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lovingprince/article/details/6202669
以 jetty7 作为分析目标, Jetty 是由一个或多个 connector 核心组件以及一些列 handler 组件和一个线程池组成,看一下结构图:
Connector 负责监听接收客户连接请求,而 handler 组件则负责处理请求并给予响应,前面两个组件工作所需要的线程资源都直接从线程池 ThreadPool 中获取。 Jetty Server 可以有多个 connector 在不同的端口上监听客户请求,而每个 connector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实现,例如采用非阻塞 NioConnector 、阻塞 SocketConnector 等等,而对于请求处理的handler 组件,也根据具体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 handler ,此种设计提高了 jetty 的灵活性,需要 servlet ,则可以使用servletHandler ,需要 session ,则再增加一个 sessionHandler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不使用 servlet 或者 session ,只要不配置这个 handler 就行了。
要启动和协调上诉核心组件工作, Jetty 提供了一个 Server 类来做这个事情 , 也就是说 Server 是应用的起始点,他负责创建并初始化 connector 、 handler 、 ThreadPool 组件,然后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他们,让所有组件都处于待命状态,因此Server 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 Façade, 值得注意的 Server 类本身也是一个 handler.
对于 jetty 来说,每个组件都有其生命周期, jetty 采用了统一的 LifeCyle 接口来控制,我们来看下,类图结构:
connector,handler 等组件全部都直接或间接实现了 LifeCyle 接口,刚才说了 Server 也是 Handler ,同时他也是启动或协调组件工作的类,也就是说 Server 可以通过 LifeCyle 接口控制其他组件的生命周期,通过 start 方法可以启动 server, 通过 stop 则关闭了 server 。
Connnetor 在实现上有NIO 、BIO 两种实现方式,并且支持AJP 协议、和SSL 。
所有的 handler 组件都实现了 Handler 接口,可以看到, Handler 是可以以链表的形式相互组合的, Server 作为服务入口,本身也是 handler ,他继承了HandlerWrapper 接口,我们看以看到他带了一个 handler 的引用变量,我们可以注入 ServletHandler 支持 servlet, 注入 WebAppContext 则支持我们的 webapp应用。
先看下 jetty 的目录结构
看几个主要目录的含义,
Bin 目录定义了启动 jetty 需要的 sh 文件,主要用在 linux 中, windows 中可以直接 java start.jar 启动服务器,
Contexts 目录主要放置跟应用相关的 context 配置文件,跟应用相关
etc 目录放置跟服务器相关的配置文件,其中会定义 contexts 目录所在的位置
lib 是服务器所需要的 jar 包
webapps 是放置应用程序的位置,当然也可以通过在 contexts 中或者 etc 中自定义
我们从外部启动一个 jetty 服务器的过程:
首先从 Start.jar 开始,这个 jar 定义了解析命令行的 Main 这个类, Main 主要负责解析 start.ini 配置文件 ,start.ini 中定义了 JVM 需要的参数以及 etc目录中用到的 xml 配置文件,如下图:
然后由 Config 类解析出 stat.ini 中 OPTIONS 选项指定的模块的包的位置用来加入到 classpath 中,这些模块的包都定义在 start.config 文件中 ( 该文件可以在 start.jar 包中找到 ) ,截取一个片段给大家看下:
这个文件的配置是需要有一定的语法在里面的,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也就是说,通过在 start.ini 中定义 OPTIONS 以及在start.config 中定义模块路径就可以确定把哪些 jar 加入到环境变量中。
以上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就可以真正开始服务器的处理了,这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在本进程中通过反射方式启动,但是缺点是 start.ini 中配置的 JVM 参数就形同虚设了,因为 java 进程已经起来了,不能再按照新的堆参数等重新设置了;第二种方式就是重新启动一个进程,就可以重新设置参数,前面说了, start.ini 中得到了启动参数, start.config 中有了MainClass 和 Classpath 需要的 jar 包,则可以直接用 java xxx 方式启动了,要使用这种方式启动,只需要在 start.ini 中配置–exec 参数即可。
MainClass 默认是 XmlConfigration 类,当然自定义的话,可以在 start.config 中去更改, XmlConfigration 做几件事情:1 、根据 start.ini 中的定义的配置文件进行解析 , 例如 etc/jetty.xml 等 2 、通过自己的 IOC 将这些服务组件组装在一起 3 、最后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这些组件。
http://blog.csdn.net/lovingprince/article/details/6202828
接上一篇,说到XmlConfiguration ,XmlConfiguration 利用自己实现的 IOC 组装 Server 的全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可以看到 3 个关键的配置文件, jetty.xml 、 jetty-deploy.xml 、以及 contexts/xxx.xml
l Jetty.xml 文件中定义了入口类 Server, 以及其所需要的线程池、 Connector 、 Handler 。
l Jetty-deploy.xml 中则定义了部署 web 应用用到部署工具,在其中指定了部署 web 应用的两种方式,类似于 tomcat, 如果采用 webappProvider ,则表示将 web 应用放在 webapp 下即可生效,如果采用 ContextProvider ,则需要定义 Contexts目录所在位置,只要在该目录下放置任何应用的 context 配置文件就可以生效。
l Xxx.xml 这是一个用户自定义文件,表示采用 ContextProvider 时,在其中定义一个 WebAppContext 的 handler, 它指定了我们应用所在的位置,便于加载。
XmlConfiguration 解析装配完毕之后,就开始启动服务, Jetty 的启动是从 Server 开始的,我们来看一下服务器真正的启动过程。
从上图中我们能大概看出服务器启动过程,先是由用户设置好需要的核心组件,然后调用 Server.start() 开始启动服务,其中会首先启动 handler 处理器,之后启动用户自定义组件,这个自定义组件需要实现 LifeCyle 接口,最后才启动 Connector 接受请求。可以想到,关闭过程恰好是反过来,首先关闭接受请求的 connector ,然后再关闭用户自定义组件,最后关闭 handler.
