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稳定、收入保证、社会地位高……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公务员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饭碗”。但公务员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好吗?一些成功跻身公务员队伍的“过来人”却表示,这一职业其实和其他职业一样,也是一座“围城”,每年有百万人报考,同时也有很多人跳槽,还有很多人在“郁闷地”工作。
国考虽已结束,但接下来还有更为严格的面试等环节。对于考生来讲,对公务员这一职业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报选择了3类不同类型的公务员,希望他们的就业故事能帮助考生校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现实。
公务员之顺心型
爱自己的工作并愿意付出
刘筱薇(化名),200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毕业那年考上山东省威海市选调生,现在威海市人事局工作。
三年前,刘筱薇23岁,正在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读大四。当时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北科大的法律专业也并不具有特别强的竞争优势,正好学校贴出了山东省威海市招考选调生的简章,“我是威海人,自然就开始关注这个”,刘筱薇说,自己没准备考研,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找个公务员之类稳妥点的工作,在这之前,刘筱薇还曾到一家公司做过两个月的法律顾问,但后来觉得待遇并不好,最终放弃。
三年时间调到市里工作
选调生是公务员性质,但和公务员还不同,它是以“培养后备干部”为前提的选拔……考试形势和公务员差不多,竞争也同样激烈,“具体人数我不清楚,听说很多人报名了”,面试比例是3:1,招40名选调生,共132人参加面试,刘筱薇考了第三。
毕业后,刘筱薇和其他选调生一起,被分配到某区的街道办事处担任党委秘书,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领导写写文件、整理材料之类的,这样的工作做了一年后,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青年干部培训班。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试、演讲等环节,刘筱薇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党校培训后被选到区人事局工作。一年半之后,她被调到市人事局,主要负责干部档案的管理工作。刘筱薇的公务员之路可以说一帆风顺,但并不是每个选调生都这样幸运,和她同时考来的人,三年过后,还呆在乡镇一级办事处。
能力与机遇让自己成功
刘筱薇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在三年之内飞速提升,一是和能力及自身努力有关,第二个原因就是机遇比较好,“现在能从基层升到市级部门工作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她说,最关键的一跳是在青年干部培训班中的考试脱颖而出,从镇办升到区委一级,又正好分配在一个关键部门。刘筱薇去的时候,恰逢同一科室的三个男同事刚刚离开,她就一个人做三个人的工作,那是最忙的一年。“经常加班,别人逛街的时候我不能逛,别人美容的时候我也在加班”,刘筱薇说,自己能走到今天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结果。一年半之后,正好市人事局管理干部档案的职位缺人,刘筱薇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秀业绩使她又一次得到领导青睐,于是更上一级台阶。
“许多人可能觉得公务员的工作很枯燥,但我认为还是很理想的,所做的工作又有一定的动力”,刘筱薇笑着说,“按理说整理档案这种工作比较沉闷,但你如果用一种沉闷的心情去对待它,只能更沉闷”。
客观来看,刘筱薇本人确实比较适合走从政这条路,她在学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很早就入党,平时喜欢组织活动,加上能说会道,活泼开朗,每次的面试她都能拿到最高分,成为考官眼中“最优秀的竞聘者”。“四年的法律专业学习带给我不同的思维能力,我看问题很全面、严谨,逻辑能力也强,而且更理性,这也是我的优势之一”,她说。
爱自己的工作并为之付出
