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解决方案

第一章 前言

本项目为***公司筹建的新大楼智能化工程,位于***路。其中本次设计为该写字楼办公区域。中心机房位于大楼11层内。

智能化系统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1、综合布线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3、视频监控系统

4、会议室音视频系统(含公共广播)

5、一卡通系统

6、信息发布系统

7、机房系统

 

 

 

第二章 公司介绍

 

 

第三章 综合布线系统

3.1. 需求分析

此次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针对***公司新办公大楼(12层),提供网络基础线路铺设。保障网络等弱电系统的正常使用,同时预留部分端口确保后期的系统端口可扩展性。

根据我们多年的设计经验,本次综合布线系统规划总体要求如下:

(1)根据楼层点位分布,目前12层140个点位、11层100个点位、7层100个点位、1层20个点位(使用六类非屏蔽线缆);

(2)网络传输速度要求终端的传输达到千兆,建议使用六类线铺设网络线路;

(3)为门禁、一卡通等系统预留接口,保证网络连通;

(4)数据主干为16芯单模光纤;

(5)楼层的所有信息点汇聚到每个楼层的弱电间,一层、二层信息点通过双绞线汇聚到三层;

(6)核心机房位于大楼的十二层;

3.2. 设计依据

由于此次设计的为千兆网络,千兆网是一种快速以太网,其数据传输速率达1Gbps。目前,千兆网技术已成为新建网络和改造的首选技术,由此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要求也提高。

(1)千兆网布线标准

千兆以太网的标准由IEEE 802.3制定,目前有802.3z 和802.3ab两个布线标准。

(2)千兆网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选型

综合布线系统包含建筑群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包含工作区电缆)三大布线子系统。千兆网综合布线系统除具有一般快速以太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合理选择UTP、光缆及接插件。

   (3)设计依据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1~5-2000)

通信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GB/T 13993.1-2004)

通信光缆系列 第3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用室内光缆(GB/T 13993.3-2002)

室内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YD/T 1258.1-2003)

光缆总规范 第1部分:总则(YD/T 7424.1-2003)

国际组织的标准及规范

信息技术-通用布线标准(ISO/IEC 11801 Ed2.0-2002)

在火焰条件下的电缆测试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EC 60332.1-1993)

在火焰条件下的电缆测试第3部分:垂直安放的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火焰垂直传播测试-设备(IEC 60332.3-10-2000)

在火焰条件下的电缆测试第3部分:垂直安放的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火焰垂直传播测试-C类(IEC 60332.3-24-2000)

通用布线系统 按照ISO/IEC 11801的平衡用布缆测试规范第1部分:已安装的布缆(IEC 61935-1-2002)

通用布线系统 按照ISO/IEC 11801的平衡用布缆测试规范第2部分:转接线和工作区域用线(IEC 61935-2-2003)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ITU-T G.652-2005)

欧洲标准 EN

信息技术-通用电缆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及办公区(EN 50173-1-2002)

信息技术-电缆安装-第1部分:规范和质量保证(EN 50174-1-2001)

信息技术-电缆安装-第2部分:建筑物内的安装计划和实施规程(EN 50174-2-2001)

信息技术:安装电缆的测试(EN 50346-2002)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标准 ANSI

标准商业建筑通信布线系统标准(ANSI-EIA/TIA568B-2002)

标准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ANSI-EIA/TIA569B-2004)

标准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ANSI-EIA/TIA-606-A)

 

(4)设计原则

标准化:满足最新布线系统标准

先进性: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可保证系统充分满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现阶段的应用要求,并可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合理性: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等均应按模块化设计,层次分明,管理方便;

灵活性:系统中的任一部分之连接都应是灵活的,即从物理接线,到数据通讯,自动控制设备之连接都不受或极少受物理位置和这些设备类型的限制;

稳定性:系统应可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可靠运行,并且日常的传输质量较高;

模块化:本方案所有接插件均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便于系统今后的扩展及应对用户需求的变更;

可扩充性:由于所有基础设施(材料、部件、通讯设备)都采用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到系统中。

系统兼容性:系统可适应主流的网络拓扑结构。

3.3. 设计方案

3.3.1. 布线子系统设计介绍

为了网络系统的发展,并能适应当前和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电信工业协会(TIA)/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商用建筑布线标准,即EIA/TIA 568A和569A以及ISO/IEC11801相关标准,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针对电话、计算机网络。该标准对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定义了认可的媒体

定义了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

规定了各子系统的布线距离

定义了布线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

定义了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

规定了安装实践所需注意事项

定义了链路性能

虽然综合布线系统的厂家众多、具体的结构硬件有所不同,甚至有非屏蔽系统、屏蔽系统的区别,但根据EIA/TIA 568A和569A以及ISO/IEC11801相关标准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架构是相同的。

下面就综合布线系统所涉及的设备间子系统 (即:下图中所示的主配线架)、主干布线子系统(即:下图中所示的垂直干线)、管理子系统(即:下图中所示的子配线架)、水平布线子系统(即:下图中所示的水平线缆)、工作区子系统(即:下图中所示的信息插座)等五个小节进行相应叙述。

3.3.2.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是一个建筑物的中心管理场所,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依据这个中心管理位置设置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管理的中心,搭建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这个综合布线系统集中管理的中心就是设备间子系统,也即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主配线架系统。网络中心机房设于大楼的十二层。

3.3.3. 主干布线子系统

   

主干布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它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中重要的连接信道和枢纽,是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干线传输系统,负责完成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即:信息点)之间的信号传导。

此次主干布线子系统为数据主干布线子系统组成。对于数据主干,一般采用单模光纤铺设。

3.3.4.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间及大楼主设备间内,由相应的配线盘、跳线及辅助配件等组成。从功能上来说,管理子系统是保证主干布线子系统和信息点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重要连接信道,起着神经干线传输系统到神经末梢之间的连接神经作用。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管理子系统所指的是子配线架系统。借助于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当工作人员位置迁移或调整时,可以灵活地改变用户的路由。

3.3.5.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水平线缆组成。随着综合布线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水平线缆由最初的三类,不断发展到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的超五类以及六类、超六类等等。甚至,随着光纤到桌面(FDD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平线缆的常用家族中会出现光纤等新形式的布线方式。

按照EIA/TIA 568A和569A以及ISO/IEC11801相关标准的规定:信息插座与管理子系统(子配线架)之间的水平电缆必须是连续的,水平布线的长度不得超过90米(不包括信息插座和配线架端各5米的跳线)。

本次要求水平布线子系统需满足千兆到终端的使用要求,所以建议选择六类双绞线进行水平系统的铺设。

3.3.6. 工作区子系统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可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的用户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末梢,工作区子系统是完成神经中枢指定功能的重要结构,同时是向神经中枢回馈信息的重要途径。

工作区子系统中由信息插座连接到用户终端的用户连接电缆与具体应用有关。对于计算机终端,采用RJ45-RJ45的4对跳线。对于电话终端,一般采用RJ11连接电缆,也可以采用RJ45-RJ45的4对跳线。

按照EIA/TIA 568A和569A以及ISO/IEC11801相关标准的规定:用户连接电缆两端接插件与电缆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尤其对于高速网络应用,推荐采用与布线系统相同厂商的产品,以保证良好的信道质量。跳线的长度可以是1.5米、3米或5米。在适应开放办公环境的区域布线(Zone Distribution)系统中,可采用10米或20米的跳线。

3.3.7. 用户需求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公司新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需求,在了解应用系统需求后,有助于我们对综合布线系统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具体归纳为以下的应用需求:

网络子系统:对外、对内提供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平台。满足人员正常使用网络。

由以上主要的子系统可以分析在建设智能化的过程中,综合布线系统是保障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等子系统的基础,合理布局综合规划布线系统是实现上述各个子系统的关键。

3.3.8. 总体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本设计注重系统的质量、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易扩展性,同时本设计兼顾建筑的应用特点,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中重点关注布线产品的质量、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本套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是:以系统规范为指导,以具有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系统,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的通讯、办公、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把***公司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同时,该布线系统兼顾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未来的发展要求;在大楼增加新系统时,对新设备提供信号传输的支持。作为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大楼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有线电视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大楼每层都设有一个弱电间,楼层弱电间与核心机房之间通过光纤、大对数电缆连接。在进行光纤敷设时需要考虑日后的维护问题。楼层弱电间配线间与各楼层的数据信息点、语音点均采用六类双绞线连接。楼宇内部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要求,将所有信息点、语音点的弱电线路布放到位,每个点位模块都要进行标准测试,测试过程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所有的信息点标记,发现线路有故障的需要及时更换维修。

 

 

各个楼层的点位分布情况:

楼层

信息点数量

一层

10

二层

10

七层

100

十一层

100

十二层

140

 

 

各楼层信息点通过双绞线缆敷设到各个房间(线缆穿桥架铺设到各个点位),线缆从各个房间引出后,先汇聚到楼层配电间中,最终通过光纤与核心机房相连。

3.3.9. 系统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的布线系统,尤其是随着超五类、六类布线系统的不断推广普及,综合布线系统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功能,在现今的布线领域里占领绝对位置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作为一个发展完善的、系统的布线技术,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见一斑而窥全貌是比较困难的。下面只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一下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

系统化工程-综合布线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传输媒体(双绞线(铜线)及光纤),连接硬件(包括跳线架、模块化插座、适配器、工具等)以及安装、维护管理及工程服务等。

模块化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使得用最小的附加布线与变化(如果需要的话)就可实现系统的搬迁、扩充与重新安装。

独立于应用-作为CCITT七层协议中最底层的物理层,综合布线系统构成了某种基本链路,像一条信息信道一样来连接楼宇内或室外的各种低压电子电气装置。这些信息路径提供传输各种传感信息及综合数据的能力。

灵活方便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同时兼容话音及数据通信应用。这样一来减少了对传统管路的需求,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来实现与管理这一系统。

技术超前性-综合布线系统允许用户有可能采用各种可行的新技术。这是因为综合布线系统独立于应用,并能对未来应用提供相当的余度。

3.3.10. 系统特点

正是综合布线系统所特有的技术功能,其系统功能所衍生的技术特点,也就成为综合布线系统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综合布线系统取代传统布线系统成为历史的必然。她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众多用户宁可舍弃传统布线系统而选择综合布线系统呢?

