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






过去的十数年里,我们大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城市讲台的教师身上;聚焦在教师背后的荣誉和光环上。
实际上,在中国那些发展缓慢的小乡村,同样有一些值得被聚焦教师,他们甚至不仅仅是教师,还是校工、校长、乡村发展的推动者。
在中国第35个教师节这一天,我们尝试将目光转向他们,看他们在十数年的乡村教育中的辛劳和隐忍。
7月31日,王小永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自拍,眼里噙满泪水。这一天,他正式结束了甘肃陇南市宕(tàn)昌县的支教生涯,他要和那片土地、那里的每个人,还有自己过去11年支教生涯告别,纵有万般不舍。
在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在线教育,是王小永离开甘肃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边远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
2018年,甘肃省有43个国家级贫困县,宕昌是其中一个。
2020年3月3日,甘肃省政府批准了31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县只剩下了8个,宕昌还是其中之一。
时间倒回到2009年,王小永辞去了在深圳某机构做培训讲师的职业,决定到山沟做支教的时候,真真切切地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事实却比预想得更为残酷。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1张图片 石门村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需要分担家里很多农活。/胡同
宕昌县县长李廷俊在2011年的工作报告中说,全县农民2010年人均纯收入是1873元。
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兴化乡石门村,又是宕昌县里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
在学校的宿舍里,老鼠四处流蹿,到了冬天,屋子里的水桶能结成冰。
到石门村的第二年,王小永借助自己所属的慈善机构,筹了20多万元,宕昌县教育局也拨出了10万,对石门校舍进行翻修,王小永用剩下的一点钱,在村子里一条小河上,搭了一座便桥。这些举动让王小永成为了石门家喻户晓的名人。
即便是在这样极端贫困的环境中,石门在当地的八县一村里,仍然是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最好的片区。
这让支教和代课老师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以前,三年级的孩子就要上山割草割麦子,现在只用在家做饭就可以了,另外营养早餐也到了我们学校,村子里的人能看懂电视剧了。”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2张图片 离开前,王小永和学生们野餐。/王小永朋友圈

但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没有一个孩子的梦想会被忽视 ——在线教育的新温度
在偏僻的山区,十几年的光阴,就像一部默片,缓慢,静谧,它在现代意义上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及大城市一个月的变化。
但正如默片本身,内里的情绪和变化,却是汹涌澎湃,这需要细致的感受和观察。
最初,贫困不是王小永最大的心结,不被理解才是。
深圳的工作辞了,跑到穷乡僻壤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他被看成是贪图每个月600元的补贴。600元在城市里无法改变生活,但却是当地人均收入的4倍,王小永在他们眼里是既得利益者。
改观发生在翻新学校以后,人们意识到贫困的另一个原因是观念的落后。
于是当地政府开始选择修路和进行网络覆盖,以此打通现实的道路闭塞,和大脑信息闭塞的通道。
在现代化发展样本中,道路是人流的标志,网络是信息流的标志,伴随着二者一起发展的,便是资金流,这是割裂贫困生活的利刃。
道路畅通以后,石门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山,大部分走出去的男性青壮年,成了建筑工人,适龄妇女进入到其他中产家庭,从事家政。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3张图片 石门村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胡同
打工的辛劳,成了家乡巨变的开始,劳务薪酬的回流,让山村里有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信息交流在贫困山区变得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他们的离开,换回来乡村的新房、新电器、互联网、新智能手机……
紧接着石门村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对学校进行扩建和完善。
“现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有了比城市学校运转更快的电脑,甚至还有了钢琴,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过去相比,这种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王小永在言语中反倒露出一丝的担忧。
“但孩子们成了留守儿童,父母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在孩子们身边——钱和智能手机,但因为没有父母的监管,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而且因为手机和家长灌输的世俗和消极思想,孩子们变得懒散和叛逆。”王小永说。
