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

     

目录

                                 脉冲编码调制(PCM)

1.原理框图

2.常用二进码的选择和安排

   1)二进码的选择

   2)码位的选择与安排(关乎通信质量和设备复杂度)

   3)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的

            4)逐次比较型编码原理

            5)逐次比较型译码原理  

3.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系统噪声项

   2)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3)抗量化噪声性能

   4)抗加性噪声性能

   5)系统总输出信噪比:


        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就成为了数字信号,但是它是一个多进制的数字信号。若想利用数字通信系统传输,就要将其变为二进制数字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来代替连续信号采样值,从而实现数字通信的方式。

       这种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是一种最为典型的语音信号数字化的波形编码方式。

                       

                                 脉冲编码调制(PCM)

1.原理框图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张图片

【notice】:编码后的信号可以通过频带传输,也可以基带传输。

       PCM的编码可以分成线性编码和非线性编码两类。其中,线性编码是指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即根据均匀量化间隔的划分直接对样值进行编码。非线性编码是指具有非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它根据非均匀量化的划分直接对样值进行编码。一般采用非线性编码与解码。

2.常用二进码的选择和安排

   1)二进码的选择

         我们知道每一位二进制码可表示码0或者码1,那么N位二进制码组就可以表达M = 2^N个不同数值,相当于可以进行2^N级量化。

         码型的选择是PCM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常见的二进制码组有自然二进码,折叠二进码,格雷二进码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2张图片

            自然二进码比较简单,就是十进制正整数的二进制表示。特点:编码简单,译码可以逐比特独立进行。

            折叠二进码由极性码(最高位)和幅度码组成;当正、负绝对值相同时,幅度码相对于零电平呈现镜像像关系,或称折叠关系。特点:简化编码过程;误码对小电压的影响小。
            格雷二进码:相邻码字的距离恒为1(也就是相邻的码之间只有一位不同);也由极性码(最高位)和幅度码组成。极性码同自然二进码,幅度码为其中c_i格雷二进码第i位,a_i表示自然二进码的第i位。优点:译码时,量化电平的误差小;

            【notice】当前广泛采用折叠二进码

            无论采用哪种码型,码组中码元的位数N和量化级数M有关,在信号动态范围一定时,量化间隔越小M越多,N也随之增多,同时信号量噪比也大。当然,位数增多会使信号的传输量和存储量增大,需要的传输带宽加大,编、译码器的结构也响应复杂。综合考虑,语音通信中常采用8位PCM编码

 2)码位的选择与安排(关乎通信质量和设备复杂度)

             在采用A律13折线编码,采用8位二进制码,M = 2^8 = 256个量化级,即正负输入幅度内各有128个量化级。需要将每个样值脉冲I_s编成8位二进制码,码位安排如下:

                                      

 

                                       极性码:表示样值的极性。正编“1” ,负编“0”。对于双极性信号,在极性判决后被整流,然后按信号的绝对值进行编码,只考虑正方向的8段折线就够了。用剩下的7位幅度码C_2C_3......C_8来表示。

                                       段落码: 表示样值的绝对值所处的段落。段落码与段落序号之间的关系为: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3张图片

                                       段内码: 16种可能状态对应代表各段内的16个均匀划分量化级。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序号对应关系: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4张图片

      可以看出,对于第一段的量化间隔为:\Delta = 1/128*1/16 = 1/2048,表示该量化间隔仅有归一化信号值的1/2048

                        对于第八段,量化间隔为:\Delta = 1/2*1/16 = 1/32,示该量化间隔仅有归一化信号值的1/32

      若将最小量化间隔1/2048作为归一化输入电压的最小量化单位\Delta,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表: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5张图片

        若令\Delta V_i表示第i段的量化间隔,不同段落,\Delta V_i不同,第1、2两段相同。由此可以知段内码各个位的权值:C_5权值为8\Delta V_iC_6权值为4\Delta V_iC_7权值为2\Delta V_iC_8权值为1\Delta V_i。dii段的量化台阶\Delta V_i的大小与对应幅度码的加权值如表所示: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6张图片

 3)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的

     我们把非均匀量化特性编的码称为非线性编码;均匀量化特性编的码称为线性编码
 

     非均匀量化若要达到最小量化间隔1/2048,显然只需要7位码;

     均匀量化要想有2048个量化区间,需要编成11位码。在保证小信号时的量化间隔相同的条件下, 7位非线性编码所需的传输系统带宽减小。

 

4)逐次比较型编码原理

       实现PCM编码的电路和方法很多,我们看目前常用的逐次比较性编码译码原理。

       编码器的任务是编码器的任务是根据输入的样值脉冲编出相应的8位二进制代码。将样值脉冲看成天平的被测物,标准电平当做砝码。当样值到来后,通过不断调制砝码来逼近样值,从而得到响应码组,此为逐次比较性编码原理。

1)