我们再来详细看一下 Server 源代码的核心实现过程,当调用 start 方法时,其实是调用其祖先类 AbstractLifeCycle 中方法,该方法在这里有一个模板实现,如下:
看下 Connector 的详细启动过程: ( 以 NIO 为例 )
NIOConnector 启动过程中,先创建了多个 SelectSet 对象,每个 SelectSet 负责一个 NIO 的 Selector ,专门用于监听 read 事件 ( 这里利用的多线程 Reactor模式, http://gee.cs.oswego.edu/dl/cpjslides/nio.pdf ) ,当然这里仅仅是创建了对象,并没有启动,后面会提到。
SelectorManager :
然后再调用 open 创建了一个 blocking 的阻塞 channel ,专门用于接受用户的新连接,我们看下:
随后从线程池中分配了 N 个 ( 可以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 线程用于启动 SelectSet 监听 read 事件。
最后再分配 1 个线程用于 accept 用户的新连接,新连接来之后,会将其设置为 nonblocking 模式,之后就将其 Register 给某个 SelectSet 去监听 read 事件,然后又返回来继续监听新连接:
Handler 启动过程
Jetty 将所有的真正处理请求的动作都抽象成了 Handler ,因此做事情的组件都是实现了这个接口的,包括上图所示的WebAppContext 等等,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那么就添加什么样的 Handler ,这里 SessionHandler 不是必须的,但是默认是创建好的。 ServletHandler 主要负责处理 web 应用的 Servlet 、 Filter 等工作,最后将请求直接交给 Servlet 、 Filter 都是在这里完成。
这里展示的 Handler 的启动过程其实是在准备 web 应用环境,例如解析 web 应用的 web.xml 等等工作,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http://blog.csdn.net/lovingprince/article/details/6202859
说过了服务器启动,最后来看一下请求处理过程, 服务器启动好后,处于待命状态,请求来了,请求处理过程由分两个建阶段:
前面有提到,从线程池中固定分配了一个线程专门用于等待新连接,就是上图的监听线程,没有请求来时,该线程是阻塞在 accept () 方法上的,当新连接来建立连接时, accept 方法分配了一个 socket ,并将其设置为 nonblocking, 最后要做的就是将该 socket 丢给某个 Acceptor线程 ( 基本上机会均等 ) 处理,然后立马返回继续处于接受状态,可以这个线程的工作是相当的简单的,效率那也是相当的高。
Acceptor 线程有很多个 ( 全部来自于线程池,并且固定分配出来,基于 jetty.xml 配置中的 Acceptors 配置数量 ) ,每个线程都维护了一个 SelectSet, 每个 SelectSet 又对应了一个 Selector, 这些线程会检测当前是否有任务来,例如检测 changes队列中是否有任务,有并且是新连接,那么就迅速建立一个 endpoint 点负责管理这个 socket ,并注册 read 事件,后续该selector 就会负责该连接的 read 事件监听。
对于连接很多的情况,这里分很多个 Selector 来分别监听,提高了效率。
当数据发送过来时, Selector 检测到 read 事件,会立马调用 endpoint 的 schedule() 方法,该方法目的就是从线程池分配一个 worker 线程专门来处理这个 read 事件,而自己却立马返回继续监听,可见,这里也是一个高效的处理方式。
业务线程分配成功后,负责请求的读取以及解析,如果请求是完整的,那么就开始调用 Server 的 handle 方法 (server 本身就是一个 handler) ,开始 handler 的处理,最后调用到 SerlvetHandler ,最终交给 Servlet 、 Filter ,开始了我们的自己应用。
1、 Jetty 的模块化做得非常好,可以随时替换其中的绝大部分关键部件,也可以拆掉,例如不需要处理 Session ,可以简单配置一下即可搞定,不需要处理Servlet, 可以不用配置 ServletHandler.
2、 jetty 采用非阻塞 IO 时,我们可以看到从头到尾的几次线程池分配情况,第一次 分配一个固定线程监听新连接,第二次 分配 N 个固定线程监听 read 事件(这里的 N 个线程在 7.3 版本中配置文件中配置 acceptors 数量即可,也就是说会从线程池固定分配 N 个线程出来),第三次 分配线程就是 read 事件到来之后,立即分配一个业务线程 ( 这个是临时的,用了要回收 ) 处理数据直到我们应用返回结果。最后有一个地方 上面都没有说到,那就是超时等原因要关闭连接时,是分配了临时线程来处理这些事情
3、 模块化、切分 task
4、 小,真的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