经济性: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意味着用初期的安装花费来降低整个建筑永久的运行花费,从而取得良好的远期经济效益。

高效性:不断增长的建筑物运行花费是各种楼宇管理系统的主要关注点。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系统可以降低这种花费。这是因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高效性使对用户的需要快速做出反应成为可能,同时花费较少。

便于重新安装:综合布线系统既可以安装在全新的建筑物中,又可用于对现存建筑的网络更新。如果选用了综合布线系统,那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它都能对建筑物内的环境提供完全的兼容支持。

低廉的运行花费: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化建筑的模块化与灵活性可以大大降低运行花费。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节省运行花费的系统,这些运行花费包括楼宇或建筑群中人员与设备的增加与重新安置,以及占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等方面所带来的花销。

布线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如果说信息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灵魂,那么布线系统就相当于信息系统的神经。因此,可以说布线技术的选择和布线系统的设计就决定了整个大楼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它将关系到大楼未来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使用效果。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

4.1. 网络建设目标

***公司此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网络为核心、IP技术为主体,构建高性能、高带宽、高冗余、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保证大楼内各种基于网络平台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互联网访问。大楼主要建设办公网、和无线网两套网络,并重点考虑网络的信息安全性,并可为后期扩展相关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打好基础。

在设计和确定网络的总体性能及拓扑结构时,既要考虑网络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又要考虑大楼的实际情况,应用需求、资金条件和建设目标,使得所实现的网络,既能高效、经济、满足用户近期的应用需求,又能满足网络未来扩展的需要。

建立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平台体系,为应用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根据安全建设规划,逐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完备的安全体系。

4.2. 建设内容

***公司本次建设1套网络平台,分为:办公网、无线网。

建设需求:

1.主要采用核心层、接入层的二层组网;

2.部署两台先进的高端多业务路由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交换机;

3.实现六类网线到终端的连接,接入交换机与核心之间采用千兆光纤互联;

4.接入到核心采用双链路的冗余拓扑结构;

5.核心交换机上部署防火墙设备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76.无线分为办公网和公共网,通过vlan划分使办公网可以访问集团内部网络,公共网无法访问集团内部网络

4.3. 建设原则

在整个网络设计构建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建网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网络设计中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标准和设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用户网络应用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语音、视频(多媒体)的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信息化的发展的需要。

高可靠性

要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网络设计中特别是关键节点的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在网络设计上应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合理设计网络冗余拓扑结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

标准性与开放性

设备采用国际标准协议进行互连互通,确保本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网络采用国际上通用标准的主流的网络协议,不仅保证与其它网络(如公共数据网、Internet)之间的平滑连接和互通,还能适应未来若干年的网络发展趋势,便于将来网络自身的扩展。

高安全性

安全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在总体结构上分为四个层次: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

高性能

网络系统的性能是用户业务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设计中必须保障网络及设备的高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图象)的高质量传输,力争实现透明网络,网络不能成为用户实施现代化应用业务的瓶颈。

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网络不仅需要保持对以前技术的兼容性,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具备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用户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平滑的扩充和升级现有的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网络容量和提高网络的各层次节点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

4.4. 网络建设方案

根据***公司企业信息化网络规划和分析。我们采用核心层、接入层的2层架构,核心层位于12层中心机房内,用户和各智能化子系统通过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接入打网络中。如果用户条件允许,核心层可以采用2台核心交换机,进行双机备份。网络系统应支持VLAN技术,能够进行虚拟局域网的划分,由此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4.4.1. 拓扑图

网络拓扑规划如下:

4.4.2. 核心区设计

核心层作为网络的骨干,需要能提供快速的数据交换和极高的永续性,从备份和负载分担角度可选用双核心;从单台设备考虑,选用交换性能和可靠性极高的高端路由交换设备,支持双主控、电源冗余、风扇冗余、正交Clos架构等特性,本次网络核心交换机建议推荐高性能模块化交换机。

通常核心层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具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冗余性;

2、必须具有先进的架构、较少的时延;

3、必须具备模块化设计;

4、必须具有多业务应用扩展性和良好的可管理性;

故建议在网络核心层部署2台高性能模块化核心路由交换机,配置高性能交换引擎、冗余电源、满配交换网板,两台交换机采用交换机虚拟化的方式工作,提高网络核心处理能力。双核心与楼层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用千兆双链路的星型连接,与服务器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用万兆光纤链路连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两台核心交换通过万兆链路互联,做交换机虚拟化,实现核心高速信息交换。

核心交换机虚拟化技术IRF2

交换机虚拟化技术就是将两台核心交换机组合为一台虚拟化的逻辑交换机,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不间断通信,并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一倍。

交换机虚拟化技术,有如下优点:

1)交换机虚拟化技术简化了网络管理,同时解决了在VRRP主/备模式时核心交换机利用率低于50%的性能瓶颈;

2)在核心VRRP主/备模式下,主备切换时间较长,一般十几秒;对业务应用影响较大;而采用交换机虚拟化技术后主备切换小于50毫秒,做到对业务无任何影响;

3)交换机虚拟化技术实现了核心设备无间断的三层转发,极大的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4)交换机虚拟化技术统一了管理和配置,不再依靠STP,实现了无环路拓扑结构和跨设备的链路聚合;

交换机虚拟化极大简化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网络中的数据业务流的走向也更加清晰明确。

2.4.3 有线接入层设计

   整个网络中接入交换机的数量最多,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接入层设备是连接应用终端桌面或服务器的网络设备,对此类交换机的要求,一是性能价格比合理;二是可管理性好,易于使用和维护;三是有足够的转发性能;四是稳定性可靠性良好,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健壮的接入层提供以下主要特性:

1.弹性扩展技术--IRF:智能弹性技术,与传统组网技术相比,在扩展性、可靠性、整体架构的性能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1)扩展性—IRF技术允许交换机利用互联电缆实现多台设备的扩展,具有即插即用、单一IP管理,同时大大降低系统扩展的成本;

  (2)可靠性—通过专利的路由热备份技术,在整个堆叠架构内实现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所有信息的冗余备份和无间断三层转发,极大的增强了堆叠架构的可靠性和性能,同时消除了单点故障,避免了业务中断;

  (3)分布性—通过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实现多条上行链路的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从而提高整个网络架构的冗余性和链路资源的利用率;

完备的安全策略:支持EAD(端点准入防御)功能,配合后台系统可以将终端防病毒、补丁修复等终端安全措施与网络接入控制、访问权限控制等网络安全措施整合为一个联动的安全体系;

2.多业务融合能力:对业务变化自动感知和自动适应的系统,对业务需要的网络参数能够自动生成、自动下发、自动调整和自动优化

3.高可靠性:支持传统的STP/RSTP/MSTP和Smart Link二层链路保护技术,极大提高了链路的冗余备份,提高容错能力,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支持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与其他三层交换机构建VRRP备份组。构建故障时的冗余路由拓扑结构,保持通讯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网络稳定;

4.简单易用的管理维护

4.4.3. 无线接入层设计

    无线poe接入交换机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给无线AP供电,无线网分为办公网和公共网两部分,办公网可访问集团内部网络,公共网不能访问集团内部网络,通过vlan划分实现,对此类交换机的要求,一是性能价格比合理;二是可管理性好,易于使用和维护;三是有足够的转发性能;四是稳定性可靠性良好,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无线接入层提供以下主要特性:

  1.智能弹性架构:

(1)简化管理 IRF架构形成之后,可以连接到任何一台设备的任何一个端口就以登录统一的逻辑设备,通过对单台设备的配置达到管理整个智能弹性系统;

(2)简化业务 IRF形成的逻辑设备中运行的各种控制协议也是作为单一设备统一运行的;

(3)弹性扩展 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实现弹性扩展,保证用户投资。并且新增的设备加入或离开IRF架构时可以实现“热插拔”,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4)高可靠 IRF的高可靠性体现在链路,设备和协议三个方面。成员设备之间物理端口支持聚合功能,IRF系统和上、下层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也支持聚合功能,这样通过多链路备份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5)高性能 对于交换机来说,性能和端口密度的提升会受到硬件结构的限制。而IRF系统的性能和端口密度是IRF内部所有设备性能和端口数量的总和。因此,IRF技术能够轻易的将设备的交换能力、用户端口的密度扩大数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2.增强的以太网供电功能(PoE+):支持增强的以太网供电功能(PoE+),可以为802.11n的无线接入点,可视IP电话,以及更多的终端设备提供以太网供电能力

  3.高可靠性设计:支持STP/RSTP生成树协议,并提供了基于多VLAN 的生成树MSTP,极大提高了链路的冗余备份,提高容错能力,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4.完备的安全策略:支持EAD(端点准入防御)功能,配合后台系统可以将终端防病毒、补丁修复等终端安全措施与网络接入控制、访问权限控制等网络安全措施整合为一个联动的安全体系;

4.4.4. 办公网安全设计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系统已成为***公司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系统,整个集团业务的运转高度依赖着信息系统的运行。网络作为集团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其安全性、稳定性是办公网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但是,随着网络的日益复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将日益突出。病毒泛滥、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诸多问题,今后将直接影响办公大楼网络的稳定运行、威胁新营业办公大楼业务的正常运行。如何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确保新营业办公大楼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用户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信息安全的依赖也越明显,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给用户的运营造成致命打击,而传统网络采用的多个安全产品堆彻的方法,由于缺乏统一安全策略、安全设备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能相互配合,安全漏洞无法弥补。

   在网络中数据出现任何安全防护上的疏漏必将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办公网安全解决方案十分重要。考虑未来几年网络安全趋势,需要为大楼提供深度防御及构架安全,为用户提供一条高效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网络安全主要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攻击,我们先在此方案中进行相关阐述,并在后续的信息化安全建设中进行完善:

面向应用层的攻击:

   常见的应用攻击包括恶意蠕虫、病毒、缓冲溢出代码、后门木马等,最典型的应用攻击莫过于“蠕虫”。应用攻击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了软件系统在设计上的缺陷,其传播都基于现有的业务端口,因此应用攻击可以毫不费力的躲过那些传统的或者具有少许深度检测功能的防火墙。

面向网络层的攻击:

   除了由于系统漏洞造成的应用攻击外,还要面对拒绝服务攻击(DoS)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挑战。DOS/DDOS是一种传统的网络攻击方式,然而其破坏力却十分强劲。

安全防护体系不能仅依靠单独的某个安全产品,还要依托整个网络中各部件的安全特性,从而实现L2-L7层的立体安全抵御。为了满足***公司的网络安全防护需求,需要在网络中部署安全产品,防火墙设备;

其中防火墙来实施安全分区和访问控制。它监控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以防止一个区域中出现的危险蔓延到另一个区域。在内网部署防火墙,基于访问控制策略提供安全防护,可以保护网络和数据免遭来自非法访问或恶意攻击。

   入侵防御设备能够高速、在线检测并阻断DDoS攻击和非法P2P流量,这些功能可以用来保护内网免遭来自外部的威胁,同时也可以用来保护内网关键的网段。

   因此,综上所述,在建议在出口部署支持入侵防御检测的下一代防火墙一体化设备,作为整个大楼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

   工作在3-4层防火墙系统可以基于访问控制策略提供安全防护,工作在4-7层的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对数据流进行深度监测的能力,填补防火墙安全层次的不足,实现内网L2-L7层的威胁抵御,形成立体的全面安全防护。

高性能防火墙系统:

  采用先进的多核硬件结构,提供高性能线速安全防护。

支持对DoS/DDoS攻击、ARP欺骗攻击、TCP报文标志位不合法攻击、超大ICMP报文攻击、地址/端口扫描、ICMP重定向或不可达攻击、Tracert攻击、带路由记录选项IP报文、Java/ActiveX Blocking和SQL注入攻击等威胁的防范;可以有效的识别和控制网络中的各种P2P应用;支持静态和动态黑名单、MAC绑定、安全区域控制、系统统计等安全功能。

 Firewall系统支持先进的虚拟防火墙技术,通过在同一台物理设备上划分多个逻辑的防火墙实例来实现对用户多个业务独立安全策略部署的需求。当用户业务划分发生变化或者产生新的业务部门时,可以通过添加或者减少防火墙实例的方式十分灵活的解决后续网络扩展问题,简化了网络管理的复杂度。

高性能IPS系统:

 主动入侵防御系统能够阻止蠕虫、病毒、木马、拒绝服务攻击、间谍软件的应用滥用。通过深达第七层的流量侦测,入侵防御系统能够在发生损失之前阻断恶意流量。此外,入侵防御系统是目前能够提供微秒级时延、高吞吐能力和带宽管理能力的最强大的入侵防御系统。

 提供全面的数据包侦测,应用保护能力针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攻击提供快速、精准、可靠的防护。由于具有网络架构保护能力,H3C的入侵防御系统保护网络基础设施免遭恶意攻击和防止流量出现异常。

入侵防御系统的性能保护能力帮助客户来遏制非关键业务抢夺宝贵的带宽和IT资源,从而确保网路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保证关键业务的性能。

 

 

第五章 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5.1. 系统概况

根据***公司新办公大楼其具体使用性质的要求及工程建设的标准,为保障办公场所的正常工作和安全管理,需配置周密精良的技防系统,使其具有强大可靠的安全防范能力。

5.2. 系统总体需求

***公司拟建设一套视频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各区域实现不间断视频监控。要求监控系统基于现有IP网络建设,采用网络视频监控产品构建系统。要求系统建成后能够满足监控、远程控制、录像存储等要求。

系统具体需求如下:

1、系统提供高清质量的的图像,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图像传输

2、系统提高丰富的存储策略,拥有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机制

3、系统能够支持双向语音对讲

4、系统支持接入告警设备,提供丰富的告警联动策略

5、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录像管理策略和检索功能

6、系统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7、系统提供电信级的管理功能,支持运营级的授权管理

8、系统应能够长时间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9、系统应支持平滑升级扩容

5.3. 设计依据

依据项目的要求,经过我们认真分析与设计我们的方案可以保证系统具有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实用等特点而且具有方便扩展、与其它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的能力。依据的相关规范包括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规定》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性技术文件》

BGJ232.90.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CTR RECOMMENDATION 472-3《电视系统视频指标》

DBJ08-47-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EIA/TIA-569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GA/T7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行业标准》

GA/T74-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BT42-81      《工业企业通用设计规范》

GB12663-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10408.1-98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J232-90-92 《中国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JT16-92     《民用工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5.4. 设计原则

1、先进性:基于最新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来进行设计,以先进、成熟的网络监控技术进行组网,支持图像和数据的LAN实时传输及多路实时集中监控。

2、经济实用性:充分考虑用户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据用户现场环境,设计选用功能和适合现场情况、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实用。

3、开放性:考虑到系统投资的长期效益,设计与选型注重开放性,图像监控系统中各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以及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约等,满足系统的可扩性和可移植性,使其他计算机网络用户便于浏览和查询。图像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图像监控系统的扩容和升级。

4、可扩充性: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并根据今后该项目工程的实际要求扩展系统功能,同时,本方案在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

5、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5.5. 系统方案设计

5.5.1. 系统构成

数字监控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以功能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前端摄像系统

2)传输系统

3)视频控制系统

4)视频显示和记录系统

摄像部分是电视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把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摄像部分的好坏及它产生的图像信号质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

传输部分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道。传输电缆质量的好坏不但会影响图像画质的好坏同时还会影到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

显示部分一般是由几台或多台监视器组成,它的功能是将传送过来的图像一一显示出来。

5.5.2. 系统功能

本着系统既要先进、实用、成熟、可靠,又要做到系统开放性、可扩展性好,兼顾投资合理、效益最佳的目的。网络视频监控对现场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使这些设备得以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管理的作用创造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优良环境节约能源并减少维护人员。

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建筑物内重要部位的事态、人流等动态状况进行宏观监视、控制,以便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取证、复核,达到及时处理目的。

5.5.3. 监控前端设计

前端系统说明

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中,前端子系统的作用主要实现对监控点的视频数据采集以及视频编码压缩和网络传输。前端设备主要包括:

1、图像编码设备(数字视频录象机DVR、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网络摄像机);

2、视频采集设备(摄像机);

监控点位

目前针对机要室、机房、谈话室、接待室等区域新增5路摄像头。单独在机要室大门处安装一套有线红外报警设备。

5.5.4. 监控中心设计

监控中心主要功能为:监控管理、图像监控、图像存储等。主要由NVR、、查询播放客户端等组成。

总部监控中心结构图:

选用一台硬盘录像机对监控系统进行集中存储及平台管理。

5.5.5. 传输网络设计

传输系统是整个视频监控网络的数据传送平台,承担着从前端设备的接入点至管理中心的视频数据传输重担,是搭建整个视频监控网络的血脉。所有前端监控摄像机均通过传输接入设备及线路依辖管属地原则集中传输接入监控中心,以监控中心为中心。传输子系统的传输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传输。该网络一般建议独立原有的电脑网络,在监控中心的核心交换机处与原有的网络进行连接,方便用户通过电脑访问监控系统。监控中心的核心交换机可利旧使用现有设备。

Ø 网络传输设备包括:交换机、六双绞线。

Ø 辅助设备包括:水晶头等。

监控系统视频数据传输结构如下:

各接入交换机负责将各区域网络摄像机利用网线进行汇集,并将所有网络信号转送至监控中心。

监控系统的带宽要求:

由于D1格式的视频流需要至少1M带宽才能进行流畅的播放,鉴于各监控点多采用ADSL方式上网,上传带宽一般只有512Kb左右,因此建议利用查询播放客户端访问NVR查看监控视频画面时采用CIF格式来进行查看,并且只同时观看一路视频。由于通过查询播放客户端查看实时视频和录像时,数据流直接从NVR传送到查询播放客户端的,并不需要经过中心管理服务器转发,因此对于总部的中心管理服务器的带宽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需考虑总部观看视频和录像所需的下行带宽即可(CIF格式所需带宽:128--512Kb)。

不同格式图像的带宽需求表:

分辨率

码流

CIF(352*288)

128---512kbps

D1(704*576)

1Mbps---1.5Mbps

720P(1280*720)

2Mbps---3Mbps

UXGA(1600*1200)

3Mbps

5.5.6. 系统环境设计和要求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保护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设备的安装现场须满足以下环境条件:

安装要求

1)  安装地面要求平整结实,承重力强,不变形。

2)  基座一般直接与抗静电地板接触,以保证地面长期承重受力不变形。

走线及线槽要求

1)  弱电线缆(RGB、视频、网络、串口、鼠标键盘延长线等)应与强电线缆隔开走线,避免信号干扰。如果是用走线槽,则不能共用一个走线槽,应分不同的走线槽分开走线。

2)  如果是地板砖、复合木地板等固定的地面,要求从信号源(计算机RGB信号、视频信号)和控制电脑到图形控制器(或投影机接口)之间要有走线槽,走线距离越短为宜。

3)  如果是抗静电地板则走线出口处应开孔留线缆出口。

供电电源

前端摄像机采用交换机POE供电的方式取电。

 

 

 

第六章 会议室音视频系统

6.1. 设计目标

此次方案设计主要舞台灯光针对12楼主会议室进项考虑,其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音频扩音、视频会议及同传、、投影显示等四个部分。以下为音响及会议系统四块重要组成的设计目标。

6.1.1. 音频扩音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设计的原则

在扩声系统设计中,是以其系统的安全性、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方便性为原则,充分考虑了业主各方面的需要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安全性

系统工作的高可靠性是对系统功能强有力的保证,如果没有高度的可靠性、安全性,再好功能的设备都是无用的。在这方面,考虑采用技术成熟、先进的可靠产品,更需要有多年丰富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因而能保证整个系统中各设备之间、分系统之间的匹配和谐调工作。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上要考虑有利于系统和设备的各种备份方式和通信控制方式,使之成为一个安全、稳定、可靠、耐用的系统。设计采用现代的数字设备与先进的模拟设备相结合的系统,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在系统设计时留有合理的冗余。系统具有充分的扩展能力,为今后发展的需求留有充分的余地。

先进性

扩声系统的设计应该博取众家之所长,吸收它们的优越性因素,提出自己有代表性的内涵,其首要的目标是跟国际接轨,确保其先进性,整体设计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日益繁荣的文娱活动及各类会议之所需。

开放性

扩声系统作为经营者提供给用户的硬件平台,它除具备先进性外,应该能被大多数用户定位所接受,也就是说,扩声系统选用的设备,应该是大部分国内外会议室中用户所公认的,能方便使用的。

扩展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扩声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的技术及产品升级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系统将预置各

种系统扩展及外部连接接口。

方便性

系统简洁明确的控制程序和友好、稳定的操作界面,使得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各种方式。这样能够减少现场操作及管理人员,降低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系统维护管理水平,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1)整个听众区声音分布要均匀,减少“死区”的存在。

(2)整个听众区要有稳定的系统频率响应和均衡的音色。

(3)提高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讲话和演唱的每个词都要清楚,且要保证音乐伴奏声不会喧宾夺主。

(4)创造适当的“声场”,给音乐舒适的空间,使音响效果可以得到真实地表现。

设计的标准

我们在以往电声系统设计时,声学特性指标均采用广播电影电视部部分颁标准GYJ25-86<<厅堂电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中语言和音乐兼用的电声系统一级(语言和音乐兼用的电声系统一级)声学特性指标.考虑到1楼报告厅和1楼多功能厅具备文艺表演、会议等多种使用功能的要求,因此电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采用语言和音乐兼扩声系统一级声学特性,为此两厅电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为:

l 最大声压级  (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dB)

125-4000Hz范围内平均声压级大于或等于98dB

l 传输频率特性

63-8000Hz,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允许偏差值为+4至-12dB,且在125-40000Hz内小于或等于正负4dB

l 声场不均匀度

在1000Hz和4000Hz声场不均匀度小于或等于8dB

l 传声增益(dB)

125-4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dB

以上声特性指标按照国家标准(GB4959-85<<多功能厅电声特性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6.1.2. 视频会议及同传设计的目标

鉴于会议系统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会议系统各子系统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先进性

l系统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切实可行并容易实现。

l符合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会议技术的最新发展潮流,并且是应用成熟的系统。

(2)实用性

l系统设计应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

l系统配置即强调先进性也要注重实用性,应注意系统配置的经济效益,达到综合平衡。

l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配置。

(3)可扩展性

l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网络及视频的发展,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l采用100/1000M以太网/光纤接口的连接,并考虑今后与其他类型网络的连接。

(4)灵活性

l系统参数配置少,调整少,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5)安全性

l具备多级密码保护。

l可支持加密算法。

l支持加密系统。

(6)可靠性

l具备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能长期稳定的工作,满足7×24小时运营要求。

l系统故障率低,维护维修方便。

红外同传系统将会场出现的各类语种翻译成目标语种,再进行重新分配发送,最多可实现8种语言的互相转换。

6.1.3. 舞台灯光效果设计的目标

设计的目的主要以满足各种会议、文艺、歌舞演出的多功能场所,我们按此功能定位进行舞台灯光方案的设计。因此,方案设计力求体现以演出为本,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我们在舞台灯光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灯光与舞台机械和其他相关专业的配合,从技术上保证报告厅成为一流的演出、会议场所。

作为多功能型厅堂,灯光回路设计中突出建设的超前意识,充分考虑舞台灯光的回路数,以满足表演艺术对舞台灯光灵活多变的要求,设备配置尽可能考虑到满足大中型文艺演出为主兼顾其他形式演出等的需要。在确保实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总体灯光系统设计、配置和布局以满足会议为主兼顾各种文艺演出等的要求,整个舞台的布光做到科学、合理。舞台灯光布置分台内区和台外区,配备基本灯位,并能灵活调节,适应演出等功能用途的需要。我们设计控制网络系统时,充分理解了灯光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并大量借鉴国内新建报告厅的成功经验,对灯光控制要求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整体设计思路应用范围全面、构思布局合理到位。为了满足以上演出功能,舞台灯光照明系统设计方案必须做到:

①系统要先进、实用;

②灯光回路设计中突出建设的超前意识,充分考虑舞台灯光的回路数,以满足现代艺术对舞台灯光灵活多变的要求;

③系统采用网络技术,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并确定运行安全。

④舞台灯光照明系统设计要符合演出管理的要求。

6.1.4. 投影显示设计的目标

可通过VGA、HDMI视频信号接入电视机、投影机、LED大屏等设备,进行实时播放。

6.2. 系统设计原则

(1)稳定性原则

系统采用的是性能稳定的设备和配件,并且采用高质量设备和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

(2)实用性原则

整体系统设计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多功能的应用性、灵活的扩展性

功能需求的多元化是极大的考虑了用户自身的实际需求,灵活多样的设计理念是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为系统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应有良好的整体视听效果,适当的风格和气派,所有产品应选用国内外正规厂家生产,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

(4)先进性原则

采用的设备应该是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够体现与国际接轨的理念。

(5)可操作性原则

系统的界面更加的清晰,整洁。方便操作使用。

(6)经济性原则

整体的设计应该符合长远的发展,充分考虑系统的性价比,提供既经济又实用的设备。

(7)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3. 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6.3.1. 音频扩音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扩声系统实现的原则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如一地贯彻了以下总体设计原则:

Ø  优化音质——充分吸取国内外近年会议室音响系统工程的成功经验,以“音质”设计为核心,从系统的全过程入手,提供“优化音质”的总体解决方案;

Ø  扩展性——系统具有可在不作变动或少作变动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扩展的充足空间;

Ø  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应具备长期稳定工作能力,所选用设备均符合国家和国际质量和可靠性标准;

Ø  超前性和先进性——系统应是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前提下的先进系统。设备应尽可能选用最先进的行业一流产品。系统构成应采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

Ø  灵活性和方便性——系统具有可实现性,设备操作方便,管理和维护容易,操作界面简便、灵活;

Ø  统一性——系统必须依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原则来选定。

扩声系统基本要点

Ø 通道的确定——节目类型、声场形状、预算额度

Ø 频带范围——节目类型、频率功率响应

Ø 声压级设计——行业标准、环境噪声、直达声估算

Ø 听音区与音箱位置——平面、剖面声线分析

扩声系统核心目标

Ø 使观众获得自然优美的听觉享受——均匀的最小化声干涉的声场

Ø 使调音师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与“精确”——人性化的控制界面+扬声器遥控监测+高精度的系统校准

扩声系统功能目标

(1)能满足语言和音乐扩声需要;

(2)满足报告性会议、演出需要

扩声系统具有的特点

Ø 在厅堂有足够的声级,满足会议室必需的功能和要求;

Ø 全部座席被扩声所覆盖;

Ø 传送语言时有足够的清晰度、传播音乐时有一定的丰满度;

Ø 结构安全、操作方便、维修容易、性能可靠。

扩声系统的主观评价

Ø  极高的语言可懂度、声音有合适的响度,清澈尞亮,优美动听,层次丰满,悦耳的音质、声场覆盖均匀。

Ø  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先进性和简便的操作性。

 

6.3.2. 对显示系统室内的要求

1、交流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2、消防喷头要远离投影机1米左右,不能采用喷水消防头,要用喷雾灭火剂。

3、电源要求:系统的电源为AC 220V 5%;用有保护接地线的三眼插座;插座数与显示屏数有关,拼接系统和拼接控制器及控制PC等要求同相供电。电源电压要稳定,可靠,特别防止断电后立即加电。因此,原则上建议大屏幕融合显示系统的电源经过相应功率的UPS供电。

6.3.3. 对灯光照明要求

1、屏幕前面1米内为暗区,一定不能安装日光灯管。可安装内藏式筒灯,平行于屏幕排列,要单独可控开与关。灯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屏幕上。

2、整个大厅的灯按平行于屏幕方向分组进行控制,不要选用较强光的光源,灯光的布置原则是:使工作区有足够灯光强度,但对屏幕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大厅两侧可能射入的光线(如窗户),应有必要的遮挡(如窗帘等)。

6.3.4. 对空调的要求

1、位于投影机室内的空调(中央空调或柜式空调),其出风口位置应尽量远离投影机(0.4米左右较好),并且,出风口的风绝对不能对着屏幕和投影机,要朝着远离屏幕和投影机的方向吹,以避免冷热不均匀而损坏。

3、于投影机前面(吊顶天花上)的空调出风口,距离投影机不少于1米。

6.4. 主要系统设计思路

6.4.1. 音频扩音系统设计思路

扩声系统设计通常都从声场开始,然后再向后推进到功率放大器、声处理系统、调音台、直至话筒和其他声源。这种逐步向后推进的设计步骤是十分必然的。因为声场设计是满足系统功能和音响效果的基础,它涉及扬声器系统的选型、供声方案和信号途径等。只有确定扬声器系统才能进行功率放大器驱动功率的计算和驱动信号途径的确定,然后再根据驱动功率的分配方案进一步确定信号处理方案和调音台的选型等。

声场设计是扩声系统的基础,涉及系统最终的音响效果,但也是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现在可采用EASE3.0~4.0以上版本的声学软件工具进行计算,最终可获得满足预期要求的声场设计报告。声场设计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要求。

声场设计的流程图

   扩声系统主要由音源、调音台、功放、音箱、周边设备几部分组成。

   至于系统电平,应满足以下原则:以调音台输出为基点,调音台后的各级设备,后者对前者其“口子”要大,至少要相等,以保证信号能顺利通过而不引入削波失真。

系统设备之间(含传声器)的连线采用平衡方式最为有利,它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减少外部噪音的引入。全系统的信噪比要等于或接近于调音台的信噪比,即调音台后各级设备不能引入噪声。

 

6.4.2. 视频会议及同传设计思路

会议室都采用数字化手拉手会议系统,会议主机具有会议讨论功能,具有四种会议模式:自由发言模式(Free)、轮替模式(FIFO)、限制模式(Limit)、主席模式。配置1只桌面式讨论主席单元,具有主席优先功能,配置桌面式讨论客席单元进行会议讨论。视像跟踪系统可选择摄像机ID,根据单元号来调整视像跟踪位置,镜头远近,转速快慢等,设置好后对应单元号保存,即可在相应单元号话筒开启时,调用对应的摄像机预置位。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定制为6通道或12通道,适用于各类型会议厅或户外会场;

红外无线传输,高度保密,杜绝外来偷听;

自动电平控制功能,超强抗干扰能力,不受其他无线通讯器材干扰;

多组语音输入信道,可同时调制并发射6或12语种,多组译音输出信道可做录音接口;

面板带输入电平指示功能,可直接显示输入电平的大小;

连线简单快捷,降低了工程难度,减少了工程费用;

6.4.3. 舞台灯光效果设计思路

舞台灯光回路的设计是一个体育馆舞台灯光设计的重点,因为好的设计可以在演出时为灯光创作人员提供艺术创作的空间和灵活用光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在报告厅内可能布光的位置都要设计灯光回路,同时要对这些回路作合理、科学的分配。

   湖滨高级中学体育馆舞台照明灯具的分布,采用半镜框式舞台灯光设计模式。技术性能上要求能对整个舞台区域或对同一个表演区多个演员同时布光。灯光的亮度、色彩能灵活变化。灯光布置上能做到对任一区域都有满意的投光角度。实现多方向、多角度照明,为创造理想的艺术效果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

6.4.4. 投影显示设计思路

   考虑设备使用数据运行量大、工作时间长。因此在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性能稳定:要求大屏幕能连续稳定的运行,故障率低。

②长时间运行:要求系统能保持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并保持最佳的显示效果。

③良好的兼容性:各种信号、多平台的应用系统将运用到本系统中,因此要求系统兼容新强。

④灵活易用性:要求系统设备操作的便捷性。

⑤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

 

 

第七章 一卡通系统

7.1. 系统概述

7.1.1. 总体需求

通过此次***公司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员工通过一张企业卡作为本人唯一的电子身份标识,在企业内按个人权限获取相关服务、访问相关资源、进行相关消费或实施相关管理工作,整个一卡通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办公大楼进出管理、注册充值、上班考勤、食堂消费等管理,所有管理服务均使用企业卡进行身份识别,所有消费均利用企业卡进行结算。

根据现场环境,目前设计每层两个门禁,每套双门控制器配置两个读卡器,机要室、机房等位置增加三个门禁,共配置12个双门禁控制器、1个单门控制器,26个读卡器。食堂消费目前配置两台消费机

7.1.2. 系统特点

本系统设计以“经济实用”为原则,遵循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系统混合C/S、B/S模式的多层体系,以“平台+应用”的1+N架构,基于企业内部办公网络,实现门禁、考勤、消费、等的集中统一管理,与其它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先进的体系架构:采用 “1+N(1个平台+N个子系统应用)”的体系架构,统一规划功能、数据库结构、卡片结构和通讯协议,在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增加用户应用子系统扩展而不需要改变平台,所构建的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当前一卡通应用的要求,还满足将来建设的技术要求,真正实现了卡通、库通、网通,决非仅共用卡片的拼凑型系统。

2、统一的数据平台:数据中心设在公司的核心机房,使用数据库整合全企业基础数据资源,从而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同步和交换,同时可实现对数据库的历史数据迁移归档管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速度。

3、开放的数据接口:提供通用的数据库接口、中间件接口、底层硬件动态库等多种数据接口,实现一卡通系统与机房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数据共享。

4、统一的客户端管理:客户端采用统一部署管理,多个子模块无需安装多个不同客户端,只需在每个管理工作站安装一套软件即可,通过系统管理平台为每个操作员授权,操作员登录系统后可根据权限操作不同的管理系统。

5、可靠的读写机具:智能卡读写机具既可在线联网运行,也可离线单独工作,日常读写卡业务完全不依赖网络或计算机或数据库。故障消除后数据可上传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6、严密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可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分配不同的操作使用权限,一卡通设备和应用软件的签到和签退必须经过系统的认证,防止非法用户滥用功能和篡改重要的数据。

7、完整的数据记录:每一张卡片的每一次刷卡、每一台机具的每一次读写卡、管理人员的每一次业务操作均有流水记录,保证在故障情况时丢失数据后可以追索任何一次交易行为的数据,为数据审计提供技术手段。

7.1.3. 设计依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16)

3)《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16)

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12-2016)

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7.2. 系统建设方案

7.2.1. 卡务管理系统

系统负责员工卡:办卡、挂失/解挂、补卡、充值、等所有员工卡业务;

建议将卡务管理系统设置于:卡务办公室;

系统可配置证卡打印机,支持员工制卡时将头像图片打印到员工卡。

发卡业务功能

个性化定制员工卡使用人员专用卡,以芯片为介质,信息更安全、功能更全面,卡面打印员工照片,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卡面。

通过在芯片中写入员工信息,将员工卡、福利卡等功能合一,凭一张员工卡即可满足身份验证管理及本单位内部管理等多种需求,一卡多用,便捷、低碳。凭借芯片卡易扩展的优势,可以满足日后其他内部应用的增加,扩展性强。

