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紧密相连的样本划为一类,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聚类类别。通过将所有各组紧密相连的样本划为各个不同的类别,则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所有聚类类别结果。
假设我的样本集是D=(x1,x2,…,xm),则DBSCAN具体的密度描述定义如下:
1) ϵ-邻域:对于xj∈D,其ϵ-邻域包含样本集D中与xj的距离不大于ϵ的子样本集,即Nϵ(xj)={xi∈D|distance(xi,xj)≤ϵ}, 这个子样本集的个数记为|Nϵ(xj)|
2) 核心对象:对于任一样本xj∈D,如果其ϵ-邻域对应的Nϵ(xj)至少包含MinPts个样本,即如果|Nϵ(xj)|≥MinPts,则xj是核心对象。
3)密度直达:如果xi位于xj的ϵ-邻域中,且xj是核心对象,则称xi由xj密度直达。注意反之不一定成立,即此时不能说xj由xi密度直达, 除非且xi也是核心对象。
4)密度可达:对于xi和xj,如果存在样本样本序列p1,p2,…,pT,满足p1=xi,pT=xj, 且pt+1由pt密度直达,则称xj由xi密度可达。也就是说,密度可达满足传递性。此时序列中的传递样本p1,p2,…,pT−1均为核心对象,因为只有核心对象才能使其他样本密度直达。注意密度可达也不满足对称性,这个可以由密度直达的不对称性得出。
5)密度相连:对于xi和xj,如果存在核心对象样本xk,使xi和xj均由xk密度可达,则称xi和xj密度相连。注意密度相连关系是满足对称性的。
从下图可以很容易看出理解上述定义,图中MinPts=5,红色的点都是核心对象,因为其ϵ-邻域至少有5个样本。黑色的样本是非核心对象。所有核心对象密度直达的样本在以红色核心对象为中心的超球体内,如果不在超球体内,则不能密度直达。图中用绿色箭头连起来的核心对象组成了密度可达的样本序列。在这些密度可达的样本序列的ϵ-邻域内所有的样本相互都是密度相连的。
有了上述定义,DBSCAN的聚类定义就简单了。
这个DBSCAN的簇里面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核心对象。如果只有一个核心对象,则簇里其他的非核心对象样本都在这个核心对象的ϵ-邻域里;如果有多个核心对象,则簇里的任意一个核心对象的ϵ-邻域中一定有一个其他的核心对象,否则这两个核心对象无法密度可达。这些核心对象的ϵ-邻域里所有的样本的集合组成的一个DBSCAN聚类簇。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簇样本集合呢?DBSCAN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它任意选择一个没有类别的核心对象作为种子,然后找到所有这个核心对象能够密度可达的样本集合,即为一个聚类簇。接着继续选择另一个没有类别的核心对象去寻找密度可达的样本集合,这样就得到另一个聚类簇。一直运行到所有核心对象都有类别为止。
基本上这就是DBSCAN算法的主要内容了,是不是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有三个问题没有考虑。
第一个是一些异常样本点或者说少量游离于簇外的样本点,这些点不在任何一个核心对象在周围,在DBSCAN中,我们一般将这些样本点标记为噪音点。
第二个是距离的度量问题,即如何计算某样本和核心对象样本的距离。在DBSCAN中,一般采用最近邻思想,采用某一种距离度量来衡量样本距离,比如欧式距离。这和KNN分类算法的最近邻思想完全相同。对应少量的样本,寻找最近邻可以直接去计算所有样本的距离,如果样本量较大,则一般采用KD树或者球树来快速的搜索最近邻。如果大家对于最近邻的思想,距离度量,KD树和球树不熟悉,建议参考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K近邻法(KNN)原理小结。
第三种问题比较特殊,某些样本可能到两个核心对象的距离都小于ϵ,但是这两个核心对象由于不是密度直达,又不属于同一个聚类簇,那么如果界定这个样本的类别呢?一般来说,此时DBSCAN采用先来后到,先进行聚类的类别簇会标记这个样本为它的类别。也就是说DBSCAN的算法不是完全稳定的算法。
输入:样本集D=(x1,x2,…,xm),邻域参数(ϵ,MinPts), 样本距离度量方式
输出: 簇划分C.
1)初始化核心对象集合Ω=∅, 初始化聚类簇数k=0,初始化未访问样本集合Γ = D, 簇划分C = ∅
2) 对于j=1,2,…m, 按下面的步骤找出所有的核心对象:
a) 通过距离度量方式,找到样本xj的ϵ-邻域子样本集Nϵ(xj)
b) 如果子样本集样本个数满足|Nϵ(xj)|≥MinPts, 将样本xj加入核心对象样本集合:Ω=Ω∪{xj}
3)如果核心对象集合Ω=∅,则算法结束,否则转入步骤4.
4)在核心对象集合Ω中,随机选择一个核心对象o,初始化当前簇核心对象队列Ωcur={o}, 初始化类别序号k=k+1,初始化当前簇样本集合Ck={o}, 更新未访问样本集合Γ=Γ−{o}
5)如果当前簇核心对象队列Ωcur=∅,则当前聚类簇Ck生成完毕, 更新簇划分C={C1,C2,…,Ck}, 更新核心对象集合Ω=Ω−Ck, 转入步骤3。否则更新核心对象集合Ω=Ω−Ck。
6)在当前簇核心对象队列Ωcur中取出一个核心对象o′,通过邻域距离阈值ϵ找出所有的ϵ-邻域子样本集Nϵ(o′),令Δ=Nϵ(o′)∩Γ, 更新当前簇样本集合Ck=Ck∪Δ, 更新未访问样本集合Γ=Γ−Δ, 更新Ωcur=Ωcur∪(Δ∩Ω)−o′,转入步骤5.