“做公务员并不像外人想的那么悠闲,有的部门也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让我闲下来,放个公休假我还真不知道干吗。在家呆着没意思,出去旅游嫌累”。刘筱薇说,三年工作下来,她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现在的生活,“每天过来和同事接触一下,和领导交流工作,忙自己手头的活儿,有什么急事和同事一起加班、吃饭,挺好的。”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我总觉得,付出了就有回报,如果你不努力永远也实现不了目标”,刘筱薇一直在说“努力”最重要,她承认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好机遇,但更重要的是你爱上自己的工作,并愿意为之付出。在这个大部分时候都要论资排辈的群体中,对于未来,她看得有些淡然,也没想过明确的发展方向或者“当官”之类,她只想着,将来不管走到哪个部门,最重要的就是干什么就要朝哪个方向努力,“我觉得现在和3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真的不一样,为人处世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有改变、有进步,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长大了”。
公务员之郁闷型
公务员生活从梦想到“鸡肋”
何霞一直想找一个词准确地形容她的公务员生活,枯燥、乏味、单调……找了一圈之后,她忽然想起中学语文课上一篇节选自《三国志》的课文《杨修之死》。“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鸡肋”来形容自己的公务员生活,何霞说,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
从小就想当国家干部
“公务员生活轻松、稳定、福利好,看看大学里的公务员热就知道这样的生活有多吸引人了。”何霞说,两年前,她就是被这样的想法所吸引,成为考公务员洪流中的一分子。
何霞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何霞很小就对公务员产生了向往。“小学的时候写作文,大家都写要当老师、科学家什么的,全班就我一个人写要当干部,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之所以在大学选择法律,为的是能有机会进公检法系统工作。但近两年,法律专业就业形势不太好,众多法律专业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何霞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她先报考厦门海关的一个职位,但这个职位成了当年报名人数最高的几个岗位之一,何霞说自己虽然考分还不错,但仍然充当了“炮灰”。经历了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失败后,何霞吸取教训,选择了中部某省国资委监察室的一个岗位,理由是既贴近自己的专业所学,又能避免众多人撞车。笔试、面试、体检等一系列检测过后,何霞如愿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刚入职即参与办案
2008年9月,何霞到单位报到上班。认识新朋友、培训、熟悉科室业务,新生活热烈而刺激。“总体上说,就如同一个新生刚上大学,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看上去业务挺容易的,就是做一些群众的信访记录、协助调查一些本系统的经济案件。”岗前培训主要涉及加强政治、保密意识等内容,这在何霞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就学习过。但培训课上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还是让何霞感到震惊,因为一些原本在她看来无意的举动,很可能就泄露了国家机密。
正式上班不久,何霞所在的科室就接到了省纪委转来的一封举报信,要求对某个省属国企负责人的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按照惯例,这样的行动是不会让新入职者参加的,但科室里面恰巧有人请产假,何霞幸运地在刚入职就参加了办案,虽然要经常加班,但何霞却觉得很兴奋。办案过后的工作却是枯燥与乏味。
遇到白马王子的概率很低
何霞通常的工作安排是周一到周五9点上班,先看当天的报纸,看完报纸看自己喜欢的小说,下午上网和朋友们聊聊天,偶尔和同事聊一下工作,下班之前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把当天收到的资料录入档案。“刚入职的时候那个案子结了之后就再也没我什么事了。”何霞说,大部分时候,监察室都是负责一些小案子,两三个人就够了,她基本上成了“闲人”。
除了整理档案和资料,何霞也无法忍受经常性的部门学习活动。“每个月至少一次的党课学习,还有经常性的主题演讲、合唱比赛等,并不是反感这类活动,但活动过多总让人觉得乏味。”上个月,省直属机构组织合唱比赛,何霞被单位抽中参加合唱队,每天晚上7点到9点排练,曲目是《公务员之歌》和《祝福祖国》,“雷打不动的排练了一个月,每天曲目都不会变”。唱完了还有一小段朗诵,结束语是重复三遍“啊,科学发展观……”在何霞看来,不管多么艺术性的活动,重复多了总会让人觉得乏味。
喜欢看小说的何霞内心经常憧憬浪漫的爱情,但工作了一年后,她觉得遇到浪漫爱情的概率越来越小。“参加工作后基本上跟公务员系统或者国企打交道,我觉得这个圈子遇到白马王子的概率很低,你能想象一个整天吟诵着‘啊,科学发展观’的人会很浪漫吗?”