“至于消极的思想”。王小永说:“十年前,这里的人年均收入不到2000元,但他们出去打工以后,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6、7万,家长觉得自己一个农民都能挣到这么多钱,便会无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孩子对于这样的暗示或者言论,是非常乐于接受的。”
在宕昌,石门孩子的入学率和成绩,从当年八县一乡的第一,掉到了倒数第一。
王小永开始焦虑,他开始反思在贫困山区,传统的教育是否应该引进一些新的形式,一方面约束孩子,一方面让孩子在父母监管的缺失下,可以正向成长。
改变乡村发展的云
虽然不再是支教的身份,王小永在深圳待了几天以后,在8月末又回了甘肃宕昌。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4张图片 王小永准备离开时,收到学生们的信。/王小永朋友圈
他要把自己教的孩子们,从山区送到成都的学校,这些孩子大多从未离开过家乡。
录取这些孩子的是一家厨师学校。
与传统的高中、大学不同,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王小永觉得上技校,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在就业的问题上,可以避开应届毕业生的正面战场。“他们没有竞争力,除非有专长,但乡村的孩子,又很少就读技校的机会,要么是因为学费,要么是被困在山沟里。”
找到解决教育困境方案的想法,在今年疫情期间十分强烈。
今年年初,宕昌县教育局喊王小永去开会,会上有教育局的领导,还有来自华为的工作人员。那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宕昌这样的地方推进在线教育。
“如果说在十年前,这种情况在当地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所有的硬件水平都具备,就差有实质性的内容介入了。”王小永说。
实际上,在线教育的应用场景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已经有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5张图片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教育厅携手华为云,搭建了在线教育系统——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
平台整合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各版本教材,以及优质师资资源。这令教学场景极度丰富,无论城市,还是像宕昌那样偏远山区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接触到广东省内最优质的师资资源。
在上半年的网课期间,平台承受了超过486万次的下载量,单日用户的请求数量最高接近1.6亿次。华为云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保证了平台稳定、信息安全和应付高并发请求的效能,满足了师生的使用体验。
除了用户数量的激增与平台的稳定运转,在应用场景上,华为云的践行也变得丰富和具体。
比如受疫情影响,大连海事大学经过认真反复研究,为学生们制定了线上“云答辩”的方案。3月10日至13日,在华为云WeLink的见证下,包括张艳秋在内的6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线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3月15日,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也通过华为云WeLink为3名研究生举行学位论文远程视频答辩。
此外,今年4月8日,大连海事大学通过华为云WeLink智能工作平台,组织开展了“全校学生同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活动,2万多名大学生通过”云课堂“,共同参与了这场“不见面”的课堂互动。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6张图片 大连海事大学的云课堂。
从“云开学”、“云课堂”到“云答辩”、“云典礼”,华为云帮助全国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等快速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迅速开展在线教学,包含教学资源、课堂互动、精准复习、实时反馈、教学管理等多项功能,力求“把平台变成讲台,把房间变成教室”,满足一切在线教育需求。
这种模式,同样也解决了偏远地区如何享受到和大城市里的学生同样的教育资源拷问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正如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项目总监张量说:“虽然做不到绝对的教育公平化,但是我们所起到的作用是让一些信息化水平或者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的老师和学生,有机会接触,并且通过平台进行互动学习的机会。”
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_第7张图片
在王小永的理想应用场景里,最迫切的是如何监管学生是否保持专注,以及在山区的在线教育平台中,引入职业化课程。“我想在AI技术如此发达的阶段,通过前端摄像头对山区或者留守儿童进行学业监督,是可以提高留守儿童自控力的”。
这与华为云Cloud for Good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不谋而合,让技术的温度落到实处,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让技术更好地服务大众、社会,真正做有意义的事。充满温度的技术每前进一步,世界上某一群人的境遇就会被改善一点,我们的社会也就被向前推进一点。
这或许将成为改变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注脚。
作者 | 胡同 封面图来自图虫创意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穷困县孩子的梦想,变成一种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