输出结果为: 簇划分C={C1,C2,…,Ck}
5. DBSCAN小结
和传统的K-Means算法相比,DBSCAN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需要输入类别数k,当然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簇,而不是像K-Means,一般仅仅使用于凸的样本集聚类。同时它在聚类的同时还可以找出异常点,这点和BIRCH算法类似。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用DBSCAN来聚类呢?一般来说,如果数据集是稠密的,并且数据集不是凸的,那么用DBSCAN会比K-Means聚类效果好很多。如果数据集不是稠密的,则不推荐用DBSCAN来聚类。
下面对DBSCAN算法的优缺点做一个总结。
DBSCAN的主要优点有:
1) 可以对任意形状的稠密数据集进行聚类,相对的,K-Means之类的聚类算法一般只适用于凸数据集。
2) 可以在聚类的同时发现异常点,对数据集中的异常点不敏感。
3) 聚类结果没有偏倚,相对的,K-Means之类的聚类算法初始值对聚类结果有很大影响。
DBSCAN的主要缺点有:
1)如果样本集的密度不均匀、聚类间距差相差很大时,聚类质量较差,这时用DBSCAN聚类一般不适合。
2) 如果样本集较大时,聚类收敛时间较长,此时可以对搜索最近邻时建立的KD树或者球树进行规模限制来改进。
3) 调参相对于传统的K-Means之类的聚类算法稍复杂,主要需要对距离阈值ϵ,邻域样本数阈值MinPts联合调参,不同的参数组合对最后的聚类效果有较大影响。
matlab代码
%
% Copyright (c) 2015, Yarpiz (www.yarpiz.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Please read the "license.txt" for license terms.
%
% Project Code: YPML110
% Project Title: Implementation of DBSCAN Clustering in MATLAB
% Publisher: Yarpiz (www.yarpiz.com)
%
% Developer: S. Mostapha Kalami Heris (Member of Yarpiz Team)
%
% Contact Info: sm.kalami@gmail.com, info@yarpiz.com
%
clc;
clear;
close all;
%% Load Data
data=load('mydata');
X=data.X;
%% Run DBSCAN Clustering Algorithm
epsilon=0.5;
MinPts=10;
IDX=DBSCAN(X,epsilon,MinPts);
%% Plot Results
PlotClusterinResult(X, IDX);
title(['DBSCAN Clustering (\epsilon = ' num2str(epsilon) ', MinPts = ' num2str(MinPts) ')']);
%
% Copyright (c) 2015, Yarpiz (www.yarpiz.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Please read the "license.txt" for license terms.
%
% Project Code: YPML110
% Project Title: Implementation of DBSCAN Clustering in MATLAB
% Publisher: Yarpiz (www.yarpiz.com)
%
% Developer: S. Mostapha Kalami Heris (Member of Yarpiz Team)
%
% Contact Info: sm.kalami@gmail.com, info@yarpiz.com
%
function [IDX, isnoise]=DBSCAN(X,epsilon,MinPts)
C=0;
n=size(X,1);
IDX=zeros(n,1);
D=pdist2(X,X);
visited=false(n,1);
isnoise=false(n,1);
for i=1:n
if ~visited(i)
visited(i)=true;
Neighbors=RegionQuery(i);
if numel(Neighbors)<MinPts
% X(i,:) is NOISE
isnoise(i)=true;
else
C=C+1;
ExpandCluster(i,Neighbors,C);
end
end
end
function ExpandCluster(i,Neighbors,C)
IDX(i)=C;
k = 1;
while true
j = Neighbors(k);
if ~visited(j)
visited(j)=true;
Neighbors2=RegionQuery(j);
if numel(Neighbors2)>=MinPts
Neighbors=[Neighbors Neighbors2]; %#ok
end
end
if IDX(j)==0
IDX(j)=C;
end
k = k + 1;
if k > numel(Neighbors)
break;
end
end
end
function Neighbors=RegionQuery(i)
Neighbors=find(D(i,:)<=epsilon);
end
end
%
% Copyright (c) 2015, Yarpiz (www.yarpiz.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Please read the "license.txt" for license terms.
%
% Project Code: YPML110
% Project Title: Implementation of DBSCAN Clustering in MATLAB
% Publisher: Yarpiz (www.yarpiz.com)
%
% Developer: S. Mostapha Kalami Heris (Member of Yarpiz Team)
%
% Contact Info: sm.kalami@gmail.com, info@yarpiz.com
%
function PlotClusterinResult(X, IDX)
k=max(IDX);
Colors=hsv(k);
Legends = {
};
for i=0:k
Xi=X(IDX==i,:);
if i~=0
Style = 'x';
MarkerSize = 8;
Color = Colors(i,:);
Legends{
end+1} = ['Cluster #' num2str(i)];
else
Style = 'o';
MarkerSize = 6;
Color = [0 0 0];
if ~isempty(Xi)
Legends{
end+1} = 'Noise';
end
end
if ~isempty(Xi)
plot(Xi(:,1),Xi(:,2),Style,'MarkerSize',MarkerSize,'Color',Color);
end
hold on;
end
hold off;
axis equal;
grid on;
legend(Legends);
legend('Location', 'NorthEastOutsid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