员工卡有效期设定功能,可灵活设定员工卡的有效期,主要针对临时卡人员,到期作废。

完善的信息查询功能借助特色应用系统查询员工的用卡类型、门禁权限等信息,实现了人事管理、应用管理等基本功能,提高了人力管理效率,加强单位管理。

发卡流程

 

    

7.3. 门禁管理子系统

7.3.1. 系统概述

门禁管理系统可以控制人员的出入,还可以控制人员在单位内及敏感区域的行为并准确记录和统计管理数据的数字化出入控制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可有效管理门的开启与关闭,保证授权人员自由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它主要解决了企事业单位重要场所的安全问题。

7.3.2. 系统组成

在单位各楼层出入口位置设置门禁系统,另外在机要室、机房的重要区域设置门禁系统。门禁读卡器所读取的员工卡信息经由控制器判断分析:刷卡权限合法电锁才打开,人员方可通过,否则电锁不予放行。

开门方式:(进入)刷卡开门,(出门)按钮开门

   

门禁系统网络拓扑图

7.3.3. 亮点描述

可灵活的设置门禁权限,不同级别的员工使用不同权限的门禁,有效的提高重要部门的人员进出管理;

系统支持设置门禁时间段通行模式,实现各楼层在不同时间段的门禁管理;

完善的门禁卡类型设置,例如可将卡片设置为:正式员工门禁、非正式门禁等,不同卡类型人员只能进出特定的门禁点;门禁信息记录在卡片中,方便员工的查询;

提供门禁监测不间断功能,通过配置UPS电源,保障门禁控制点的不间断供电。即使在单位处于断电状态,门禁系统可通过UPS供电继续保持正常运行功能;

提供门禁代考勤功能,可指定某一时间段的读卡器刷卡数据作为考勤依据,以该数据进行考勤统计,准确掌握员工出勤情况。

7.3.4. 功能介绍

通道门控制功能

(1)授权卡开门: 在该通道门被授权的卡刷卡时读卡机及控制器均给出声、光提示同时将锁打开,人员进入、门自动闭合(需要门安装闭门器或地簧)后立即被锁,刷卡开门记录存入控制器内(将持卡人的卡号、姓名、出入时间等情况记起来备查)。

(2)非法卡刷卡 :非法卡刷卡时控制器给出声、光提示信息拒绝开锁同时记录非法卡的刷卡记录(卡号、日期时间、非法状态)。

(3)系统控制开门: 可通过门禁软件控制单个开门或全部开门。

实时监控功能

在大楼监控中心门禁管理主机上可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能够实时反映门禁系统内用户刷卡的详细信息(包括刷卡人的姓名、部门、进出时间、照片信息等)与房门进出事件、门状态变化事件、各种系统报警事件和各种紧急事件,也可以在紧急状态打开或关闭所有的门区。

异常报警功能

非法闯入报警、门长时间未关闭报警等所有的报警都会在总控制电脑上实时显示红色闪动记录,并驱动计算机音箱提醒管理者注意。

消防报警联动功能

门禁控制器自带消防联动信号,一旦出现消防问题,通过联动信号输入控制器强制打开所有通行门确保人员的快速撤离提供保障。

开门方式多样化

根据各个门禁点管制级别的差异,可实现刷卡、密码输入、刷卡加密码输入、软件控制通道门的常开与常闭等开门方式。

节假日设置

设置节假日是否允许刷卡。设置节假日常开,则日期到达节假日时,开通所有权限,可以直接使用电梯无须刷卡;设置节假日为常闭,则日期到达节假日时,不允许继续使用电梯直到节假日结束。

操作员管理权限设定

可以设置多级操作员管理权限,有些操作员可以规定他只能查看或者是否可以操作某些界面和功能。

控制器格式化

对控制器中的刷卡记录、应用群组、时段、时区等进行清空恢复出厂设定。

7.4. 消费管理子系统

7.4.1. 系统概述

消费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以员工卡为信息载体、以消费机为消费终端的全新智能收费管理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企业公共消费场所。

消费者只需持一张经过授权的员工卡,感应读卡,即可完成各种消费的支付过程;而系统在后台强大的软环境和完善的硬件基础上完成信息加工处理工作,统一进行员工卡的发行、授权、取消、挂失、充值等工作,并可查询、统计、清算、报表、打印各类消费信息及其它相关业务信息。

7.4.2. 系统组成

       

消费系统网络拓扑图

7.4.3. 系统功能

就餐次数及金额灵活设定

系统可灵活的设置每个员工每日可以使用的就餐次数,方便特殊部门的工作招待等业务。

液晶双屏显示功能

在餐厅部分消费窗口配置双屏液晶显示器,显示消费者基本信息(如人员头像、姓名、处室、卡号、余额、有效期等)。

设定消费时间段功能

可灵活设置餐厅有效消费时间段,超出该时间段后系统自动禁用该餐厅消费功能。

A/B卡功能

系统可限制不同的卡类型在不同的机器上消费的权限,如临时卡只能在特定消费窗口消费。

定期的统计功能

详细记录员工就餐信息,为食堂消费支出提供数据参考。

便捷的电子支付功能

开通工资卡电子现金功能,通过脱机消费,实现贵单位内部销售商品的小额支付,例如:便利店消费、自行车租赁费、加油站支付等。

7.4.4. 亮点描述

方便快捷、及时准确

区别传统的直接金钱交易,无需人为计算最大程度防止少算漏算减少财务损失,不用现金交易更加的卫生安全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数据安全

本系统设2级密匙,由厂商设置第一层密码,用户单位设置第二层密码,能防止非法制卡,并保证一卡一密,卡中的金额具有较安全校验机制,无数据遗失风险。

保护用户利益

当用户丢失卡片时,到发卡中心挂失,能防止此卡被恶意消费,减少用户损失。

支持脱机消费

当消费系统出现网络故障时,消费机可在脱机状态下正常运行,待系统修复联网后自动上传数据至管理电脑。

软件功能完善

操作系统下任意运行,可打印各种系统资料,储值与消费报表,保证卡余额,消费额和充值总额三类基本参数平衡,设置收费终端机的日期、时间、可打印详细的各种报表。

福利管理

系统提供福利补贴、福利餐次、搭伙管理等福利管理方式。

归帐管理

自带收银卡功能,可方便做到相关收银员当班时间段内的营业额统计。

补助领取

对单位的餐贴或补助金系统可直接通过软件下载到前台消费机,相应人员就可从对应消费机上直接提取单位所发放的补贴,无须专用补贴机来领取,减少投资。

消费机具有现场纠错能力

对于误扣后已取走的卡,照旧可以将卡再放回进行退款,这样使得系统的透明度大大提高。

收费方式多样化:

按次方式----记录用餐次数;

单价方式----正常使用的收费方式,可使用“+”键,累计计算后,按确认扣款;

定值方式----以每份配置品种为单价计价收费,特别适用于提供套餐或快餐厅。

 

 

第八章 信息发布系统

8.1. 信息导引与发布系统简介

   信息导引与发布系统是一个用于数字化媒体内容发布与播出的专业系统,该系统可以替代张贴海报、播放录像带/光盘等旧有的宣传方式,将需要宣传和发布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编辑制作,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传输到指定的宣传发布点进行播出,并以信息化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以达到信息的定向发布、实时更新和集中管理目的。

   信息引导与发布为端到端的网络化系统,该系统分为三层结构:

   1)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信息化中心:对信息引导与发布发布的播出内容、播出设备、播出系统的进行控制与管理的中枢。

这个发布中心是一个总的管理中心,也是“总中心+2级管理中心”模式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并且,操作员可以在远程进行系统管理。

   2)信息引导与发布承载网络:为信息发布提供传输和管理通道的网络。

   3)信息引导与发布发布终端:该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内容,通过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信息发布终端并连接到指定显示屏幕上播出。

此次设计所需要考虑的显示区域包括1楼大厅全彩LED显示屏以及食堂区域的单色LED显示屏,11楼及12楼预留接入点位。

6.2 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价值分析

8.1.1. 提高信息发布效率

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发布系统,完全可以替代单位以往的打印海报、张贴宣传单等落后宣传手段,所有需要发布的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编辑、制作、传输并发布到指定屏幕上显示,大大降低了人力发布的工作量,缩短了发布流程,提升发布效率和正确性;

8.1.2. 提高信息发布水平与服务水平

动态视频比静态公告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通过色彩丰富的液晶电视、LED屏发布信息和各类通知已被越来越多的单位认可。该系统支持在一个画面的不同区域中同时播放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可极大提高企业的信息发布水平。

8.1.3. 提升单位形象

美观大方的LED屏被放在办公楼大堂等入口处,就像人的面孔一样,留给受众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该管理系统与显示器配套使用,其强大的功能能够为您创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您可以轻松自如地编辑出漂亮美观的输出画面,大大提升企业形象及档次。

8.2. 系统分析

8.2.1. 需求分析

对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主要需求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息发布与显示的需求。入口区域使用显示屏,用于显示重要通知等信息。

第二,是用于外单位人员引导需求。本单位各部门所在方位均可在显示屏中显示。

第三,可管理的直播服务系统。可向信息发布点以流媒体方式发送并播出指定的直播视频娱乐、科普宣传、军事报道等节目,并随时可以插播内容和进行控制管理。

第四,食堂区域的日常菜单内容显示,为企业员工提供餐饮信息。

8.2.2. 系统结构与组成

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用于单位局域网络,因此可以采用2级结构,即“管理中心+发布点”模式:

管理中心:位于信息化中心,主要由服务器、系统管理主机、二层交换机组成。

服务器,负责所有用于单位发布管理与素材的集中下发工作。

信息发布点:架设相关接入网络线路、显示屏幕和信息发布终端。

8.2.3. 信息发布与宣传方式

为了提供更好的信息发布服务,在单位不同位置设置不同内容的信息发布点,以组合播放和动态分屏方式将指定的内容向单位内部人员播放。

8.2.4. 设备管理模块

支持建立播放器区,实现播放器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可实现多级区域管理。

播放器的添加、删除用户可随时对某个区域添加和删除播发器,并编辑播放器名称、放置的区位置、查看当前状态等。

支持播放器主动发现服务器的方式,给播放器配置服务器IP,播放器开机自动连接服务器。

支持网络升级播放器软件,支持网络升级播放器Firmware,支持远程升级播放器字库文件。

8.3. LED显示屏系统

1楼大厅选用P4室内全彩LED显示屏。食堂区域选用3.75单色屏

8.3.1. 系统功能

LED全彩色显示系统作为一整套工程化、系统化的高技术产品,它包括显示屏、控制及接口、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多种信号获取手段以及完善的软件等部分,能实现视频、声音及其它信息的接收、存储、管理和最终的显示、播放,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采用先进的像素共享技术,使显示屏的清晰度在发光管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多倍。极高的换帧频率极大的提高了图像的稳定性。图像还原更加逼真。根据白天及晚间环境光的变化,红绿兰可独立进行任意γ校正,对显示屏进行手动或自动亮度调节。

