来做,而这项工作并没有高端或者低端之分,高端或低端的区别是企业在此领域的能力问题。

这段话表示赞同。他所站得立场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讲的,但对于工作在一线的程序员们而言,这句话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做的完全就是没不太重要的具体实施的工作。援引一个也同为外包到这里已经工作三年的MM的话就是对于写程序的来说也就我们现在这样了,换到哪里都一样。但人生不是只绑死在写程序上的。在职场上要上升。但在这里你是没有上升的机会的。因为你不是正式员工。而在你自己的公司,公司要的只是一个程序员,根本不需要技术方面的管理人员或更高级别人员,所以基本上也是没戏。如果实在是想升级,只有一条可行的方案,在以外包的身份在这里做上几年,熬到跟外包到的这家公司签了合同。这样再过两年就有升上去的可能了。但这太漫长了。我不想我的年华花在这件事上。那剩下的就只有跳槽一条路了。呆得年头长一些的,也基本上都是在打算跳去更好的企业,但还没有找到。真正在这里熬红顶子一根筋的人还是较少的。

另外公司邮箱上为了方从便区别,外包人员是要加上一定后缀的。所以要搞清楚这个的隶属关系。只要看一下他的Email也就明白个差不多。管理怕就怕在区别对待。哪怕只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小区别,总会让人感觉不太舒服的。

另外也是邮箱,为了方便发送群体邮件,外包人员和正式员工都在一个列表里。有的时候所在公司发送一些福利性的通知邮件时候,外包人员也是会收到的。在同一个办公室,干同样的工作,人家有,我却没有。这恐怕更难让人产生融入感和团体感。

再加上外包产业产生的一些动机成因,比如对于所在公司对人员进行辞退、撤换之类的人事变动更加便捷之类云云,这都让卖身于所在公司的外包人员更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不想写了。就此结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