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身不由己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身不由己_第1张图片

1.闹鬼: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鬼附人身的传说,我听得多了,总不大相信。但仔细想想,我们常说:“又做师娘(巫婆)又做鬼”,如果从来没有鬼附人身的事,就不会有冒充驱鬼的巫婆。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左传》也记载过闹鬼的事。春秋战国时,郑国二贵胄争权。一家姓良,一家姓驷。良家的伯有骄奢无道,驷家的子皙一样骄奢,而且比伯有更强横。子皙是老二,还有个弟弟名公孙段附和二哥。子皙和伯有各不相下。子皙就叫他手下的将官驷带把伯有杀了。当时郑国贤相子产安葬了伯有。子皙擅杀伯有是犯了死罪,但郑国的国君懦弱无能,子产没能够立即执行国法。子皙随后两年里又犯了两桩死罪。子产本要按国法把他处死,但开恩让他自杀了。

伯有死后化为厉鬼,六七年间经常出现。据《左传》,“郑人相惊伯有”,只要听说“伯有至矣”,郑国人就吓得乱逃,又没处可逃。伯有死了六年后的二月间,有人梦见伯有身披盔甲,扬言:“三月三日,我要杀驷带。明年正月二十八日,我要杀公孙段。”那两人如期而死。郑国的人越加害怕了。子产忙为伯有平反,把他的儿子“立以为大夫,使有家庙”,伯有的鬼就不再出现了。

郑子产出使晋国。晋国的官员问子产:“伯有犹能为鬼乎?”(因为他死了好多年了。)子产曰:“能。”他说:老百姓横死,鬼魂还能闹,何况伯有是贵胄的子孙,比老百姓强横。他安抚了伯有,他的鬼就不闹了。

2.灵性良心: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灵性良心。禽兽的天性不仅有食欲、性欲。禽兽都有良知良能,连虫蚁也有,例如蚂蚁做窠、蜂酿蜜、鹊营巢、犬守门且忠于主人。人当然也有良知良能,不输禽兽虫蚁,而超越禽兽虫蚁。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注解说:“良者,本然之善也。”就是说,不由人为,天生就是好的。注解的解释,不如《孟子·告子》一章里讲得具体。孟子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都是每个人都有的。人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就表示人有仁、义、礼、智等美德。这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3.灵肉之争:谁做主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我曾读过伯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

4.人生有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

“命”是全不讲理的。孔子曾慨叹:“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命,就犟不过。所以只好认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曾国藩顶讲实际,据说他不信天,信命。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叹口气说:“服服命吧。”

5.万物之灵:他只顺从自己的灵性良心行事

我们的正义感也是出于本性的。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了维持正义,不怕和暴力斗争。尽管有权有势的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尽管推翻了一代暴君,又产生一代暴君,例如法国十八世纪推翻路易王朝的罗伯斯庇尔( Robespierre,1758-1794)高呼自由、平等、博爱,掌权得势后杀人如麻,称为“恐怖的统治”,随后自己也上了断头台;贪污腐败的官吏清除了一批,又会滋生一批,但是清廉的官,终究是老百姓希望而又爱戴的“青天大老爷”。我国的包拯不就成了“包青天”吗?敢对当朝暴行提出抗议的还代代有人,不惜杀身成仁。

我国的孔子最平易近人。他曾一再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曾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曾赞许曾点:“春服既成……”带几个青少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是他暮年看定自己“莫我知也夫”;“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吾已矣夫”。

可是他并没有乘桴浮于海,也没有春游散心,孔子六十八岁了,退而删《诗》《书》,作《春秋》。作《春秋》,就是在左丘明的传记上,加上按语,用简约而恰当的一字、两字,或贬或褒,评点了某人某事的是与非、该或不该。他的评语真是一字千钧,能“使天下乱臣贼子惧”。他尽可以教教学生,不问世事了。可是还是要用他的春秋笔法来维持正义,和乱臣贼子作斗争。不管别人是了解或责怪,他只顺从自己的灵性良心行事。

6.人的可贵:一生寻求智慧的苏格拉底,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如果天地生人,目的是人类的文明,那么,天地生就的人,不该这么无知,这么无能,虽是万物之灵,却是万般无奈,顾此失彼,而大部分人还醉生梦死,或麻木不仁。我们只能看到宇宙无限大,而我们这么渺小,人生又如此短促。数千年来,哪一位哲人解答了世人所探求的真理呢?数千年已过去了,有灵性有良心的人,至今还在探求人生的真谛,为人的准则。一生寻求智慧的苏格拉底,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急于了解什么是“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怎么学呢?《论语》里没有说。《大学》是曾子转述孔子的话。讲了怎么教,学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一作‘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我参考了宋代理学家的注释,试图照我自己的见解,解释如下:教诲成年的人,就是要他们“明‘明德’”——“明”就是明白,“明德”就是按照天理,为人行事,“在新民”就是要他们去掉旧时的污染,“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在止于至善”就是对自己要追求完善,达到至善的境界。

7.修身:人必需修身,而修身需用又合适又和悦的方法

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锤打,不能火烧水淬。可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孔子强调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

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合适的方法。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得宽容,允许身心和谐。克制自己,当恰如其分。所谓“齐之以礼,和之以乐”,就是用礼乐来调节、克制并疏
导。

孔子很重视“礼”和“乐”。《礼记》里讲得很周到,但《礼记》繁琐。我免得舍本逐末,只采用《礼记》里根本性的话,所谓“礼之本”。孔子曰“礼者,理也。……理从宜。……”这就是说,“礼”指合理、合适。礼“以治人之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的感情,都由肉体的欲念而来,需用合理、合适的方法来控制。要求“达天道,顺人情。……”肉体的基本要求不能压抑,要给以适度的满足。

8.锻炼:受锻炼的是肉体,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奥运会原本是古希腊享神的赛会。古希腊灭亡后早已废弃。十九世纪法国顾拜旦男爵(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有鉴于当代商业化的弊端,提倡公平竞赛和古希腊运动员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重兴了奥运会。奥运会的精神:争取提高自身的能力,胜人一筹;比赛讲究公正合理,光明磊落,不容欺骗作伪。训练体格,也锻炼人的品格。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其争也君子”的君子之风,和奥运精神略有相似处。每个人都要有争取胜人一筹的志气,而在与人竞赛中,练就公正合理、崇尚道义的品格。当今商业化的社会,很需要这种作风,推而广之,无论商业界或其他各行各业,都该有奥运精神。受锻炼的肉体不免死亡,崇尚道义的精神就像点燃的圣火,遍传天下,永恒不灭。

所以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