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非常厉害。


看完之后,吓得我马上把手机扔了(然后,又急忙捡起来了)。


因为,这是一部关于所有社交媒体依赖症的网友们的电影,相信看过这部纪录片,你们也会有自己的感触吧。


身为网瘾少年/少女的你,每天必须要看微信刷微博翻翻豆瓣的你,已经将社交媒体代替了电话短信的你,有没有一刻想过社交媒体看似在陪伴,其实在监控呢?


Netflix新出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有探讨价值的记录片之一。


它对科技行业控诉,展示了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公司通过其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除了带给大家便利的同时,所造成的损害。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张图片


它在今年一月份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次亮相(Sundance Film Festival),而在疫情后,又就这个时代性话题进行了一些更新。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2张图片
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可怕的警告,它召集了科技巨头公司那些已经跳槽离开的前员工们,以及行业评论家和学者发出了一个关于社交媒体的危机警告。
感受下受采访的阵容,都是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中坚和前员工们,所以,他们的话,也更有参考意义。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3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4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5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6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7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8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9张图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0张图片


这个纪录片揭示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社交媒体暴露并放大了人类最坏的一面,而这种方式与存在是我们当下最大的生存威胁。
纪录片试图找出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便以一种别样的视角带领大家一窥幕后。
在这些采访中,我们看到专家们探讨了网络成瘾和侵犯隐私如何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而非漏洞;也从那些从社交媒体巨头公司跳槽的人口中听到他们为何觉得社交网络平台的危害性是一个特点,而不是一个缺陷。
那些社交媒体的员工们有理有据的声称,社交媒体公司对人类行为的操纵具有马基雅维利式的精准性:
用人工智能预测用户喜好;
通过无限滚动和推送通知让用户持续参与;
以个性化推荐使用数据影响用户行为;
从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买卖,所有的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用户成为广告商和宣传者的猎物。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1张图片
如果产品是免费的,那么你就是产品 。”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是为了在“监视资本主义”的服务中制造依赖和上瘾。
一切看起来让人感觉毛骨悚然,是不是?
看完《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我们对社交媒体背后的隐秘性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这部纪录片像是在给一场核战争投上炮弹。
从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大脑被算法操纵,甚至被重新连接,这些算法被设计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购买东西,包括购买关于世界、我们自己和彼此的扭曲想法。
如此,这部纪录片的英文直译过来是“社会困境”,简直不能再接地气了。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2张图片
不可否认的是,这不是第一部将镜头面对社交媒体,撕开个人隐私和所谓民主背后的黑暗面的纪录片。
在此之前,《淘汰》Screened Out(2020)、《你瞧,网络世界的幻想》Lo and Behold, Reveries of the Connected World (2016)和《隐私大盗》The Great Hack (2019)等都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视角把互联网的魔镜打碎。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3张图片 《淘汰》Screened Out(2020)
和前面几部珠玉一样,《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也让专家出面,为大家解释我们是如何变成现在这样,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但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里的许多专家都是造成这一社交媒体时代的缔造者。
这些设计师、工程师和科技巨头高管发明了社交媒体,但当他们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对所有文明构成的生存威胁时,就辞职了。
于是,从纪录片开篇伊始,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将要讲故事的专家们有些尴尬和不自然,话里话外都是频繁的忏悔和道歉。
Facebook最普遍的功能“喜欢”按钮的发明者贾斯汀罗森斯坦(Justin Rosenstein)就十分不好意思地表达这个功能设立最初是为了“传播积极性”,绝不是现在的行为追踪指南。
让你的朋友和他们的朋友“喜欢”你发布的东西有什么错呢?事实证明,如果人们得不到别人的喜欢,他们的感情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吸引更多的“赞”。
这看起来是个社会问题吗?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4张图片
谷歌前设计伦理学家、人道技术中心(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的联合创始人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指出,“困境”在于社交媒体同时提供了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他们把社会上最好的和最坏的东西都展现出来,把许多事情做得如此简单,就好比打车应用的发明如同魔法一般神奇,但代价是什么?
大量数据显示,急需获得“赞”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我们都知道在中学时代关于校园霸凌的痛苦噩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你价值的是被学校里的朋友认为很酷,或者说,校园里的认同会至少让你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而当这种心态放到了比之校园庞大了万倍且还不受管制的互联网世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焦虑、抑郁、自残和自杀现象急剧上升。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5张图片
