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7层次结构/功能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QQ,邮箱)。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
文件传输(FTP)
电子邮件(SMTP)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语法和语义)。
对应用层产生的数据进行格式的转换、压缩和加密等操作。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且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
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等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时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段。
分段/重组/端口号 传输效率
主要是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具有IP、寻址和路由的功能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MAC地址/局域网/
分段目标,局部地址、邮递员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传输介质/比特流
电流/光/无线信号/4G/5G
计算机传输信号使用的是数字信号,它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抗干扰和抗衰减的优点。
介质
有非屏蔽线和屏蔽线
常见的以及百兆线千兆线,5类、超5类为百兆线,6类、超6类为千兆线
多模/单模
多模多为塑料纤维,单模多为玻璃纤维,单模速度快,价格较贵
IP
IP是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的缩写,是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设计IP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一是解决互联网问题,实现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二是分割顶层网络应用和底层网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立发展。根据端到端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IP地址是用来识别网络上的设备,因此,IP地址是由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两部分所组成
网络地址可用来识别设备所在的网络,网络地址位于IP地址的前段。当组织或企业申请IP地址时,所获得的并非IP地址,而是取得一个唯一的、能够识别的网络地址。同一网络上的所有设备,都有相同的网络地址。IP路由的功能是根据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决定要将IP信息包送至所指明的那个网络
主机地址位于IP地址的后段,可用来识别网络上设备。同一网络上的设备都会有相同的网络地址,而各设备之间则是以主机地址来区别。由于各个网络的规模大小不一,大型的网络应该使用较短的网络地址,以便能使用较多的主机地址;反之,较小的网络则应该使用较长的网络地址。为了符合不同网络规模的需求,IP在设计时便根据网络地址的长度,设计与划分IP地址。
公有IP
A类:(1~126)
127.0.0.0~127.255.255.255 为回环地址,测试本机联通性
B类:(128~191)
C类:(192~223)
D类:(224~239)组播
E类:(240~255)科研
私有IP (为了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情况)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广域网上。
子网掩码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所标示的主机处于哪个子网中。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路由通常与桥接来对比,在粗心的人看来,它们似乎完成的是同样的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桥接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
通过此设置,不同局域网之间便可以通信了。