        输入样值可以是电流I_s的采样序列,也可能是电压U_s的样值序列,以电流I_s为例说明编码的步骤:

step1:确定极性码。当I_s\geqslant 0,C_1 = 1否则C_1 = 0。极性码确定后将样值取绝对值,然后进行幅度编码。

step2::确定幅度码。

            ①编码规则:需要将样值的绝对值与各档的权值电流I_{wi}进行比较后,才能判决各幅度码C_i = 1还是C_i = 0

判决规则: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7张图片      。                                                                                                                                                                         ②权值电流I_w的确定,即如何从127种权值电平中确定7位幅度码所需的那7个权值电平。分为段内码与段外码的确定。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8张图片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9张图片

例:设某A律13折线编码器,编码位数N=8,某一时刻的输入样值为IS=-183Δ,试编出其相应的PCM码组。

极性码显然是0,即C_1 = 0;

段落码: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0张图片

由于第五段起始电平I_{B5} = 128\Delta,\Delta V_5 = 8\Delta,带入公式就可以得到段内码: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1张图片

          编码器中,为了产生响应的权值电平,有一个本地译码器,将码字实时还原成电平,此电平为编码电平(也叫码字电平),用I_C或者U_c表示,其表达式可以为: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2张图片,响应编码误差可以为

5)逐次比较型译码原理  

        把数字码组还原成电平的过程,称之为译码,接收端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本地译码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不同的是最后要添加上正负极性。译码输出电平既是量化电平,一般选取在量化区间的中点,而不是本地译码器那样取起点。译码电平用I_q表示,译码误差用e_q表示,取绝对值,即e_q =\left | I_q-I_s \right |。 

        求-183\Delta编出的PCM码组为0 100 0110对应的译码电平I_q以及量化误差e_q,即求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后的0 100 0110译码后的电平。

        step1:极性:由于C_1 = 0,所以I_s<0,为负极性。

        step2:段落起点电平:因为段落码为100,为第五段,故I_{B5} = 128\Delta,同时第五段量化台阶\Delta V_5 = 8\Delta

        step3:段内电平:因为段内码为0110,在第七个段内量化间隔内,故

        量化误差e_q

                                 

        由于译码电平取在量化区间中点,所以译码器输出的最大量化误差不超过\Delta V_i/2

        

         我们注意到,此时还原的I_c没有记性,我们还要加上极性

3.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系统噪声项

        PCM系统框图为: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3张图片

          输出信号m_o(t) = m(t) + n_q(t)+n_e(t),其中m(t)为输出端的信号成分,其功率为S_on_q(t)为量化噪声引起的量化噪声,其功率为N_q ,n_e(t)为信道的加性噪声引起的噪声,其功率为N_e。由于这两个噪声的产生机理不同,故可以认为这两个噪声是相互独立的。

   2)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为衡量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定义总输出信噪比

                                                     

         先分别看抗量化噪声性能抗加性噪声性能,然后分析他们共同存在时的系统性能。

         抗量化噪声性能:          抗加性噪声性能: 

   3)抗量化噪声性能\frac{S_o}{N_q}

                       

        若输入信号m(t)[-a,a]之间具有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并对m(t)进行均匀量化,其量化级数为M,在不考虑信道噪声的条件下,其:

                                                  其中M = 2^N,N为二进制码位数。

        由该式可见,PCM系统输出端的信号量噪比将依赖每一个编码组的位数N,并随N按指数增加。若根据数字基带传输理论的推导可知,无码间串扰的最小奈奎斯特带宽B = Nf_H,带入上式可得该表达式为:。由该式可以知:当低通信号最高频率 fH 给定时, PCM系统的输出信号量噪比随系统的带宽 B 按指数规律增长,即带宽与信噪比互换的关系。

   4)抗加性噪声性能\frac{S_o}{N_e}

        信道的加性噪声对PCM系统性能的影响表现在接收端的判决误码上。假设加性噪声为高斯白噪声,可以认为误码是彼此独立且均匀分布的,并设每个码元的误码率为P_e。另外,考虑到实际中PCM的每一个码组中出现多余以为误码的概率很低,通常只考虑仅有一位误码的码组错误,例如P_e = 10^{-4},那么8位长码组错1位码的概率为:

                                                      即平均每发送1250个样值,就会有一个错误。

       8位长码组错2位码的概率为 ,显然P2<< P1,因此只要考虑1位误码引起的码组错误。

       我们知道:由于码组中各位码的权值不同,因此误差的大小取决于误码发生在码组的哪一位上,且与码型有关。显然发生误码的权值越高,造成的错误越大。

       由于错码产生的平均间隔为1/Pe个码元,所以有错码码组产生的平均间隔时间为Ts/NP_e。得到误差功率的时间平均值为: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4张图片

假设信号m(t)在区间[-a,a]为均匀分布,输出信号功率So为:

                                    模拟信号数字化笔记03-----脉冲编码调制PCM_第15张图片

加性噪声引起的输出信噪功率比为:

                                   

 

  5)系统总输出信噪比:

         在两种噪声单独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考虑量化噪声和信道加性噪声是,PCM系统输出端的总新造功率比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信原理,通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