系统以计算机为处理和控制中心,LED屏幕的显示内容与计算机屏幕窗口上的内容实时同步,使播放图文动画和视频成为可能。该系统可以将电视、录像、影碟等及计算机的内容作为播放的节目信息源。配备显示屏专业播放软件,支持多种文件格式:文本文件,WORD文件,所有图片文件(BMP/JPG/GIF/PCX...),所有的动画文件(MPG/MPEG/MPV/MPA/AVI/VCD/SWF/RM/RA/RMJ/ASF...)。软件功能强大,可同时显示多个显示区域,用户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方便。

6.4.1.1 视频播放功能

通过多媒体采集卡实现视音频同步技术,可以方便地将多种形式的视频信息源引入计算机播放至LED显示屏。详细功能如下:

支持多媒体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通过局域网传输的信号。

电视、摄像、影碟等视频信号的即时播放(VCR、VCD、DVD、LD)

自制视频文件的播放,可支持MPEG2、MPEG4、AVI、RM等多种视频文件格式

支持PAL、NTSC等各种制式

完全视音频同步,并可在各种信号输入源间适时切换

在播放的同时有录像功能

具有文字叠加、透明显示的功能

6.4.1.2 图片、文字播放功能

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全面支持WORD,且能同时播放多个文字、图片

支持计算机系统内西文符号、特殊字符及安装的所有字库

多种显示方式,如:上/下/左/右移、左/右拉、上/下拉、旋转、百叶、闭合、渐变等30多种

适时新闻、重要通知的编辑与播放

具有文字叠加、透明显示的功能

6.4.1.3 日期时间与计时天数显示功能

同步显示当前日期、时间、星期、自定义模拟时钟

自动计算并显示正、倒计时,可分别换算为天、小时、分、秒,字体、大小、颜色可选并可以透明叠加

6.4.1.4 数据库及自定义表格显示功能

支持ACCESS数据库

支持ODBC驱动数据库,自动远程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提取并显示数据库内数据

编辑自定义表格,简单方便且功能完善,很轻松的编制利率表等多种表格

6.4.1.5 后台播放功能

在不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同时还可以控制LED显示屏及播放内容的编辑与播放,在编辑时可切换到前后播放是切换到后台,方便实用。

6.4.1.6 显示屏的组成与性能

LED显示屏系统作为一整套工程化、系统化的高技术产品,系统以计算机为处理和控制中心,整体上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8.3.2. 硬件系统

显示屏的硬件系统由功能相对独立的几大模块组成,基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显示屏屏体

显示屏是有许多显示单元模组组成,它们分成不同的区域接受数据分配和扫描单元传来的显示数据,以模块化结构显示。模块化结构设计,方便安装、调试和维修。所有模组和显示模块亮度一致性好,而且每个象素点都可以更换。系统所使用的开关电源均通过国际安全认证的电源,屏幕背后保留有维修空间,方便屏幕的安装调试,以及日后的维修维护等操作。

在实像素基础上,采用虚拟像素技术,具有超高性能的视频显示效果,在相等原理下,更高亮度、更真色极的画面显示能力。采用进口的发光二极管,屏体的均匀发光分布大大降低了人远距离观看时的疲劳感。虚拟像素驱动显示,画面清晰锐利无拖影,图像视频稳定无闪烁。驱动电路采用恒流驱动的工作方式,真正体现了LED是电流特性的器件,保证了10万小时的发光寿命。

显示屏控制系统

控制计算机机屏幕控制机控制其对应的显示屏显示效果。它可以自动运行一个不断循环的程序,根据编制的节目文件去服务取得相关的显示数据,也可以人工干预,产生屏幕上的显示效果。屏幕上像素和屏幕控制机显示器相应区域上的像素一一对应,直接映射

数据采集卡:从显示卡DVI数字接口提取数据,并进行第二级灰度非线性校正,并运用图像增强、图像边缘增强、图像降噪处理、运动补偿、色坐标空间变换、色度调节等高新技术基本消除马赛克现象。并集成高性能通信模块将数据采集卡传送到扫描单元上,在不使用任何中继的情况下双绞线可通讯100米,单模光纤20KM的远距离通讯。

数据分配和扫描单元:数据分配和扫描单元是模块化结构设计,它将显示数据按区域分配到显示屏上,并完成显示数据扫描。可实现多卡级联和多屏级联。

屏体结构安全设计

   防震设计

采用钢架结构,螺栓或焊接连接,整体结构刚性好,接插件采用航空插头,保证传输系统的稳定通畅。电源固定良好,接头具有卡片及绝缘护套,防止意外松动和短路。设计屏体和强度为防6级地震。

   防水设计

在显示模组的背面采用进口树脂封灌,安装面罩。显示箱体采用双层防水设计。

   防尘设计

在屏体的侧面可采用百叶窗开孔,既能通风散热,又能防水滴、灰尘飘入。

   防氧化/防腐蚀设计

采用了船舶工业防腐蚀的技术加以处理。防止了酸、碱、盐对屏体的腐蚀作用,增强了屏体对恶劣环境的适用性。单元箱体材料经过磨砂、镀锌、喷塑处理,焊锡采用抗氧化的锡膏,焊接工艺采用波峰焊,线路板具有绿油隔氧层,防止了线路的氧化,提高使用寿命。

   热胀冷缩

采用进口亚光软硅胶进行防水灌封,具有防止热胀冷缩的特性。无论经过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硅胶会始终牢固的粘贴在灯管上,保证不会有水滴入内部。

   IP防护等级

达到IP65的防护等级

8.3.3. 软件系统

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专为LED大屏幕制作各种播放节目,集成多种媒体对象,同时顺序加入节目单中,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到显示效果,所作的修改,也会立即反映到窗口中,制作非常直观、清晰。

基本功能

(1)播放文件的编辑制作与播放;

(2)简单易学,无需专业知识就可很快掌握使用;

(3)软件启动时用户的验证;

(4)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口,具有特定的访问端口,可设定访问用户名及密码;

(5)执行定时指令,在有效的时间和星期内定时切换演播文件、调节显示屏亮度等操作;

(6)提供30多种显示方式;

(7)软件运行错误自启动功能;

屏幕调节功能

(1)调节显示屏显示位置;

(2)红、绿、蓝各分色调整大屏亮度/对比度/颜色、虚拟/实像素模式、后台播放;

(3)锁定/解锁显示屏内容;

(4)开关显示屏电源;

网络控制功能

(1)远程更改显示屏显示内容、调整大屏亮度/对比度/颜色、虚拟/实像素模式、后台播放、锁定/解锁大屏内容、开关大屏电源、定时指令表、显示/隐藏播放窗等功能;

(2)远程监控当前显示屏播放内容;

(3)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一点对多点或多点对一点的适时控制;

 

 

第九章 机房系统

9.1. 概述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及通信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因系统安全性而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

   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机房环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计算机及通信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我们经过多年计算机机房工程的设计施工,越来越认识到计算机机房工程是一个集建筑装饰学、电工学、电子学、美学、环境保护、安全防范技术、暖通净化技术、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综合学科的系统工程,并涉及到网络布线工程等技术领域,只有全面掌握各专业的系统化、集成化和技术应用,才能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

   机房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机房设计可以尽可能减少计算机及各种设备互相之间的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场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及所需的各种条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次机房设计的环境面积为30平方,我们将参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并选用性价比高,成熟度高的产品和方案。

   我们有信心将此机房系统工程建成一个与一流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

9.2. 设计依据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站场地技术通用规范》〖GB2887-2000〗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3-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TJ37-79〗

《建设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规范》〖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

《灭火系统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5〗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754-95〗

《环境电磁卫生标准》〖GB9175-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9.3. 设计目标

设计标准性:严格按国家关于计算机机房的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图纸规范齐全,采用国标符号,力求统一性,可调整性。

功能先进性:采用先进高级的管理系统手段,充分考虑与布线系统、网络系统的接口与配套,确保机房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安全可靠性:采用质地优良的材料和性能优越可靠的设备,配套规范的施工工艺技术,确保机房各个环节都安全可靠。

系统实用性:方案实施后的计算机房分区合理,工艺流程最简便,系统配置周到、全面,管理严谨方便,不同功能区选择不同等级材料,使其价格性能比达到最优。

空间扩展性:本系统不仅能支持现有的系统,还能在空间布局、系统容量等方面有充分的扩展余地,便于系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环境舒适性:机房整体装饰风格美观淡雅,具有现代化办公环境氛围,人员长时间在此工作也不会感到疲倦。

9.4. 机房环境要求

   温度:摄氏23度 2度(夏季);20度 2度(冬季);

   温度变化率:<5℃/h不结露;

   相对湿度:45%~65% (开机);

   电源频率:50HZ  0.2HZ;

   电源电压:380V/220V  5V;

   电源波形失真率:小于或等于5%;

   含尘量:粒径大于或等于0.3μm,粒数小于或等于10000粒/M3;

   无眩光;无频闪;无噪音;

   距地面0.8米高处,照度不低于300LX;

   直流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欧姆,零地电压小于1伏;

   交流工作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以及静电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防雷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均布载荷:大于1000Kg/m2集中载荷:大于200Kg

9.5. 本次机房设计系统构成

   机房装修、气体消防、机房精密空调、防雷接地、机房布线、动力环境监控

9.6. 装修工程

9.6.1. 装修特点

   体现特点——营造高科技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人性化设计理念。

   布局明了——考虑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及其它附属设备的布局,便于管理。

   格调淡雅——恰当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淡雅、明净、柔和、协调的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利于健康——在材料选用方面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无毒、易清洗的材料。

9.6.2. 装修材料介绍

   (1)抗静电活动地板

根据业主实际情况,建议使用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规格为600*600,贴面为抗磨防火材料,厚度不小于1mm。该地板具有抗静电性能好、不起尘、易清洁、无色差,装饰效果好、整体感强、平整、耐磨、易除尘、不褪色等特点。铺设后稳定性好、不易变形,拆卸和恢复简单方便。

活动地板铺设高度为地板面距原地面300mm。为确保恒温恒湿,建议在地面表面做保温处理,铺设保温材料,达到不起尘的效果,保证机房的洁净度,并防止静压箱内因温度差过大而结露。该产品在机房中铺设累计误差小,其对角线、平面度都非常精确。支座上有独到之处,可以四面作边,安装相当方便,表面装饰帖图牢靠,外观大方漂亮,表面整洁,图案清晰,安装后给人一种舒适感。机房内部防静电地板需做等电位体,整个地板通过导线连成一个金属整体,并与室外地极良好连接。

  (2)铝合金微孔板吊顶

机房区建议采用豪锦的铝合金微孔板吊顶,规格为600*600,厚度不小于0.8mm。此种吊顶板平整度好、无色差、不起尘、易清洁;线条美观、色彩柔和,可与其他装饰材料配合使用,如大理石料、玻璃幕墙等,其装饰风格非常协调,也可同多种色彩的内墙涂料或墙壁装饰材料配合使用,整体效果令人赞叹不已。

由于以金属为原料,不会燃烧,因此铝棚板符合机房消防要求。铝合金微孔板吊顶上部的原顶面、梁、墙面、柱面等均刷防尘漆作防尘外理,保证机房的洁净度。吊顶板上的微孔可作为机房专用空调的回风口使用,微孔板内均附一张同等规格的吸音纸,既可减少噪音又可过滤尘埃。吊顶板上部空间作为机房专用空调回风通道及敷设电器管线用。吊顶板内的管线较多,此种吊顶板能够很方便地拆卸和恢复,便于今后检修和增加线缆。其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彩钢板墙面