想换工作又对轻松不舍
现在,每当有学弟学妹向何霞请教怎么备考公务员的时候,她总是让他们慎重考虑。“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工作稳定、轻松是正面,背面却是没有活力、枯燥乏味。”
近段时间,何霞经常被换工作的想法所困扰,但想想公务员生活的安定与轻松,又生出一些不舍。“真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公务员之失望型
爱摄影辞去公务员化身“无冕王”
“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选择做公务员和放弃做公务员,都取决于我的爱好。”目前已从公务员中跳出来的郑翔(化名),对自己丢掉这个“铁饭碗”的举动,表现得轻描淡写。
痴迷港剧考公务员圆梦
“当初报考公务员,纯粹是出于对法官的盲目崇拜”,谈及自己选择做公务员的初衷时,郑翔有些不好意思。
20世纪90年代,港台剧刚进军大陆,还是中学生的郑翔对《法不容情》、《壹号皇庭》等政法题材的港台剧情有独钟,痴迷于剧中法官的威严和权力,律师的巧舌如簧。于是年少的他暗自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归属一定与法庭有关,并最终如愿考入北京某大学法律系,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
经过4年的学习,郑翔认为相对于能言善辩的律师来说,法官更符合自己少说多做的性格,于是法院成为他找工作的唯一目标。“想进法院工作,必须通过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我选择了公务员,而是公务员选择了我”。
就这样,郑翔误打误撞地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喜爱摄影辞公务员转行
郑翔的第一份工作是书记员,即在法庭上作庭审记录。虽然不能与法官相提并论,但是联想到港剧中演绎的法庭上惊心动魄的案情和唇枪舌剑的场面,郑翔还是莫名的兴奋。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现实中法庭审理的案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小事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案卷,或是偶尔充当一次居委会大妈,替法官找当事人了解情况,听他们说些家长里短的事。面对千篇一律的乏味工作,郑翔开始“移情别恋”,捡起他在大学时的爱好——摄影,报名参加北影的业余培训班,拿到了结业证。他还报名参加各种摄影沙龙举办的比赛,并获得了不少奖项。
小有成就的郑翔已经不满足把摄影作为副业,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摄影。既然法官是个耗年头的职位,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起码也要近10年的时间,即便熬到个法官,也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还不如趁早转行。
拿定主意后,郑翔辞去了法院的工作,凭借公务员的工作经历,优先被某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录用,负责为区委组织的各项活动摄影。虽然待遇没有在法院时好,但是他觉得,这份工作能给他更多的体验和感悟,离他的理想也更近了。
被媒体录取成“无冕之王”
“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郑翔感慨道。
经过两年在新闻中心的“试水”,他的摄影技术已日渐成熟,恰逢北京某媒体招聘摄影记者,郑翔如愿被录用,从此真正告别了公务员的身份,成为一名“无冕之王”。
对于现在的工作,郑翔很满意,“虽然没有在法院时稳定,生活也不规律,经常为了赶采访、发片子,连吃饭都不能准点。但是,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比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法院工作更有成就感。”
“相对于公务员这个‘铁饭碗’来说,能找到一个与自己合拍的工作,让我更觉得踏实、自在。”
我不想再做顶着光环的“月光族”
“公务员和公务员是不一样的,也分三六九等”,对于自己的公务员生涯,外语专业毕业的刘晓宁(化名)这样感悟到。 谈起当初选择公务员这条路时,她不禁为自己的天真感到汗颜。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到北京发展,来自浙江的刘晓宁放弃了读研的机会,选择到国家某部委做一名公务员。原本梦想凭借自己的专业化和公务员优势,能寻求个接待外宾的美差,然而工作近三年,却鲜有机会走近外宾。捉襟见肘的收入让她成为公务员中的“月光族”,于是刘晓宁决定放弃“铁饭碗”,到外企另谋生路。
放弃读硕士公考进部委
刘晓宁就读于杭州一所大学的英语专业,临近毕业时,她放弃了去北外读研的机会,一门心思备考公务员,并如愿进入某部委工作。“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刘晓宁说,“觉得北京的发展机会多,进部委,做公务员有保障。而且这里和外宾接触的机会多,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但工作后她发现,手上的业务与英文几乎不沾边。偶尔接待外宾团,也只能同带团的中国工作人员接洽。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刘晓宁只等到了插卡等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
公务员混成“月光族”
博鳌论坛的经历给了刘晓宁不小的打击,生活上的拮据让她开始反思自己做公务员两年多的经历。都说公务员舒服,但刘晓宁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有活动,赶工到夜里12点,也是家常便饭。
然而,如此大的工作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虽然部委给未婚的单身员工提供宿舍,每月的租金也不贵,大约700元左右,但是加上水电费、交通费、吃、穿等日用开销,对于每月只有不到4000元工资的刘晓宁来说,还是月月光。两年多下来,刘晓宁没有一点存款,不要说买房子,连车子也买不起。她也曾想过利用外语优势,找点口译的私活儿,但正常的上班时间已经超负荷了,根本挤不出额外时间,“公务员混成了‘月光族’,还真挺失败的!”
公务员也分三六九等
决定跳槽缘于一次同学聚会,刘晓宁回忆说,“那次和老同学的闲聊让我明白原来公务员也分三六九等”。同为公务员的同学,每天工作8小时,很少加班,已经买了车,正准备贷款买房。原本还在因为工作即将年满3年、工资会有几百元涨幅而犹豫是否要跳槽的刘晓宁,听闻了老同学的幸福生活后当即决定放弃这份公务员的工作,另谋出路。
经朋友介绍,刘晓宁得知有一家外企正在招聘总经理秘书,对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她准备去试试。“不管怎样,这种顶着公务员光环的‘月光族’我是不会再做了”,刘晓宁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