这之外,还有纪录片中列举的虚假信息的不断蔓延、中东极端分子的激进化、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激进化、缅甸和菲律宾等国的政治两极分化和威权政权的使用等失败的例子。
之前还有一个新的临床术语叫“阅后即为畸形”(Snapchat Dysmorphia),指那些通过整容手术使自己看起来更像在互联网上看到的那种滤镜照片的人。
总而言之,当个人行动变成群体性行为,且形势变得不可控的时候,人们将罪源归宿到互联网上,表示因为互联网的环境让人们心态改变,才促生了如今失控的局面。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6张图片
面对这些质疑,在纪录片中,硅谷的资深人士讲述了社交媒体诞生之初的美好愿望,也毫不避讳地就当前的形势描绘了一幅黯淡画面。
但其中一个人也坦诚道,他一整天都在努力让自己的网站变得令人难以抗拒,可当他晚上回家时却发现自己无法抗拒自己创建的算法戏法。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7张图片
在如今的“注意力经济”的世界里,这部纪录片的确给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比如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护消费者,对社交媒体公司的“数据资产”征税等。
但无论发生什么,想要遏制这一趋势,都需要集体的意愿来鼓励全民进行改变。
同样,它也指引了我们应该质疑我们在网上阅读的所有东西,特别是如果这些东西以一种能够详细了解我们的喜好和偏好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起来是互联网可以读心,它们比朋友比亲人更加懂我们,可以暗黑面来看,这种精细化渗透却利用了大脑对人际关系的进化需求,让人无法不细思极恐。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8张图片
除此之外,这部纪录片还有一个特别的点在于它在采访中穿插动画、图形和戏剧风格的虚构场景,架空了一个五口之家在混乱的数字世界中谈判的故事,以便更实际地说明社交媒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些内容看起来只是为了填充采访的体量,但因为文森特·卡塞瑟(Vincent Kartheiser)、卡拉·海沃德(Kara Hayward)和斯凯勒·吉松多(Skyler Gisondo)等演员的加入,这些小片段在情感层面上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沉默的晚餐中,我们看到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因为各自的原因困于社交媒体之中,从而让整个时代都被社交媒体的织网笼罩。
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内嵌的故事更加关注在了社交媒体对普通青少年的影响之上。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19张图片
但这种虚构的叙述也间接体现了纪录片有时过分强调媒介而忽略了信息的局限性。例如,片中的对话者将精神疾病的增加归咎于社交媒体的使用,却没有承认经济不安全感的增加等因素。
另外,拙劣再现社交媒体的一些危险属性也让这部纪录片混淆了对它的批评,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网络世界之外的东西上的做法更让这部纪录片在商业模式中扮演了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最为明显的争议要数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表示,俄罗斯没有入侵Facebook,只是使用了Facebook。
大多数受访者不愿意给马克·扎克伯格或任何个人贴上坏人的标签,而更愿意把这些公司描绘成自身成功的受害者,陷入了需要赚更多钱才能维持这台机器生存的恶性循环中。
在这点上,《断线》Disconnect (2012)和《信任》Trust (2011)更好地阐释了这些问题。
《断线》Disconnect (2012)
这部《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出自杰夫·奥洛威斯基(Jeff Orlowski)之手,在此之前他的纪录片《我们对自己做了什么》(we are doing to ourselves)和《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都将一种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似乎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现实缩小到人类的层面,消解了所谓的观赏门槛。
这个纪录片放在他的作品系列里也可以叫做“追逐我们”,因为他重新描绘了数字时代最古老的恐怖类型——弗兰肯斯坦(Dr. Frankenstein),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存在主义问题,即我们是否真的在为自己编写关于生存的重要决策。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20张图片 杰夫·奥洛威斯基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从上至下、由内而外地展现了社交媒体实验的基本本质,并利用它们来激起你内心的恐惧,非常有效地敲响了关于数据挖掘和操纵技术侵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甚至更深远的警钟。
就如同纪录片的开场白——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一句话:“任何巨大的事物进入人类生活都会伴随着诅咒。”它用一种辩证的理性让观众更加了解自己的行为,知道了在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互联网是如果利用我们的。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21张图片
可从另一种层面上解读,我们的数据被科技公司用作货币,但我们的时间是一种更为珍贵的商品——他们能让我们把多少生命交给他们?
这份技术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优雅阐述强化了“上瘾不是社交媒体的副作用,而是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这一论点不假,但有没有唤醒另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后现代意识呢?
我们太担心科技会压倒人类的力量,以至于我们没有注意到科技会压倒人类的弱点。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22张图片
片中,教授兼作家Shoshana Zuboff将这些数据市场称为“人类期货”,并认为它们应该被取缔。
但计算机科学家、虚拟现实先驱和作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表示,改革的风险本身就很高。他说,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现状,那么再过20年,我们可能会因为这种故意的无知而毁灭我们的文明。
等你看完这部《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23张图片
  • 社交媒体是如何影响我们对政治、种族和娱乐等事物的看法的?

  • 把人们局限在他们自己的现实中,会对我们对同理心、客观真理和某种共同理解的信念产生什么影响?
  • 流媒体视频的孤立性和算法编程的本质是否使其更能替代戏剧体验?

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_第24张图片
当人类的未来变成人类的礼物,这些问题只会变得更加紧迫。


不过,说归说,真正无解的是,看完这样的纪录片之后,我们仍然只能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并推荐这部纪录片。甚至,他的播放平台Netflix,本身也是一个靠算法推荐电影的公司。


这也差不多成为,这部纪录片最讽刺、也最无解的地方。


好在,人生本来就是无解的。


我也只能捡起扔掉的手机,继续机械地刷新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部电影,你还敢上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