  1、机房彩钢板由0.6mm热镀锌钢板,12mm防火石膏内饰板所组成。机房彩钢板面漆为硬化多元聚酯涂料,此涂料本身含有导电成分,通过增加导电系数,降低静电负荷,表面抵抗值105—8Ώ电荷减弱1秒以下;采用静电烤漆喷涂工艺,表面平滑、细腻,不积尘,保养简单,极大的保证了机房的洁净度要求。

  2、机房彩钢板符合国标一级防火标准,能充分满足机房建设装修的防火要求。

  3、机房彩钢板表面为烤漆钢板,防潮、防霉,耐酸碱、防静电,隔音率500Hz可达45dB(一般500Hz所产生的噪音为118dB),其计权隔声改善量相当高。

  4、机房彩钢板孔隙率高,均为微细的毛细孔,导热系数小[一般为0.121~0.205w/(m.k)],热容量大、吸湿性强,故能对室内温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机房彩钢板隔间系统符合CNS12514-5Kg落锤冲击试验规定,抗冲击能力强。

  6、机房彩钢板安装工期短,现场干净,为整个工程节约宝贵的施工时间。机房彩钢板均可拆卸再复原,可方便进行组装拆卸,对维护水电,线路改造等非常便捷。

  7、能够在机房彩钢板的墙面任意穿孔,对安装控制开关、电源插座等装置非常方便,无需另外处理。表面颜色柔和,与地板、天花构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使整个空间具有现代气息

(4)隔断

在机房内部采用落地玻璃隔断划分出单独的设备调试区域,与设备区域分开。

  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找中、套方、分格弹线→玻璃隔断→做防火、防潮、防尘、防腐蚀、隔音处理→表面清洁。

  2、施工要求

   1)施工前保证基层平整,打扫干净。

   2)按照设计要求在墙上弹出水平和轮廓线。

   3)玻璃隔断要保证隔断的垂直于水平。

   4)保证隔断能够满足机房消防的要求

  3、质量要求

   1)保证玻璃隔断的规格、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隔断表面洁净,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现象。隔断完后,必须无摆动,牢固性好。满足机房消防要求。

9.7. 供配电及照明

9.7.1. 综述

   计算机机房提供电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也影响机房内其它附属设施的正常工作,同时机房对接地、雷电防护、机房屏蔽等均有特定要求。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必须建立一个优质、稳定、安全、可靠的供配电系统。

 

电能质量:

名称

参数

市电

 

电压偏移范围

±2%

频率偏移范围

±0.2%

电压波形畸变率

3-5%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

0-4ms

照明

≥ 300Lx

事故照明

5Lx

 

9.7.2. 供电系统

   本次设计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双回路供电方式,由甲方负责引自本大楼主配电室,一路为机房区UPS 供电,一路为整个机房内空调、新风、照明、维修插座等非计算机设备供电。

   电源经UPS稳频稳压、调整电压波形后为计算机设备供电,与此同时也为UPS的后备电池充电;一旦市电回路停电后,UPS的后备电池立即放电,经UPS逆变后给计算机设备供电,这样即能保证计算机设备的供电质量,又能保证无间断、长延时供电。

   非计算机负荷包括机房内空调、照明等所有除计算机设备以外的用电负荷,这部分负荷对供电的要求较低。由于非计算机负荷在起动时起动电流较大、频闪较严重,均会产生高次谐波等冲击脉冲,影响电压的稳定性,导致电压波形畸变。因此,机房管理人员要经常注意电源和负荷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如设有场地设备监控系统将有利于适时监测相关数据,及时掌握机房内的工作情况。

   设计中采用一台配电柜为UPS供电的计算机设备和市电供电的非计算机负荷使用。配电柜内设有电压电流指示、防雷防过压、短路、过载、过流等保护器,保护设备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

   配电柜内均予留相应的备用开关位;主进线电缆、开关、接触器等均留有一定的富裕容量,以备以后增容和增加用电设备时使用。配电柜内均设有独立的零、地母排,均有明显的标记,便于施工中接线和检查。配电柜还设有紧急联锁接线端口,可与消防紧急断电按钮相连,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切断电源,阻止火灾蔓延,减少事故损失。

9.7.3. 配电系统

   机房区内的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如重要设备)和树干式(如次要设备)相结合方式。计算机设备配电采用均匀分布在活动地板下的计算机专用插座供电,随用随插,方便灵活,减少地板面上走线;重要的计算机设备如小型机等,采用单独回路的方式,更安全可靠。所有强电均通过桥架与镀锌钢管到达使用端,并在地板下架空敷设。

   机房内所有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线均采用优质铜芯电缆,并做屏蔽处理,防止对外界的电磁干扰,保证计算机设备供电源的电能质量。空调等动力设备采用优质铜芯电缆直接供电;其他如照明、墙面插座、计算机专用插座等均采用BV导线穿镀锌电线管的方式。

9.7.4. 照明系统

   正常照明:计算机机房的照明,除一般照明应具有的性能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机房照明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计算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计算机的可靠运转。机房区内的照明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大楼的照明系统分开。本方案建议采用亚光三管格栅灯,此灯照度高无眩光;主机房区照度设计大于500Lx,辅助机房区照度设计大于450Lx。

9.7.5. 接地系统

   电子计算机机房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

  电子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

 (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 (2)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 (3)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 (4)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 (5)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应按现行国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

 (6)对直流工作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单独设置接地装置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及与其它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应按计算机系统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

 (7)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 (8)当多个电子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将各电子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本次方案设计四组接地系统:计算机直流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接地。

   单独设置一套仅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直流接地装置。施工时这套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尽量远离大楼原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好能大于20米,以防止雷击所产生的反击现象。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1Ω。此次设计上引线选用截面积为35mm2的铜芯专用屏蔽地线电缆。通过增大导线截面和减小导线长度的措施,尽量减小上引线的电阻值。本系统由室外地极和室内悬浮地网组成:

   室外地极接地电阻小于1Ω;安全距离≥15米;可使用防腐长效降阻剂,该产品技术由国外引进,与传统的地极工艺相比,具有降阻、防腐、稳定、长效的特点。

   室内悬浮地网采用4x40铜带,用φ20mm电木支撑,距地面100mm悬空,与室外地极及室内计算机系统设备相连,形成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逻辑接地系统。

   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抗静电接地,建议使用大楼综合接地系统。机房内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金属管道、金属吊顶、抗静电地板、金属隔断框架均牢固连接大楼综合接地。

9.7.6. 防静电系统

   1.机房静电概述

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技术,是属于机房安全于防护范畴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静电,是发生最频繁,最难消除的危害之一。静电不仅会对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而且还会导致某些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坏。此外,还会影响操作 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正常的工作和身心健康。计算机在贵单位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这些领域都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一旦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特别是较大的故障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的政治影响更不容忽视。

   2.机房的静电及其防护解决方案

静电引起的问题不仅硬件人员很难查出,有时还会是软件人员误认为是软件故障,从而造成工作混乱。此外,静电通过人体对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放电时(即所谓的打火)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给人以触电的感觉,造成操作系统作维护人员的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对于计算机房的静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在计算机内安装高性能的防静电地板,地板贴面的电阻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地板下的金属支架应进行多点有效接地(网状)最后接至大楼综合地或机房安全地;

9.8. UPS电源系统

   用户现场现有一套UPS设备,可以利旧使用,在实施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主机和电池的搬迁及线路铺设设备调试等工作。

9.9. 机房防雷系统

   计算机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除了本身的软硬件条件外,还有外部工作环境,主要是影响该系统正常工作的外部及内部过电压,据最新统计,电子信息设备常因元件被击穿或烧毁而停止工作,重要的原因是这类设备的元件耐暂态过电压的水平很低,如果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暂态过电压,而线路又未设置必要的暂态过电压保护器,则设备的电子元件将被击穿。防止外部及内部过电压也是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投资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这部分投资,造成系统的损坏,出现更换及维修设备的费用,从一定时期的周期投资费用上来讲,很可能超过一次性装备防过电压设备的费用。在这里暂不计政治、社会及其它影响,有可能这方面的影响远比防雷器件的投资大得多。

   过电压的概念:由电源系统外部(主要是雷电)和系统内部工作造成的工作电压超过正常供电值,即称为过电压。暂态过电压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十微秒的时间,但危害却很大。经观测证明大地被雷击时,负电荷放电的能量平均为30kA;发生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雷击显得特别猛烈,一般为100 kA,高的达200~300kA。

   从大量的计算机雷击事例中分析可以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9.9.1. 设计依据

   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德国VDE标准和中国GB标准与部委颁发的设计规范的要求,该建筑物和大楼内之机房等设备都必须有完整完善之防护措施,保证该系统能正常运作。这包括电源供电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空调设备、电脑网络、微波通信设备等装置应有防护装置保护。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民用建筑电气执行规范》JGJ/T16-92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

   《SPD电源防雷器》IEC 61643

   《SPD 通讯网络防雷器》IEC 61644

   《过电压保护器》VDE0675

9.9.2. 雷电破坏电子设备途径

   雷电直击到电源输入线,继而进入损坏设备。

以感应方式如:电阻性、电感性或电容性藕合到电源、讯号或电话线上,最终危害设备。

9.9.3. 雷电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传输或储存的讯号或数据,不论是数位或模拟受到干扰或失掉,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错误动作或暂时瘫痪。由于重覆受到较少幅度的瞬间过电压影响,元气件虽不马上烧毁,单却已降低其性能及寿命。

若情况较严重者,电子设备线路板及元气件便烧毁,整个系统停顿造成间接损失。

9.9.4. 设计方案

   1.现场条件

   根据计算机机房建筑结构、设备情况,计算机房位于高层楼建筑物中,容易招受雷击侵害。各机房内主要设备均有发射、接受机、程控机、交直流转换器、微机、服务器、路由器、UPS等。

   2.方案设计

   ①外部防雷系统及地网

   电子计算机机房接地装置应满足下列接地要求: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防雷接地,接地应接现行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共用一组

   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  时,其余三种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其中最小值。

   ②供电系统防雷

   第二级电源防雷系统:

   在主机房内的市电配电柜加装第二级避雷保护,保护机房内UPS、空调、新风、照明等用电设备。

   电源插座防雷系统(建议):

   对主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如小型机等,加装电源插座避雷保护。

9.10.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机房空调要根据计算机设备的性质来选择:应具有恒温、恒湿、风量大、空气流通快的特点,而且空调内部还应设有高效过滤网,能充分满足计算机设备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起到减少计算机设备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空气调节的主要目的是为机房中的人员设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功能范围的日趋扩大,机房作为电子系统信息管理、交换和处理的中枢,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通过空气调节为机房设备创造一个可靠、稳定运行的工作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适应人性化管理要求,为机房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对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也是同等重要的。

   1、温度控制

   计算机所产生的高热能,一般的民用空调机都难以负荷。如果温度能控制在22℃±1℃的范围,对计算机的运行是最好的。计算机的散热量一般比办公室高出6—10倍,空调机一定要有足够的制冷能力,防止急剧的温度变化。

   2、湿度控制

   一定要适当地控制空气中的湿度,过高的湿度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在计算机内凝结,而过低的湿度会产生静电作用。所以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同样会对计算机形成破坏。一般的空调都忽略对湿度控制或控制不够精密。

