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重要知识点总结二

文章目录

  • Redis
    • 一、Redis慢查询
      • 1、慢查询分析
      • 2、Redis执行一条命令分为以下几步
      • 3、慢查询的两个设置参数(慢查询阈值以及慢查询日志最多存储多少条)
      • 4、两种修改配置的方式
      • 5、慢查询日志访问和管理的命令
    • 二、Pipeline(一组Redis命令进行组装,通过一次RTT传输给Redis)
      • 原生批量和Pipeline对比(原生原子、pipeline非原子)
    • 三、事务(multi、exec)不支持回滚
    • 四、发布订阅
    • 五、Redis客户端(Jedis)

Redis

一、Redis慢查询

慢查询分析:通过慢查询分析,找到有问题的命令进行优化。

1、慢查询分析

许多存储系统(例如MySQL)提供慢查询日志帮助开发和运维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慢操作。所谓慢查询日志就是系统在命令执行前后计算每条命令的执行时间,当超过预设阀值,就将这条命令的相关信息(例如:发生时间,耗时,命令的详细信息)记录下来,Redis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

2、Redis执行一条命令分为以下几步

1、发送命令
2、命令排队
3、命令执行
4、返回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慢查询只统计命令执行的时间。所以没有慢查询并不代表客户端没有超时问题

3、慢查询的两个设置参数(慢查询阈值以及慢查询日志最多存储多少条)

  • slowlog-log-slower-than:预设阀值。
    它的单位是微秒(1秒=1000毫秒=1000000微秒),默认值是10000,假如执行了一条“很慢”的命令(例如keys*),如果它的执行时间超过了10000微秒,那么它将被记录在慢查询日志中。
    注意:
    slowlog-log-slower-than参数为0,则会记录所有的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0对于任何命令都不会进行记录。

  • slowlog-max-len:慢查询日志最多存储多少条
    实际上Redis使用了一个列表来存储慢查询日志,slowlog-max-len就是列表的最大长度。一个新的命令满足慢查询条件时被插入到这个列表中,当慢查询日志列表已处于其最大长度时,最早插入的 一个命令将从列表中移出,例如slowlog-max-len设置为5,当有第6条慢查询插入的话,那么队头的第一条数据就出列,第6条慢查询就会入列。

4、两种修改配置的方式

在Redis中有两种修改配置的方法,一种是修改配置文件,另一种是使用config set命令动态修改
例如下面使用config set命令将slowlog-log-slower- than设置为20000微秒,slowlog-max-len设置为1000: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20000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
如果要Redis将配置持久化到本地配置文件,需要执行config rewrite命令,执行了这个就把这些设置写到了配置文件里面。
config rewrite

5、慢查询日志访问和管理的命令

虽然慢查询日志是存放在Redis内存列表中的,但是Redis并没有暴露这个列表的键,而是通过一组命令来实现对慢查询日志的访问和管理。
下面介绍这几个命令。

  • 1、获取慢查询日志
    slowlog get [n]
    参数n可以指定条数。
    可以看到每个慢查询日志有4个属性组成,分别是慢查询日志的标识id、发生时间戳、命令耗时、执行命令和参数,慢查询列表如图3-3所示。

Redis重要知识点总结二_第1张图片

  • 2、获取慢查询日志列表当前的长度
    slowlog len
  • 3、慢查询日志重置
    slowlog reset

二、Pipeline(一组Redis命令进行组装,通过一次RTT传输给Redis)

Redis客户端执行一条命令分为如下四个过程:
1)发送命令
2)命令排队
3)命令执行
4)返回结果
其中1)+4)称为Round Trip Time(RTT,往返时间)。

Redis提供了批量操作命令(例如mget、mset等),有效地节约RTT。但大部分命令是不支持批量操作的,例如要执行n次hgetall命令,并没有mhgetall命令存在,需要消耗n次RTT。Redis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能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例如客户端在北京,Redis服务端在上海,两地直线距离约为1300公里,那么1次RTT时间=1300×2/(300000×2/3)=13毫秒(光在真空中传输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这里假设光纤为光速的2/3),那么客户端在1秒内大约只能执行80次左右的命令,这个和Redis的高并发高吞吐特性背道而驰。

Pipeline(流水线)机制能改善上面这类问题,它能将一组Redis命令进行组装,通过一次RTT传输给Redis,再将这组Redis命令的执行结果按顺序返回给客户端。

Pipeline并不是什么新的技术或机制,很多技术上都使用过。而且RTT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会有不同,例如同机房和同机器会比较快,跨机房跨地区会比较慢。Redis命令真正执行的时间通常在微秒级别,所以才会有Redis性能瓶颈是网络这样的说法。
redis-cli的–pipe选项实际上就是使用Pipeline机制,例如下面操作将set hello world和incr counter两条命令组装:
echo -en ‘3\r\n$3\r\nSET\r\n$5\r\nhello\r\n$5\r\nworld\r\n2\r\n$4\r\nincr\r\ n$7\r\ncounter\r\n’ | redis-cli --pipe
但大部分开发人员更倾向于使用高级语言客户端中的Pipeline,目前大部分Redis客户端都支持Pipeline,
第4章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Java的Redis客 户端Jedis使用Pipeline功能。

原生批量和Pipeline对比(原生原子、pipeline非原子)

1、原生批量命令是原子的,Pipeline是非原子的。 
2、原生批量命令是一个命令对应多个key,Pipeline支持多个命令。 
3、原生批量命令是Redis服务端支持实现的,而Pipeline需要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共同实现。


Pipeline虽然好用,但是每次Pipeline组装的命令个数不能没有节制,否则一次组装Pipeline数据量过大,一方面会增加客户端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会造成一定的网络阻塞,可以将一次包含大量命令的Pipeline拆分成多次 较小的Pipeline来完成。

三、事务(multi、exec)不支持回滚

熟悉关系型数据库的读者应该对事务比较了解,简单地说,事务表示一组动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例如在社交网站上用户A关注了用户B,那么需要在用户A的关注表中加入用户B,并且在用户B的粉丝表中添加用户A,这两个行为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否则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Redis提供了简单的事务功能,将一组需要一起执行的命令放到multi和exec两个命令之间。multi命令代表事务开始,exec命令代表事务结束,它们之间的命令是原子顺序执行的。
如果要停止事务的执行,可以使用discard命令代替exec命令即可。

可以看到Redis并不支持回滚功能,sadd user:a:follow user:b命令已经执行成功,开发人员需要自己修复这类问题。

四、发布订阅

  • 1、发布消息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publish channel:sports “Tim won the championship”

  • 2、订阅消息
    subscribe channel [channel …]

    subscribe channel:sports
    如果另外一个客户端发布一条消息,那么这个客户端会收到消息。
    注意点:
    1、客户端在执行订阅命令之后进入了订阅状态,只能接收subscribe、psubscribe、unsubscribe、punsubscribe的四个命令。
    2、新开启的订阅客户端,无法收到该频道之前的消息,因为Redis不会对发布的消息进行持久化。

  • 3、取消订阅
    unsubscribe [channel [channel …]]
    客户端可以通过unsubscribe命令取消对指定频道的订阅,取消成功后,不会再收到该频道的发布消息:

  • 4.按照模式订阅和取消订阅
    psubscribe pattern [pattern…] punsubscribe [pattern [pattern …]]
    除了subcribe和unsubscribe命令,Redis命令还支持glob风格的订阅命令psubscribe和取消订阅命令punsubscribe,
    例如下面操作订阅以it开头的所有 频道:
    psubscribe it*

  • 5、查询订阅

五、Redis客户端(Jedis)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