   3、风量

   计算机对于风量的要求比一般空调高很多,一般舒适的空调,每一冷吨(Ton)的制冷量只配有500—650m3/h的风量,可是计算机通常要求每一冷吨制冷量配有850—1,000m3/h的风量。而且较大的风量才能应付计算机房产生的高显热比。

   4、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需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讲,机房内空调系统的负荷主要包括:

   设备的冷负荷

   照明的冷负荷

   外窗的辐射热和窗体传热的冷负荷;

   外墙和屋顶的传热冷负荷;

   人体的冷负荷及湿负荷。

   5、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的安装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机房区格局的划分与设备的摆放,为了保证机房区设备的制冷效果,将机房专用空调室内主机摆放在设备机房,正面对着机房设备,良好的气流组织循环和设备摆放形式即能有效的利用机房空间,又能保证设备的制冷效果,防止造成的空调送风的“盲区”。新风的引入可使机房区保持正压并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空调安装时,为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行,在空调内机支架上安装防震胶板以防止机器震动。

   本次设备选型根据环境面积以及设备功率综合考虑,选用两套12.5KW的精密空调,两台空调可轮循使用,也可做主备方式运行,提高机房环境温度调控的可靠性。

9.11.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9.11.1. 概述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网络机房已成为各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环境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熟悉机房设备人员值班维护,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

   由此可见,加强动力设备、机房精密空调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是各行各业计算机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前提条件。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它具有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期故障发生、迅速排除故障、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管理等多重功能。

本设计宗旨是将机房的动力设备与环境进行集中监控,使整个机房系统建设成为稳定性高,实用性强、易于使用的综合性管理平台。

9.11.2. 系统范围

   对机房环境进行集中监控。

   系统主要监测对象:

   1.UPS电源:通过通讯协议及智能通讯接口,监测UPS的工作状态及各种参数等。

   2.机房空调:监控空调压缩机状态、风机状态、加热器状态、抽湿器状态、加湿器状态、报警等。

   3.机房温度、湿度:以电子地图方式实时显示并记录每个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湿度数值,显示变化曲线图。可设置报警上下限值。

   4.漏水报警系统:对机房的精密空调及其进出水管沿线进行检测。要求以电子地图方式实时显示并记录漏水线感应到的漏水状态和漏税位置,能够精确到1米以内。报警有图文显示、声音提示。

   5.机房消防报警:烟感、网络机房气体灭火系统报警监视。

   6.远程报警:及时将机房故障情况通过自动语音提示告知管理员。

 

 

第十章 机房搬迁方案

10.1. 机房概述

如下图所示为新中心机房,机房中机柜位于图中有精密空调的房间,面积约为30平方米左右,计划放置4台机柜,根据目前机房结构情况,机柜的位置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2台一排,组成一个机柜组;机柜放置两个精密空调,其中一个是原有的旧空调。

10.2. 机房搬迁方案

机房安装工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搬迁准备、过渡搬迁和最终搬迁。

10.2.1. 搬迁准备

目的:便于整个搬迁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形成无缝拼接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在原机房各网络设备连接线做标签;对新机房做规划;原机房设备清单统计;对相关设备配置及数据进行备份等。

本次***公司网络搬迁工程,重点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1.以现在机房中的网络拓扑为依据,维持现有的物理网络的连接方式。

2.在新机房的布置上,充分考虑日后网络升级的设备预留。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认为在新机房的物理网络连接问题上,在参考网络拓扑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设备的现有配置,做到平滑过渡。

10.2.2. 标签制作

目的:为了便于搬迁后网络由于各设备间的连接错误导致通讯异常时,能快速恢复正常通讯;同时在新机房对应的机柜位置做显著标示,以便迅速联结。

10.2.3. 原机房设备清单

 

楼宇名称

设备间位置

机柜数量

设备数量

品牌

型号

设备用途

主楼

3楼

1

9

h3c

F100-A

OA防火墙

h3c

F100-A

财务网防火墙

h3c

MSR2020

财务网路由器

h3c

MSR3040

办公网路由器

h3c

AR1821

财务AR1821

h3c

S5510-24F

办公网核心交换机

h3c

S5510-24F

财务网核心交换机

h3c

S3100-26C

机房3100

h3c

S3100-26TP

总接入交换机

5-6楼间

1

3

h3c

S3600-52P-EI

4楼接入交换机

h3c

S3600-52P-EI

5楼接入交换机

h3c

S3600-52P-EI

6楼接入交换机

8-9楼间

1

3

h3c

S3600-52P-EI

7楼接入交换机

h3c

S3600-52P-EI

8楼财务交换机

h3c

S3600V2-28TP-SI

9楼接入交换机

10-11楼间

1

2

h3c

S3600-52P-EI

10楼接入交换机

h3c

S3600-52P-EI

11楼接入交换机

1#楼

2楼

1

1

h3c

S3600-52P-EI

1号2楼接入交换机

3楼

1

2

h3c

S3600-52P-EI

1号3楼接入交换机

h3c

S3100-16TP-SI

1号3楼财务交换机

4#楼

3楼

1

2

h3c

S3600-52P-EI

4号3楼接入交换机

h3c

S3100-16TP-SI

4号3楼财务交换机

 

 

 

10.2.4. 网络系统搬迁

   网络机房设备搬迁

    网络系统割接

    网络系统开通

    信息类应用机房搬迁

    应用系统测试

首先检查设备连接表的吻合度,检查网络设备配置的备份情况。然后,对网络设备进行断电,并将连接线逐一标识后,与原设备同架运输。网络机柜运至过渡机房指定位置后,对网络连线逐一恢复,对照设备连接表检查无误后,等待设备加电运行。网络机柜可先于服务器机柜加电运行。

10.2.5. 应用服务器系统搬迁

   服务器搬迁

   小型机搬迁

   应用系统测试

首先进行服务器的数据备份确认和宕机测试,在确认服务器能够正常启动后,关机,然后进行下一台服务器的宕机测试,直至所有服务器宕机测试完毕。记录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情况。在网络设备机柜搬迁完成后,再进行服务器机柜的搬迁。服务器机柜搬迁到位后,由网络组负责服务器的网络跳线连接,服务器组人员对连接情况进行核查,在所有服务器搬迁到位,检查完毕后进行服务器机柜的加电,待服务器正常启动后,确认其状态。如遇到服务器不能正常启动,则在最后会同技术组共同处理,无法正常启动的服务器可使用备用机。

最终设备搬迁完成后测试所有系统,运行正常则搬迁竣工。

10.3. 机房搬迁要求

南京***职责:

1、南京***公司做为该工程的承包方,负责具体搬迁方案的设计、论证,负责对提交的方案在安全、风险和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估,向建设方、监理方书面汇报。

2、负责对方案中涉及的网络架构、拓扑结构及各网络设备的连接情况应详实的向建设方汇报,与建设方共同完成资料的文档化工作,施工前必须得到建设方、监理方的认可。

3、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具体搬迁的实施工作,保证搬迁工作顺利、安全和按时的完成,达到建设方预期的搬迁要求。

4、负责搬迁过程项目经理全程督导,按搬迁计划、按搬迁进度、按搬迁的质量要求进行实施。

5、对搬迁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向现场的建设方、监理方汇报,提出可行的实施计划,得到建设方、监理方许可后进行处理。

6、负责搬迁完成后规定时间内与建设方、监理方畅通的通讯联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处理。

7、负责向建设方、监理方提出非鸿信公司人员的配合要求、时间和人员、物料的配备情况,由相应方面负责组织、落实和处理。

8、负责在搬迁过程中协助建设方对现场搬迁的组织和协调。

监理公司职责:

1、监理公司做为该工程的监理方,负责对承包方方案的安全、风险和合理性的审核,核准承包方方案计划的实施。

2、负责全面审核承包方提交的文档化资料,在得到建设方对资料中涉及内容的准确、合理和安全方面的认可后,批准或不批准承包方实施。

3、负责协助建设方,保证搬迁工作顺利、安全和按时的完成,达到建设方预期的搬迁要求。

4、根据建设方的计划和要求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监督搬迁工作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5、负责审核在搬迁过程中承包方对意外情况处理计划的可行性,协助建设方,批准或否定承包方的处理计划。

6、负责监督承包方和配合建设方对搬迁中提及的各人员、单位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10.4. 紧急情况备案

1、线路应急方案

小组成员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做好应急保障抢修工作,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事件。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电信网络系统性瘫痪和损坏;搬迁前遇到网络(光缆)因故中断,如短期内无法修复,则搬迁中止延期;搬迁过程中遇到网络(光缆)因故中断,电信将集中维护力量快速抢修,争取在6个小时内完成修复,设备搬迁连接不受影响、设备调测适当延迟。

2.硬件问题

硬件问题由原厂家提供临时备件,保证在时间在2小时以内到货。如果所需设备不能及时到货,在不影响安全和应用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方案,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3.应用系统问题

检查是否为网络、服务器问题,若非以上问题,则由应用服务开发商当天现场解决问题。确保单点登陆、SOA、OA、权力阳光系统、政府门户、国际象棋网站正常运行。

4、供电问题

机房供电问题:目前原机房内1组UPS电池组以正常工作,如遇到机房停电,可自动接驳到UPS供电,正常情况下可供电2个小时以上;

5、天气问题

搬迁当天如遇雨天,从设备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延期。

10.5. 风险评估

项目风险

计算机系统机房搬迁对整个系统的硬件基础进行改动,本身就存在极大的风险,而本次区信息中心机房搬迁涉及浦口区政务网等所有在用的极为重要的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设备也是其日常运作的重要设备,因此整个迁移过程必须十分慎重,并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下面列举了区信息中心机房搬迁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和监控措施。

风险一:搬迁不当引起设备物理损坏

应对措施: 严格的筛选搬运公司

事先与搬运公司一起制定安全可靠的搬运方案

事先准备部分备品备件,

购买运输保险

风险二:系统和应用无法重启

应对措施: 事先做好数据备份

事先准备部分备品备件

重装系统和应用程序,恢复数据

风险三:线缆连接错误导致的系统异常

应对措施: 对线缆连接进行详细的统计,并紧固连接标签

精确的测量好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尤其是SCSI线与主机、磁盘柜之间的连接线)

线缆在搬迁前布放到位并预留一定长度

在整个搬迁过程中,安排应用系统提供商、系统软件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和电信线路维护人员在现场及时解决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10.6. 备件问题

硬件备件问题质保期内的设备我公司会提前联系厂家沟通备件使用方案,质保期以外的网络设备,我公司可提供临时备件进行替换,确保网络最短时间内恢复使用。

 

 

第十一章 方案优势

1、针对***公司信息化设备现状,充分考虑了设备的利旧,以及根据使用需求提出的分阶段建设的方案;

2、选用的设备品牌及型号,充分考虑其厂商的方案产品成熟度以及性价比,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主线,并考虑一段时期内的扩展需求;

3、在信息系统的关键设备上,例如核心交换机、机房精密空调等设备上,建议采用关键部件冗备,关键设备冗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4、考虑到用户涉及到后续的整体搬迁,我们借鉴了之前我公司重大项目的信息系统的搬迁经验,考虑到用户现场需要先将使用环境搭建起来,会使用设备备件以及分批次搬运设备的情况,我公司会提供详尽的搬迁步骤及风险解决方案;

5、由于我公司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对现场的设备情况以及信息系统现状较为熟悉和了解,可以很有针对性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搬迁保障方案;

6、我公司拥有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可为用户后续的信息化安全系统建设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院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